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镜头和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625920发布日期:2024-04-18 17:40阅读:7来源:国知局
光学镜头和电子设备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光学元件,尤其涉及光学镜头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1、随着光学镜头技术的发展,大多数人越来越趋向于利用手机的拍照功能代替传统照相机。镜头生产商为了提高自身产品的品质和竞争力,积极投入并致力于研发具有多个镜片且满足小型化的光学镜头,但是这极易牺牲光学镜头的成像质量。

2、以五片式手机镜头为例,该手机镜头一般包括镜筒、第一镜片、第二镜片、第三镜片、第四镜片和第五镜片。装配时,将第一镜片、第二镜片、第三镜片、第四镜片和第五镜片沿光轴方向依次装入镜筒,并使其分别与镜筒过盈配合连接。虽然镜片数量的增多有助于增加镜头设计自由度,满足更多的拍摄要求,但是也会增加光学镜头的组装难度,尤其是敏感镜片也即第一镜片以及位于中间的第三镜片难以控制在最佳承靠位置上,并且光线透过第一镜片至第三镜片的过程中也容易产生杂光,进而影响光学镜头的组立稳定性和成像质量。此外,镜片数量的增加还会导致位于镜筒前端的镜片产生的像散量与位于镜筒后端的镜片产生的像散量难以达到平衡,并且后续光学镜头的场曲不易调整,致使光学镜头难以达到最佳状态。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光学镜头和电子设备可解决或部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或现有技术中的其他不足。

2、根据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光学镜头,包括:镜筒;镜片组,设于所述镜筒内;所述镜片组包括沿光轴由物侧至像侧依次间隔设置的第一镜片、第二镜片、第三镜片、第四镜片和第五镜片;以及多个通孔元件,设于所述镜筒内;所述多个通孔元件包括位于所述第一镜片与所述第二镜片之间且与所述第一镜片的像侧面部分接触的第一通孔元件以及位于所述第三镜片与所述第四镜片之间且与所述第三镜片的像侧面部分接触的第三通孔元件;其中,所述第一镜片和所述第三镜片的折射率相等且小于所述第二镜片和所述第四镜片的折射率,所述第五镜片的像侧面自近轴区域向远轴区域由凹面逐渐转变为凸面;以及所述第一镜片和所述第三镜片具有正光焦度,所述第二镜片具有负光焦度;所述第一镜片的有效焦距f1与所述第一通孔元件的最大厚度cp1以及所述第三镜片的有效焦距f3与所述第三通孔元件的最大厚度cp3满足:

3、240.0<f1/cp1<289.5;

4、74.0<f3/cp3<182.2。

5、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镜片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7、所述第三通孔元件的像侧面外径d3m以及所述第三通孔元件的像侧面内径d3m满足:-11.5<(d3m+d3m)/r7<-5.5。

6、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镜片与所述第二镜片在所述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12、所述第三镜片与所述第四镜片在所述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34、所述第一通孔元件的像侧面外径d1m以及所述第三通孔元件的像侧面外径d3m满足:18.5<d1m/t12+d3m/t34<35.5。

7、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光学镜头的总有效焦距f、所述第一镜片的有效焦距f1、所述第一通孔元件的物侧面内径d1s以及所述第三通孔元件的物侧面内径d3s满足:5.0<(f1+f)/(d3s-d1s)<9.2。

8、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镜片的折射率n1、所述第三镜片的折射率n3、所述第一通孔元件的物侧面外径d1s以及所述第三通孔元件的物侧面外径d3s满足:6.0mm2<(d3s*d1s)/(n1*n3)<13.5mm2。

9、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镜片与所述第二镜片在所述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12、所述第一通孔元件的像侧面外径d1m、所述第一通孔元件的物侧面内径d1s以及所述第一通孔元件的最大厚度cp1满足:2.5<(d1m-d1s)/(t12-cp1)<10.0。

10、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镜片与所述第二镜片在所述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12、所述第三镜片与所述第四镜片在所述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34、所述第一通孔元件的最大厚度cp1以及所述第三通孔元件的最大厚度cp3满足:4.0<(t12+t34)/(cp1+cp3)<28.5。

11、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镜片的物侧面与所述第五镜片的像侧面在所述光轴上的间距td以及所述镜筒朝向所述物侧的端面与所述第一通孔元件的物侧面在所述光轴上的间距ep01满足:2.5<td/ep01<5.5。

