一种用于增强现实的投影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4578021发布日期:2021-04-06 12:25阅读:100来源:国知局
一种用于增强现实的投影装置的制作方法
本实用新型涉及投影装置
技术领域
,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增强现实的投影装置。
背景技术
:增强现实(ar)技术利用计算机辅助生成的图像在人眼视觉上直接增强现实环境来加强真实环境,目前使用虚拟图像增强真实环境的方法有很多种,主流的是通过ar眼镜和投影仪对真实环境进行增强现实,ar眼镜主要是利用波导将微型显示器显示的图像传输到人眼,人眼可以同时看到真实环境和虚拟图像,并将虚拟图像叠加在真实环境对其进行增强,另外一种是投影仪增强现实,投影仪将计算机辅助生成的图像投射到真实环境的某一部分物体上进行增强现实。光雕投影是一种可以将物体(多半是不规则外形的物体)变成影像投影的显示表面,再利用特制的投影映射软件,投影二维或三维影像,叠合至物体表面,从而达到增强现实的效果。市面上现有很多采用投影仪增强现实的方案及装置,大部分由投影目标物体、投影设备、控制处理装置、投影拍摄设备独立架设地构成,控制处理装置一般为计算机,占地空间大,架设等操作繁琐,进而导致用户操作不便。技术实现要素:基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用户能够简单直接的进行操作的用于增强现实的投影装置。一种用于增强现实的投影装置,包括壳体,以及容置于所述壳体内的控制处理模块、存储器、摄像头、电源电池、散热器,所述控制处理模块从所述壳体顶部固定安装,所述触控显示屏覆盖于所述控制处理模块的上方,所述摄像头、所述投影仪、所述电源电池、所述散热器从所述壳体底部固定安装,所述电源电池与所述散热器靠近所述壳体的后端,所述摄像头与所述投影仪靠近所述壳体的前端,所述壳体的前端设有摄像头光孔、投影仪光孔,所述摄像头光孔位于所述投影仪光孔上方,所述摄像头与所述摄像头光孔对准,所述投影仪与所述投影仪光孔对准。上述方案中,壳体中容置控制处理模块、存储器、摄像头、电源电池、散热器等,且摄像头、电源电池、散热器等从壳体底部固定,控制处理模块固定在壳体顶部,充分利用了壳体内部的空间且布局合理,触控显示屏覆盖在控制处理模块上方,避免了与控制处理模块之间在壳体内形成复杂的接线,摄像头光孔以及投影仪光孔位于壳体的前侧面,光源透过摄像头光孔以及投影仪光孔,从而使得摄像头以及投影仪正常工作,且触控显示屏位于壳体上方,该投影装置通过触控显示屏以触控操作来控制处理,用户操作简单直接。进一步的,所述散热器位于所述投影仪以及所述摄像头的正后侧,所述散热器位于所述中央处理器以及所述显卡的正下方,所述电源电池位于所述散热器的旁侧。进一步的,所述电源电池连接有电源输入接口,所述电源输入接口露出于所述壳体外部。进一步的,所述触控显示屏位于所述壳体的上表面,所述触控显示屏的触摸显示面朝向所述壳体的上方。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内设有固定支架,所述摄像头与所述投影仪通过所述固定支架固定到不同的高度上。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支架通过锁定螺柱固定于所述壳体底部。进一步的,所述控制处理模块包括中央处理器以及与所述中央处理器连接的显卡,所述触控显示屏与所述中央处理器以及所述显卡连接,所述显卡还与所述投影仪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电源电池与所述存储器、所述中央处理器、所述触控显示屏、所述投影仪、所述摄像头电性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的两侧分别设有把手。进一步的,所述壳体的底部设有脚垫,所述脚垫的数量至少为四组。附图说明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用于增强现实的投影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用于增强现实的投影装置的正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用于增强现实的投影装置的内侧底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用于增强现实的投影装置的内侧顶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用于增强现实的投影装置的系统结构框图。主要元素符号说明壳体10触控显示屏20摄像头30投影仪40电源电池50散热器60中央处理器70显卡80存储器90投影仪光孔11摄像头光孔12把手13脚垫14锁定螺柱15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若干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更加透彻全面。