键盘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35973阅读:17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键盘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在电子钢琴、电子琴等键盘乐器中使用的键构造及键盘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在电子钢琴等键盘装置中,如日本国特开平05-11747号公报所述,为了一次将多个键组装在键盘底架上,将多个键成形为一体。并且已知构成为,在各键的后端部分别形成在上下方向上弯曲的壁厚较薄的弯曲部,使该弯曲部与在键的排列方向上连续的连结部依次连结。然而,在这样的以往的键盘装置中,由于弯曲部形成为薄壁,因此,在将多个键成形为一体时,有时会因其成形精度导致相邻的键间的间隙及键的排列变得不均勻。此外,在对键进行按键操作时,有时作为键的转动支点的弯曲部进行不稳定的弯曲动作。例如,在对键进行按键操作而使弯曲部弯曲时,弯曲部除了在上下方向上弯曲之夕卜,有时还会以在键的排列方向上倾斜的状态进行弯曲。在这样的情况下,键以在其排列方向上倾斜的状态在上下方向上转动,即所谓的侧滚(roling)动作。因此,在这样的以往的键盘装置中,为了防止因将多个键成形为一体时的成形精度而使得键间的间隙及键的排列变得不均勻,或者在按键时键进行侧滚动作等不稳定的动作,而需要在键盘底架上设置键引导部,该键引导部在上下方向上对键进行引导。但是,若这样设置键引导部,则会产生如下问题部件件数增多,并且构造变得复杂,组装作业变得繁琐,不但如此,制造成本也变高。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键构造及键盘装置,不使用键引导件,而能够将键间的间隙及键的排列维持为均勻,并且能够使键在上下方向上以稳定的状态良好地转动。

发明内容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概念,一种键构造,其中,具备并列排列的多个键主体;多个转动轴部,设置于该多个键主体各自的后端部,成为所述多个键主体在上下方向上的转动支点;以及连结部,将该多个转动轴部分别以能够转动的状态沿着所述键主体的排列方向连结。此外,一种键盘装置,其中,具备键盘底架;多个键主体,在所述键盘底架上并列排列;多个转动轴部,设置于该多个键主体各自的后端部,成为所述多个键主体在上下方向上的转动支点;连结部,通过在上下方向上弯曲的弯曲部将该多个转动轴部分别沿着所述键主体的排列方向连结;以及键支撑部,设置在所述键盘底架上,将所述多个旋转轴部以能够在上下方向上转动的方式分别支撑。


附图与说明书一体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用于说明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与上述的一般描述和以下将做出的优选实施方式的具体描述一起,解释本发明的宗旨。图1是表示将本发明适用于键盘乐器的实施方式1的俯视图。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键盘乐器的键盘部的主要部分的放大俯视图。图3是图2所示的键盘部的A-A箭头的放大剖视图。图4A是表示图2所示的键盘部中的第一白键单元的放大俯视图。图4B是图4A的B-B箭头的放大剖视图。图5A是图2所示的键盘部中的第二白键单元的放大俯视图。图5B是图5A的C-C箭头的放大剖视图。图6A是图2所示的键盘部中的黑键单元的放大俯视图。图6B是图6A的D-D箭头的放大剖视图。图7是表示图3所示的键盘部的键盘底架的放大剖视图。图8是表示图7所示的键盘底架的放大俯视图。图9是图8所示的键盘底架的E-E箭头的放大剖视图。图10是在将本发明适用于键盘乐器的实施方式2中表示键盘部的主要部分的放大俯视图。图11是图10所示的键盘部的F-F箭头的放大剖视图。图12是表示图11所示的键盘部的键盘底架的放大剖视图。图13是表示图12所示的键盘底架的放大俯视图。