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粉补充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591981发布日期:2022-04-09 09:44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碳粉补充瓶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属于激光打印设备的耗材技术领域,特别是为打印硒鼓补充碳粉的装置。


背景技术:

2.激光打印设备,例如打印机、复印机等设备,都需要使用硒鼓作为打印的核心部件。通常硒鼓存储的碳粉的量是有限的,随着打印数量的增加,硒鼓所存储的碳粉逐步消耗殆尽。当碳粉消耗完后,硒鼓的使用寿命也就终结了。但硒鼓的主要部分——感光鼓的使用寿命远未达到,因此,以存储的碳粉量决定硒鼓的使用寿命,会造成浪费。
3.为此,人们发明了对硒鼓补充碳粉的技术,即在硒鼓存储的碳粉消耗完后,通过补充碳粉的方式,使得硒鼓可以继续使用,避免由于感光鼓还具备使用功能时硒鼓就被丢弃。通常补充碳粉的方案是:在硒鼓的端部设置碳粉仓的碳粉补充口。碳粉补充口设置有密封塞,在硒鼓首次使用时,密封塞起到封闭碳粉补充口的作用,硒鼓正常使用。当碳粉消耗完后,需要把硒鼓从打印设备中取出,将硒鼓沿其长度方向将硒鼓竖立,然后打开密封塞,将补充的碳粉通过碳粉补充口加入到硒鼓的碳粉仓中,继而将密封塞封堵住碳粉补充口,硒鼓得以被继续使用。
4.从以上的描述中可见,现有的硒鼓补充碳粉的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的问题:需要将硒鼓从打印设备中取出。这一操作一方面带来操作的不便利,另一方面很多操作者并不熟悉打印设备和硒鼓的结构,在取出和放回硒鼓的过程中容易对设备造成损害。


技术实现要素:

5.为了解决现有的硒鼓补充碳粉过程中产生的操作不便和易对硒鼓造成损坏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碳粉补充瓶。
6.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7.碳粉补充瓶,包括弹性瓶体和与所述弹性瓶体连通的颈管,在所述颈管的端部设置有与所述弹性瓶体的内部连通的瓶口;在所述瓶口固定设置有瓶口内端盖,在所述瓶口内端盖上设置有第一通粉孔;还包括覆盖在所述瓶口内端盖外设置的瓶口外端盖,在所述瓶口外端盖上设置有第二通粉孔;还包括将所述瓶口外端盖与所述颈管外部或所述弹性瓶体外部活动连接的外端盖连接结构,所述外端盖连接结构使得所述瓶口外端盖可绕所述颈管的轴线产生转动;所述瓶口外端盖转动达到的位置至少包括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当所述瓶口外端盖转动达到所述第一位置,所述第一通粉孔和所述第二通粉孔处于导通状态;当所述瓶口外端盖转动达到所述第二位置,所述第一通粉孔和所述第二通粉孔处于非导通状态。
8.可选地,所述外端盖连接结构包括自所述瓶口外端盖边缘沿所述颈管外壁延伸的颈管扣合壁;所述颈管扣合壁上设置有与所述颈管外壁上设置的环状凹槽匹配的凸起结构。
9.可选地,在所述颈管扣合壁的外部设置有向所述瓶口外端盖方向延伸的粉仓接口扣合壁;所述粉仓接口扣合壁与所述颈管扣合壁之间设置有扣合壁间隙。
10.可选地,在所述粉仓接口扣合壁上设置有开口。
11.可选地,在所述粉仓接口扣合壁与所述颈管扣合壁之间设置有环状密封海绵垫。
12.可选地,在所述述粉仓接口扣合壁的外部或所述颈管扣合壁的外部设置有活动限位结构;在所述颈管外壁或所述弹性瓶体外部设置有固定限位结构
13.可选地,所述第一通粉孔和/或所述第二通粉孔的形状包括扇形。
14.可选地,在所述瓶口内端盖与所述瓶口外端盖之间设置有瓶口密封垫;在所述瓶口密封垫上设置有第三通粉孔。
15.可选地,当所述瓶口密封垫与所述瓶口内端盖固定连接时,所述第三通粉孔与所述第一通粉孔连通;当所述瓶口密封垫与所述瓶口外端盖固定连接时,所述第三通粉孔与所述第二通粉孔连通。
16.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如下:
