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现实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37473856发布日期:2024-03-28 18:56阅读:来源:国知局

技术特征:

1.一种虚拟现实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光学系统和第二光学系统,所述第二光学系统形成的实像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至显示器,所述第一光学系统投射所述显示器上的所述实像和虚拟影像;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学系统中第一透镜在所述第一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a、所述第一光学系统中第二透镜在所述第一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2a、所述第一光学系统中第三透镜在所述第一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a与所述第二光学系统中第一透镜至第六透镜在所述第二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之和∑ctb满足: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学系统中第一元件组的有效焦距fg1a、所述第一光学系统的入瞳直径epda、所述第二光学系统中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b与所述第二光学系统的入瞳直径epdb满足: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学系统中第一透镜的人眼侧面的曲率半径r1a、所述第一光学系统中第一透镜的显示器侧面的曲率半径r2a、所述第一光学系统中第二透镜的人眼侧面的曲率半径r3a与所述第一光学系统中第二透镜的显示器侧面的曲率半径r4a满足: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学系统中第一元件组的有效焦距fg1a、所述第一光学系统中第一透镜在所述第一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a、所述第一光学系统中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在所述第一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12a、所述第一光学系统中第二透镜在所述第一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2a、所述第一光学系统中反射式偏光元件在所述第一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ra与所述第一光学系统中四分之一波板在所述第一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qa满足: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学系统中第一透镜的折射率n1a、所述第一光学系统中第三透镜的折射率n3a、所述第一光学系统的有效焦距fa与所述第一光学系统的入瞳直径epda满足: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学系统中第三透镜的人眼侧面的曲率半径r5a、所述第一光学系统中第三透镜显示器侧面的曲率半径r6a与所述第一光学系统的有效焦距fa满足: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光学系统中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b、所述第二光学系统中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b、所述第二光学系统中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b与所述第二光学系统中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的组合焦距f234b满足: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光学系统中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的组合焦距f34b、所述第二光学系统中第三透镜在所述第二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b、所述第二光学系统中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在所述第二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34b与所述第二光学系统中第四透镜在所述第二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4b满足: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光学系统中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b与所述第二光学系统中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f6b2满足: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光学系统的最大视场角fovb、第二光学系统的有效焦距fb与所述第二光学系统的入瞳直径epdb满足: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光学系统中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在所述第二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12b、所述第二光学系统中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在所述第二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23b、所述第二光学系统中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在所述第二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34b、所述第二光学系统中第四透镜与第五透镜在所述第二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45b与所述第二光学系统中第五透镜与第六透镜在所述第二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56b满足:

13.一种虚拟现实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光学系统和第二光学系统,所述第二光学系统形成的实像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至显示器,所述第一光学系统投射所述显示器上的所述实像和虚拟影像;其中,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学系统中第一透镜在所述第一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a、所述第一光学系统中第二透镜在所述第一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2a、所述第一光学系统中第三透镜在所述第一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a与所述第二光学系统中第一透镜至第六透镜在所述第二光轴上的中心厚度之和∑ctb满足: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学系统中第一元件组的有效焦距fg1a、所述第一光学系统的入瞳直径epda、所述第二光学系统中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b与所述第二光学系统的入瞳直径epdb满足:

16.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学系统中第一透镜的人眼侧面的曲率半径r1a、所述第一光学系统中第一透镜的显示器侧面的曲率半径r2a、所述第一光学系统中第二透镜的人眼侧面的曲率半径r3a与所述第一光学系统中第二透镜的显示器侧面的曲率半径r4a满足:

17.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学系统中第一元件组的有效焦距fg1a、所述第一光学系统中第一透镜在所述第一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1a、所述第一光学系统中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在所述第一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12a、所述第一光学系统中第二透镜在所述第一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2a、所述第一光学系统中反射式偏光元件在所述第一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ra与所述第一光学系统中四分之一波板在所述第一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qa满足:

18.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学系统中第一透镜的折射率n1a、所述第一光学系统中第三透镜的折射率n3a、所述第一光学系统的有效焦距fa与所述第一光学系统的入瞳直径epda满足:

19.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学系统中第三透镜的人眼侧面的曲率半径r5a、所述第一光学系统中第三透镜显示器侧面的曲率半径r6a与所述第一光学系统的有效焦距fa满足:

20.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光学系统中第二透镜的有效焦距f2b、所述第二光学系统中第三透镜的有效焦距f3b、所述第二光学系统中第四透镜的有效焦距f4b与所述第二光学系统中第二透镜、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的组合焦距f234b满足:

21.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光学系统中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的组合焦距f34b、所述第二光学系统中第三透镜在所述第二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3b、所述第二光学系统中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在所述第二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34b与所述第二光学系统中第四透镜在所述第二光轴上的中心厚度ct4b满足:

22.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光学系统中第一透镜的有效焦距f1b与所述第二光学系统中第六透镜的有效焦距f6b2满足:

23.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光学系统的最大视场角fovb、第二光学系统的有效焦距fb与所述第二光学系统的入瞳直径epdb满足:

2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光学系统中第一透镜与第二透镜在所述第二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12b、所述第二光学系统中第二透镜与第三透镜在所述第二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23b、所述第二光学系统中第三透镜与第四透镜在所述第二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34b、所述第二光学系统中第四透镜与第五透镜在所述第二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45b与所述第二光学系统中第五透镜与第六透镜在所述第二光轴上的空气间隔t56b满足:


技术总结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虚拟现实装置,包括:第一光学系统,包括第一元件组和第二元件组;第一元件组具有正光焦度,包括反射式偏光元件、第一透镜、四分之一波板和第二透镜;第二元件组具有正光焦度或负光焦度,包括第三透镜;以及第二光学系统,包括: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一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二透镜,具有符号相反的光焦度的第三透镜和第四透镜,具有正光焦度的第五透镜和具有负光焦度的第六透镜;其中,第二光学系统形成的实像以电信号的形式传递至显示器,第一光学系统投射显示器上的实像和虚拟影像。

技术研发人员:袁鸣,张晓彬,宋立通,游金兴,金银芳,赵烈烽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舜宇光学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04
技术公布日:2024/3/27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