图14是图13所示的键盘底架的G-G箭头的放大剖视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方式1)以下,参照图1 图9说明将本发明适用于键盘乐器的实施方式1。如图1所示,该键盘乐器具备乐器主体1。该乐器主体1形成为左右方向细长的箱形状。如图1 图3所示,该乐器主体1具备上部壳体2、以及兼做下壳体的键盘底架3。 在该乐器主体1内以向上方露出的状态设有键盘部4。如图1所示,在上部壳体2的中央部设有由液晶显示面板或 EL(electroluminescence 电致发光)显示面板等的平面型显示面板构成的显示部5。在位于该显示部5的两侧的上部壳体2的上表面设有用于进行音量调整、音色选择的各种操作开关6。此外,在该上部壳体2的左右两侧部分别设有用于放出音乐的扬声器部7。如图2、图4 图6所示,键盘部4具备第一白键单元8、第二白键单元9、以及黑键单元10。如图4A及图4B所示,第一白键单元8构成为,在多个键主体11 (C、E、G、B的各个键)的各后端部(图4B中为右端部)分别设有转动轴部12,该各转动轴部12分别经由在上下方向上弯曲的弯曲部13与连结部14连结。此外,如图5A及图5B所示,第二白键单元9构成为,在多个键主体15 (D、F、A各个键)的各后端部(图5B中为右端部)分别设有转动轴部16,该各转动轴部16分别经由在上下方向上弯曲的弯曲部17与连结部18连结。进而,如图6A及图6B所示,黑键单元10构成为,在多个键主体19 (C#、D#、F#、G#、
A#的各个键)的各后端部(图6B中为右端部)分别设有转动轴部20,该各转动轴部20分别经由在上下方向上弯曲的弯曲部21与连结部22连结。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第二各白键单元8、9及黑键单元10的各转动轴部12、16、20 分别是各键主体11、15、19的各转动支点,其轴中心形成为沿着各键主体11、15、19的排列方向(以下称为键排列方向)在同一轴上连续。在该各转动轴部12、16、20上分别设有沿着键排列方向贯通的轴孔12a、16a、20a。该各轴孔12a、16a、20a用于防止在通过成形用金属模进行注射模塑成形时的成形树脂的收缩。由此,如图2及图3所示,键盘部4中,第一、第二各白键单元8、9及黑键单元10 的各键主体11、15、19在键盘底架3上并列排列,在该状态下,各转动轴部12、16、20分别以能够在上下方向上转动的方式安装于在键盘底架3上设置的后述的多个轴承部23,并且, 各连结部14、18、22安装于在键盘底架3上设置的后述的安装凸起M。在这种情况下,第一、第二各白键单元8、9如图4及图5所示,各键主体11、15及各转动轴部12、16在相同的位置形成为相同的大小,并且,如图4B及图5B所示,从各键主体11、15的前端(图4B及图5B中为左端部)至各转动轴部12、16的刚性形成为较高。如图4B及图5B所示,该第一、第二各白键单元8、9的各键主体11、15中分别设有开关按压部25及限位器钩部沈。此外,第一、第二各白键单元8、9构成为,各连结部14、18 及其各弯曲部13、17相对于各转动轴部12、16的连结位置,在第一、第二白键单元8、9中是不同的。S卩,第一白键单元8的各弯曲部13是在各转动轴部12的外周面的后部,设置于与转动轴部12的转动中心对应的部位。伴随与此,第一白键单元8的连结部14也设置于与转动轴部12的转动中心对应的部位。在该连结部14上,以规定间隔设有安装片14a,该安装片Ha用于安装在键盘底架3的安装凸起M上。第二白键单元9的各弯曲部17是在各转动轴部16的外圆周面的后部,设置在相对于转动轴部16的转动中心稍微靠上侧的部位。伴随与此,第二白键单元9的连结部18 也设置在相对于转动轴部16的转动中心稍微靠上侧的部位。在该连结部18上,以与第一白键单元8的各安装片1 相比更窄的间隔设有安装片18a,该安装片18a用于安装在键盘底架3的安装凸起M上。此外,黑键单元10如图6A及图6B所示,各键主体19形成得比第一、第二各键单元8、9的各键主体11、15短,并且,各键主体19的高度形成得比第一、第二各键单元8、9的各键主体11、15高。在这种情况下也是,黑键单元10如图6B所示,从各键主体19的前端 (图6B中为左端部)至各转动轴部20的刚性形成为较高。在该黑键单元10的各键主体19中,如图6B所示,与第一、第二各键单元8、9的各键主体11、15同样地分别设有开关按压部25及限位器钩部26。