17.本实用新型的碳粉补充瓶,在弹性瓶体中存放用于给硒鼓补充的碳粉。同时,在碳粉补充瓶上还设置有颈管,在颈管上设置瓶口。颈管用于与在硒鼓的粉仓上设置的对应连接孔连接形成密闭的碳粉补充通道,碳粉通过所述碳粉补充通道能够进入到硒鼓的粉仓中,实现对硒鼓进行补充碳粉的过程。当硒鼓装配到打印设备后,由于在硒鼓的朝向打印设备的硒鼓装配口的面上设置了所述对应连接孔,则在硒鼓需要补充碳粉时,无须从打印设备中取出硒鼓,仅将碳粉补充瓶的颈管与硒鼓粉仓上的所述对应连接孔连接,就可以实现对硒鼓进行补充碳粉的操作。
18.瓶口上设置的瓶口内端盖遮盖住瓶口,在瓶口内端盖外部又设置了瓶口外端盖。在瓶口内端盖和瓶口外端盖上分别设置了第一通粉孔和第二通粉孔。外端盖连接结构使得瓶口外端盖相对于瓶口内端盖转动,这种转动使得第一通粉孔和第二通粉孔可以在导通和非导通两个状态之间转换。这两状态也分别对应了所述碳粉补充通道的导通和非导通状态。当第一通粉孔和第二通粉孔导通后,碳粉补充瓶中的碳粉就可以通过导通的所述碳粉补充通道向硒鼓的粉仓中补充碳粉;当第一通粉孔和第二通粉孔处于非导通状态时,将碳粉补充瓶中的碳粉与外部隔离,避免碳粉受到外部环境不利的影响。同时,当硒鼓置于打印设备中,将本实用新型的碳粉补充瓶与硒鼓的粉仓上的所述对应连接孔进行连接时,瓶口会朝向重力下方,如果在这一过程中瓶口处于打开状态,势必会有部分碳粉在重力作用下倾倒出来,造成打印设备内部的污染。而上述第一通粉孔和第二通粉孔处于非导通状态,可以封闭瓶口,避免碳粉泄露。当碳粉补充瓶与硒鼓粉仓上的所述对应连接孔连通后,通过转动瓶口外端盖,导通第一通粉孔和第二通粉孔,进行碳粉补充。可见,在这一过程中,碳粉无须暴露在空气当中,即碳粉补充的过程是封闭过程,避免了对环境的污染。
19.另外,当碳粉补充瓶与硒鼓的粉仓进行前述的连接后,碳粉补充瓶中的碳粉并不一定能够全部自动地通过所述碳粉补充通道流入硒鼓的粉仓,如果通过振动、倾倒等人工方式促进碳粉流入硒鼓的粉仓,这容易使得所述碳粉补充通道处于非密闭的状态而导致碳粉泄露。本实用新型的碳粉补充瓶具有弹性瓶体,可以通过挤压所述弹性瓶体,使得弹性瓶体内部的气压大于硒鼓的粉仓中的气压,从而通过压力差驱动余留的碳粉进入到粉仓中。
20.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实现了本实用新型的目的。
21.上述可选方式所具有的进一步效果,将在下文中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加以说明。
附图说明
22.图1为本实用新型碳粉补充瓶实施例的立体图。
23.图2为图1所示实施例的分解图。
24.图3为图1所示实施例处于导通状态的立体图。
25.图4为图1所示实施例另一个角度的立体图。
26.图5为本实用新型碳粉补充瓶装配示意图。
27.图6为本实用新型碳粉补充瓶装配状态图。
28.图中标识说明如下:
29.101、弹性瓶体;102、粉仓接口扣合壁;
30.201、固定限位结构;202、第一通粉孔;203、第三通粉孔;204、活动限位结构;205、颈管扣合壁;206、环状密封海绵垫;207、第二通粉孔;208、瓶口外端盖;209、活动限位结构;210、瓶口密封垫;211、瓶口内端盖;212、颈管;213、环状凹槽;
31.301、开口;
32.501、碳粉补充瓶;502、对应连接孔;503、卡固销;504、硒鼓。
具体实施方式
33.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34.图1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碳粉补充瓶一个实施例的立体图。碳粉补充瓶包括弹性瓶体101和颈管,颈管与弹性瓶体101连通。在图1中,由于粉仓接口扣合壁102的遮挡,颈管并没有示出。颈管部分的结构细节在其他附图中进行展示与说明。
35.图2的分解图按装配顺序显示了图1的碳粉补充瓶拆分后各部件的形态。从图2中可见,连接弹性瓶体101设置有颈管212。在颈管212远离弹性瓶体101的下端设置有瓶口。在所述瓶口上固定设置有瓶口内端盖211。在瓶口内端盖211上设置有扇形的第一通粉孔202。通过第一通粉孔202能够将碳粉补充瓶的内部空间与外部连通。在颈管212与弹性瓶体101连接处设置有固定限位结构201。固定限位结构201是沿颈管212的径向凸出的阻挡块。在颈管212邻近弹性瓶体101处的外部、环绕颈管212设置有环状凹槽213。
