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源装置及投影机的制作方法_3

文档序号:9274117阅读:来源:国知局
、84R相连接的右下交叉壁部85B ;使上、右侧壁部84U、84R相连接的右上交叉壁部85C ;和使下、左侧壁部84D、84L相连接的左下交叉壁部 85Do
[0112]在左上交叉壁部85A的+X轴侧(光出射前侧),如以虚线示于图5地,形成作为使内外相连通的第I连通口的第I左上连通口 85A1。
[0113]在该第I左上连通口 85A1的边缘部分,如示于图7地,形成对整流构件11的转动进行限制的一对突起部85A2、85A3。
[0114]并且,在右下交叉壁部85B的+X轴侧(光出射前侧)也同样,如以虚线示于图5地,形成作为使内外相连通的第I连通口的第I右下连通口 85B1。
[0115]还有,在第I右下连通口 85B1的边缘部分,与第I左上连通口 85A1同样地,也形成一对突起部85B2、85B3(图7)。
[0116]进而,在右上交叉壁部85C的一X轴侧(光出射后侧),形成与第I空间Arl相连通的辅助送风口 85C1 (参照图11)。
[0117]2个收置部82B如示于图5或图7地,设置于筒体主体82A内部,具有内部成为中空的基本长方体形状,并在内部分别收置整流构件11。
[0118]还有,在以下,使2个收置部82B对应于左上交叉壁部85A及右下交叉壁部85B,记载为左上收置部86及右下收置部87。
[0119]左上收置部86如示于图5或图7地,具备3个的第I?第3壁部861?863。
[0120]第1、第2壁部861、862为从前壁部83内面以相互基本平行的状态突出于一X轴侧(光出射后侧),并基本正交于左上交叉壁部85A内面而相连接的部分。
[0121]第3壁部863为从前壁部83内面突出于一X轴侧(光出射后侧),并使第1、第2壁部861、862相连接的部分。
[0122]而且,第I?第3壁部861?863在左上交叉壁部85A内面中形成为,包围第I左上连通口 85A1,形成介由第I左上连通口 85A1与外部相连通的第2空间ArU (图5、图7)。
[0123]在本实施方式中,如上述地,省略左上收置部86中的一X轴侧(光出射后侧)的侧壁。
[0124]S卩,左上收置部86中的一X轴侧(以第I?第3壁部861?863中的一X轴侧的端部与左上交叉壁部85A内面所包围的矩形框内部)如示于图5或图7地,作为使第I空间Arl与第2空间ArU相连通的作为本发明涉及的第2连通口的第2左上连通口 864而起作用。
[0125]右下收置部87如示于图5或图7地,在与右下交叉壁部85B之间,形成用于对整流构件11进行收置的第2空间ArD,具备与左上收置部86相同的第I?第3壁部871?873。
[0126]并且,右下收置部87中的一X轴侧(光出射后侧)与左上收置部86同样,如示于图5或图7地,作为使第I空间Arl与第2空间ArD相连通的作为本发明涉及的第2连通口的第2右下连通口 874而起作用。
[0127]以上说明了的第I左上连通口 85A1及第2左上连通口 864和第I右下连通口 85B1及第2右下连通口 874相当于本发明涉及的连通口 88(88U、88D(图5、图7))。
[0128]即,一对连通口 88如示于图5地,在从沿中心线Ax的方向看的情况下,分别设置于通过中心线Ax并分别以45°交叉于铅垂方向(沿Y轴的方向)及水平方向(沿Z轴的方向)的假想线V上。
[0129](盖构件的构成)
[0130]盖构件9安装于筒状构件8外侧的面,沿筒状构件8的周方向延伸,并形成用于使空气在与该筒状构件8外侧的面之间流通的第3空间Ar3(图5)。
[0131]而且,盖构件9在与筒状构件8外侧的面之间,使从冷却风扇F所排出的空气沿第I流路Rl或第2流路R2 (参照图9、图12?图14)流通,导至各连通口 88。
[0132]该盖构件9如示于图2、图3或图5地,具备导入部91 (图2、图5)和作为一对导管的第1、第2盖部92、93,在从+X轴侧(光出射前侧)看的情况下具有基本L状。
[0133]导入部91如示于图2或图5地,在盖构件9安装于筒状构件8外侧的面的状态下,位于与右上交叉壁部85C中的一X轴侧(光出射后侧)对置的位置。
[0134]而且,导入部91具有连接导管FD(图1?图3)的导入口 911(图2、图5),介由导管FD及导入口 911使得从冷却风扇F所排出的空气导入于第3空间Ar3。
[0135]第I盖部92如示于图2或图5地形成为,连接于导入部91,并在盖构件9安装于筒状构件8外侧的面的状态下,沿上侧壁部84U延伸至左上交叉壁部85A,并且前端部分朝向+X轴侧(第I左上连通口 85A1)延伸。
[0136]而且,第I盖部92在与筒状构件8外侧的面之间,形成将导入于第3空间Ar3的空气导至第I左上连通口 85A1的第I流路Rl (参照图9、图13)。