此外,该黑键单元10的转动轴部20也在与第一、第二各键单元8、9的各转动轴部12、16相同的位置形成为相同的大小。此外,该黑键单元10的各弯曲部21如图6A及图6B所示,在各转动轴部20的外周面的后部,设置在相对于转动轴部20的转动中心稍微靠下侧的部位。伴随与此,黑键单元10的连结部22也设置在相对于转动轴部20的转动中心稍微靠下侧的部位。在该连结部22上,以与第二白键单元9的各安装片1 相同的间隔设有安装片18a,该安装片18a用于安装在键盘底架3的安装凸起M上。这样的第一、第二各白键单元8、9及黑键单元10如图2及图3所示,在黑键单元 10的各键主体19之间从上方配置第一白键单元8的各键主体11,使第一白键单元8的连结部14重叠在黑键单元10的连结部22上,在该状态下,在黑键单元10的各键主体19与第一白键单元8的各键主体11之间从上方配置第二白键单元9的各键主体15,并使第二白键单元9的连结部18重叠在第一白键单元8的连结部14上,由此构成为各键主体11、15、 19按音阶顺序排列。在这种情况下,如图2所示,在第一、第二各白键单元8、9及黑键单元10的各连结部14、18、22上分别设置的各安装片Ha、18a、2^i之中的、第二白键单元9的安装片18a与黑键单元10的安装片22a以相同的间隔设置并且相互重叠。此外,第一白键单元8的安装片1 与第二白键单元9及黑键单元10的各安装片18a、2h相比间隔设置得更宽。另一方面,如图3及图7所示,键盘底架3构成为,在其前端部(图3中为左端部) 向上方突出地设有键罩部27,该键罩部27用于覆盖第一、第二各白键单元8、9的各键主体 11、15中的各前端面。此外,在位于该键盘底架3中间的部位的前侧,从键盘底架3的底部稍微向上方突出地设有下限限位器搭载部观。在该下限限位器搭载部观上设有下限限位器部四,各键主体11、15、19的各限位器钩部沈从上方抵接,从而限制各键主体11、15、19 的各下限位置。此外,在位于该键盘底架3中的下限限位器搭载部观的后部(图3中为右侧)的部位,如图3及图7所示,以与键罩部27大致相同的高度设有立起部30。在该立起部30上设有开口部30a,从各键主体11、15、19的各限位器钩部沈向后方(图3中为右侧)突出的突起部^a以能够在上下方向上移动的方式插入该开口部30a。在该立起部30的上部,如图3及图7所示,以与键罩部27大致相同的高度设有上限限位器搭载部31。在该上限限位器搭载部31的下表面设有上限限位器部32,向各限位器钩部沈的后方突出的突起部26a从下侧抵接,从而限制各键主体11、15、19的各上限位置。此外,在位于该上限限位器搭载部31后部的部位,如图3及图7所示,以与上限限位器搭载部31大致相同的高度设有基板搭载部33。在该基板搭载部33上,如图7及图8 所示,沿着键排列方向连续地设有开关基板34,在该开关基板34上设有开关部35。如图3、图7及图8所示,该开关部35构成为,在橡胶薄板上与各键主体11、15、19 的各开关按压部25分别对应地形成有圆顶状的鼓出部35a。在该各鼓出部35a的内部设有可动触点(未图示)。该各可动触点相对于在开关基板34上设置的各固定触点(未图示),以能够接触或分离的方式,以向上方脱离的状态分别对置。由此,开关部35构成为,在由各键主体11、15、19的各开关按压部25从上方按压了各圆顶状的鼓出部3 时,各圆顶状的鼓出部3 弹性变形,其内部的可动触点与开关基板34上的固定触点相接触,从而输出开关信号。此外,在该键盘底架3的后部,如图3及图7所示,与键罩部27相比稍微靠上方地突出设有键搭载部36。在该键搭载部36上,与各键主体11、15、19相对应地设有多个轴承部23及多个安装凸起Μ。多个轴承部23如图7及图8所示,用于将各键主体11、15、19的各转动轴部12、 16,20分别以可转动的方式保持,具备上侧开放的大致半圆形的凹部23a、以及在该凹部 23a后端(图7中为右端部)的位于各转动轴部12、16、20的各两端部的部位向上方突出地设置的圆弧状的防脱部23b。S卩,该轴承部23的大致半圆形的凹部23a如图2及图8所示,沿着键排列方向连续地设置。此外,圆弧状的防脱部2 如图2所示,设置成与凹部23a —起将相接的转动轴部12、16、20的各两端部的后半侧包围。