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拔装置及其浮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3930446发布日期:2023-04-22 11:00阅读:97来源:国知局
插拔装置及其浮动机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光模块生产,尤其涉及一种插拔装置及其浮动机构。


背景技术:

1、在光模块的生产过程中,例如光模块耦合或测试、模块光纤插拔测试等过程中,需要将外部测试用光纤反复插入或拔出模块/仪器,以对光模块进行耦合或测试。

2、目前,模块光纤插拔测试和光模块耦合工艺中有手动和自动插拔光纤两种方式,其中,手动插拔光纤的方式人工成本较高,效率较低,过程中缺少插拔定位,模块或者仪器的光纤插口/槽位与光纤同轴度无法保证,容易损伤光纤端面,影响耦合和测试结果。针对手动插拔光纤方式所存在的缺陷,进一步优化之后,出现了自动插拔光纤的方式及装置,其解决了手动插拔光纤的方式存在的成本较高,效率较低的问题。

3、然而,此种方式及装置主要用于插拔固定光纤,具体是采用光纤自动插拔装置通过轴或者气缸把光纤硬性插入模块或者仪器的光纤插口/槽位中,而现有的光纤自动插拔装置虽然自动化程度较高,但是往往忽略了在光纤插入或者拔出过程中光纤与光纤插口/槽位之间可能存在的同轴度差异,此种差异会使得在插入或者拔出过程中,光纤与光纤插口/槽位之间产生额外的应力,导致光纤或者光纤插口/槽位的损伤,引起光损耗和光纤端面脏污。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自适应调整待插拔件与对接模块之间的相对位置的插拔装置及其浮动机构。

2、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浮动机构,其包括固定件、与所述固定件可浮动连接的夹持组件及弹性地连接于所述固定件和所述夹持组件之间的弹性件,所述夹持组件包括用于夹持待插入或拔出的待插拔件的夹持部,以及与所述固定件浮动连接的配合部;所述固定件具有容置槽,所述配合部至少部分嵌于所述容置槽内,且与所述容置槽间隙配合使所述配合部在受外力时可在所述容置槽内浮动;所述容置槽具有沿所述浮动机构的插拔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配合面和第二配合面,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固定件与所述配合部之间,所述弹性件驱使所述配合部抵靠于所述第一配合面或所述第二配合面使所述夹持组件相较于所述固定件位于一初始位置。

3、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件还具有收容所述弹性件的收容通道;所述收容通道与所述容置槽相连通。

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件具有限定形成所述收容通道的抵挡面,所述弹性件被压缩夹置于所述夹持组件的后端面与所述抵挡面之间,所述弹性件驱使所述夹持组件的配合部抵向所述第一配合面。

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配合部与所述弹性件相对的位置具有向后凸伸的腿部,所述腿部伸入所述收容通道将所述弹性件限制于所述收容通道内。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夹持组件还包括将所述固定件和所述夹持部相连的连接部,所述配合部设置于所述连接部的后部且具有分置于其前后两侧的第三配合面和第四配合面,所述弹性件驱使所述配合部的第三配合面抵靠于所述第一配合面使所述夹持组件相较于所述固定件位于一初始位置;执行插入动作时,当夹持组件夹持的待插拔件抵接对接模块端口且继续前进时,所述夹持组件相较所述固定件脱离所述初始位置,所述第三配合面与所述第一配合面分离;执行拔出动作时,所述第一配合面推抵所述第三配合面。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三配合面和所述第一配合面均与插拔方向相垂直,使所述待插拔件的端部具有与所述插拔方向一致的初始角度。

8、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夹持部包括可旋转开合以拿取或夹持待插拔件的上夹板和下夹板,所述上夹板的一端与所述下夹板的端部可转动地相连、相对设置的另一端与所述下夹板的另一端部分离或贴合以实现开合。

9、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固定件的前端具有连通所述容置槽的开口;所述连接部还包括主体部,所述主体部后端连接所述配合部,所述主体部前端穿过所述开口且于所述固定件的前方连接所述夹持部,所述主体部位于所述开口中的部分在横向方向上的宽度小于所述开口的宽度;所述配合部相对所述主体部在垂直于插拔方向的横向方向上向两侧凸伸,且在所述主体部的两侧延伸出所述第三配合面。

10、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连接部设有光纤避让槽,以避让待插拔件的光纤。

11、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浮动机构还包括盖板,所述盖板盖于所述容置槽上方以将所述配合部限制于所述容置槽内。

12、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配合部与所述盖板之间具有间隙使所述配合部在受外力作用时可在所述容置槽内浮动。

13、为实现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插拔装置,其包括如上所述的浮动机构。

1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插拔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固定件相连以为其提供前进或后退的作用力的驱动机构。

