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像透镜及包括摄像透镜的摄像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8714522阅读:来源:国知局
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摄像透镜的第9结构例的图,且为与实施 例9对应的透镜截面图。
[0068] 图10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摄像透镜的第10结构例的图,且为与实 施例10对应的透镜截面图。
[0069] 图1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的摄像透镜的第11结构例的图,且为与实 施例11对应的透镜截面图。
[0070] 图12是图1所示的摄像透镜的光路图。
[0071] 图13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的摄像透镜的各像差的像差图,且从左起依序 表示球面像差、像散、畸变像差、倍率色像差。
[0072] 图14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2的摄像透镜的各像差的像差图,且从左起依序 表示球面像差、像散、畸变像差、倍率色像差。
[0073] 图15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3的摄像透镜的各像差的像差图,且从左起依序 表示球面像差、像散、畸变像差、倍率色像差。
[0074] 图16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4的摄像透镜的各像差的像差图,且从左起依序 表示球面像差、像散、畸变像差、倍率色像差。
[0075] 图17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5的摄像透镜的各像差的像差图,且从左起依序 表示球面像差、像散、畸变像差、倍率色像差。
[0076] 图18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6的摄像透镜的各像差的像差图,且从左起依序 表示球面像差、像散、畸变像差、倍率色像差。
[0077] 图19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7的摄像透镜的各像差的像差图,且从左起依序 表示球面像差、像散、畸变像差、倍率色像差。
[0078] 图20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8的摄像透镜的各像差的像差图,且从左起依序 表示球面像差、像散、畸变像差、倍率色像差。
[0079] 图2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9的摄像透镜的各像差的像差图,且从左起依序 表示球面像差、像散、畸变像差、倍率色像差。
[0080] 图22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0的摄像透镜的各像差的像差图,且从左起依 序表示球面像差、像散、畸变像差、倍率色像差。
[0081] 图23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11的摄像透镜的各像差的像差图,且从左起依 序表示球面像差、像散、畸变像差、倍率色像差。
[0082] 图24是表示包括本实用新型的摄像透镜的作为移动电话终端的摄像装置的图。
[0083] 图25是表示包括本实用新型的摄像透镜的作为智能手机的摄像装置的图。
[0084] [符号的说明]
[0085] 1、501 :摄像装置
[0086] 2 :轴上光束
[0087] 3:最大视角的光束
[0088] 4 :主光线
[0089] 100 :摄像元件
[0090] 541 :照相机部
[0091] CG:光学构件
[0092] Dl~D13:面间隔
[0093] L :摄像透镜
[0094] Ll~L5 :第1透镜~第5透镜
[0095] Rl~R14 :曲率半径
[0096] St :孔径光阑
[0097] Zl :光轴
[0098] ω :最大视角的半值
【具体实施方式】
[0099]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0100] 图1表示本实用新型的第1实施方式的摄像透镜的第1结构例。该结构例是与后 述的第1数值实施例(表1、表2)的透镜结构对应。同样,图2~图11中表示与后述的第 2实施方式至第11实施方式中的数值实施例(表3~表22)的透镜结构对应的第2结构例 至第11结构例的截面结构。图1~图11中,符号Ri表示以将最靠物体侧的透镜要素的面 作为第1个、随着朝向像侧而依序增加的方式标注有符号的第i个面的曲率半径。符号Di 表示第i个面与第i+Ι个面在光轴Zl上的面间隔。另外,各结构例中的基本结构均相同, 因此,以下,以图1所示的摄像透镜的结构例为基础进行说明,且根据需要还对图2~图11 的结构例进行说明。而且,图12为图1所示的摄像透镜的光路图,且表示聚焦于无限远物 体的状态下的轴上光束2、最大视角的光束3的各光路及最大视角的半值ω。另外,最大视 角的光束3中,以一点链线表不最大视角的主光线4。
[0101]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摄像透镜L适宜用于采用了 C⑶或CMOS等摄像元件的 各种摄像设备、尤其是相对小型的移动终端设备、例如静态式数字照相机、带照相机的手 机、智能手机、平板式终端及PDA等中。该摄像透镜L中,沿光轴Z1,从物体侧起依序包括: 第1透镜L1、第2透镜L2、第3透镜L3、第4透镜L4及第5透镜L5。
