闪光灯装置的制造方法_2

文档序号:10192966阅读:来源:国知局
供的闪光的光形、方向、发散角度、强度及/或频谱分布得以被弹性设计,亦能够使闪光灯装置向外输出的闪光均匀扩散而让使用环境的亮度平均分布;而且,由于微结构薄膜设置于闪光透镜上的方式简单,例如透过黏贴的方式,故可改善现有技术因需改变闪光透镜本身的结构而导致困难量产的缺陷,便于量产;同时由于微结构薄膜的厚度可在0.3mm以下,因此闪光灯装置的整体厚度可有效缩小,较佳地,但不以此为限,闪光灯装置的最大厚度(包含供发光源设置于其上的电路板(图未示))不大于6毫米。
【附图说明】
[0031]图1:为现有闪光灯装置的结构不意图。
[0032]图2A:为本实用新型闪光灯装置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33]图2B:为图2A所示闪光透镜的俯视图。
[0034]图3A:为图2A所示闪光灯装置的微结构薄膜的外形与发光源的发光中心于一实施态样的关系不意图。
[0035]图3B:为图2A所示闪光灯装置的微结构薄膜的外形与发光源的发光中心于一另一实施态样的不意图。
[0036]图4A:为本实用新型闪光灯装置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37]图4B:为图4A所示闪光透镜的俯视图。
[0038]图5A:为本实用新型闪光灯装置于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39]图5B:为图5A所示闪光透镜的俯视图。
[0040]图6A:为本实用新型闪光灯装置于第四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0041 ] 图6B:为图6A所示闪光透镜的俯视图。
[0042]图7:为本实用新型闪光灯装置于第五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43]图8:为本实用新型闪光灯装置于第六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44]图9:为本实用新型闪光灯装置于第七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45]图10:为本实用新型闪光灯装置于第八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46]图11:为本实用新型闪光灯装置于第九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47]图12:为本实用新型闪光灯装置于第十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48]图13:为本实用新型闪光灯装置于第十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0049]图14A:为图13所示的微结构薄膜与其相对应的感测元件于一第一实施态样的俯视图。
[0050]图14B:为图13所示的微结构薄膜与其相对应的感测元件于一第二实施态样的俯视图。
[0051]图14C:为图13所示的微结构薄膜与其相对应的感测元件于一第三实施态样的俯视图。
[0052]图15:为本实用新型闪光灯装置于第十二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53]请参阅图2A以及图2B,图2A为本实用新型闪光灯装置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B为图2A所示闪光透镜的俯视图。闪光灯装置2包括发光源211以及设置于发光源211上方的闪光透镜(flash lens) 22,且闪光透镜22上设置有一微结构薄膜231 ;其中,发光源211用以提供多个光束L2,且该些光束L2于依序通过闪光透镜22以及微结构薄膜231后向外输出以对使用环境提供闪光,亦即向使用环境提供摄像时或感应侦测时所需的照明。
[0054]于本较佳实施例中,发光源211为单一发光二极管,但不以此为限,其可为激光二极管(LD)、发光二极管(LED)、有机发光二极管(0LED)、一热光源(thermal source)或类似于激光二极管、发光二极管、有机发光二极管等半导体类的其它发光元件。