1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插拔装置还包括解锁动力机构及与所述解锁动力机构固定相连的解锁件,所述解锁动力机构用于驱动所述解锁件按压待插拔件的卡扣部以解除与对接模块之间的锁扣。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插拔装置及其浮动机构通过与所述固定件可浮动连接的夹持组件来实现待插拔件位置的自适应调节,以吸收待插拔件与对接模组之间的位置公差,降低对待插拔件的初始位置精度要求;进一步地,通过弹性地连接于所述固定件和所述夹持组件之间的弹性件,一方面保证夹持组件始终相对固定件以相同的初始位置开始执行插入动作,另一方面保证待插拔件在插接完成后处于自由状态,避免应力变形且减小待插拔件的插入端与对接模块的端口因应力而受到损伤的可能性。



技术特征:

1.一种浮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件、与所述固定件可浮动连接的夹持组件及弹性地连接于所述固定件和所述夹持组件之间的弹性件,所述夹持组件包括用于夹持待插入或拔出的待插拔件的夹持部,以及与所述固定件浮动连接的配合部;所述固定件具有容置槽,所述配合部至少部分嵌于所述容置槽内,且与所述容置槽间隙配合使所述配合部在受外力时可在所述容置槽内浮动;所述容置槽具有沿所述浮动机构的插拔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配合面和第二配合面,所述弹性件位于所述固定件与所述配合部之间,所述弹性件驱使所述配合部抵靠于所述第一配合面或所述第二配合面使所述夹持组件相较于所述固定件位于一初始位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浮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还具有收容所述弹性件的收容通道;所述收容通道与所述容置槽相连通。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浮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具有限定形成所述收容通道的抵挡面,所述弹性件被压缩夹置于所述夹持组件的后端面与所述抵挡面之间,所述弹性件驱使所述夹持组件的配合部抵向所述第一配合面。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浮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部与所述弹性件相对的位置具有向后凸伸的腿部,所述腿部伸入所述收容通道将所述弹性件限制于所述收容通道内。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浮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组件还包括将所述固定件和所述夹持部相连的连接部,所述配合部设置于所述连接部的后部且具有分置于其前后两侧的第三配合面和第四配合面,所述弹性件驱使所述配合部的第三配合面抵靠于所述第一配合面使所述夹持组件相较于所述固定件位于一初始位置;执行插入动作时,当夹持组件夹持的待插拔件抵接对接模块端口且继续前进时,所述夹持组件相较所述固定件脱离所述初始位置,所述第三配合面与所述第一配合面分离;执行拔出动作时,所述第一配合面推抵所述第三配合面。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浮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配合面和所述第一配合面均与插拔方向相垂直,使所述待插拔件的端部具有与所述插拔方向一致的初始角度。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浮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部包括可旋转开合以拿取或夹持待插拔件的上夹板和下夹板,所述上夹板的一端与所述下夹板的端部可转动地相连、相对设置的另一端与所述下夹板的另一端部分离或贴合以实现开合。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浮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件的前端具有连通所述容置槽的开口;所述连接部还包括主体部,所述主体部后端连接所述配合部,所述主体部前端穿过所述开口且于所述固定件的前方连接所述夹持部,所述主体部位于所述开口中的部分在横向方向上的宽度小于所述开口的宽度;所述配合部相对所述主体部在垂直于插拔方向的横向方向上向两侧凸伸,且在所述主体部的两侧延伸出所述第三配合面。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浮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部设有光纤避让槽,以避让待插拔件的光纤。

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浮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浮动机构还包括盖板,所述盖板盖于所述容置槽上方以将所述配合部限制于所述容置槽内。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浮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配合部与所述盖板之间具有间隙使所述配合部在受外力作用时可在所述容置槽内浮动。

12.一种插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上述权利要求1至11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浮动机构。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插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拔装置还包括与所述固定件相连以为其提供前进或后退的作用力的驱动机构。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插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插拔装置还包括解锁动力机构及与所述解锁动力机构固定相连的解锁件,所述解锁动力机构用于驱动所述解锁件按压待插拔件的卡扣部以解除与对接模块之间的锁扣。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插拔装置及其浮动机构,所述浮动机构包括固定件、与固定件可浮动连接的夹持组件及弹性件,所述夹持组件包括用于夹持待插拔件的夹持部,以及与固定件浮动连接的配合部;所述配合部至少部分嵌于固定件的容置槽内,且与所述容置槽间隙配合使配合部在受外力时可在容置槽内浮动;所述容置槽具有沿插拔方向相对设置的第一配合面和第二配合面,所述弹性件位于固定件与配合部之间,所述弹性件驱使配合部抵靠于第一配合面或第二配合面使夹持组件相较于固定件位于一初始位置。本技术插拔装置及其浮动机构能够减小插拔件与对接模块之间产生额外的应力的可能性,减小插拔件的插入端与对接模块的端口因应力而受到损伤的可能性。

技术研发人员:秦方亮,鲁长武,袁雪平,王冬寒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旭创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21206
技术公布日:2024/1/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