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源装置及投影机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9274117阅读:来源:国知局
8是示意性地表示第I实施方式中的投影机的姿势的图。
[0052]图9是用于对第I实施方式中的正置姿势下的流路进行说明的图。
[0053]图10是用于对第I实施方式中的正置姿势下的流路进行说明的图。
[0054]图11是用于对第I实施方式中的正置姿势下的流路进行说明的图。
[0055]图12是用于对第I实施方式中的悬挂姿势下的流路进行说明的图。
[0056]图13是用于对第I实施方式中的上方投影姿势下的流路进行说明的图。
[0057]图14是用于对第I实施方式中的下方投影姿势下的流路进行说明的图。
[0058]图15是示意性地表示第2实施方式中的支撑构件内部的图。
[0059]图16是用于对第2实施方式中的正置姿势下的流路进行说明的图。
[0060]图17是用于对第2实施方式中的悬挂姿势下的流路进行说明的图。
[0061]图18是用于对第2实施方式中的上方投影姿势下的流路进行说明的图。
[0062]图19是用于对第2实施方式中的下方投影姿势下的流路进行说明的图。
[0063]符号的说明
[0064]I...投影机,4...光源装置,10...流路转换机构,11...整流构件,11U1...第I左上整流板(第I整流板),11U2…第2左上整流板(第2整流板),IlDl…第I右下整流板(第I整流板),11D2...第2右下整流板(第2整流板),35…液晶面板(光调制装置),38…投影透镜(投影光学装置),51...发光管,52…反射器(反射镜),82…第2筒状部(筒体),82A…筒体主体,82B…收置部(中空部),85A1…第I左上连通口 (第I连通口 ),85B1…第I右下连通口,92...第I盖部(导管),93…第2盖部(导管),88…连通口,89...转动限制部,511…发光部,864…第2左上连通口(第2连通口),874…第2右下连通口(第2连通P ),Ax…中心线,E1、E2…电极,RAxl、RAx2…转动轴,Rl…第I流路,R2…第2流路。
【具体实施方式】
[0065]第I实施方式
[0066]以下,对本发明的第I实施方式基于附图进行说明。
[0067](投影机的构成)
[0068]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第I实施方式中的投影机I的内部构成的俯视图。
[0069]还有,在以下,为了说明的方便,以配设后述的投影透镜38之侧(投影侧)为“前面侧”,将其相反侧记载为“背面侧”。
[0070]并且,在以下,在投影机I以正置姿势(顶面位于上方侧,底面位于下方侧的姿势)设置的状态下,以来自投影透镜38的投影方向为Z轴,以正交于Z轴的水平轴为X轴,以正交于Z轴的铅垂轴为Y轴。并且,在Y轴上,以上方侧为+Y轴侧,以下方侧为一 Y轴侧。
[0071]投影机I对图像进行投影而在屏幕(图示省略)上显示投影图像。
[0072]而且,该投影机I如示于图1地,具备收置于外装壳体2内部的光学单元3。
[0073](光学单元的构成)
[0074]该光学单元3如示于图1地,具备:光源装置4 ;具有透镜阵列311、312、偏振变换元件313及重叠透镜314的照明光学装置31 ;具有分色镜321、322及反射镜323的色分离光学装置32 ;具有入射侧透镜331、中继透镜333及反射镜332、334的中继光学装置33 ;3个入射侧偏振板34 ;作为光调制装置的3块液晶面板35 ;3个出射侧偏振板36 ;作为色合成光学装置的十字分色棱镜37 ;作为投影光学装置的投影透镜38 ;和在内部对各光学构件31?37进行收置并对投影透镜38进行支撑的光学构件用框体39。
[0075]而且,在光学单元3中,通过上述的构成,从光源装置4所出射并通过了照明光学装置31的光束以色分离光学装置32分离为红(R)、绿(G)、蓝(B)的3色光。并且,所分离的各色光以各液晶面板35分别调制。所调制的各色光以棱镜37所合成而成为图像,以投影透镜38投影于屏幕。
[0076](光源装置的构成)
[0077]图2及图3是表示光源装置4的构成的立体图。具体地,图2是从背面侧(一Z轴侧)且+Y轴侧看光源装置4的立体图,图3是从前面侧(+Z轴侧)且一Y轴侧看光源装置4的立体图。
[0078]光源装置4如示于图1?图3地,具备出射光的灯单元5 (图1)、使从灯单元5所出射的光束基本平行化的平行化透镜6、对这些灯单元5及平行化透镜6进行支撑的支撑构件7(图2、图3)和对空气进行送风的冷却风扇F(图1)。
[0079](灯单元的构成)
[0080]图4是表示灯单元5的构成的图。具体地,图4是从+Z轴侧(前面侧)看灯单元5的剖视图。
[0081]灯单元5如示于图1或图4地,具备发光管51和作为反射镜的反射器52。
