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叠式吉他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4294888阅读:312来源:国知局

本发明涉及一种折叠式吉他的结构方面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于折叠后具有体积小不占空间而方便收放与携带的功效,而张开后具有可根据个人实际需要调整到最佳的支撑方式以利于使用的功效的折叠式吉他。



背景技术:

一般练习用的吉他、静音吉他或电吉他,因本身无需直接发出太大的声音,所以琴身通常会舍弃掉用于产生共鸣扩音效果且体积庞大的共鸣箱,以供方便携带使用,而为了于使用时能利于支撑在身体上供利于弹奏,通常又会于琴身上设置有体积小重量轻的框形托架来取代原本体积大重量重的共鸣箱。

早期的框形托架利用可分离的方式组装在该琴身的两侧,不使用时将两托架拆下,而欲使用时再将两托架装上,而如此便常会发生拆下的两托架需另外携带而造成携带不方便的问题,而且欲使用时也常发生找不到托架或组装费时的问题。

因此,为改善上述的问题,本领域中开发出一种折叠式吉他结构,如专利公开号为cn203415224u的“一种折叠式静音吉他”专利所示,这种已知的折叠式吉他主要于琴体的两侧分别装设有弯曲条状形的两托架,利用将该两托架的端部分别可转动地结合在琴体上的设计,当不使用时可将该两托架相对折合到琴体的正前方与琴面呈垂直状态,进而减少掉一半的体积,以方便携带及收放,当欲使用时则可将该两托架向外相对张开到琴体的两侧,以供便于支撑于身体上进行弹奏,因两托架皆结合在琴体上所以不会有使用时找不到及组装费时的问题。然而,现有技术的折叠式吉他在将该两托架向前相对折合到琴体的正前方后,仅只能减少掉一半的体积,因此仍然具有相当大的体积而较占空间,所以仍存在着不利于携带及收放的问题。

而且,无论是早期可组合式框型托架或是现有技术中的可折叠式框型托架,其在张开后均会具有较大的体积,因此受限于框形结构的体积限制,演奏时便需要较大的空间,所以不利用于一般座位(如客运、火车)等较小空间弹奏。



技术实现要素:

现有技术中的折叠式吉他存在着折叠后仍然具有相当大的体积而不利于携带及收放,而且张开后具有较大的体积而不利于较小空间处弹奏的问题。

本发明提供一种折叠式吉他,包括:

一琴体,呈长杆状,其包括有一琴身、一琴颈、一琴头及多个琴弦,所述琴身的正面设有一琴桥,所述琴颈的一端延伸自所述琴身,所述琴头结合在所述琴颈的另一端,于所述琴头上设有多个弦钮,多个所述琴弦一端分别结合在多个所述弦钮上,多个所述琴弦另一端经过所述琴颈的正面而延伸到所述琴桥上;

一第一支撑杆,呈长条状,且能够摆动地结合在所述琴体的背面,并使所述第一支撑杆能够摆动到所述琴体的背后呈平行重迭状,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一端形成有一凹部,所述凹部呈凹弧面状利于撑住使用者的手臂;以及

一第二支撑杆,呈长条状,且能够摆动地结合在所述琴体的背面,并使所述第二支撑杆能够摆动到所述琴体的背后呈平行重迭状,所述第二支撑杆的一端形成有对应所述凹部形状的一凸部,使所述凸部恰可供相对嵌入所述凹部之中。

较佳的,还包括有一拾音输出器,所述拾音输出器设于所述琴身之中,连接耳机及扩音装置以将弹奏的声音输出及供使用者控制输出的音量。

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杆及所述第二支撑杆均呈板状,且两长侧边形状分别对应所述琴体相对应处的形状,使所述第一支撑杆与所述第二支撑杆折收于所述琴体的背面时,从所述琴体的正面无法被看到。

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杆及所述第二支撑杆分别能够摆动地结合在所述琴身的背面。

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杆能够摆动地结合在所述琴身的背面靠近琴尾处,所述第二支撑杆能够摆动地结合在所述琴身的背面远离琴尾处。

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杆及所述第二支撑杆分别利用两结合模组将其结合在所述琴体的背面。

其中,每一所述结合模组包括一螺帽、一螺栓及一橡胶垫片,所述螺帽嵌设于所述琴体的背面之中,所述螺栓穿过所述第一支撑杆或第二支撑杆而螺锁在所述螺帽之中,所述橡胶垫片被所述螺栓穿过而被夹压在所述螺栓的头部与所述第一支撑杆或第二支撑杆之间。

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杆上设有贯通的一第一穿孔供所述结合模组的螺栓穿过,于所述第一穿孔的外端具有较大内径的一第一凹槽可供容纳所述结合模组的橡胶垫片及螺栓的头部,所述第二支撑杆上设有贯通的一第二穿孔供另一结合模组的螺栓穿过,于所述第二穿孔的外端具有较大内径的一第二凹槽可供容纳另一结合模组的橡胶垫片及螺栓的头部。

较佳的,每一所述结合模组包括多个螺帽、一螺栓及一橡胶垫片,多个所述螺帽间隔排列地嵌设于所述琴体的背面之中,所述螺栓穿过所述第一支撑杆或第二支撑杆而螺锁在所述螺帽之中,所述橡胶垫片系被所述螺栓穿过而被夹压在所述螺栓的头部与所述第一支撑杆或所述第二支撑杆之间,所述第一支撑杆上设有贯通的一第一穿孔供所述结合模组的螺栓穿过,于所述第一穿孔的外端具有较大内径的一第一凹槽供容纳所述结合模组的橡胶垫片及螺栓的头部,所述第二支撑杆上设有贯通的一第二穿孔供另一结合模组的螺栓穿过,于所述第二穿孔的外端具有较大内径的一第二凹槽供容纳另一结合模组的橡胶垫片及螺栓的头部。

