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可穿戴设备的腕带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828748发布日期:2022-10-15 00:39阅读:43来源:国知局
用于可穿戴设备的腕带的制作方法

1.本文所公开的方法和装置涉及可穿戴设备的领域,具体但非排他地,涉及可穿戴计算设备,更具体但非排他地,涉及可穿戴成像设备。


背景技术:

2.可穿戴电子设备以及可穿戴成像设备(包括戴在腕部上的成像设备)是已知的。这样的设备通常为用户设置有用于将设备附接至用户(具体地腕部)的物品,诸如带。然而,用户可能需要将一个以上的可穿戴电子设备(诸如智能手表和相机)戴在同一腕部上,这是已知物品所不支持的。因此,广泛意识到对于可将可更换的智能手表以及单独的可更换的相机容纳在同一腕带上以克服克服上述限制的系统和方法的需求,且将高度有利的是具有这样的系统和方法。


技术实现要素:

3.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提供了一种用于将可更换的成像设备附接至用户的腕部的设备,所述设备包括:带状物,包括带和/或带部,所述带状物适于缠绕在人的肢体上,所述带状物包括腔,所述腔被开口朝向人的肢体;以及,成像设备,所述成像设备具有所述带状物的腔的形状且适于被安装在所述带状物的腔中;其中所述带状物具有一个或多个孔,且所述成像设备具有至少一个透镜,所述至少一个透镜被布置为贴合抵靠(fit against)所述孔中的至少一个。
4.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方案,所述设备附加地包括闭合部,用于闭合所述腔且用于将所述成像设备固定在所述腔的内侧。
5.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方案,所述带状物包括:第一带部,所述第一带部包括所述腔、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包括连接至手表或智能手表的连接器,所述第二端部包括连接至第二带部的连接器;第二带部,所述第二带部包括第三端部和第四端部,所述第三端部包括连接至手表或智能手表的连接器,所述第四端部包括连接至所述第一带部的所述第二端部的连接器。
6.根据又一示例性实施方案,提供了一种用于将可更换的成像设备附接至用户的腕部的设备,所述设备包括:带状物,所述带状物包括带和/或带部,所述带状物适于缠绕在人的肢体上,所述带状物进一步包括腔,所述腔被开口朝向人的肢体;其中所述腔的形状适于成像设备的形状;以及其中所述腔具有至少一个孔,所述至少一个孔适于所述成像设备的透镜。
7.此外,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方案,提供了一种用于将可更换的成像设备附接至用户的腕部的设备,所述设备包括:成像设备,所述成像设备具有带的腔的形状,所述成像设备适于安装在所述带的腔中,所述成像设备具有至少一个透镜,所述至少一个透镜被布置成贴合抵靠围绕所述腔的带内的相应开口,其中所述带适于缠绕在人的肢体上,所述带包括腔,所述腔被开口朝向人的肢体。
8.除非另有限定,本文使用的所有技术术语和科学术语具有与相关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的通常理解相同的含义。本文所提供的材料、方法和实施例仅是例示性的,且不旨在限制。预期或暗含的是,除了过程本身必需或固有,本公开内容(包括附图)中所描述的步骤或阶段和过程没有具体顺序。在许多情况下,在不改变所描述的方法的目的或效果的情况下,可以改变过程步骤的顺序。
附图说明
9.本文仅通过实施例且参考附图描述了多个实施方案。现在详细具体参考附图,应强调,详情以实施例方式且仅出于对优选实施方案的例示性讨论而被示出,且被展示以提供认为对实施方案的原理和概念方面最有用且容易理解的描述。为此,未试图以超出对主题的基本理解必需的程度来更详细地示出实施方案的结构细节,描述结合附图使得本领域技术人员明了如何在实践中体现若干形式和结构。
10.在附图中:
11.图1是一种可穿戴复合体(complex)的简化例示,所述可穿戴复合体包括可穿戴物品和两个计算设备;
12.图2a是成像设备来自内侧(腕部侧)的简化例示;
13.图2b是成像设备来自外侧的简化例示;
14.图2c是成像设备的侧视图;