[0082]发光管51如示于图4地,具有基本球状地鼓出的发光部511和一对密封部512、513,该一对密封部512、513夹置发光部511而从发光管511的两端向相互离开的方向进行延伸。
[0083]还有,在以下,为了说明的方便,在一对密封部512、513之中,将光出射前侧(+X轴侧)的密封部512记载为前侧密封部512,并将光出射后侧(一X轴侧)的密封部513记载为后侧密封部513。
[0084]在发光部511的内部,如示于图4地,配置一对电极El、E2,在一对电极El、E2间,形成封入包括水银、稀有气体及少量卤素的发光物质的放电空间S。
[0085]在各密封部512、513内部,插进分别与电极El、E2电连接的钼制金属箔5121、5131,各密封部512、513中的与发光部511相反侧的端部以玻璃材料等密封。
[0086]在这些各金属箔5121、5131,分别连接延伸至发光管51的外部的电极引出线514、515,若对于这些电极引出线514、515施加电压,则发光部511内部发光。
[0087]并且,在设置于前侧密封部512的电极引出线514,用于将电压施加于电极引出线514,熔敷引线516的一端。
[0088]反射器52使入射的光束反射,会聚于预定的焦点位置。
[0089]而且,发光管51以下述方式使得后侧密封部513固定于反射器52:使发光部511的发光中心位于反射器52的焦点位置。
[0090]S卩,发光管51如示于图4地,配设于剖面基本凹状地扩展的反射器52的内部。
[0091](支撑构件的构成)
[0092]图5是示意性地表示支撑构件7内部的图。具体地,图5是从+X轴侧(光出射前侦D看支撑构件7内部的图。
[0093]支撑构件7使灯单元5及平行化透镜6 —体化,并具有将从冷却风扇F所排出的空气导至预定位置的功能。
[0094]而且,该支撑构件7如示于图2、图3或图5地,具备筒状构件8、盖构件9、流路转换机构10 (图5)和整流构件11 (图5)。
[0095](筒状构件的构成)
[0096]图6及图7是表示筒状构件8的构成的图。具体地,图6是从+X轴侧(光出射前侧)看筒状构件8的图,图7是从一X轴侧(光出射后侧)看筒状构件8的图。
[0097]筒状构件8形成为,包围发光管51,沿发光管51的中心线Ax (图1、图4、图5)而延伸。
[0098]更加具体地,筒状构件8如示于图2、图3、图6或图7地,位于一X轴侧(光出射后侧)的第I筒状部81和位于+X轴侧(光出射前侧)且外形比第I筒状部81小的作为筒体的第2筒状部82介由台阶部8A(图6、图7) —体地形成。
[0099]而且,灯单元5在剖面基本凹状地扩展的反射器52中的+X轴侧(光出射前侧)的端部抵接于台阶部8A的状态下,固定于筒状构件8。
[0100]并且,平行化透镜6如示于图2、图3或图6地,通过板簧6A固定于第2筒状部82中的+X轴侧(光出射前侧)。
[0101]通过如上所述地在筒状构件8固定灯单元5及平行化透镜6,第2筒状部82中的一X轴侧(光出射后侧)的开口部分以灯单元5所闭塞,+X轴侧(光出射前侧)的开口部分以平行化透镜6所闭塞,形成以第2筒状部82、灯单元5及平行化透镜6所包围的第I空间Arl (参照图10、图ll)o
[0102]第2筒状部82如示于图5?图7地,具备筒体主体82A和2个收置部82B (图5、图7) ο
[0103]筒体主体82A如示于图5?图7地,具备前壁部83 (图6、图7)、上侧壁部84U、下侧壁部84D、左侧壁部84L、右侧壁部84R和4个交叉壁部85A?85D,从+X轴侧(光出射前侧)看具有六边形状。
[0104]前壁部83如示于图6或图7地,为在第2筒状部82中的+X轴侧(光出射前侧)中,基本正交于中心线Ax而延伸,并安装平行化透镜6的部分。
[0105]在该前壁部83中,在基本中央部分,如示于图7地,形成用于使光束通过的圆形状的开口部831。
[0106]而且,平行化透镜6在嵌入于开口部831的状态下,通过板簧6A安装于前壁部83。
[0107]上、下侧壁部84U、84D如示于图5?图7地,以相互对置的方式分别位于投影机I的顶面侧及底面侧,沿XZ平面分别延伸。
[0108]而且,在下侧壁部84D,如示于图3或图5地,形成用于排出第I空间Arl的空气的排气口 84D1。
[0109]左、右侧壁部84L、84R如示于图5?图7地,以相互对置的方式分别位于+Z轴侧(前面侧)及一Z轴侧(背面侧),沿XY平面分别延伸。
[0110]而且,在左侧壁部84L,与下侧壁部84D同样地,如示于图3或图5地,形成用于排出第I空间Arl的空气的排气口 84L1。
[0111]4个交叉壁部85A?8?如示于图5?图7地,具备:使上、左侧壁部84U、84L相连接的左上交叉壁部85A ;使下、右侧壁部84D
当前第2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