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色剂、图像形成设备、图像形成方法、处理卡盒、和双组分显影剂的制作方法_6

文档序号:8449136阅读:来源:国知局
的 热和压力将所述可视图像定影在所述记录介质上,其中所述图像形成方法采用这样的串列 式显影系统其中串列设置有至少四个各自使用不同颜色来显影的图像形成单元,并且其系 统速度为200mm/秒-3, OOOmm/秒,且其中压按定影部件的接触压力为10N/cm2-3, 000N/cm2, 并且定影夹持时间为30毫秒-400毫秒。
[0195] 所述调色剂为本发明的上述调色剂。
[0196] 〈串列式彩色图像形成设备〉
[0197] 在本发明中,所述图像形成设备可用作串列式显影系统的彩色图像形成设备,其 中串列地排列有至少四个或更多个各自使用不同显影颜色的图像形成单元。下文中解释了 串列式彩色图像形成设备的实施方式的一个实例。对于串列式电子照相装置,存在:使用直 接转印系统的串列式图像形成设备,如图3中所示,其中通过转印装置2将感光体1上的图 像相继地转印到借助纸输送带3运输的纸;和使用间接转印系统的串列式图像形成设备, 如图4中所示,其中通过一次转印装置2将感光体1的图像相继地暂时转印至中间转印部 件4,然后通过二次转印装置5将中间转印部件4上的图像共同转印至纸。转印装置5为转 印输送带,但是转印装置也可采用辊系统。
[0198] 比较直接转印系统和间接转印系统系统,直接转印系统具有如下缺点:装置的尺 寸沿着纸输送方向增加,因为供纸装置6需要设置在感光体1排列在其中的串列式图像形 成设备T的上游侧处,并且定影装置7需要设置在其下游处。
[0199] 另一方面,在间接转印系统中可相对自由地设计二次转印的位置。此外,供纸装置 6和定影装置7可设置在串列式图像形成设备T的下方,并且因此在小型化方面有优势。
[0200] 在直接转印系统中为了防止串列式图像形成设备在纸输送方向上的尺寸增加,定 影装置7是邻近于串列式图像形成设备T设置的。因此,无法将定影装置7设置成具有足 够的空间来让纸弯曲,并且定影装置7往往受到如下的影响:当纸的边缘进入定影装置7时 导致的冲击(特别是在使用厚纸的情况下,会变得显著),或者在纸通过定影装置7时的纸 输送速度和纸通过转印输送带输送时的纸输送速度之间的速度差。结果,所要形成的图像 的上游侧往往会受到影响。
[0201] 另一方面,在间接转印系统中,定影装置7可设置成具有足够的空间使得纸可弯 曲,定影装置7的任何影响可转移到图像形成。
[0202] 从如上所述的原因,在串列式电子照相装置中,特别是间接转印系统的串列式电 子照相装置一直引起关注。
[0203] 在该类型的彩色电子照相装置中,如图4中所示,在一次转印之后残留在感光体1 上的残余调色剂通过感光体清洁装置8被除去以清洁感光体1的表面,从而为即将到来的 图像形成作准备。此外,在二次转印之后残留在中间转印部件4上的残余的转印调色剂通 过中间转印部件清洁装置9被除去以清洁中间转印部件4的表面,从而为即将到来的图像 形成作准备。
[0204] 下文中参照附图解释本发明的实施方式。
[0205] 图5描绘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并且对串列式间接转印系统的电子照相装置进 行说明。在图5中,100为复印机的主体,200为所述主体设置在其上的供纸台,300为设置 在主体100上的扫描仪,并且400为设置在扫描仪300上的自动文件供给器(ADF)。在主体 100的中央部分中,设置环带形式的中间转印部件10。
[0206] 在图5中,借助支撑辊14、15和16以顺时针方向可旋转地支撑中间转印部件10。
[0207] 在图5中所示的这一实例中,配置成除去转印图像之后的中间转印部件10上的残 余调色剂的中间转印部件清洁装置17设置在这三个辊之中的第二个支撑辊15的左手侧。
[0208] 在中间转印部件10的支撑在这三个辊的第一支撑辊14和第二支撑辊15之间的 区域上方,黄色、青色、品红色和黑色四个图像形成单元18沿着中间转印部件10的输送方 向水平地排列,从而构成串列式图像形成设备20。
[0209] 如图5中所示,在串列式图像形成设备20上方进一步设置曝光装置21。在中间转 印部件20的与其中设置串列式图像形成设备20的侧相反的侧处设置二次转印装置22。在 所示实例中,二次转印装置22是通过围绕两个辊23设置二次转印带24 (其为环带)而形 成的,并且是以如下方式设置的:使二次转印装置22经由中间转印部件10压接支撑辊16。 作为该结构的结果,中间转印部件10上的图像被转印到纸上。
[0210] 配置用于将转印图像定影在纸上的定影装置25是邻近二次转印装置22设置的。 定影装置25包括:定影带26,其为环带;和压接定影带26设置的加压辊27。
[0211] 上述二次转印装置22还具有用于将其上已经转印有图像的纸输送至定影装置25 的纸输送功能。当然,可提供转印辊、或者非接触充电器作为二次转印装置22。然而,在这 样的情况下,难以向二次转印装置22提供纸输送功能。