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上”、“下”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请参阅图1-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用于增强现实的投影装置,包括壳体10,以及容置于所述壳体10内的控制处理模块、存储器90、摄像头30,控制处理模块包括中央处理器70、以及与所述中央处理器70连接的显卡80,所述壳体10的上方设有触控显示屏20,所述触控显示屏20与所述中央处理器70以及所述显卡80连接,所述显卡80还连接有投影仪40,所述壳体10的前端设有摄像头光孔12、投影仪光孔11,所述摄像头光孔12位于所述投影仪光孔11上方,所述摄像头30与所述摄像头光孔12对准,所述投影仪40与所述投影仪光孔11对准。为了维持本实施例中用于增强现实的投影装置的运作,本实施例中用于增强现实的投影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壳体10内的电源电池50,所述电源电池50连接有电源输入接口51,所述电源输入接口51露出于所述壳体10外部。电源电池50与壳体10内各个部件连接,以保证各个部件的运行,具体来说,所述电源电池50与所述存储器90、所述中央处理器70、所述触控显示屏20、所述投影仪40、所述摄像头30连接。关于壳体10内各个部件的固定安装,本实施例中,所述中央处理器70与所述显卡80从所述壳体10顶部固定安装,所述触控显示屏20覆盖于所述中央处理器70、所述显卡80的上方。此外,本实施例中,所述摄像头30、所述投影仪40、所述电源电池50从所述壳体10底部固定安装。具体来说,所述壳体10内设有固定支架,所述固定支架通过锁定螺柱15固定于所述壳体10底部,所述摄像头30与所述投影仪40通过所述固定支架固定到不同的高度上。为了更好地维持本实施例中用于增强现实的投影装置的运作,延长使用寿命,本实施例中用于增强现实的投影装置还包括设于所述壳体10内的散热器60,所述散热器60从所述壳体10的底部固定安装。具体的,所述散热器60位于所述投影仪40以及所述摄像头30的正后侧,所述散热器60位于所述中央处理器70以及所述显卡80的正下方。电源电池50临近散热器60固定,这样一来,散热器60能够最大程度的作用于本装置中的主要发热部件,从而达到良好的散热效果。此外,关于壳体10的结构,所述壳体10的两侧分别设有把手13。且所述壳体10的底部设有脚垫14,所述脚垫14的数量至少为四组。本实施例中两组把手13分别固定于壳体10的两侧面上,四组脚垫14靠近壳体10底部的四个角设置,且脚垫14的高度大于锁定螺柱15凸出于壳体10外侧的高度,从而确保对壳体10的稳定支撑。结合附图理解可知,本实施例中的用于增强现实的投影装置的壳体中容置控制处理模块、存储器90、摄像头30、电源电池50、散热器60等,且摄像头30、电源电池50、散热器60等从壳体10底部固定,控制处理模块固定在壳体10顶部,充分利用了壳体10内部的空间且布局合理,触控显示屏20覆盖在控制处理模块上方,避免了与控制处理模块之间在壳体10内形成复杂的接线,摄像头光孔12以及投影仪光孔11位于壳体的前侧面,光源透过摄像头光孔12以及投影仪光孔11,从而使得摄像头30以及投影仪40正常工作。且触控显示屏20位于壳体10上方,该投影装置通过触控显示屏20以触控操作来控制处理,用户操作简单直接。综上,本实施例中的用于增强现实的投影装置包括投影仪40、摄像头30、中央处理器70、显卡80、触控显示屏20、电源电池50(可充电)、散热器60。投影仪40负责投射图像,主要是投射条纹结构光以及渲染后的图像,投影仪40由dmd(数字微镜器件,是一种由多个高速数字式光反射开光组成的阵列)和投影镜头组成,投影镜头带有马达可以根据相机拍摄的图像进行自动对焦。摄像头30是一种黑白摄像头30,采集真实物体的灰度信息,摄像头30的作用主要是拍摄条纹结构光投射在真实物体上的变形条纹,同时为投影系统自动调焦提供参考。中央处理器70为一般电脑处理器或者手机处理器,主要是进行计算位置,灰度信息、处理并渲染图像、输入图像的信息等,计算原始条纹结构和变形条纹结构光之间的变化情况,得出目标物体的三维模型。显卡80的作用主要是将处理器生成的图像信息显示在投影仪40或者触控显示屏20中。触控显示屏20相当于输入装置和显示装置,采用触控的方式输入命令给处理器,同时将处理的结果显示在触控显示屏20上。电源电池50采用可充电式电池,也就是不需要长期插电,为各个装置提供动力。散热器60由小型风扇及散热孔组成,用于散热,降低系统工作时的温度。上述实施例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当前第1页12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