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焦透镜以及摄像装置的制造方法_5

文档序号:9630838阅读:来源:国知局
图,图42示出进行手抖修正时的各横向像差图。
[0247]【表28】
[0248] 实施例10 ·透镜数据
[0249]


[0250]【表29】
[0251] 实施例10 ·各种因素(d线)
[0252]
[0253]【表30】
[0254] 实施例10 ·变焦间隔
[0255]

[0256] 接下来,对实施例11的变焦透镜进行说明。实施例11的变焦透镜采用与实施例 1的变焦透镜相同的透镜组结构。图11示出表示实施例11的变焦透镜的透镜结构的剖视 图。另外,表31示出实施例11的变焦透镜的基本透镜数据,表32示出与各种因素相关的 数据,表33示出与移动面的间隔相关的数据,图22示出各像差图,图43示出不进行手抖修 正时的各横向像差图,图44示出进行手抖修正时的各横向像差图。
[0257] 【表31】
[0258] 实施例11 ·透镜数据
[0259]


[0260] 【表32】
[0261] 实施例11 ·各种因素(d线)
[0262]
[0263]【表33】
[0264] 实施例11·变焦间隔
[0265]
[0266] 表34示出实施例1~11的变焦透镜的与条件式⑴~(5)对应的值。需要说明 的是,所有实施例均以d线作为基准波长,下表34所示的值是该基准波长下的值。
[0267]【表34】
[0268]

