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两侧排线的液晶显示屏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1939341发布日期:2022-10-26 02:40阅读:130来源:国知局
一种两侧排线的液晶显示屏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手表液晶显示屏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两侧排线的液晶显示屏。


背景技术:

2.随着移动技术的发展,许多传统的电子产品也开始增加移动方面的功能,比如过去只能用来看时间的手表,现今也可以通过智能手机或家庭网络与互联网相连,显示来电信息、twitter和新闻feeds、天气信息等内容,智能手表属于智能穿戴产品,是借助于智能手机来实现其基本功能的感应芯片的集群体,所谓智能手表,是将手表内置智能化系统,搭载手机系统而连接与网络进而实现手机的某些功能,其主要组成功能必须要有屏幕和显示时间这些作为手表的最基本的元素,其中智能手表可以是圆形的,也可以是方形的。
3.目前,现有的智能手表显示屏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受到ic绑带区域和fpc接线区域并列布置导致其驱动部需要的宽度更大,驱动部即为ic绑带区域和fpc接线区域设置所需要占用的部位,即为从而使显示屏装配后产生智能手表下端区域的黑边宽幅较大的影响,为此我们提供一种通过将ic绑带区域和fpc接线区域并排布置用于减小智能手表黑边使用的两侧排线的液晶显示屏。


技术实现要素:

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两侧排线的液晶显示屏,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两侧排线的液晶显示屏,包括显示屏本体,所述显示屏本体至少由位于底端的第一基板和封装于所述第一基板上方的第二基板组成。
6.所述显示屏本体沿圆周方向任意的一侧设有向外凸出并延伸的驱动部,所述驱动部一体成型于所述第一基板上,且第二基板位于驱动部一侧并与第一基板边缘对齐布置。
7.所述驱动部部位的第一基板上安装有ic,所述ic平行于所述驱动部的长度方向布置,所述ic与第一基板横向边缘区间内的第一基板上安装有一对fpc接点,且fpc接点底端的位置高度大于或等于ic底端的位置高度。
8.所述驱动部部位的fpc接点上连接有用于第一基板和ic接电使用的fpc排线,且fpc排线用于连接两侧fpc接点的一端呈相互平行的分叉状布置或相互对齐的直线状布置。
9.优选的,所述显示屏本体为圆形或方形,当显示屏本体为圆形时,显示屏本体部位的驱动部两端边缘侧壁皆沿第一基板的边缘切线方向布置,且驱动部两侧的fpc接点呈平行于切线的方向梯度状倾斜布置,当显示屏本体为方形时,所述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的侧边拐角位置处皆呈圆弧状布置,且驱动部两端位置处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r角大于其相邻的另外两侧拐角所形成的r角,且驱动部两侧的fpc接点沿第二基板r角方向梯度状倾斜布置。
10.优选的,还包括显示区域,所述显示区域布置于驱动部一侧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
板重叠区域,所述显示区域为圆形或方形,当显示区域为圆形时,显示区域位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的圆心位置处,当显示区域为方形时,显示区域的四个角皆呈圆弧状布置,所述显示区域四个角所形成的r角大小相同,且显示区域一端的两个r角圆心与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位于较小一端的两个r角所形成圆的圆心相重合。
11.优选的,所述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本分别为tft基板和cf基板。
12.优选的,所述第一基板的底部设有至少一层与其重叠布置的第三基板,所述第三基板与第一基板的表面皆呈阵列状设置有薄膜晶体管,同一显示平面内相邻的两个薄膜晶体管之间存在显示间隙,且第一基板与其底部每上下相邻的两个显示间歇相互交错布置。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该两侧排线的液晶显示屏通过将用于接电使用的fpc排线接线端设置于ic两端的驱动部闲置区域,能够减小驱动部所需要占用的宽度,同时用于fpc排线连接使用的fpc接电还可以是沿轮廓方向梯度状布置,不受驱动部具体形状的限制,即当若显示屏要求黑边更小时,fpc排线接线的区域尽可能向显示屏显示一侧延伸,而并不是向驱动部一侧延伸可能增加黑边宽幅的情况产生,从而使本技术提供的显示屏结构能够尽可能缩小fpc排线连接所需要占用的区域和宽幅,进一步的,显示屏上下r角的差异化设置能够使其在靠近驱动部一侧的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间的间距增大,第一基板和第二基板之间的间距区域即为显示屏与智能手表表盘密封连接的区域,而r角较大的底端区域一方面方便驱动部形成并缩小安装ic和fpc排线使用的同时,还增加了底端与手表之间密封连接的面积,增加显示屏安装后对智能手表防水性能的提升。
附图说明
14.图1为本实用新型显示屏本体为圆形时fpc排线呈相互对齐的直线状布置状态下的俯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15.图2为本实用新型显示屏本体为圆形时fpc排线呈相互平行的分叉状布置状态下的俯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16.图3为本实用新型显示屏本体为方形时fpc排线呈相互对齐的直线状布置状态下的俯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17.图4为本实用新型显示屏本体为方圆形时fpc排线呈相互平行的分叉状布置状态下的俯视内部结构示意图;
18.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fpc排线呈相互对齐的直线状布置状态下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19.图中:1、驱动部;2、fpc排线;3、fpc接点;4、ic;5、显示屏本体;6、显示区域;7、第二基板;8、第一基板。
具体实施方式
20.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1.请参阅图1-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两侧排线的液晶显示屏,包括显示屏本体5,所述显示屏本体5至少由位于底端的第一基板8和封装于所述第一基板8上方
的第二基板7组成,所述第一基板8与第二基板7之间设有液晶层,还包括显示区域6,显示区域6即为显示屏本体5封装于智能手表部位后所能露出的部分,具体地,所述第一基板8与第二基本7可分别为tft基板和cf基板,通过将cf基板和tft基板组合,利用cf基板的彩色滤光效果和tft基板上呈阵列状布置的薄膜晶体管在施加的驱动电压控制下,cf基板和tft基板之间的液晶层会产生定向旋转并产生画面显示的效果。
22.显示屏本体5在使用时需要封装于智能手表表盘的上表面以起到数显、触控和手表整体防水使用,在显示屏本体5的成型中,所述显示屏本体5沿圆周方向任意的一侧设有向外凸出并延伸的驱动部1,装配时驱动部1即为正对现有智能手表其表盘屏幕下方的一侧,所述驱动部1一体成型于所述第一基板8上,所述第二基板7位于驱动部1一侧并与第一基板8边缘对齐布置,其中对齐所预留的间隙可以是任意的,但第一基板8和第二基板7的覆盖面积都应大于显示区域6的范围。
23.所述驱动部1部位的第一基板8上安装有ic4,所述ic4平行于所述驱动部1的长度方向布置,所述ic4与第一基板8横向边缘区间内的第一基板8上安装有一对fpc接点3,且fpc接点3底端的位置高度大于或等于ic4底端的位置高度,即fpc接点3不占用驱动部1的宽度位置,ic4即为驱动芯片,需要说明的是,两端fpc接点3与ic4位于同一直线平面内,现有技术中传统的ic设置位于与本技术相同,但是fpc接点的位置并未作出改进,其一般位于ic位置的下方,此类驱动部1的整体设置产生的弊端即为显示屏本体5整体驱动部1的宽度占用较大,装配于智能手表后,其上表面产生的黑边较为影响美观,本实施例提供的fpc接点3与ic4位于同一直线平面内实际为fpc接点3的位置设置是使用到驱动部1空白位置实现的,同ic4共同占用一定比例的宽幅,从而使显示屏本体5整体的长度更小,装配后黑边影响更小。
24.所述驱动部1部位的fpc接点3上连接有用于第一基板8和ic4接电使用的fpc排线2,且fpc排线2用于连接两侧fpc接点3的一端呈相互平行的分叉状布置或相互对齐的直线状布置,,所述显示屏本体5为圆形或方形,当显示屏本体5为圆形时,显示屏本体5部位的驱动部1两端边缘侧壁皆沿第一基板8的边缘切线方向布置,切线方向布置的驱动部1同样用于缩小其所需占用的空间,且驱动部1两侧的fpc接点3呈平行于切线的方向梯度状倾斜布置,当显示屏本体5为方形时,所述第一基板8和第二基板7的侧边拐角位置处皆呈圆弧状布置,且驱动部1两端位置处的第一基板8和第二基板7r角大于其相邻的另外两侧拐角所形成的r角,且驱动部1两侧的fpc接点3沿第二基板7r角方向梯度状倾斜布置。
25.上述显示屏本体5不论是圆形还是方形设计时,其驱动部1部位的边缘到显示区域6之间的间距都是比其他位置要大的,其中圆形的显示屏本体5利用切线方向延长的驱动部1实现间距增大,方形的显示屏本体5利用驱动部1部位r角增大,在不改变宽度的前提下增加了其与显示区域6之间的间距,在用于智能手表表盘部位封装时,其能够产生与表盘封装槽之间更大的接触面积,从而进一步提升智能手表和显示屏整体的密封防尘、防水性。
26.所述显示区域6布置于驱动部1一侧的第一基板8和第二基板7重叠区域,所述显示区域6为圆形或方形,当显示区域6为圆形时,显示区域6位于第一基板8和第二基板7的圆心位置处,当显示区域6为方形时,显示区域6的四个角皆呈圆弧状布置,所述显示区域6四个角所形成的r角大小相同,且显示区域6一端的两个r角圆心与第一基板8和第二基板7位于较小一端的两个r角所形成圆的圆心相重合。
27.作为本技术的延伸,tft形成的第一基板8在显示过程中存在清晰度需要提升的问题,所述第一基板8的底部设有至少一层与其重叠布置的第三基板(图未示),第三基本同样可为tft基板,所述第三基板与第一基板8的表面皆呈阵列状设置有薄膜晶体管,利用tft基板表面阵列的不同密度薄膜晶体管产生不同的清晰度,但是阵列布置的薄膜晶体管其相互之间,即同一显示平面内相邻的两个薄膜晶体管之间存在显示间隙,显示间隙部位的存在即影响显示屏本体5显示的清晰度,为此第三基板存在于第一基板8相同组成的同时相互补充显示,第一基板8与其底部每上下相邻的两个显示间歇相互交错布置,对应的产生不同的上下层之间的薄膜晶体管之间组成由上至下观察时致密的图像显示层,有效减小甚至是完全消除显示间隙产生的清晰度影响,以第一基板8上的薄膜晶体管呈矩形阵列状布置时,则相邻的两个薄膜晶体管之间皆存在上下左右四个方向的显示间隙,此时则需要加装两层相同结构的第三基板即可。
28.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