12、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镜片的有效焦距f1、所述第一镜片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所述镜筒朝向所述物侧的端面与所述第一通孔元件的物侧面在所述光轴上的间距ep01以及所述第一通孔元件的物侧面内径的d1s满足:2.5<f1/r1+d1s/ep01<6.5。

13、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三镜片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6、所述第四镜片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7、所述第三通孔元件的物侧面内径d3s以及所述第三通孔元件的像侧面内径d3m满足:-6.0<d3s/r6+d3m/r7<-2.5。

14、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镜筒朝向所述像侧的端面外径d0m、所述光学镜头的最大视场角的一半semi-fov以及所述第一镜片的物侧面与所述第五镜片的像侧面在所述光轴上的间距td满足:23.5mm2<d0m*td/tan(semi-fov)<32.5mm2。

15、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镜筒朝向所述物侧的端面外径d0s以及所述第一镜片至所述第五镜片中两两相邻的镜片在所述光轴上的空气间隔之和∑at满足:3.0<d0s/∑at<9.1。

16、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多个通孔元件还包括位于所述第二镜片与所述第三镜片之间且与所述第二镜片的像侧面部分接触的第二通孔元件。

17、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镜片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1、所述第一镜片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2、所述第三镜片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6、所述第四镜片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7、所述第五镜片的物侧面的曲率半径r9、所述第五镜片的像侧面的曲率半径r10、所述第一通孔元件的像侧面与所述第二通孔元件的物侧面在所述光轴上的间隔ep12以及所述第二通孔元件的像侧面与所述第三通孔元件的物侧面在所述光轴上的间隔ep23满足:0<rj/rj-1+ep12/ep23<20.5;其中,j=2,7或10。

18、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二镜片与所述第三镜片在所述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23、所述第一通孔元件的像侧面与所述第二通孔元件的物侧面在所述光轴上的间隔ep12以及所述第二通孔元件的像侧面与所述第三通孔元件的物侧面在所述光轴上的间隔ep23满足:7.5<(ep12+ep23)/t23<12.5。

19、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多个通孔元件还包括位于所述第四镜片与所述第五镜片之间且与所述第四镜片的像侧面部分接触的第四通孔元件;其中,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元件至所述第四通孔元件中具有最大的最大厚度的通孔元件的像侧和物侧的镜片中的至少之一具有负光焦度。

20、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多个通孔元件中的至少一个通孔元件的最大厚度小于0.05mm,与所述至少一个通孔元件的物侧面接触的镜片均为塑料镜片。

21、根据本技术第二方面实施例的电子设备,包括成像元件以及本技术第一方面实施例的光学镜头;成像元件用于将所述光学镜头形成的光学图像转换为电信号。

22、本技术示例性实施方式提供的光学镜头和电子设备,通过合理配置第一镜片、第二镜片和第三镜片的光焦度以及第一镜片和第三镜片相对第二镜片和第四镜片的折射率的大小,同时约束第五镜片的曲率半径,便可以有效平衡位于镜筒前端和后端的镜片产生的像散量,进而提高整个光学镜头的成像质量、降低公差敏感性。此外,本技术实施例的光学镜头通过在镜筒内设置分别与第一镜片和第三镜片部分接触的第一通孔元件和第三通孔元件,不仅可以向第一镜片和第三镜片提供稳定承靠,进而提高整个光学镜头的组立稳定性,而且还可以通过合理管控第一通孔元件和第三通孔元件的承靠位置来适宜遮挡透过第一镜片至第三镜片的多余光线,进而改善整个镜片组的杂光,有效提高光学镜头的成像质量。在此基础上,本技术实施例通过限制第一镜片和第三镜片的有效焦距分别与对应的第一通孔元件和第三通孔元件的最大厚度的比值范围也即利用上述条件式来管控第一镜片的有效焦距f1、第三镜片的有效焦距f3、第一通孔元件的最大厚度cp1以及第三通孔元件的最大厚度cp2,不仅可以保证第一通孔元件和第三通孔元件具有较薄的厚度,而且还便于光学镜头后期的组立以及场曲的调整,以使光学镜头性能达到最佳状态。

23、应当理解,本部分所描述的内容并非旨在标识本技术的实施例的关键或重要特征,也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本技术的其它特征将通过以下的说明书而变得容易理解。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