15.图3a是包括腔的第一带部的第一视图的简化例示;
16.图3b是包括腔的第一带部的第二视图的简化例示;
17.图3c是包括腔的第一带部的侧视图的简化例示;
18.图3d是包括腔的第一带部的内部视图的简化例示;以及
19.图4是第一带部15的简化例示,所述第一带部15被附接至第一计算设备13且包括位于腔19内的第二计算设备14。
具体实施方式
20.本实施方案包括用于将计算设备附接至用户的可穿戴物品。具体地,可穿戴物品具有将计算设备包含在可穿戴物品内侧的装置。具体地,可穿戴物品具有移除和更换计算设备的装置。
21.在详细解释至少一个实施方案之前,应理解,实施方案并不将其应用限制于下面的描述中所陈述的或附图中所例示的部件的结构和布置的细节。其他实施方案可以多种方式实践或执行。此外,应理解,本文所采用的措辞和术语是出于描述的目的,不应被视为限制。
22.在此文档中,附图中未在该附图的范围内描述且在先前附图中用已经描述的数字标记的元素具有与先前附图中相同的用途和描述。类似地,文本中通过未在该文本所描述的附图中出现的数字所标识的元素具有与已经描述的先前附图中相同的用途和描述。
23.此文档中的附图可能未按比例。不同的附图可以使用不同的比例,且可能甚至在同一附图内使用不同的比例,例如不同的比例用于同一对象的不同视图或者不同的比例用于两个相邻的对象。
24.现参考图1,图1是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可穿戴复合体10的简化例示,所述可穿戴复合体10包括可穿戴物品11和两个计算设备12。
25.如图1中所示,可穿戴复合体10可被设计以戴在用户的肢体上,诸如用户的四肢,诸如用户的腕部。因此,可穿戴复合体10可包括:带状物(strip)或腕带形式的可穿戴物品11,被配置为将可穿戴复合体10附接至用户的腕部;以及,一个或多个计算设备12。
26.例如,可穿戴复合体10可包括:第一计算设备12,诸如由数字13指定的计算机化手表或智能手表;以及,第二计算设备12,诸如由数字14指定的成像设备。
27.如图1中所示,可穿戴复合体10可包括可穿戴物品11,可穿戴物品11包括一个或多个带部,诸如第一带部15和第二带部16。第一带部15和第二带部16可包括连接器17,所述连接器17在计算机化手表13的任一侧上将对应的带部连接至计算机化手表13。第一带部15和第二带部16还可包括对应的搭扣部18,以将第一带部15连接至第二带部16。第一带部15或第二带部16(或这二者)还可包括成像设备13。
28.如图1中所示,可穿戴复合体10经由可穿戴物品11可包括例如位于第一带部15内的腔19。腔19可被布置成其开口朝向用户的腕部。在可穿戴复合体10被戴在用户的腕部上之前,成像设备14可经由腔开口而被插入腔19内,从而成像设备14可被固定在腔19与用户的腕部之间。
29.现在参考图2a、图2b和图2c,图2a是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的成像设备14来自内侧的简化图示,图2b是成像设备14来自外侧的简化图示,图2c是成像设备14的侧视图。
30.图2a从面向腕部的一侧示出了成像设备14,图2b从远离腕部的一侧示出了成像设备14。作为一个选项,图2a、图2b和图2c的例示可在先前附图的背景下观察。然而,当然,图2a、图2b和图2c的例示可在任何期望环境的背景下观察。此外,以上提及的限定可同样地适用于以下的描述。
31.成像设备14可包括一个或多个诸如相机的成像传感器20。例如,成像设备14可包括:第一成像传感器(相机)20,由数字21指定,且以第一方向(诸如朝外,大体上远离用户)定向;以及,第二成像传感器(相机)20,由数字22指定且以第二方向(例如朝内,大体上朝向用户)定向。成像设备14可被插入可穿戴复合体10和/或第一带部15的腔19内。
32.现在参考图3a、图3b、图3c和图3d,图3a、图3b、图3c和图3d是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的包括腔19的第一带部15的简化例示。
33.作为一个选项,图3a、图3b、图3c和图3d的例示可以在先前附图的背景下观察。然而,当然,图3a、图3b、图3c和图3d的例示可在任何期望环境的背景下观察。此外,以上提及的限定可同样地适用于以下的描述。
34.应理解,作为一个实施例,腔19被例示为第一带部15的一部分,应理解,腔19可以是第二带部16的一部分。
35.应理解,腔19具有成像设备14的形状,和/或成像设备14具有腔19的形状。
