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结构以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965970发布日期:2022-10-29 00:24阅读:31来源:国知局
固定结构以及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固定结构以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2.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了贴附于设置有照相机和闪光灯的摄像装置中的设置有闪光灯的部分的周围并且由遮光材料构成的后装部件。由此,在用由透光性材料制成的后装壳体覆盖摄影装置的情况下,来自闪光灯的光透过后装壳体而映入照相机的透镜部分,由此能够防止对摄影图像产生不良影响。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
3.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230427号公报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4.然而,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技术中,后装壳体上形成有贯通孔,在摄像装置被后装壳体覆盖的状态下,摄像装置的照相机以及闪光灯从贯通孔露出。
5.因此,为了对照相机及闪光灯赋予防水及防尘的功能,需要在后装壳体的贯通孔上设置由与后装壳体不同的透光性材料制成的部件。在该情况下,因为光从该部件与后装壳体之间的间隙漏出,因此需要设置用于填埋该间隙的遮光用带。另外,为了隐藏遮光用带,需要在上述部件上设置印刷层。
6.本发明的一方式的目的在于,对来自保护摄像用电子部件的透光性部件与遮光部件之间的间隙的水平方向上的光进行遮光。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
7.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一方式涉及的固定结构是将遮光部件固定于电子设备的壳体内的固定结构,所述遮光部件包围摄像用电子部件的周围,并且对光进行遮光,所述固定结构包括:透光性部件,其与所述遮光部件接触,保护所述摄像电子部件并且使光透过;以及弹性部件,其相对于所述遮光部件配置于与所述透光性部件侧相反的一侧,且将所述遮光部件朝向所述透光性部件按压。发明效果
8.根据本发明的一方式,可以对来自保护摄像用电子部件的透光性部件与遮光部件之间的间隙的水平方向上的光进行遮光。
附图说明
9.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电子设备的一部分的后视图。图2是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的a线-a线向视剖面图。图3是图2所示的电子设备中用虚线包围的部分的放大剖面图。
图4是相对于图3所示的电子设备的一部分的构成的比较例的构成的图。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电子设备的一部分的构成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10.(第一实施方式)《电子设备1的构成》图1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涉及的电子设备1的一部分的后视图。图2是图1所示的电子设备1的a线-a线向视剖面图。此外,在图2中,省略了壳体2、闪光灯部4、透光性部件11、防飞散膜12以及双面胶带t1以外的构成。另外,在图1和图2中,将从壳体2的背面21的左端21a朝向右端21b的方向设为x轴方向,将从闪光灯部4朝向透光性部件11的方向设为z轴方向,将与x轴方向及z轴方向这两个方向正交的方向设为y轴方向。
11.如图1所示,电子设备1具备壳体2、照相机3以及闪光灯部4。电子设备1为智能手机,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电子设备1也可以是平板或者pc(personal computer:个人计算机)。在壳体2的正面侧设置有未图示的显示面板。
12.背面21上设有照相机3及闪光灯部4。透光性部件11以覆盖照相机3及闪光灯部4的方式设置于背面21。透光性部件11例如由具有使光透过的透光性的树脂或玻璃形成。透光性部件11是用于对照相机3及闪光灯部4赋予防水及防尘的功能的部件。
13.如图2所示,在透光性部件11中的z轴负方向侧上粘贴有防飞散膜12。防飞散膜12以丙烯酸类、聚酯或聚乙烯为基材,作为表面处理而实施利用了氟等的防水处理。