在这种情况下,在位于与1个八度音阶(octave) 的长度相当的两端部的圆弧状的防脱部2 上,如图8及图9所示,设有位置限制肋23c,该位置限制肋23c对位于第一白键单元8两端的转动轴部12的端部进行位置限制。由此,多个轴承部23如图2及图3所示,在第一、第二各白键单元8、9及黑键单元 10的各转动轴部12、16、20从轴承部23的前侧(图2中为左侧)插入至各凹部23a内时, 各转动轴部12、16、20的各两端部分别被插入各圆弧状的防脱部23b内,由此构成为,键主体11、15、19被安装成能够在上下方向上转动。此外,键搭载部36上的多个安装凸起M如图7及图8所示,与在第一、第二各白键单元8、9及黑键单元10的各连结部14、18、22上设置的安装片14a、18a、2h相对应地分别设置。即。多个安装凸起M之中的某些与在第一白键单元8的连结部14上设置的安装片Ha相对应地设置,其他某些与在第二白键单元9和黑键单元10的各连结部18、22上设置的各安装片18a、2 相对应地设置。接着,说明在这样的键盘乐器中在键盘底架3上组装第一、第二各白键单元8、9及黑键单元10的情况。首先,对第一、第二各白键单元8、9和黑键单元10进行组合。在这种情况下,在黑键单元10的各键主体19之间从上方配置第一白键单元8的各键主体11,使第一白键单元 8的连结部14重叠在黑键单元10的连结部22上。此时,在黑键单元10的连结部22上设置的安装片2 被配置于在第一白键单元 8的连结部14上设置的安装片1 之间。在该状态下,在黑键单元10的各键主体19与第一白键单元8的各键主体11之间,从上方配置第二白键单元9的各键主体15,使第二白键单元9的连结部18重叠在第一白键单元8的连结部14上。此时,在第二白键单元9的连结部18上设置的各安装片18a如图2所示,以与在黑键单元10的连结部22上设置的各安装片2 重叠的状态,配置于在第一白键单元8的连结部14上设置的各安装片1 之间。由此,第一、第二各白键单元8、9及黑键单元10的各键主体11、15、19以音阶顺序排列。然后,将第一、第二各白键单元8、9及黑键单元10配置于键盘底架3上。此时,使在按音阶顺序排列的第一、第二各白键单元8、9及黑键单元10的各键主体11、15、19上分别设置的限位器钩部26的突起部沈⑴与在键盘底架3的下限限位器搭载部观上设置的立起部30的开口部30a对应。在该状态下,如图2及图3所示,将第一、第二各白键单元8、9及黑键单元10的各转动轴部12、16、20分别安装于在键盘底架3的键搭载部36上设置的多个轴承部23。此时,首先使与第一、第二各白键单元8、9及黑键单元10的各转动轴部12、16、20连结的各连结部14、18、22的各弯曲部13、17、21从上方插入键盘底架3的各轴承部23的各防脱部2 之间,在键排列方向上对第一、第二各白键单元8、9及黑键单元10的各转动轴部12、16、20进行位置限制。在该状态下,使第一、第二各白键单元8、9及黑键单元10的各转动轴部12、16、20 从各轴承部23的前侧(图2中为左侧)插入各轴承部23的各凹部23a内,使各转动轴部 12,16,20的两端部分别插入各轴承部23的各圆弧状的防脱部23b内。由此,第一、第二各白键单元8、9及黑键单元10的各转动轴部12、16、20分别以能够转动的方式被安装于在键盘底架3的键搭载部36上设置的多个轴承部23。此时,在第一、第二各白键单元8、9及黑键单元10的各连结部14、18,22上分别设置的各安装片13、17、21配置于在键盘底架3的键搭载部36上设置的多个安装凸起24上。 在该状态下,通过小螺钉37将第一、第二各白键单元8、9及黑键单元10的各安装片14a、 18a,22a安装于键盘底架3的各安装凸起M上。由此,第一、第二各白键单元8、9及黑键单元10被安装于键盘底架3上。在该状态下,如图2及图3所示,第一、第二各白键单元8、9及黑键单元10的各限位器钩部沈的突起部^a以能够在上下方向上移动的方式插入在键盘底架3的下限限位器搭载部观上设置的立起部30的开口部30a。此外,此时,第一、第二各白键单元8、9及黑键单元10的各开关按压部25与在键盘底架3的基板搭载部33上的开关基板34上设置的开关部35的各圆顶状鼓出部3 相对应地配置。接着,说明使用这样的键盘乐器的情况。若对第一、第二各白键单元8、9及黑键单元10的各键主体11、15、19进行按键操作,则各键主体11、15、19分别以转动轴部12、16、20为中心朝向下侧转动。