[0270] 根据以上数据可知,实施例1~11的变焦透镜全部满足条件式(1)~(5),是望远 端的视场角为10度~13度左右、变倍比为2. 4~3. 1左右、整个变焦区域中的开放F值为 2. 8左右的大口径望远变焦透镜,是小型且轻量、并且将手抖修正时的像差变动抑制为较小 且具有高光学性能的变焦透镜。
[0271] 接下来,参照图45以及图46对本发明的摄像装置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图45、 图46分别示出前表面侧、背面侧的立体形状的相机30是将在镜筒内收纳有本发明的实施 方式的变焦透镜1的可换镜头20以拆卸自如的方式装配的、无反(non-reflex)方式的数 码相机。
[0272] 该相机30具备相机机身31,在其上表面设置有快门按钮32与电源按钮33。另 外,在相机机身31的背面设置有操作部34、35与显示部36。显示部36用于显示所拍摄到 的图像、被拍摄前的位于视场角内的图像。
[0273] 在相机机身31的前表面中央部设置有供来自摄像对象的光入射的摄影开口,在 与该摄影开口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有固定件37,借助该固定件37将可换镜头20装配于相机 机身31。
[0274] 并且,在相机机身31内,设置有接收由可换镜头20形成的被摄物像并输出与该被 摄物像相应的摄像信号的CCD等摄像元件(未图示)、对从该摄像元件输出的摄像信号进行 处理而生成图像的信号处理电路、以及用于记录该生成的图像的记录介质等。在该相机30 中,能够通过按压快门按钮32而进行静态图像或者动态图像的摄影,通过该摄影而得到的 图像数据被记录在所述记录介质中。
[0275] 本实施方式的相机30由于具备本发明的变焦透镜1,因此小型且轻量,并且能够 提高手抖修正效果且能够获得高画质的图像。
[0276] 以上,列举实施方式以及实施例说明了本发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以 及实施例,能够进行各种变形。例如,各透镜的曲率半径、面间隔、折射率、阿贝数、非球面系 数的值不限定于上述各实施例所示的值,能够采用其他值。
[0277] 另外,在摄像装置的实施方式中,以无反(所谓无反光镜)方式的数码相机为例并 结合附图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的摄像装置不限定于此,例如,也能够在摄像机、数码相机、 电影摄影用相机、播放用相机等摄像装置中应用本发明。
【主权项】
1. 一种变焦透镜,其整体由四个或五个透镜组构成,从物侧依次由具有正光焦度的第 一透镜组、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组、包括具有正光焦度的第mp透镜组在内的一个或两 个中间透镜组、以及配置在整个系统的最靠像侧的具有正光焦度的最终透镜组构成,通过 使相邻的透镜组的间隔全部变化而进行变倍, 所述变焦透镜的特征在于, 所述最终透镜组从物侧依次由具有正光焦度的前组、具有负光焦度的中组、以及具有 正光焦度的后组构成, 所述前组、所述中组、所述后组的空气间隔在变倍时和对焦时均是恒定的, 所述前组具有两片正透镜和一片负透镜, 通过仅使所述中组在相对于光轴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移动而进行手抖修正, 所述后组具有一片正透镜和两片负透镜, 所述变焦透镜满足下述条件式(1): 0. 11 < |fGr2|/ft< 0. 25. . . (1) 其中, fGr2 :所述中组的焦距; ft:在望远端向无限远物体对焦时的整个系统的焦距。2. -种变焦透镜,其整体由四个或五个透镜组构成,从物侧依次由具有正光焦度的第 一透镜组、具有负光焦度的第二透镜组、包括具有正光焦度的第mp透镜组在内的一个或两 个中间透镜组、以及配置在整个系统的最靠像侧的具有正光焦度的最终透镜组构成,通过 使相邻的透镜组的间隔全部变化而进行变倍, 所述变焦透镜的特征在于, 所述最终透镜组从物侧依次由具有正光焦度的前组、具有负光焦度的中组、以及具有 正光焦度的后组构成, 所述前组、所述中组、所述后组的空气间隔在变倍时和对焦时均是恒定的, 所述前组由三片正透镜和一片负透镜构成, 所述中组具有一片正透镜和一片负透镜, 通过仅使所述中组在相对于光轴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移动而进行手抖修正, 所述后组由两片正透镜和两片负透镜构成。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变焦透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透镜组在变倍时相对于像面固定。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变焦透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最终透镜组在变倍时相对于像面固定。5.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变焦透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中组由两片负透镜和一片正透镜构成。6.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变焦透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变焦透镜满足下述条件式(2): 0. 35 <fGr/ft< 0. 56. . . (2) 其中, fGr:所述最终透镜组的焦距; ft:在望远端向无限远物体对焦时的整个系统的焦距。7.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变焦透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前组从物侧依次由正透镜、正透镜、接合透镜构成,其中,该接合透镜由负透镜和 正透镜从物侧依次贴合而成。8.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变焦透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组具有一组接合透镜。9.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变焦透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组在最靠像侧配置有凹面朝向物侧的负弯月形状的单透镜。10.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变焦透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组从物侧依次由正透镜、接合透镜、负透镜构成,其中,该接合透镜由正透镜和 负透镜从物侧依次贴合而成。11.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变焦透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最终透镜组在变倍时相对于像面固定, 所述变焦透镜满足下述条件式(3): -2. 20 < (1-βGr2) ·βGr3 < -1. 40. . . (3) 其中, βGr2 :所述中组的横向倍率; 0Gr3 :所述后组的横向倍率。12.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变焦透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后组具有至少一片满足下述条件式(4)的正透镜: 20 <vdGr3p< 41. . . (4) 其中, vdGrfp:配置于所述后组的正透镜的阿贝数。1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变焦透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变焦透镜满足下述条件式(5): 71 <vdGrlp... (5) 其中, vdGrlp:配置于所述前组的正透镜中的、阿贝数较大的两片正透镜的平均阿贝数。14.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变焦透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变焦透镜从物侧依次由所述第一透镜组、所述第二透镜组、所述第mp透镜组、所 述最终透镜组这四个透镜组构成。15.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变焦透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透镜组从物侧依次由负透镜、正透镜、正透镜、正透镜构成。16.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变焦透镜,其特征在于, 光阑配置在所述最终透镜组的最靠物侧。17. -种摄像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摄像装置具备权利要求1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变焦透镜。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变焦透镜及具备该变焦透镜的摄像装置,该变焦透镜小型且轻量,能够将手抖修正时的像差变动抑制为较小且具有高光学性能。变焦透镜整体由四个或五个透镜组构成,从物侧依次由正的第一透镜组、负的第二透镜组、包括正的第mp透镜组在内的一个或两个中间透镜组、以及配置在整个系统的最靠像侧的正的最终透镜组构成,通过使相邻的透镜组的间隔全部变化而进行变倍,其中,最终透镜组从物侧依次由正的前组、负的中组、正的后组构成,前组、中组、后组的空气间隔在变倍时和对焦时均恒定,前组具有两片正透镜和一片负透镜,通过仅使中组在相对于光轴方向垂直的方向上移动而进行于抖修正,后组具有一片正透镜和两片负透镜,满足规定的条件式。
【IPC分类】G02B15/173, G02B15/163, G03B5/00
【公开号】CN105388595
【申请号】CN201510526500
【发明人】河村大树
【申请人】富士胶片株式会社
【公开日】2016年3月9日
【申请日】2015年8月25日
【公告号】DE102015113657A1, US20160062135
当前第5页1 2 3 4 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