[0137]第2盖部93如示于图2或图5地形成为,连接于导入部91,并在盖构件9安装于筒状构件8外侧的面的状态下,沿右侧壁部84R延伸至右下交叉壁部85B,并且前端部分朝向+X轴侧(第I右下连通口 85B1)延伸。
[0138]而且,第2盖部93在与筒状构件8外侧的面之间,形成将导入于第3空间Ar3的空气导至第I右下连通口 85B1的第2流路R2(参照图12、图14)。
[0139](流路转换机构的构成)
[0140]流路转换机构10为将介由导入口 911导入于第3空间Ar3的空气的流通目的地转换为第I流路Rl或第2流路R2的构件,如示于图5或图6地,设置于对置于右上交叉壁部85C的位置(导入部91内部)。
[0141]该流路转换机构10如示于图6地,形成为基本矩形板体状,在盖构件9安装于筒状构件8外侧的面的状态下,可以转动地轴支撑于台阶部8A与导入部91中的+X轴侧(光出射前侧)的侧壁。
[0142](整流构件的构成)
[0143]整流构件11如示于图5或图7地,通过自重可以转动地分别收置于各收置部86、87内部,因通过自重而转动而对介由各连通口 88导入于第I空间Arl的空气朝向发光部511进行整流。
[0144]还有,在以下,使2个整流构件11对应于左上收置部86及右下收置部87,记载为左上整流构件Iiu及右下整流构件11D。
[0145]左上整流构件IlU如示于图5或图7地,由一对的作为第I整流板的第I左上整流板IlUl及作为第2整流板的第2左上整流板11U2构成。
[0146]第1、第2左上整流板11U1、11U2如示于图5或图7地,相对于左上收置部86中的第3壁部863内面,以平行于中心线Ax的各转动轴RAxl、RAx2为中心可以转动地分别轴支撑。
[0147]还有,第I左上整流板IlUl相对于第2左上整流板11U2,安装于第I壁部861侦U。
[0148]右下整流构件IlD如示于图5或图7地,具有与左上整流构件IlU同样的构成,由一对的作为第I整流板的第I右下整流板IlDl及作为第2整流板的第2右下整流板11D2构成。
[0149](关于从冷却风扇所排出的空气的流路)
[0150]接下来,关于从冷却风扇F所排出的空气的流路进行说明。
[0151]还有,在本实施方式中,由于设置上述的流路转换机构10及整流构件11,从冷却风扇F所排出的空气的流路相应于投影机I的姿势而不同。
[0152]因此,在以下,在关于投影机I的姿势进行了说明之后,对投影机I在各姿势下的流路顺序进行说明。
[0153](投影机的姿势)
[0154]图8是示意性地表示投影机I的姿势的图。
[0155]在本实施方式中,投影机I如示于图8地构成为,可以各种姿势而设置。
[0156]例如,投影机I如示于图8(A)地,以正置姿势设置。
[0157]在此,所谓正置姿势如示于图8(A)地,是指来自投影透镜38的投影方向(+Z轴)为基本水平方向的姿势。
[0158]并且,投影机I如示于图8(B)地,以悬挂姿势设置。在此,所谓悬挂姿势是指从正置姿势(图8(A))的状态以X轴(中心线Ax)为中心旋转180°的姿势。
[0159]而且,投影机I如示于图8(C)地,可以上方投影姿势设置。
[0160]在此,所谓上方投影姿势如示于图8(C)地,是指从正置姿势(图8(A))的状态以X轴(中心线Ax)为中心向箭头Al方向(图8(A))旋转,来自投影透镜38的投影方向(+Z轴)成为上方侧的姿势。
[0161]并且,投影机I如示于图8(D)地,可以下方投影姿势设置。
[0162]在此,所谓下方投影姿势如示于图8 (D)地,是指从正置姿势(图8(A))的状态以X轴为中心向箭头A2方向(图8(A))旋转,来自投影透镜38的投影方向(+Z轴)成为下方侧的姿势。
[0163](正置姿势下的空气的流路)
[0164]图9?图11是用于对正置姿势下的流路进行说明的图。具体地,图9是从+X轴侧(光出射前侧)看正置姿势下的支撑构件7内部的示意图。图10是对正置姿势下的光源装置4以通过左上交叉壁部85A、中心线Ax及右下交叉壁部85B的平面进行了剖切的剖视图。图11是对正置姿势下的光源装置4以通过右上交叉壁部85C、中心线Ax及左下交叉壁部85D的平面进行了剖切的剖视图。
[0165]还有,在图9中,为了说明的方便,对图中的上下方向以沿光源装置4的自重施力的铅垂轴的方式进行图示。图12?图14也同样。
[0166]在正置姿势的情况下,流路转换机构10如示于图9地,通过自重转动直至以盖构件9的第I限制部9A而限制转动,并将导入口 911与第2流路R2之间遮断。
[0167]因此,从冷却风扇F介由导管FD及导入口 911导入于第3空间Ar3的空气如示于图9地,沿第I流路Rl流通。
[0168]
当前第3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