[0055]再者,微结构薄膜231上具有微结构图案2311,用以对通过其中的该些光束L2进行光束整形(beam shaping),藉以调整通过微结构薄膜231后的光束L2*的发散角度及/或强度等,因此向外输出的光束L2*得以弹性变化,举例来说,向外输出的光束L2*可因应微结构图案2311的设计而更宽(更发散)、更窄(更收敛)或更均匀地扩散,亦能够透过微结构图案2311的设计而使闪光灯装置2仅朝特定的方向提供闪光。可选择地,微结构薄膜231还可用以调整从微结构薄膜231向外输出的该些光束L2*的频谱分布,举例来说,微结构图案2311可被设计为对通过其中的该些光束L2进行分光,使得只有具特定波长区间的光束能从微结构薄膜231向外输出。其中,如何透过设计微结构图案2311而使通过其中并向外输出的光束L2*符合使用者的需求为本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知悉,故在此即不再予以赘述。
[0056]可选择地,微结构薄膜231为光学衍射元件(D0E),或是具有菲涅耳表面(Fresnelsurface)的薄膜。此外,微结构薄膜231还能由多个微结构图案2311所层叠而成,并且可为塑料材料所制成,例如聚碳酸酯(PC)、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瑞翁(zeonex)等,亦可为玻璃材料所制成,例如BK7玻璃等,抑或是由橡胶材料或一可被紫外光(UV)固化的材料所制成。
[0057]请参阅图3A,其为图2A所示闪光灯装置的微结构薄膜的外形与发光源的发光中心于一较佳实施态样的关系示意图。图3A示意了微结构薄膜231’的外形可与发光源211的发光中心2111呈同心形状;较佳者,但不以此为限,微结构薄膜231’与发光源211的发光中心2111之间的最大间距不大于6毫米。再者,于实际应用的情况中,微结构薄膜的外形是因应发光源的形态的不同(激光二极管、发光二极管即为二种不同形态的发光源)、应用目的的不同、所需提供闪光的环境区块的不同或是发光源211位置的不同而被设计。举例来说,请参阅图3B,其为图2A所示闪光灯装置的微结构薄膜的外形与发光源的发光中心于另一较佳实施态样的示意图,而其还示意了微结构薄膜231”的外形因应实际应用情况而被设计呈非对称形状。惟,图3A以及图3B所示的微结构薄膜231’、231”的外形仅为实施例,其可由本技术领域普通技术人员依据实际应用需求而进行任何均等的变更设计。
[0058]再者,请再度参阅图2A,微结构薄膜231可透过一介质24而固定在闪光透镜22上,且该介质24的折射率是介于闪光透镜22的折射率与微结构薄膜231的折射率之间,以减少光束L2通过介质24时产生不必要的反射或随意折射的情况;于本较佳实施例中,用以固定微结构薄膜231的介质24为透光的黏着剂。
[0059]又,微结构薄膜231上用以与闪光透镜22相结合的表面以及闪光透镜22上用以与微结构薄膜231相结合的表面可以是任何形式,如曲面,如此一来,设计上的自由度更佳弹性,使得闪光灯装置2向外输出的光束L2因此能够更宽(更发散)、更窄(更收敛)或更均匀地扩散;其中,闪光透镜22上用以与微结构薄膜231相结合的表面还可标示有对准标记,藉此以方便组装者将微结构薄膜231固定(如黏贴)至闪光透镜22的适当位置处。
[0060]请参阅图4A以及图4B,图4A为本实用新型闪光灯装置于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B为图4A所示闪光透镜的俯视图。本较佳实施例的闪光灯装置3大致类似于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者,在此即不再予以赘述。而本较佳实施例与前述第一较佳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闪光灯装置3包括第一发光源311以及第二发光源312,且第一发光源311以及第二发光源312皆为发光二极管,并共享单一微结构薄膜331,也就是说第一发光源311以及第二发光源312所提供的光束L31、L32皆是经过闪光透镜32以及同一微结构薄膜331后向外输出,而该单一微结构薄膜331上的微结构图案3311是依据实际应用需求而被设计;其中,相较于第一较佳实施例的闪光灯装置2,本较佳实施例可针对需提供闪光的环境区块提供更高强度的光源输出。
[0061]请参阅图5A以及图5B,图5A为本实用新型闪光灯装置于第三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5B为图5A所示闪光透镜的俯视图。本较佳实施例的闪光灯装置4大致类似于本实用新型第二较佳实施例中所述者,在此即不再予以赘述。而本较佳实施例与前述第二
当前第2页1 2 3 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