[0212] 在所示实例中,配置成使纸翻转以在纸的两面进行图像形成的纸翻转器28设置 在二次转印装置22和定影装置25下方并且与串列式图像形成设备20水平。
[0213] 在使用该彩色电子照相装置来进行复印时,首先,将文件设置在自动文件供给器 (ADF) 400的文件台30上。替代地,将自动文件供给器(ADF) 400打开,将文件设置在扫描仪 300的接触玻璃32上,然后关闭ADF 400以压按该文件。
[0214] 在将文件设置在ADF 400上的情况下,一旦按下启动开关(未示出),则文件被输 送到接触玻璃32,然后驱动扫描仪300以用装有光源的第一滑架33和装有镜子的第二滑 架34对文件进行扫描。在将文件设置在接触玻璃32上的情况下,立即以与所提及的相同 方式驱动扫描仪300。在该扫描操作期间,从第一滑架33的光源施加的光被反射在文件的 表面上,并且来自该文件的反射光进一步被第二滑架34的镜子反射,并且穿过图像形成透 镜35,其然后被读取传感器36接收。
[0215] 此外,一旦按下启动开关(未示出),则支撑辊14、15、16各自通过驱动马达(未 示出)而可旋转地从动以旋转和输送中间转印部件10。同时,在各图像形成单元18中,使 其感光体40旋转,从而在各感光体40上形成黑色、黄色、品红色、或者青色的单色图像。然 后,随着中间转印部件10的运动,这些单色图像被顺序地转印到中间转印部件10上,从而 在中间转印部件10形成复合彩色图像。
[0216] 一旦按下启动开关(未示出),则选择性地使供纸台200的供纸辊42之一旋转以 从纸库43的多个供纸盒44之一排出纸张(记录纸),所排出的纸张通过分离辊45被逐一 分离以送至供纸路径46,然后通过输送辊47输送到复印机主体100内的供纸路径48中。 在供纸路径48中输送的纸张然后撞上对位辊49而停下。
[0217] 替代地,通过旋转供纸辊50将手动供纸盘51上的纸张(记录纸)排出,将其通过 分离辊52逐一分离以引导进入到手动供纸路径53中,然后撞上对位辊49而停下。
[0218] 接着,使对位辊49与中间转印部件10上的复合彩色图像的运动同步地旋转,并且 将纸送至中间转印部件10和二次转印装置22之间。然后,通过二次转印装置22将所述复 合彩色图像转印到该纸上,从而将该彩色图像记录在该纸上。
[0219] 通过二次转印装置22将其上已经转印有图像的纸输送至定影装置25。在定影装 置25中,施加热和压力以使所转印的图像定影。之后,该纸通过切换爪55改变其行进方向, 通过排纸辊56排出,然后堆叠在输出托盘57上。替代地,该纸通过切换爪55改变其行进 方向,通过纸翻转器28翻转以送至转印位置,从而在其背面记录图像。然后,将该纸通过排 纸辊56排出,并且堆叠在输出托盘57上。
[0220] 同时,在转印所述图像之后,将中间转印部件10的残余调色剂通过中间转印部件 清洁装置17除去,以为通过串列式图像形成设备20进行的即将到来的图像形成作准备。
[0221] 注意,对位辊49在使用时通常接地,但是为了除去记录纸的纸粉,可对其施加偏 压。
[0222] 在串列式图像形成设备20中,特别地,如图6中所示,各图像形成单元18在鼓状 感光体40的周围区域中包括充电装置60、显影装置61、一次转印装置62、感光体清洁装置 63和除电装置64。
[0223] 实施例
[0224] 下文中将通过实施例进一步解释本发明,但是实施例不应被解释为限制本发明。
[0225] (评价装置)
[0226] 作为评价装置,使用已经主要在定影部进行改造的经改造的图像形成设备 (imagio MP C6000,由 Ricoh Company Limited 制造)。其线速度设置为 350mm/秒。此外, 将定影部的定影单元调节为具有40N/cm2的定影接触压力和40ms的定影夹持时间。对于 定影介质的表面,施加四氟乙烯-全氟烷基乙烯基醚共聚物树脂(PFA),并且成型,并且调 节其表面。使用所得物作为定影介质的表面。
[0227] (双组分显影剂的评价)
[0228] 在用双组分显影剂进行图像评价的情况下,使用已经如以下所述那样涂布有 0. 5 μ m平均厚度的有机硅树脂的具有35 μ m平均粒径的铁氧体载体,通过将7质量份的各 色调色剂与100质量份所述载体在如下的管状混合器中均匀地混合和带电而制备显影剂: 其为使其容器滚动以搅拌内容物的类型。
[0229] (载体的制造)
[0230] ?芯材料
[0231] Mn铁氧体粒子 5, 000质量份
[0232] (重均粒径35 μ m)
[0233] ?涂布材料
【主权项】
1. 调色剂,其包括: 着色剂; 树脂;和 脱模剂, 其中源自软组分的自旋-自旋驰豫时间(T2s)为0. 10毫秒-0. 50毫秒,其中所述软组 分是通过脉冲NMR的固体回波技术从所述调色剂的回波信号与硬组分一起获得的,且所述 软组分的质子强度的比例为50. 0%或更低。
