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模块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321391发布日期:2023-03-03 20:50阅读:41来源:国知局
显示面板模块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1.本发明涉及一种显示面板模块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2.显示器技术不断朝厚度薄、质量轻以及对比高等目标发展。在一些显示器中,会通过调整背光模块来使暗态更暗,以提高对比度。或是,在一些显示器中,会以双显示面板形成显示器的方式提高对比。然而,由于上下显示面板的像素的空间频率相近,且上下显示面板在对组时可能错位,使得上下显示面板之间产生了光干涉现象,形成莫列波纹(moire pattern),大幅降低显示品质。


技术实现要素:

3.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模块及显示装置,具备上显示面板以及下显示面板,能够避免或减少莫列波纹的形成。
4.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模块,包括上显示面板以及下显示面板。下显示面板与上显示面板层叠配置且下显示面板包括基板、光控制层以及聚光层。光控制层包括多个光吸收元件,这些光吸收元件以阵列形式配置于光控制层中。聚光层包括多个聚光元件,这些聚光元件以阵列形式配置于聚光层中,聚光层配置于光控制层以及上显示面板之间,且光控制层配置于基板以及聚光层之间。这些光吸收元件在基板上的垂直投影落在这些聚光元件在基板上的垂直投影中。
5.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的显示面板模块以及背光模块,背光模块与上显示面板以及下显示面板层叠配置,其中下显示面板配置于上显示面板以及背光模块之间。
6.基于上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模块以及显示装置利用聚光层来偏移背光模块的光线,使得部分的背光得以自光吸收元件(黑色矩阵)的上方射出,降低下显示面板中黑色矩阵区域以及透光的像素区域之间的亮度差异,进而降低了上下显示面板之间光干涉的程度,避免或减少因上下显示面板的对位偏移所产生的莫列波纹。
7.为让本发明的上述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8.图1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9.图2是图1中的下显示面板的局部平面示意图;
10.图3是图1中的下显示面板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11.图4是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下显示面板的局部剖面示意图;
12.图5是图4的局部放大图。
13.符号说明
14.1:显示装置
15.10:背光模块
16.10l:光线
17.100:下显示面板
18.110、310:光控制层
19.200:上显示面板
20.al:主动(有源)层
21.bm1~bm3:光吸收元件
22.bf:缓冲层
23.cl1~cl3:像素控制层
24.cfl:色阻层
25.cf1~cf3:色阻
26.de:漏极
27.dl:数据线
28.ge:栅极
29.gl:扫描线
30.h1、h2:通孔
31.lc:液晶分子
32.lc1、lc2:液晶层
33.ito1、ito2:透明导电层
34.ild:层间绝缘层
35.pl:钝化层
36.p1~p3:偏光层
37.pe:像素电极
38.se:源极
39.sm:遮蔽金属
40.s1~s4:基板
41.tft1、tft2:开关元件
42.tl:透明色阻
43.vl:聚光元件
具体实施方式
44.参照图1,其绘示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显示装置1包括背光模块10、下显示面板100以及上显示面板200。下显示面板100配置于背光模块10与上显示面板200之间。自背光模块10射出的光束依序穿透下显示面板100以及上显示面板200。
45.上显示面板200包括自下朝上依序层叠配置的偏光层p2、基板s3、像素控制层cl2、液晶层lc2、透明导电层ito2、色阻层cfl、基板s4以及偏光层p3。
46.像素控制层cl2包括以阵列形式配置的多个扫描线以及多个数据线(未绘示),还包括与上显示面板200的多个像素对应的开关元件tft2以及像素电极(未绘示)。每一个开
关元件tft2被配置以控制对应的像素电极与共同电极之间的电压差,以控制在液晶层lc2中对应的液晶分子lc的方向,以决定每一个像素的透光率。
47.色阻层cfl包括多个色阻,上显示面板200的多个像素分别对应不同的色阻(如图1所示的色阻cf1~cf3),以显示预定的颜色。在一实施例中,色阻cf1可以是红色色阻,色阻cf2可以是绿色色阻,色阻cf3可以是蓝色色阻,但是本发明不以此为限。通过控制各个像素的透光率,并搭配各个像素所对应的色阻的颜色,达到显示影像(图像)信息的目的。应当说明的是,上显示面板200还包括阵列配置的多个光吸收元件bm2,对应多个开关元件tft2以及多个像素之间的边界配置,例如扫描线以及数据线,以遮挡不要的光,增加对比度。在一实施例中,光吸收元件bm2为黑色色阻。
48.同样参照图1,下显示面板100包括依序层叠配置的偏光层p1、基板s1、像素控制层cl1、液晶层lc1、透明导电层ito1以及基板s2。下显示面板100并未配置有色的色阻,上显示面板200则配置了有色的色阻cf1~cf3。这是因为,显示装置1的影像信息是通过上显示面板200来提供,下显示面板100则被用于提高显示装置1的对比度。