此时,第一、第二各白键单元8、9及黑键单元10的各连结部14、18、22虽然相对于键盘底架3被固定,但是第一、第二各白键单元8、9及黑键单元10的各弯曲部13、17、21伴随着转动轴部12、16、 20的转动而向上侧弯曲。若第一、第二各白键单元8、9及黑键单元10的各键主体11、15、19这样以转轴部 12、16、20为中心朝向下侧转动,则各键主体11、15、19的各开关按压部25按压开关基板34 上的开关部35。由此,开关部35的各圆顶状鼓出部3 弹性变形,其内部的可动触点与开关基板34上的固定触点相接触,从而输出开关信号。之后,若第一、第二各白键单元8、9及黑键单元10的各键主体11、15、19进一步以转动轴部12、16、20为中心朝向下侧转动,则各键主体11、15、19的各限位器钩部沈抵接于在键盘底架3的下限限位器搭载部观上设置的下限限位器部四,从而各键主体11、15、19 的各下限位置被限制。并且,在第一、第二各白键单元8、9及黑键单元10的各键主体11、15、19返回至初始位置时,通过开关部35的各鼓出部3 分别弹性复原的弹力,将各键主体11、15、19的各开关按压部25推起。由此,各键主体11、15、19以转动轴部12、16、20为中心朝向上侧转动而返回为原来的位置。此时也是,第一、第二各白键单元8、9及黑键单元10的各弯曲部13、 17,21伴随着转动轴部12、16、20的转动而向下侧弯曲。由此,根据该键盘乐器,具备并列排列的多个键主体11、15、19;多个转动轴部 12、16、20,分别设于该多个键主体11、15、19的各后端部,成为多个键主体11、15、19在上下方向上的转动支点;以及连结部14、18、22,将该多个转动轴部12、16、20分别以能够转动的状态沿着键排列方向进行连结,由此,能够不使用键引导件,而能够将键主体11、15、19间的间隙及键主体11、15、19的排列维持得均勻,并且能够使键主体11、15、19在上下方向上以稳定状态良好地转动。S卩,在该键盘乐器中,在多个键主体11、15、19的各后端部分别设置的多个转动轴部12、16、20被连结部14、18、22以能够转动的状态沿着键排列方向连结,因此,能够以第一、第二各白键单元8、9及黑键单元10为单位,分别将多个键主体11、15、19成形为一体, 由此能够实现生产效率的提高。此外,这样将多个键主体11、15、19形成为一体也能够确保从键主体11、15、19的各前端部至各转动轴部12、16、20的刚性,因此,通过均勻地排列各转动轴部12、16、20,能够将键主体11、15、19间的间隙及键主体11、15、19的排列维持得均勻。此外,在对各键主体11、15、19进行按键操作时,通过各转动轴部12、16、20能够使键主体11、15、19以稳定状态进行转动,因此,能够防止键主体11、15、19在其排列方向上倾斜地在上下方向上转动的侧滚动作等不稳定的动作。因此,即使不使用键引导件,也能够将键主体11、15、19间的间隙及键主体11、15、19的排列维持得均勻,并且,能够使键主体11、 15、19在上下方向上以稳定状态良好地转动。在这种情况下,在连结部14、18、22上分别设有与各转动轴部12、16、20分别连结并在上下方向上弯曲的弯曲部13、17、21,由此,能够使各转动轴部12、16、20分别独立地转动。即,各键主体11、15、19以转动轴部12、16、20为中心转动,在该转动轴部12、16、20与键主体11、15、19 一起转动时,弯曲部13、17、21对应于该转动轴部12、16、20的转动而弯曲, 因此,即使以第一、第二各白键单元8、9及黑键单元10为单位分别将多个键主体11、15、19 形成为一体,也能够使转动轴部12、16、20与键主体11、15、19 一起分别独立地转动。此外,根据该键盘乐器,在键盘底架3上设有作为键支撑部的多个轴承部23,该多个轴承部23以能够分别在上下方向上转动的的方式支撑多个转动轴部12、16、20,因此,通过该多个轴承部23,能够可靠且良好地以各转动轴部12、16、20能够转动的状态保持各转动轴部12、16、20。因此,即使不使用键引导件,也能够将键主体11、15、19间的间隙及键主体11、15、19的排列维持得更均勻,并且,能够使键主体11、15、19在上下方向上以稳定状态良好地转动。