36.如图3a、图3b、图3c和图3d中所示,第一带部15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开口23,诸如孔,以暴露成像设备14的对应的成像传感器(相机)20,具体地以暴露成像传感器20的透镜。因此,成像设备14可包括至少一个传感器(相机),所述至少一个传感器(相机)具有被布置为贴合抵靠位于腔19中的对应开口23(孔)的透镜。
37.第一带部15还可包括连接器元件24,以连接至计算设备12,诸如第一计算设备13,
诸如智能手表。连接器24可被包括在第一带部15的端部处。
38.第一带部15还可包括连接器(诸如,搭扣部18),以连接至第二带部16。搭扣部18可被包括在第一带部15的端部处,例如与连接器24相对的端部处。
39.类似于第一带部15,第二带部16可包括:第三端部,包括连接至计算设备12诸如第一计算设备13诸如智能手表的连接器;以及,第四端部,包括连接至第一带部15的搭扣部18的连接器。因此,包括第一带部15、计算设备12和第二带部16的可穿戴复合体10可被缠绕在用户的腕部上。
40.如图3c中所示,腔19可包括用于两个成像传感器20(例如,相机)的两个开口23(孔),且开口23之间成一角度25。如图3c中所示,角度25可在各自垂直于对应开口23的中心处的开口23区域的对应轴线之间测定。替代地,角度25可在开口23的对应平面之间测定。如图3c中所示,角度25的值可大于0度且小于180度。具体地,角度25的值可在30度与120度之间。
41.应理解,对应的两个成像传感器20的透镜的光学轴线之间的角度等于角度25。成像传感器20的光学轴线被测定为透镜中心处的透镜区域的垂线。
42.如图1中所示,成像传感器20中的至少一个可以一角度被安装在成像传感器20与计算机化手表(智能手表)13的屏幕显示器平面之间。该角度例如在成像设备的光学轴线与屏幕显示器的表面的垂线之间测定。此角度可大于0度且小于90度。
43.总之,可穿戴物品11(具体地,安装有两个成像传感器20的第一带部15)具有的形状可以以大于0度且小于90度的角度将两个开口23从而将两个成像传感器20的透镜布置在相机与计算机化手表(智能手表)13的屏幕显示器的平面之间,且两个成像传感器20之间的角度25大于0度且小于180度。
44.现在参考图4,图4是根据一个示例性实施方案的第一带部15的简化例示,所述第一带部15被附接至第一计算设备13且包括位于腔19内的第二计算设备14。
45.作为一个选项,图4的例示可以在先前附图的背景下观察。然而,当然,图4的例示可在任何期望环境的背景下观察。此外,以上提及的限定可同样地适用于以下的描述。
46.计算设备13可以是可包括显示器26的计算机化手表或智能手表。第二计算设备14可以是成像设备,且可以包括两个成像传感器20。第一带部15可包括腔19,所述腔19可包括适于两个成像传感器20的两个开口23。作为一个实施例,图4的两个开口23以90度的角度被布置在开口23的平面之间。作为一个实施例,第二计算设备14的两个成像传感器20可以100度的角度(25)被布置在成像传感器20的透镜的平面之间(或者,如果是成像传感器20,则其光学轴线之间)。因此,开口23可适于允许透镜的平面与开口的平面成一角度。
47.如图4中所示,开口23和/或成像传感器20中的至少一个可与显示器26平面成一角度27。成像传感器20的光学轴线与显示器26平面的垂线之间的角度27的值可大于0度且小于90度。
48.例如,成像传感器20中的一个可在其光学轴线与显示器26平面的垂线之间具有0度与90度之间的角度,且另一成像传感器20可在其光学轴线与显示器26平面的垂线之间具有90度与180度之间的角度。
49.应理解,出于清楚性而在单独实施方案的背景下所描述的某些特征还可以组合方式在单个实施方案中提供。相反,出于简洁性而在单个实施方案的背景下所描述的多个特
征还可以单独地或者以任何合适的子组合方式提供。
50.尽管以上已经结合其特定实施方案提供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明了,许多替代、修改和变化将是显而易见的。因此,旨在涵盖落入所附权利要求书的实质和宽泛范围内的所有替代、修改和变化。此说明书中所提及的所有出版物、专利和专利申请通过引用的方式整体纳入本说明书中,如同每个独立的出版物、专利或专利申请通过引用方式被特定且独立地指明一样。此外,此申请中任何参考文献的引用或标识不应被解释为承认这样的参考文献可作为现有技术。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