[0102] 图24中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1即移动电话终端的概略图。本 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1包括本实施方式的摄像透镜L、及输出与该摄像透镜L所 形成的光学像对应的摄像信号的CCD等摄像元件100 (参照图1~图11)。摄像元件100配 置在该摄像透镜L的成像面。
[0103] 图25中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501即智能手机的概略图。本实用 新型的实施方式的摄像装置501包括照相机部541,该照相机部541具有本实施方式的摄像 透镜L、及输出与该摄像透镜L所形成的光学像对应的摄像信号的CCD等摄像元件100 (参 照图1~图11)。摄像元件100配置在该摄像透镜L的成像面。
[0104] 在第5透镜L5与摄像元件100之间,可根据供透镜装设的照相机侧的结构而配置 各种光学构件CG。例如,可配置用于保护摄像面的盖玻璃或红外线截止滤光器(infrared cut filter)等平板状的光学构件。这种情况下,作为光学构件CG,例如也可使用对于平板 状的盖玻璃实施了具有红外线截止滤光器或中性密度(Neutral Density,ND)滤光器等滤 光器效果的涂布(coat)而得的构件、或具有相同效果的材料。
[0105] 而且,也可不使用光学构件CG,而通过对第5透镜L5实施涂布等而使其具有与光 学构件CG同等的效果。由此,能减少零件数量且缩短总长。
[0106] 而且,优选的是,该摄像透镜L包括孔径光阑St,该孔径光阑St配置在比第1透 镜Ll的物体侧的面更靠物体侧的位置。当以所述方式配置孔径光阑St时,尤其是在成像 区域的周边部,能抑制穿过光学系统的光线向成像面(摄像元件)的入射角变大。另外,所 谓"配置在比第1透镜Ll的物体侧的面更靠物体侧的位置"是指,光轴方向上的孔径光阑 的位置位于和轴上边缘光线与第1透镜Ll的物体侧的面的交点相同的位置、或是比该位置 更靠物体侧的位置。
[0107] 另外,当使孔径光阑St在光轴方向上配置在比第1透镜Ll的物体侧的面更靠物 体侧的位置时,优选的是,将孔径光阑St配置在比第1透镜Ll的物体侧的面顶点更靠像侧 的位置。这样,当将孔径光阑St配置在比第1透镜Ll的物体侧的面顶点更靠像侧的位置 时,能使包含孔径光阑St在内的摄像透镜L的总长缩短化。另外,第1实施方式、第2实施 方式、第4实施方式~第11实施方式的各摄像透镜L是将孔径光阑St配置在比第1透镜 Ll的物体侧的面更靠物体侧的位置、且将孔径光阑St配置在比第1透镜Ll的物体侧的面 顶点更靠像侧的位置的结构例。第3实施方式的摄像透镜L是将孔径光阑St配置在比第 1透镜Ll的物体侧的面更靠物体侧的位置、且将孔径光阑St配置在与第1透镜Ll的物体 侧的面顶点相同的光轴方向上的位置的结构例。然而,也可将孔径光阑St配置在比第1透 镜Ll的物体侧的面顶点更靠物体侧的位置。当孔径光阑St配置在比第1透镜Ll的物体 侧的面顶点更靠物体侧的位置时,与孔径光阑St配置在比第1透镜Ll的物体侧的面顶点 更靠像侧的情况相比,从确保周边光量的观点出发,略微不利,但在成像区域的周边部,能 更好地抑制穿过光学系统的光线向成像面(摄像元件)的入射角变大。另外,图1~图12 所示的孔径光阑St未必表示大小或形状,而是表示在光轴Zl上的位置。
[0108] 该摄像透镜L中,第1透镜Ll在光轴附近具有正折射力。因此,有利于使透镜总 长缩短化。而且,第1透镜Ll在光轴附近使凸面朝向物体侧。因此,能够使承担摄像透镜 L的主要成像功能的第1透镜LI具有充分的正折射力,从而能更好地实现透镜总长的缩短 化。第1透镜Ll也可在光轴附近成为双凸形状,还可成为在光轴附近使凸面朝向物体侧的 凹凸形状。当使第1透镜Ll在光轴附近成为双凸形状时,能邻接于第1透镜Ll的像侧而配 置在光轴附近使凹面朝向物体侧的第2透镜L2,从而能良好地修正球面像差。当使第1透 镜Ll在光轴附近成为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凹凸形状时,能使后侧主点位置位于更靠物体侧, 从而能更好地使透镜总长缩短化。
[0109] 第2透镜L2在光轴附近具有负折射力。而且,第2透镜L2为在光轴附近使凹面 朝向物体侧的形状。因此,能良好地修正球面像差与色像差。第2透镜L2在光轴附近也可 成为凹面朝向物体侧的凹凸形状,还可在光轴附近成为双凹形状。当使第2透镜L2在光轴 附近成为凹面朝向物体侧的凹凸形状时,容易防止在修正球面像差时像散修正过度。当使 第2透镜L2在光轴附近成为双凹形状时,能利用像侧的面分担第2透镜L2的负功率,容易 防止高阶的球面像差的产生。
[0110] 而且,优选的是,第2透镜L2的物体侧的面为在从物体侧的面与轴上边缘光线的 交点朝向光轴的半径方向内侧具有至少1个反曲点的非球面形状。此时,能使第2透镜L2 的物体侧的面构成为在周边部向物体侧凸起的形状,从而能良好地抑制高阶的球面像差的 产生。另外,本说明书中,所谓"在从物体侧的面与轴上边缘光线的交点朝向光轴的半径方 向内侧"是指,和物体侧的面与轴上边缘光线的交点相同的位置、或是比该位置更朝向光轴 的半径方向内侧。在第2透镜L2的物体侧的面,反曲点可配置在和轴上边缘光线与第2透 镜L2的物体侧的面的交点相同的位置、或是比该位置更朝向光轴的半径方向内侧的任意 的位置。
[0111] 第3透镜L3在光轴附近具有负折射力。因此,能良好地修正球面像差与色像差。 而且,第3透镜L3为在光轴附近使凸面朝向物体侧的凹凸形状。因此,利用第3透镜L3的 凹凸形状中的凸面形状,能良好地使透镜总长缩短化。
[0112] 而且,优选的是,第3透镜L3的物体侧的面为在从物体侧的面与轴上边缘光线的 交点朝向光轴的半径方向内侧具有至少1个反曲点的非球面形状。此时,能使第3透镜L3 的物体侧的面构成为在周边部向物体侧凹陷的形状,从而能良好地抑制高视角下的像散的 产生。而且,在第3透镜L3的物体侧的面,反曲点可配置在和轴上边缘光线与第3透镜L3的 物体侧的面的交点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