36.碳粉补充瓶还包括覆盖设置在瓶口内端盖211外部的瓶口外端盖208。在瓶口外端盖208上设置了扇形的第二通粉孔207。同为圆形的瓶口内端盖211的圆心和瓶口外端盖208的圆心沿颈管212的轴线同轴设置。第二通粉孔207的形状、尺寸与第一通粉孔202的形状、尺寸相同。在瓶口内端盖211与瓶口外端盖208之间设置有瓶口密封垫210,在瓶口密封垫210上设置有第三通粉孔203。第三通粉孔203的形状、尺寸均与与第一通粉孔202的形状、尺寸相同。瓶口密封垫210可以与瓶口内端盖211粘接,也可以与瓶口外端盖208粘接。当瓶口密封垫210与瓶口内端盖211粘接时,第三通粉孔203与第一通粉孔202连通;当瓶口密封垫210与瓶口外端盖208粘接时,第三通粉孔203与第二通粉孔207连通。
37.自瓶口外端盖208的边缘沿颈管212的外壁方向向弹性瓶体101方向延伸设置有颈管扣合壁205(可参考图3和图4)。颈管扣合壁205和瓶口外端盖208构成了类似瓶盖的结构。在颈管扣合壁205内侧设置有凸起结构(图中未示出),该凸起结构与环状凹槽213匹配,使
得颈管扣合壁205能够卡扣在颈管212上,且所述凸起结构可以以环状凹槽213为轨道移动,从而使得颈管扣合壁205和瓶口外端盖208能够以颈管212的轴线为旋转中心旋转。在颈管扣合壁205的外侧固定设置有粉仓接口扣合壁102。粉仓接口扣合壁102自与颈管扣合壁205连接处向瓶口外端盖208方向延伸设置。在粉仓接口扣合壁102与颈管扣合壁205之间设置有间隙。在该间隙中,换热颈管扣合壁205设置有环状密封海绵垫206。在粉仓接口扣合壁102的外侧设置有两个具有一定距离的活动限位结构:活动限位结构204和活动限位结构209。所述活动限位结构是凸出于粉仓接口扣合壁102外壁的限位块。
38.瓶口外端盖208进行前述转动时,至少可以通过该转动达到两个位置: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当瓶口外端盖208转动达到第一位置时,第一通粉孔202和第二通粉孔207处于导通状态,图3即显示了这一状态。当瓶口外端盖208转动达到第二位置时,第一通粉孔202和第二通粉孔207处于非导通状态(即关闭状态),图4即显示了这一状态。
39.从图4还可以更清楚地观察到在粉仓接口扣合壁上设置的开口301以及环状密封海绵垫206所在位置。
40.图5和图6显示了本实用新型碳粉补充瓶的使用过程。以下结合这一使用过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的说明。
41.装配在打印设备中的硒鼓504的碳粉消耗完后,打开该打印设备的硒鼓置入口,进一步的打开硒鼓504设置在朝向硒鼓置入口的面上的对应连接孔502。对应连接孔502与硒鼓504的粉仓连通。在对应连接孔502旁边设置有卡固销503。卡固销503是一根销柱。将碳粉补充瓶501(即图1显示的碳粉补充瓶实施例)的瓶口朝向对应连接孔502,此时第一通粉孔202与第二通粉孔207处于非导通状态。同时也需要将粉仓接口扣合壁102上的开口301对准卡固销503,然后将碳粉补充瓶501颈管部分插入对应连接孔502。对应连接孔502具有突出的圆环孔壁,该圆环孔壁插入粉仓接口扣合壁102与颈管扣合壁205之间的空隙以保证碳粉补充瓶501能够稳固地与对应连接孔502连接,同时卡固销503卡入开口301,所述圆环孔壁顶部的凸缘顶在环状密封海绵垫206上,实现如图6所示的碳粉补充瓶501装配状态。此时可以以颈管212的轴线为旋转轴转动弹性瓶体101,卡固销503卡住粉仓接口扣合壁102,即使得瓶口外端盖208保持不动,而瓶口内端盖211随弹性瓶体101转动,进而使得第一通粉孔202与第二通粉孔207导通,在重力作用下,可以使得碳粉从碳粉补充瓶501中补充到硒鼓504的粉仓中。如果碳粉进入到粉仓的过程不是非常顺利,则可以挤压弹性瓶体101,使得弹性瓶体101内的气压大于粉仓中的气压,进而驱动碳粉顺利进入到粉仓中。在挤压弹性瓶体101的过程中,气体会溢出碳粉补充瓶501和硒鼓504的粉仓构成的联合空间。当气体通过碳粉补充瓶501与对应连接孔502连接处溢出时,由于设置了环状密封海绵垫206,使得气体可以通过海绵垫的气孔排出,但较大颗粒的碳粉可以被环状密封海绵垫206拦截,以避免碳粉的溢出。
42.值得注意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对上述各种零部件的构造进行材料和结构的改进,或者是采用技术等同物进行替换。故凡运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及图示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化,或直接或间接运用于其他相关技术领域均同理皆包含于本实用新型所涵盖的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