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高温相机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2547480发布日期:2022-12-14 02:12阅读:46来源:国知局
一种耐高温相机机构的制作方法

1.本实用新型涉及相机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耐高温相机机构。


背景技术:

2.在钢铁冶炼过程中,常需要对冶炼或浇铸成型的铸件产品进行检测,例如钢坯件冶炼成型时,对其表面进行检测,以便于及时发现铸件产品表面存在的裂痕、凹陷等瑕疵。目前常用的检测方式为人工检测,将冶炼成型的铸件从冶炼炉中取出,工作人员肉眼观测铸件表面是否存在缺陷,若存在缺陷,则将其投入高温冶炼炉中继续加工,这种检测方式费时费力,检测效率低,而且从冶炼炉中取出的铸件温度将近1000℃,极易发生烫伤危险,若等待铸件冷却后再检测,则需要较长的冷却等待时间,无法满足批量铸件的快速生产需求。


技术实现要素:

3.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通过人工观测对高温产品进行检测的方式,费时费力,检测效率低,易发生烫伤危险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耐高温相机机构,其可满足高温条件下产品图像的实时采集,省时省力,可提高检测效率,可降低烫伤风险。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5.一种耐高温相机机构,其包括用于冷却气体或冷却液体循环注入的隔热腔,所述隔热腔包括中空的内壳体、中空的外壳体,所述外壳体套装于内壳体外侧且与内壳体同轴、间隔分布,所述隔热腔的顶部设置有进口、出口,所述外壳体、内壳体分别通过外安装座、内安装座安装:所述外安装座的中部开有第一通孔,所述外安装座的外边缘与所述外壳体一侧密封连接,所述内壳体的一端通过所述内安装座安装于所述第一通孔内,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壳体的中空部安装有套筒,所述套筒的一端与所述内安装座的侧端固接,所述套筒的另一端贯穿所述隔热腔的腔体后通过锁扣锁紧,所述套筒的另一端开有通孔,所述通孔通过透明玻璃封装;
6.所述套筒的中空部为隔热室,所述隔热室内安装有相机,所述相机的镜头与所述透明玻璃对应,所述相机通过导线与外部电源、控制器电连接;
7.所述外壳体、内壳体、外安装座、内安装座、锁扣、套筒的材质均为不锈钢;所述透明玻璃的材质为石英玻璃。
8.其进一步特征在于,
9.所述隔热腔的另一端开有第二通孔,所述套筒的另一端贯穿所述第二通孔且与所述第二通孔密封连接;
10.进一步的,所述套筒的外表面套装有内筒,所述内筒位于所述内壳体与所述套筒之间,所述内筒的材质为peek;
11.进一步的,所述内筒的一端通过螺栓与内安装座固定,所述内筒的另一端与所述外壳体的另一端内侧之间设置有间隙,所述套筒的另一端外表面设置有环形凸边,所述凸边安装于所述间隙内,所述凸边与所述间隙的内表面间隙配合,所述凸边与所述外壳体的
另一端内侧之间嵌装有第二密封圈;
12.进一步的,所述外安装座与所述外壳体的一端外侧之间嵌装有第一密封圈,所述套筒的另一端与所述外壳体的另一端内侧之间嵌装有第二密封圈;
13.进一步的,所述进口、出口的接头均为防爆接头;
14.进一步的,所述套筒的另一端开有外螺纹,所述锁扣的中部开有内螺纹孔,通过外螺纹与所述内螺纹孔配合,使所述锁扣与所述套筒的另一端螺纹连接;
15.进一步的,所述套筒内安装有环形光源,所述环形光源安装于所述相机镜头与所述透明玻璃之间;
16.进一步的,所述外壳体、内壳体、套筒均为空心柱状结构且同轴分布,所述内安装座为“工”形,所述第一安装座为“t”形。
17.采用本实用新型上述结构可以达到如下有益效果:该机构的隔热室中设置有相机,相机的镜头与套筒一侧的透明玻璃对应,以便于采集外部产品图像信息,相机通过导线与外部控制器电连接,以便于将采集的图像信息实时发送给控制器,工作人员通过外部控制器的显示屏实时获取高温条件下产品的图像信息,以便于及时发现铸件产品表面存在的缺陷,从而满足高温条件下产品的远程检测需求,省时省力,大大提高了检测效率,其无需检测人员近距离检测产品,降低了烫伤风险。
18.组成该相机机构的外壳体、内壳体、外安装座、内安装座、锁扣、套筒的材质均为不锈钢,透明玻璃为石英玻璃,不锈钢、石英玻璃均具有隔热、耐高温特征,最高耐温1200℃,从而使整个机构能够在小于等于1000℃的高温环境中工作。
19.另外,该机构工作时,向隔热腔内循环注入冷却液或冷却水,冷却液或冷却水的温度在0℃~20℃,起到隔热降温的作用,确保了隔热室内的温度低于20℃,用于图像采集的相机安装于隔热室内,从而避免了外界高温对相机正常工作造成影响。
附图说明
20.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21.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22.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23.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省略外壳体、内壳体);