49.下显示面板100还包括光控制层110以及聚光层。光控制层110包括多个光吸收元件bm1,这些光吸收元件bm1以阵列形式配置于光控制层110中。在一实施例中,光吸收元件bm1为黑色色阻,但本发明不限于此。聚光层包括多个聚光元件vl,这些聚光元件vl以阵列形式配置于聚光层中。并且,聚光层配置于光控制层110以及上显示面板200之间,且光控制层110配置于基板s1以及聚光层之间。
50.接下来请同时参照图1及图2,图2绘示了图1中的下显示面板的局部平面示意图。如图2所示,像素控制层cl1包括以阵列形式配置的多个扫描线gl以及多个数据线dl,还包括与下显示面板100的多个像素对应的开关元件tft1。
51.应当说明的是,虽然未将图1中的光控制层110绘示于图2,在实际的实施方案中,光控制层110的多个光吸收元件bm1会对应多个扫描线gl、多个数据线dl以及多个开关元件tft1配置,以遮挡不要的光。换句话说,图2所绘示的扫描线gl与其上方所配置的聚光元件vl之间配置有光吸收元件bm1,数据线dl与其上方所配置的聚光元件vl之间配置有光吸收元件bm1,开关元件tft1与其上方所配置的聚光元件vl之间也配置有光吸收元件bm1。
52.光吸收元件bm1的宽度可以等于或大于所对应的扫描线gl、数据线dl以及开关元件tft1的宽度。但是本发明不以此为限,bm1的宽度也可以小于所对应的扫描线gl、数据线dl以及开关元件tft1的宽度。
53.配置于多个光吸收元件bm1上的多个聚光元件vl则具有较光吸收元件bm1大的宽度。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聚光元件vl的宽度大于对应的扫描线gl的宽度,扫描线gl在基板s1上的垂直投影落在聚光元件vl在基板s1上的垂直投影中。但是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在一实施例中,扫描线gl在基板s1上的垂直投影重叠聚光元件vl在基板s1上的垂直投影。
54.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聚光元件vl的宽度大于对应的数据线dl的宽度,数据线dl在基板s1上的垂直投影落在聚光元件vl在基板s1上的垂直投影中。但是本发明不以此为限,在一实施例中,数据线dl在基板s1上的垂直投影重叠聚光元件vl在基板s1上的垂直投影。
55.在图1所示的实施例中,光吸收元件bm1在基板s1上的垂直投影会落在对应的聚光元件vl在基板s1上的垂直投影中,这使得来自背光模块10的光线10l得以穿透聚光元件vl。
并且,聚光元件vl在图1的剖面图中具有如平凸透镜的轮廓,而具备了会聚光线的功能。因此,上述穿透聚光元件vl的光线10l会改变行进方向而自光吸收元件bm1的上方射出聚光元件vl,如图1所示。在这样的情况下,降低下显示面板100中配置有光吸收元件bm1的区域以及透光的像素区域之间的亮度差异,进而降低了上显示面板200以及下显示面板100之间光干涉的程度,避免或减少因上显示面板200以及下显示面板100的对位偏移所产生的莫列波纹。
56.参照图3,其绘示了图1中的下显示面板的局部剖面示意图。下显示面板100的像素控制层cl1包括开关元件tft1以及像素电极pe,开关元件tft1包括主动层al、栅极ge、源极se以及漏极de,其中主动层al与栅极ge之间配置有栅绝缘层gi,源极se以及漏极de与栅极ge之间配置有层间绝缘层ild。基板s1上配置有对应主动层al的遮蔽金属sm,且遮蔽金属sm与主动层al之间配置有缓冲层bf。
57.源极se以及漏极de上配置有钝化层pl,开关元件tft1配置于基板s1与钝化层pl之间。钝化层pl配置于开关元件tft1以及光吸收元件bm1之间。像素电极pe通过钝化层pl的通孔h1电连接开关元件tft1。
58.光吸收元件bm1在基板s1上的垂直投影落在聚光元件vl在基板s1上的垂直投影中。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设置于开关元件tft1上方的聚光元件vl为凸透镜或菲涅耳透镜,且聚光元件vl的直径大于或等于光吸收元件bm1的宽度。
59.为了充分说明本发明的各种实施态样,将在下文描述本发明的其他实施例。在此必须说明的是,下述实施例沿用前述实施例的元件标号与部分内容,其中采用相同的标号来表示相同或近似的元件,并且省略了相同技术内容的说明。关于省略部分的说明可参考前述实施例,下述实施例不再重复赘述。
60.参照图4及图5,图4是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的下显示面板的局部剖面示意图,图5是图4的局部放大图。图4所示的下显示面板与图1至图3所示的下显示面板100相同至少在于,光控制层310配置于聚光层与像素控制层cl3之间,光控制层310具备以阵列形式配置的多个光吸收元件bm3,聚光层具备以阵列形式配置的多个聚光元件vl,且光吸收元件bm3在基板s1上的垂直投影落在聚光元件vl在基板s1上的垂直投影中。图4所示的下显示面板与下显示面板100不同则在于,光控制层310还具备了配置于光吸收元件bm3之间的透明色阻tl,且聚光元件vl在基板s1上的垂直投影部分重叠透明色阻tl在基板s1上的垂直投影。参照图5,透明色阻tl具有通孔h2,开关元件tft1配置于基板s1与光控制层310之间,且通过通孔h2连接像素电极pe。
61.综上所述,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模块以及显示装置利用聚光层来偏移背光模块的光线,使得部分的背光得以自光吸收元件(黑色矩阵)的上方射出,降低下显示面板中黑色矩阵区域以及透光的像素区域之间的亮度差异,进而降低了上下显示面板之间光干涉的程度,避免或减少因上下显示面板的对位偏移所产生的莫列波纹。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