S卩,在该键盘乐器中,能够通过在键盘底架3上设置的多个轴承部23,将在多个键主体11、15、19的各后端部分别设置的各转动轴部12、16、20,分别以能够在上下方向上转动的状态均勻地保持,所以能够将键主体11、15、19间的间隙及键主体11、15、19的排列维持得均勻,并且,在对键主体11、15、19进行了按键操作时,也能够可靠地防止键主体11、 15、19在其排列方向上倾斜地在上下方向上转动的侧滚动作等不稳定的动作。在这种情况下也是,通过连结部14、18、22将在多个键主体11、15、19的各后端部分别设置的多个转动轴部12、16、20沿着键排列方向进行连结,以第一、第二各白键单元8、 9及黑键单元10为单位分别将多个键主体11、15、19成形为一体,在该状态下,能够一次将第一、第二各白键单元8、9及黑键单元10组装在键盘底架3上。即使这样将第一、第二各白键单元8、9及黑键单元10组装在键盘底架3上,通过连结部14、18、22的弯曲部13、17、21向上下方向的弯曲,也能够使转动轴部12、16、20分别独立地与键主体11、15、19 一起良好地转动。此外,在该键盘乐器中,分别能够转动的方式支撑多个转动轴部12、16、20的多个轴承部23具备大致半圆形的凹部23a,上侧开放,沿着键排列方向连续;以及圆弧状的防脱部23b,在该凹部23a的后端,设置于位于各转动轴部12、16、20的各两端部的部位,与凹部23a —起将相接的转动轴部12、16、20的各两端部的后半侧包围,所以,能够将多个转动轴部12、16、20简单地安装于多个轴承部23,并且能够可靠且简单地以能够转动的方式安装转动轴部12、16、20。S卩,使多个转动轴部12、16、20从各轴承部23的前侧(图2中为左侧)插入各轴承部23的各凹部23a内,使各转动轴部12、16、20的两端部分别插入各轴承部23的各圆弧状的防脱部23b内,由此,能够简单且容易地将各转动轴部12、16、20以能够转动的状态安装于各轴承部23,并且,能够可靠且良好地安装转动轴部12、16、20。此外,与各转动轴部12、16、20连结的各弯曲部13、17、21从上方插入而配置在各轴承部23的各防脱部2 之间,由此,在键排列方向上对各转动轴部12、16,20进行位置限制。由此,能够使各键主体11、15、19均勻且良好地排列在键盘底架3上,因此,能够将键主体11、15、19间的间隙及键主体11、15、19的排列维持得更均勻。进而,在多个轴承部23之中的、位于与1个八度音阶的长度相当的两端部的轴承部23的圆弧状防脱部2 上,设有对转动轴部12、16、20之中的、位于第一白键单元8的两侧的转动轴部12的端部进行位置限制的位置限制肋23c,因此,这样也能够在键排列方向上对各转动轴部12、16、20正确且良好地进行位置限制。(实施方式2)接着,参照图10 图14说明将本发明适用于键盘乐器的实施方式2。另外,对与图1 图9所示的实施方式1相同部分赋予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进行说明。该键盘乐器如图10及图11所示,在多个键主体11、15、19的各后端部分别设置的各转动轴部12、16、20的支撑构造具有与实施方式1不同的构成,除此之外,与实施方式1 的结构大致相同。在这种情况下,如图10及图11所示,在各转动轴部12、16、20上沿着键排列方向贯通地分别设有轴孔12a、16a、20a。该各轴孔12a、16a、20a分别设于同一轴上,形成为连续地插入形成为1个八度音阶长度的1根支撑轴40。如图13及图14所示,该支撑轴40构成为,其两端部被在键盘底架3的键搭载部 36上设置的一对轴支撑部41支撑。由此如图10及图11所示,第一、第二各白键单元8、9 及黑键单元10的各键主体11、15、19构成为,以可转动地安装有各转动轴部12、16、20的支撑轴40为中心,在上下方向上转动。在这种情况下也是,各转动轴部12、16、20与实施方式1 一样,分别经由弯曲部13、 17、21,以第一、第二各白键单元8、9及黑键单元10为单位分别与各连结部14、18、22连结。 此外,在位于键盘底架3后方的键搭载部36上,与实施方式1 一样,设有分别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保持各转动轴部12、16、20的多个轴承部23。