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显微镜的镜头防水雾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6468639发布日期:2023-12-21 21:50阅读:37来源:国知局
一种显微镜的镜头防水雾结构的制作方法

本技术涉及显微镜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显微镜的镜头防水雾结构。


背景技术:

1、显微镜是由一个透镜或几个透镜的组合构成的一种光学仪器,是人类进入原子时代的标志,主要用于放大微小物体为人的肉眼所能看到的物质,而在使用显微镜过程中,需要避免镜头处镜片水雾造成的成像模糊问题,由此本方案提供一种新的显微镜的镜头防水雾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显微镜的镜头防水雾结构。

2、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3、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显微镜的镜头防水雾结构,包括镜筒外壳、显微镜内筒和镜片,所述显微镜内筒内部套接于镜筒外壳内部,所述镜筒外壳的外侧设置有小型电加热器和小型引风机,所述小型电加热器的底部设置有电源组,所述镜片通过环形套连接于显微镜内筒的镜头端部,所述镜片上安装有环形保温垫圈,所述保温垫圈上朝向显微镜内筒镜头端部的一侧设置有鸭嘴型气嘴,所述鸭嘴型气嘴的顶端进气孔处贯穿于保温垫圈,所述鸭嘴型气嘴上设置有出气口,且出气口正对向镜片表平面设置。

4、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镜筒外壳的底部镜头端口设置有弧形内凹面。

5、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环形保温垫圈为气凝胶材质制成。

6、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电源组分别为小型电加热器、小型引风机工作,其小型引风机的出风端口在镜筒外壳和显微镜内筒的间隙中朝向下设置。

7、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小型电加热器的底端部连接有电加热片,其电加热片和保温垫圈的侧边边缘相接触。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9、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在镜片处上安装有保温垫圈,配合电加热片实现对镜片边缘处的烘热作用,引风机处的气流顺着镜筒外壳和显微镜内筒之间的间隙向下导流,部分气流会通过弧形内凹面导向至镜片的底面,配合鸭嘴型气嘴,提高镜片表面的水雾清理速率,整体结构可有效避免水雾在显微镜的镜头残留导致的成像模糊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显微镜的镜头防水雾结构,包括镜筒外壳(1)、显微镜内筒(2)和镜片(3),其特征在于,所述显微镜内筒(2)内部套接于镜筒外壳(1)内部,所述镜筒外壳(1)的外侧设置有小型电加热器(4)和小型引风机(5),所述小型电加热器(4)的底部设置有电源组(6),所述镜片(3)通过环形套(7)连接于显微镜内筒(2)的镜头端部,所述镜片(3)上安装有环形保温垫圈(8),所述保温垫圈(8)上朝向显微镜内筒(2)镜头端部的一侧设置有鸭嘴型气嘴(9),所述鸭嘴型气嘴(9)的顶端进气孔处贯穿于保温垫圈(8),所述鸭嘴型气嘴(9)上设置有出气口(10),且出气口(10)正对向镜片(3)表平面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显微镜的镜头防水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筒外壳(1)的底部镜头端口设置有弧形内凹面(11)。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显微镜的镜头防水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保温垫圈(8)为气凝胶材质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显微镜的镜头防水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组(6)分别为小型电加热器(4)、小型引风机(5)工作,其小型引风机(5)的出风端口在镜筒外壳(1)和显微镜内筒(2)的间隙中朝向下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显微镜的镜头防水雾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小型电加热器(4)的底端部连接有电加热片(12),其电加热片(12)和保温垫圈(8)的侧边边缘相接触。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显微镜的镜头防水雾结构,包括镜筒外壳、显微镜内筒和镜片,显微镜内筒内部套接于镜筒外壳内部,镜片通过环形套连接于显微镜内筒的镜头端部,镜片上安装有环形保温垫圈,保温垫圈上朝向显微镜内筒镜头端部的一侧设置有鸭嘴型气嘴,鸭嘴型气嘴的顶端进气孔处贯穿于保温垫圈,鸭嘴型气嘴上设置有出气口。本技术中通过在镜片处上安装有保温垫圈,配合电加热片实现对镜片边缘处的烘热作用,引风机处的气流顺着镜筒外壳和显微镜内筒之间的间隙向下导流,部分气流会通过弧形内凹面导向至镜片的底面,配合鸭嘴型气嘴,提高镜片表面的水雾清理速率,整体结构可有效避免水雾在显微镜的镜头残留导致的成像模糊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沈文毅,余茂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德谊光学仪器设备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602
技术公布日:2024/1/1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