24.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25.为了使本技术领域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方案,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的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当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26.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他们的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装置、产品或设备不必限于清楚地列出的那些步骤或单元,而是可包括没有清楚地列出的或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27.见图1~图4,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能够工作在高温环境的相机机构,其包括用于循环注入冷却液体的隔热腔,隔热腔包括中空柱状的内壳体1、中空柱状的外壳体2,外壳体2套装于内壳体1外侧且与外壳体2同轴、间隔分布,外壳体1与内壳体2之间间隔形成隔热腔3,外壳体2的顶部设置有连通隔热腔3的进口31、出口32,进口31、出口32处均安装有防爆接头,防爆接头的设置,使得该相机机构能够进一步满足高温工作环境需求。
28.本实施例中,外壳体2、内壳体1分别通过外安装座4、内安装座5安装,内安装座5为“工”形,外安装座4的中部开有第一通孔,外安装座4的外边缘与外壳体2的一端外侧密封连接,内壳体1的一端通过内安装座5密封安装于第一通孔内。外安装座4与外壳体2的一端外侧之间嵌装有第一密封圈41,第一密封圈的材质为镍基合金,最高耐温:1090℃。第一密封圈的设置,进一步提升了隔离腔的密封性,防止了隔离腔中的循环冷却液泄漏。另外,外壳体的外表面为机械抛光面。
29.内壳体1的中空部内安装有套筒6,套筒6外表面套装有内筒12,内筒12位于套筒6与内壳体2之间,套筒6的一端通过第一安装座63安装于内安装座5的侧端,套筒6的另一端贯穿隔热腔3的腔体后通过锁扣7锁紧,具体地:套筒6的另一端开有外螺纹,锁扣7的中部开有内螺纹孔,通过外螺纹与内螺纹孔配合,使锁扣7与套筒6的另一端螺纹连接。锁扣7的设置,确保了套筒6的安装牢固性。本实施例中,内筒12的材质为peek,peek材质耐高温350℃~450℃,具有隔热作用,进一步降低了外部高温对套筒6内相机的影响。
30.套筒6的另一端开有通孔,通孔贯穿隔热腔并通过透明玻璃8封装,透明玻璃8的设置有效防止了外部高温进入套筒6内;本实施例中,外壳体2、内壳体、外安装座4、内安装座5、锁扣7、套筒6的材质均为不锈钢,透明玻璃的材质为石英玻璃,石英玻璃、不锈钢均具有隔热耐高温特性,耐高温达1200℃。
31.套筒6的具体安装结构为:内壳体1、外壳体2的另一端开有第二通孔,套筒6的另一端贯穿第二通孔且与第二通孔密封连接,具体地:内筒12的一端通过螺栓与内安装座固定,内筒12的另一端与外壳体的另一端内侧之间设置有间隙,套筒的另一端外表面设置有环形凸边61,凸边61安装于间隙内,凸边61与间隙的内表面间隙配合,第二密封圈62嵌装于凸边61与外壳体2的另一端内侧之间。套筒的材质为不锈钢,既能将隔热腔的低温导入套筒内,同时也起到一定的隔热效果。另外,第二密封圈62的设置提高了内安装座与外安装座的安装密封性,防止了外部热量从安装缝隙泄漏至隔热室内,第二密封圈62的材质为镍基合金,最高耐温:1090℃,进一步确保了该相机机构能够在高温环境中正常工作。
32.套筒6的中空部为隔热室,隔热室内安装有相机9、环形光源10,相机9的镜头与透明玻璃8对应,相机9通过导线与外部电源、控制器电连接,导线的一端与相机电连接,另一端穿过第一防爆接头11与外部的电源、控制器电连接,第一防爆接头11安装于外安装座。环形光源安装于相机镜头与透明玻璃之间,用于为相机图像采集提供合适的光照。
33.该相机机构可用于温度小于等于1000℃高温环境条件下炉膛火焰、高温产品或高
温铸件等的图像采集,例如高温铸件为钢坯件。该相机机构工作时,通过进口向隔热腔内循环注入0℃的冷却水,冷却水经隔热腔后由出口排出,循环冷却水的注入,使得内壳体的内部温度保持在5℃左右,该温度由内筒及套筒导入隔热室内部,使得相机的工作温度保持在5℃左右,从而降低了外界高温对相机性能的影响,确保了相机正常工作。相机的镜头与套筒一侧的透明玻璃对应,采集外部产品图像信息,相机将实时采集的图像信息发送给控制器,工作人员通过外部控制器的显示屏实时获取高温铸件产品的图像信息,以便于及时发现铸件产品表面存在的缺陷,从而实现了高温铸件的远程检测。
34.以上的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以上实施例。可以理解,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实用新型的精神和构思的前提下直接导出或联想到的其他改进和变化,均应认为包含在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