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致变色防眩目镜面显示屏的制作方法_2

文档序号:10079792阅读:来源:国知局
一层为半反射半投射玻璃,当显示屏开启时,光线可正常透过玻璃。当关闭显示屏时,该层也能起到发射作用,这样显示屏就具备了反射镜的作用。
[0038]4、电致变色材料层104:这一层为电致变色凝胶状材料层,当对其施加一定直流电压时,材料发生电化学反应,其颜色会加深,从而改变反射层玻璃对于入射光的反射率。
[0039]5、镜片透射层玻璃105:该层为显不屏的表面层,其作用一是与中间层玻璃一起,构成电致变色材料层所需腔体,二是起到防护作用,能够承受一定的外界压力和冲击。
[0040]6、防眩目镜片负极106:采用金属材料,与镜片边缘紧固连接,作为电致变色材料层的负极。
[0041]7、防眩目镜片正极107:采用金属材料,与镜片边缘紧固连接,作为电致变色材料层的正极。
[0042]实施例1
[0043]本实用新型的电致变色防眩目镜面显示屏为TFT类液晶屏,包括液晶屏后层玻璃101、液晶材料填充层102、镜片反射层玻璃103、电致变色材料层104、镜片透射层玻璃105、防眩目镜片负极106、防眩目镜片正极107。镜片透射层玻璃105、电致变色材料层104、镜片反射层玻璃103、液晶材料填充层102、液晶屏后层玻璃101之间依次固定形成整体,防眩目镜片负极106固定在镜片透射层玻璃105、电致变色材料层104、镜片反射层玻璃103、液晶材料填充层102、液晶屏后层玻璃101依次固定形成的整体的下边缘端,防眩目镜片正极107固定在镜片透射层玻璃105、电致变色材料层104、镜片反射层玻璃103、液晶材料填充层102、液晶屏后层玻璃101依次固定形成的整体的上边缘端。具体技术指标如下:
[0044]液晶屏后层玻璃101包括偏光片、玻璃基板和黑色膜,玻璃基板内侧具有沟槽结构,并附着配向膜,可以让液晶分子沿着沟槽整齐排列,玻璃基板的厚度控制在0.4mm至
0.7mm0
[0045]液晶材料填充层102包括透明电极、取向膜、和液晶,其中电极提供导电通路,分为像素电极即P极和公共电极即Μ极,取向膜也由上下两层构成,中间由液晶材料填充。
[0046]镜片发射层玻璃103包括黑色膜、彩色膜、玻璃基板和偏光片,其总体厚度控制在
1.0mm 至 1.5mm ο
[0047]电致变色材料层104为电致变色材料层,通过电压控制其颜色变化,设计额定电压为1.2V,最大为1.4V,材料采用SPM (Solid Polymer Matrix),并配置为D0D模式(Display On Demand)
[0048]镜片透射层玻璃105为透射玻璃基板,其厚度控制在1.0mm至1.5_。
[0049]防眩目镜片负极106与防眩目镜片正极107为防眩正负极,由金属材料组成,具有固定槽状结构,与镜片边缘紧密连接。
[0050]实施例2:
[0051]本实用新型的电致变色防眩目镜面显示屏为显示屏为0LED显示屏,包括液晶屏后层玻璃101、液晶材料填充层102、镜片反射层玻璃103、电致变色材料层104、镜片透射层玻璃105、防眩目镜片负极106、防眩目镜片正极107。镜片透射层玻璃105、电致变色材料层104、镜片反射层玻璃103、液晶材料填充层102、液晶屏后层玻璃101之间依次固定形成整体,防眩目镜片负极106固定在镜片透射层玻璃105、电致变色材料层104、镜片反射层玻璃103、液晶材料填充层102、液晶屏后层玻璃101依次固定形成的整体的下边缘端,防眩目镜片正极107固定在镜片透射层玻璃105、电致变色材料层104、镜片反射层玻璃103、液晶材料填充层102、液晶屏后层玻璃101依次固定形成的整体的上边缘端。具体技术指标如下:
[0052]液晶屏后层玻璃101可为透明塑料、玻璃或者金属箔,用于支撑整个0LED屏;
[0053]液晶材料填充层102包括透明电极、导电层和发射层,其中透明电极分为正极和负极;导电层由有机塑料分子构成,这些分子传输由阳极而来的“空穴”,采用聚苯胺作为OLED的导电聚合物;发射层由有机塑料分子(不同于导电层)构成,这些分子传输从阴极而来的电子;发光过程在这一层进行,采用聚芴作为发射层聚合物。
[0054]镜片发射层玻璃103包括玻璃基板和偏光片,其总体厚度控制在1.0mm至1.5_。
[0055]电致变色材料层104为电致变色材料层,通过电压控制其颜色变化,设计额定电压为1.2V,最大为1.4V,材料采用SPM (Solid Polymer Matrix),并配置为D0D模式(Display On Demand)
[0056]镜片透射层玻璃105为透射玻璃基板,其厚度控制在1.0mm至1.5mm。
[0057]防眩目镜片负极106与防眩目镜片正极107为防眩正负极,由金属材料组成,具有固定槽状结构,与镜片边缘紧密连接。
[0058]实施例3
[0059]本实用新型的电致变色防眩目镜面显示屏为显示屏选用LTPS-TFT IXD,LTPS (低温多晶娃),技术指标与实施例1相同,但有如下特点:
[0060]LTPS屏幕是通过对传统非晶硅(a-Si)TFT-1XD面板增加激光处理制程来制造的,元件数量可减少40%,而连接部分更可减少95%,极大的减少了产品出现故障的几率。这种屏幕在能耗及耐用性方面都有极大改善,水平和垂直可视角度都可达到170度,显示响应时间达12ms,显示亮度达到500尼特,对比度可达500:1,具有高分辨率、反应速度快、高亮度、高开口率等优点,加上由于LTPS-TFT IXD的硅结晶排列较a-Si有次序,使得电子移动率相对高100倍以上,可以将外围驱动电路同时制作在玻璃基板上,达到系统整合的目标、节省空间及驱动1C的成本。
【主权项】