根据这样的键盘乐器,除了具有与实施方式1同样的作用效果,还由于构成为,在多个转动轴部12、16、20上分别设有在键排列方向贯通的轴孔12a、16a、20a,在该各轴孔 12a、16a、20a中连续地插入1根支撑轴40,在该1根支撑轴40上以能够在上下方向上转动的方式支撑着各转动轴部12、16、20,所以,能够以第一、第二各白键单元8、9及黑键单元10 为单位,而不使各键主体11、15、19分散,简单且容易地一次将这些第一、第二各白键单元 8、9及黑键单元10组装在键盘底架3上。在这种情况下,在键盘底架3上设有作为键支撑部的一对轴支撑部41,该一对轴支撑部41用于支撑安装有第一、第二各白键单元8、9及黑键单元10的各转动轴部12、16、 20的1根支撑轴40,因此仅在该一对轴支撑部41上安装支撑轴40的两端部即可,所以,这样也能够简单且容易地一次将第一、第二各白键单元8、9及黑键单元10组装在键盘底架3 上,由此,能够实现组装作业的简化。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2中,描述了在键盘底架3的键搭载部36上设有分别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保持各转动轴部12、16、20的轴承部23的情况,但是,不一定要设置轴承部 23,也可以仅构成为,在键盘底架3的键搭载部36上设置一对轴支撑部41,通过该一对轴支撑部41对支撑轴40的两端部进行支撑。如果这样构成,则能够简化键盘底架3的构造。
权利要求
1.一种键构造,具备并列排列的多个键主体;多个转动轴部,设置于该多个键主体各自的后端部,成为所述多个键主体在上下方向上的转动支点;以及连结部,将该多个转动轴部分别以能够转动的状态沿着所述键主体的排列方向连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键构造,其中,在所述连结部上设有多个弯曲部,该多个弯曲部与所述多个转动轴部分别连结,并在上下方向上弯曲。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键构造,其中,在所述多个转动轴部上分别设有在所述键主体的排列方向上贯通的轴孔,在该轴孔中插入有支撑轴,该支撑轴将所述转动轴部以能够在上下方向上转动的方式支撑。
4.一种键盘装置,具备键盘底架;多个键主体,在所述键盘底架上并列排列;多个转动轴部,设置于该多个键主体各自的后端部,成为所述多个键主体在上下方向上的转动支点;连结部,通过在上下方向上弯曲的弯曲部将该多个转动轴部分别沿着所述键主体的排列方向连结;以及键支撑部,设置在所述键盘底架上,将所述多个转动轴部以能够在上下方向上转动的方式分别支撑。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键盘装置,其中,所述键支撑部是将所述多个转动轴部分别以能够转动的方式保持的多个轴承部。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键盘装置,其中,在所述多个转动轴部上分别设有在所述键主体的排列方向上贯通的轴孔,所述键支撑部具备连续插入所述多个转动轴部的所述各轴孔中的支撑轴、以及支撑该支撑轴的轴支撑部。
全文摘要
一种键构造,具备多个转动轴部(12、16、20),分别设置于并列排列的多个键主体(11、15、19)的各后端部,成为多个键主体(11、15、19)在上下方向上的转动支点;连结部(14、18、22),将该多个转动轴部(12、16、20)分别以能够转动的状态沿着键排列方连结。因此,能够通过连结部(14、18、22)将多个键主体(11、15、19)成形为一体,并且,能够使各转动轴部(12、16、20)独立地转动。此外,通过均匀地排列各转动轴部(12、16、20),能够将键间的间隙及键的排列维持得均匀,并且,能够在按键操作时使键主体(11、15、19)稳定地转动。
文档编号G10B3/12GK102456338SQ20111033931
公开日2012年5月16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1日 优先权日2010年11月1日
发明者星野晓久 申请人:卡西欧计算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