14.壳体2具有通过双面胶带t1粘贴防飞散膜12的周缘背面的粘贴部22a。背面21上,以包围粘贴部22a的方式形成有覆盖透光性部件11的周缘侧面的大致矩形的框部22。
15.照相机3拍摄静止图像及动态图像。闪光灯部4出射光。关于闪光灯部4的详情将后述。如图1所示,印刷层p1设置在照相机3的周围,并且沿着框部22的内周设置。图1所示的斜线部分示出了印刷层p1。
16.图3是图2所示的电子设备1中用虚线dl包围的部分的放大剖面图。电子设备1具备将遮光部件43固定在电子设备1的壳体2内的固定结构5。如图3所示,固定结构5具备透光性部件11、防飞散膜12、基板13以及弹性部件14。闪光灯部4具有发光部41、窗部件42以及遮光部件43。
17.透光性部件11从z轴上的正方向侧与遮光部件43接触,保护发光部41并且使光透过。基板13上设置有发光部41、窗部件42以及遮光部件43。基板13用于支承闪光灯部4的各部件。
18.弹性部件14相对于遮光部件43配置在与透光性部件11侧相反的一侧,且将遮光部件43朝向透光性部件11按压。具体而言,弹性部件14与基板13连接,且将基板13向透光性部件11按压。另外,弹性部件14例如是缓冲材料,但并不限定于此,也可以是板簧、硅橡胶、聚氨酯橡胶或氟橡胶等。弹性部件14设置于框架23上。框架23与壳体2的外装为一体,并形成在壳体2的内部。此外,弹性部件14也可以设置在收容于电子设备1的壳体2中的其他部件上。
19.弹性部件14局部地连接到基板13的z轴负方向侧的背面13a。即,弹性部件14与背面13a之间的接触面的面积比背面13a的整体面积小。由此,与弹性部件14整体地连接于背
面13a的情况相比,能够减小弹性部件14的尺寸,并且能够削减电子设备1的制造成本。
20.但是,不限定于此,弹性部件14也可以整体地连接于背面13a。即,弹性部件14与背面13a之间的接触面的面积也可以与背面13a的整体面积相同。由此,例如,在将弹性部件14粘贴在基板13上的部件作为一个部件来制作的情况下,能够在一个工序中对在基板13上粘贴了弹性部件14的部件的外形进行加工。因此,由于无需在不同的工序中进行基板13的外形的加工和弹性部件14的外形的加工,因此能够削减电子设备1的制造成本。尤其是在基板13的尺寸小的情况下有效。
21.发光部41是将光朝向透光性部件11出射的摄像用电子部件。摄像用电子部件是指在由照相机3进行的摄像中使用的电子部件。作为摄像用电子部件,除了闪光灯部4的发光部41以外,例如也可以是照相机3所具有的摄像元件。即,本发明的一方式也可以应用于固定结构5,该固定结构5对包围除发光部41以外的摄像用电子部件的周围并且进行遮光的遮光部件43进行固定。发光部41例如是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
22.窗部件42例如由使来自发光部41的光透过的具有透光性的树脂形成。在窗部件42中的z轴负方向侧上形成有开口部op。在发光部41与开口部op之间形成的空间被窗部件42覆盖。通过在窗部件42上形成开口部op,在发光部41和窗部件42之间产生距离d1。距离d1是沿着z轴方向的距离。
23.遮光部件43包围发光部41的周围,并对从发光部41射出的光进行遮光。遮光部件43是整体着色的着色部件,并且与窗部件42的外周面42s接触。由此,在朝向z轴中的负方向观察闪光灯部4的情况下,窗部件42的外周被遮光部件43着色。此外,遮光部件43也可以被部分地着色。在该情况下,遮光部件43中的与窗部件42相对的面被着色。
24.遮光部件43中的z轴正方向侧的端部43e为凸形状。由此,由于遮光部件43与透光性部件11进行线接触,因此,能够有效地对来自透光性部件11与遮光部件43之间的间隙的水平方向上的光进行遮光。端部43e是遮光部件43的与透光性部件11相对的部分。
25.另外,在透光性部件11与窗部件42之间形成有间隙。更正确地是,在防飞散膜12与窗部件42之间形成有间隙。由此,由于防飞散膜12与窗部件42不接触,因此,可以使遮光部件43与透光性部件11线接触。进一步地,能够允许电子设备1的各个部件的尺寸误差等来组装电子设备1,或者即使对透光性部件11施加冲击,该冲击也不会直接传递到窗部件42。
26.根据以上,根据固定结构5的构成,通过利用弹性部件14将遮光部件43朝向透光性部件11按压,从而能够密封透光性部件11与遮光部件43之间的间隙。能够对来自透光性部件11与遮光部件43之间的间隙的水平方向上的光进行遮光。
27.另外,利用弹性部件14,将设有遮光部件43的基板13朝向透光性部件11按压。由此,由于整体均匀地从基板13向遮光部件43施加压力,因此,能够将遮光部件43的与透光性部件11接触的部分均匀地按压在透光性部件11上。因此,能够有效地密封透光性部件11与遮光部件43之间的间隙。
28.进一步地,通过利用弹性部件14将设置有遮光部件43的基板13朝向透光性部件11按压,从而使发光部41与窗部件42之间的距离d1稳定。因此,能够减少因距离d1变得不稳定而对闪光灯部4的发光性能的影响。