1.一种电致变色防眩目镜面显示屏,包括液晶屏后层玻璃、液晶材料填充层,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镜片反射层玻璃、电致变色材料层、镜片透射层玻璃、防眩目镜片负极、防眩目镜片正极,镜片透射层玻璃、电致变色材料层、镜片反射层玻璃、液晶材料填充层、液晶屏后层玻璃之间依次固定形成整体,防眩目镜片负极固定在所述整体的下边缘端,防眩目镜片正极固定在所述整体的上边缘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防眩目镜面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片发射层玻璃为半反射半投射玻璃。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电致变色防眩目镜面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片发射层玻璃厚度为1.0mm至1.5_。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防眩目镜面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液晶屏后层玻璃基板的厚度为0.4mm至0.7_。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防眩目镜面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镜片透射层玻璃厚度为1.0mm至1.5mm。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防眩目镜面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眩目镜片负极与防眩目镜片正极选用金属材料。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防眩目镜面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防眩目镜片负极与防眩目镜片正极为固定槽状结构。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防眩目镜面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变色材料层为电致变色凝胶状材料层。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致变色防眩目镜面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变色材料层工作额定电压最大为1.4V。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致变色防眩目镜面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变色材料层工作额定电压为1.2V。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防眩目镜面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变色防眩目镜面显示屏为TFT类液晶屏或者OLED显示屏或者LTPS-TFT IXD显示屏。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防眩目镜面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变色防眩目镜面显示屏为TFT类液晶屏时,所述液晶屏后层玻璃包括偏光片、玻璃基板和黑色膜。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电致变色防眩目镜面显示屏,其特征在于:玻璃基板内侧具有沟槽结构。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防眩目镜面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致变色防眩目镜面显示屏为TFT类液晶屏时,所述液晶材料填充层包括透明电极、取向膜、和液晶。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电致变色防眩目镜面显示屏,其特征在于:所述取向膜包括由上下两层,中间由液晶材料填充。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于电致变色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电致变色防眩目镜面显示屏。本实用新型的电致变色防眩目镜面显示屏包括液晶屏后层玻璃、液晶材料填充层,还包括镜片反射层玻璃、电致变色材料层、镜片透射层玻璃、防眩目镜片负极、防眩目镜片正极,镜片透射层玻璃、电致变色材料层、镜片反射层玻璃、液晶材料填充层、液晶屏后层玻璃之间依次固定形成整体,防眩目镜片负极固定在所述整体的下边缘端,防眩目镜片正极固定在所述整体的上边缘端。本实用新型显示屏既具传统显示屏的功能又有防眩目镜片功能,采用本实用新型的电致变色防眩目镜面显示屏节省了成本和安装空间。
【IPC分类】G02F1/155, G02F1/157, G02F1/153
【公开号】CN204989712
【申请号】CN201520742464
【发明人】白云飞, 邱洪鹏
【申请人】北京兴科迪科技有限公司
【公开日】2016年1月20日
【申请日】2015年9月24日
当前第2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