2. 根据权利要求1的调色剂,其中源自软组分的自旋-自旋驰豫时间(T2s)为0. 20毫 秒-〇. 50晕秒。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任一项的调色剂,其中源自软组分的自旋-自旋驰豫时间(T2s) 为0? 30晕秒-〇? 50晕秒。
4. 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的调色剂,其中所述调色剂满足以下关系表达式: T1-T2 < 30. 0°C,和T2 彡 30. 0°C 其中Tl为通过所述调色剂的DSC测量的由从(TC到100°C的第一次加热获得的最大吸 热峰,和T2为由冷却获得的最大放热峰。
5. 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的调色剂,其中通过所述调色剂的DSC测量的由从0°C到 100°C的第二次加热获得的最大吸热峰温度落在50°C-70°C的范围中,并且第二次加热中 的熔融热的量为30.OJ/g-75.OJ/g。
6. 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的调色剂,其中所述调色剂包含调色剂粒子,并且各调色 剂粒子具有芯-壳结构。
7. 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的调色剂,其中所述调色剂的可溶于四氢呋喃(THF)的组 分的5%或更多具有100, 000或更大的分子量,所述分子量通过凝胶渗透色谱法测量;并且 所述可溶于THF的组分具有20, 000-70, 000的重均分子量(Mw)。
8. 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的调色剂,其中所述树脂包含结晶性聚酯树脂。
9. 根据权利要求8的调色剂,其中所述结晶性聚酯树脂包含尿烷键、或脲键、或其组 合。
10. 图像形成设备,其包括: 静电潜像承载部件; 静电潜像形成单元,其配置成在所述静电潜像承载部件上形成静电潜像; 显影单元,其配置成用调色剂使所述静电潜像显影,从而形成可视图像; 转印单元,其配置成将所述可视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和 定影单元,其配置成用定影部件的热和压力将所述可视图像定影在所述记录介质上, 其中所述图像形成设备采用串列式显影系统,在所述串列式显影系统中串列设置有至 少四个各自使用不同颜色来显影的图像形成单元,并且其系统速度为200mm/秒-3,OOOmm/ 秒, 其中压按定影部件的接触压力为I〇N/cm2-3,OOON/cm2,并且定影夹持时间为30毫 秒-400毫秒,和 其中所述调色剂为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的调色剂。
11. 图像形成方法,其包括: 在静电潜像承载部件上形成静电潜像; 用调色剂使所述静电潜像显影以形成可视图像; 将所述可视图像转印到记录介质上; 用定影部件的热和压力将所述可视图像定影在所述记录介质上, 其中所述图像形成方法采用串列式显影系统,在所述串列式显影系统中串列设置有至 少四个各自使用不同颜色来显影的图像形成单元,并且其系统速度为200mm/秒-3,OOOmm/ 秒, 其中压按定影部件的接触压力为I〇N/cm2-3,OOON/cm2,并且定影夹持时间为30毫 秒-400毫秒,和 其中所述调色剂为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的调色剂。
12. 处理卡盒,其包括: 静电潜像承载部件,其配置成将静电潜像承载于其上;和 显影单元,其配置成用调色剂使在所述静电潜像承载部件上的所述静电潜像显影,从 而形成可视图像。 其中所述调色剂为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的调色剂。
13. 双组分显影剂,其包括: 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的调色剂;和 载体。
【专利摘要】提供调色剂,其包含:着色剂;树脂;和脱模剂,其中源自软组分的自旋-自旋驰豫时间(T2s)为0.10毫秒-0.50毫秒,其中所述软组分是通过脉冲NMR的固体回波技术从所述调色剂的回波信号与硬组分一起获得的,且所述软组分的质子强度的比例为50.0%或更低。
【IPC分类】G03G9-08, G03G9-087
【公开号】CN104769504
【申请号】CN201380056383
【发明人】熊井未央, 杉浦英树
【申请人】株式会社理光
【公开日】2015年7月8日
【申请日】2013年8月30日
【公告号】EP2893399A1, US20150234302, WO2014034963A1
当前第6页1 2 3 4 5 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