29.而且,通过利用弹性部件14将遮光部件43朝向透光性部件11按压,能够减少从发光部41出射的光从透光性部件11与遮光部件43之间的间隙泄漏。
30.《比较例的构成》图4是相对于图3所示的电子设备1的一部分的构成的比较例的构成的图。如图4所示,在比较例中,电子设备不具备弹性部件14和遮光部件43。在透光性部件11和窗部件42a之间设有盖15。在盖15形成有开口部op2,在开口部op2嵌入有窗部件42a的突起部42b。
31.透光性部件11和盖15通过双面胶带t2被固定,盖15和窗部件42a通过双面胶带t3被固定。另外,为了使双面胶带t2不能从比较例的电子设备的外部看到,在透光性部件11的z轴的负方向侧设有印刷层p2。印刷层p2覆盖双面胶带t2。双面胶带t2用于对来自透光性部件11与盖15之间的间隙的水平方向上的光进行遮光。
32.根据以上,由于比较例的电子设备不具备弹性部件14以及遮光部件43,因此需要在透光性部件11上设置覆盖双面胶带t2的印刷层p2。与此相对,在电子设备1中,由于弹性部件14将遮光部件43朝向透光性部件11按压,因此即使没有双面胶带,也能够对来自透光性部件11与遮光部件43之间的间隙的水平方向上的光进行遮光。另外,如图1所示,在闪光灯部4的周围,无需在透光性部件11上设置印刷层p1,因此能够提高电子设备1的设计性的自由度。
33.〔第二实施方式〕以下将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另外,为了便于说明,对与在第一实施方式中说明的构件具有相同功能的构件,附于相同的附图标记,并不重复其说明。图5是示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涉及的电子设备的一部分的构成的剖面图。与图3所示的构成相比,图5所示的构成的不同之处在于没有设置窗构件42,且发光部41被变更为摄像元件41a。
34.根据第二实施方式的电子设备所具备的照相机3的构成也可以是图5所示的构成。照相机3具有摄像元件41a和遮光部件43。照相机3除了摄像元件41a和遮光部件43以外还具有透镜等其他部件,但是对于其他部件,省略图示。
35.透光性部件11保护摄像元件41a。摄像元件41a设置在基板13上。摄像元件41a是接收通过了透光性部件11的光的摄像用电子部件。摄像元件41a例如是ccd(charge coupled device:电荷耦合器件)型图像传感器或cmos(complementary metal oxide semiconductor:互补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型图像传感器。遮光部件43包围摄像元件41a的周围,并且对从透光性部件11与遮光部件43之间的间隙朝向摄像元件41a的光进行遮光。
36.通过利用弹性部件14将遮光部件43向透光性部件11按压,透光性部件11与遮光部件43之间的间隙被密封。由此,由于能够降低从该间隙朝向摄像元件41a进入的光,因此能够降低对摄像元件41a拍摄的图像的影响。
37.〔总结〕本发明的方式1涉及的固定结构是将遮光部件固定于电子设备的壳体内的固定结构,所述遮光部件包围摄像用电子部件的周围,并且对光进行遮光,所述固定结构包括:透光性部件,其与所述遮光部件接触,保护所述摄像电子部件并且使光透过;以及弹性部件,其相对于所述遮光部件配置于与所述透光性部件侧相反的一侧,且将所述遮光部件朝向所述透光性部件按压。
38.本发明的方式2涉及的固定结构也可以,在上述方式1中,包括设有所述摄像用电子部件以及所述遮光部件的基板,所述弹性部件与所述基板连接,且将所述基板朝向所述透光性部件按压。
39.本发明的方式3涉及的固定结构也可以,在上述方式1或2中,所述摄像用电子部件是将光向所述透光性部件出射的发光部。
40.本发明的方式4涉及的固定结构也可以,在上述方式1或2中,所述摄像用电子部件是接收通过了所述透光性部件的光的摄像元件。
41.本发明的方式5涉及的固定结构也可以,在上述方式1至4的任一个中,包括所述固定结构、所述摄像用电子部件和所述遮光部件。
42.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各实施方式,能在权利要求所示的范围中进行各种变更,将不同的实施方式中分别公开的技术手段适当组合得到的实施方式也包含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而且,能够通过组合各实施方式分别公开的技术方法来形成新的技术特征。附图标记说明
[0043]1ꢀꢀꢀ
电子设备2
ꢀꢀꢀ
壳体5
ꢀꢀꢀ
固定结构11
ꢀꢀ
透光性部件13
ꢀꢀ
基板14
ꢀꢀ
弹性部件41
ꢀꢀ
发光部(摄像用电子部件)41a 摄像元件(摄像用电子部件)43
ꢀꢀ
遮光部件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