其中,所述第一支撑杆上再间隔排列地设有多个第一穿孔及相对应的多个第一凹槽,以供使用者能选择其中一者将所述结合模组的螺栓及橡胶垫片穿设及嵌设于其中,所述第二支撑杆上再间隔排列地设有多个第二穿孔及相对应的多个第二凹槽,以供使用者能选择其中一个将另一结合模组的螺栓及橡胶垫片穿设及嵌设于其中。本发明所提供的折叠式吉他,可由将该第一支撑杆及该第二支撑杆可摆动地结合在该琴体背面的结构设计,使该第一支撑杆及该第二支撑杆可折收到该琴体的背后呈平行重迭状,以大幅缩小折收后的体积进而方便携带,而且当将该第一支撑杆及该第二支撑杆向外摆动张开时,更是可使其具有支撑效果,而且该第一支撑杆及该第二支撑杆的角度更是可根据个人的身材及使用习惯调整到最佳的位置,以增加使用上的便利性。尤其是,将该第一支撑杆与该第二支撑杆的相对端设成可相对嵌合且呈弧形的凹部及凸部的结构设计,更是可使该第一支撑杆及该第二支撑杆折收在该琴体的背后时对接形成完整的整体,而在该第一支撑杆及该第二支撑杆向外摆动张开时,更是可使该第一支撑杆及该第二支撑杆的对接端不会产生干涉的情形,特别是凹弧面状的该凹部更是可利于支撑使用者用于弹奏的手臂,以让使用者能更轻松省力的弹奏。另外,本发明的折叠式吉他在张开时,体积不大,因此弹奏时不会占用到较大的空间,而可有利于较小空间弹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折叠式吉他前侧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折叠式吉他后侧的立体分解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折叠式吉他后侧的立体组合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折叠式吉他的组合剖面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折叠式吉他的结合模组处的局部剖面放大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折叠式吉他张开状态的立体动作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折叠式吉他张开状态的平面动作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折叠式吉他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9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例的折叠式吉他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例的折叠式吉他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琴体11琴身

110琴桥12琴颈

13琴头130弦钮

14琴弦

20第一支撑杆21凹部

22第一穿孔23第一凹槽

30第二支撑杆31凸部

32第二穿孔33第二凹槽

40结合模组41螺帽

42螺栓420头部

43橡胶垫片

50拾音输出器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8所示,为本发明所述的折叠式吉他的第一实施例,其指出该折叠式吉他包括一琴体10、一第一支撑杆20及一第二支撑杆30,其中:

该琴体10,呈长杆状,其包括有一琴身11、一琴颈12、一琴头13及多个琴弦14,该琴身11的正面靠近琴尾处设有一琴桥110,该琴颈12的一端延伸自该琴身11,该琴头13结合在该琴颈12的另一端,于该琴头13上设有多个弦钮130,该多个琴弦14一端分别结合在该多个弦钮130上,另一端经过该琴颈12的正面而延伸到该琴桥110上。

该第一支撑杆20,呈长条板状,且可摆动地结合在该琴身11的背面靠近琴尾处,该第一支撑杆20的两长侧边形状对应该琴体10相对应处的形状,使该第一支撑杆20折收于该琴体10的背面时,由该琴体10的正面无法被看到。该第一支撑杆20朝向琴头13的一端形成有一凹部21,该凹部21呈凹弧面状。

该第二支撑杆30,呈长条板状,且可摆动地结合在该琴身11的背面远离琴尾处,该第二支撑杆30的两长侧边形状对应该琴体10相对应处的形状,使该第二支撑杆30折收于该琴体10的背面时,从该琴体10的正面无法被看到。该第二支撑杆30朝向该第一支撑杆20的一端形成有对应该凹部21形状的一凸部31,且使该凸部31恰可供相对嵌入该凹部21之中。

在图1~5中可看出,该第一支撑杆20及该第二支撑杆30与该琴身11之间分别利用两结合模组40将其组接在一起。每一结合模组40包括有一螺帽41、一螺栓42及一橡胶垫片43。其中,该螺帽41嵌设于该琴身11的背面之中,该螺栓42穿过该第一支撑杆20(或第二支撑杆30)而螺锁在该螺帽41之中,该橡胶垫片43被该螺栓42穿过而被夹压在该螺栓42的头部420与该第一支撑杆20(或第二支撑杆30)之间。该第一支撑杆20(或第二支撑杆30)上相对设有贯通的一第一穿孔22(或第二穿孔32)可供该螺栓42穿过,于该第一穿孔22(第二穿孔32)的外端具有较大内径的一第一凹槽23(第二凹槽33)可供容纳该橡胶垫片43及该螺栓42的头部420。

如此,便可通过旋松该螺栓42而使该第一支撑杆20及该第二支撑杆30易于该琴身11上摆动,且当其摆动至定位时便可旋紧该螺栓42,以藉由该橡胶垫片43的弹力将该第一支撑杆20及该第二支撑杆30弹性固定在适当的角度。

在图6~8中指出,可根据个人身材及习惯将该第一支撑杆20及该第二支撑杆30摆动定位于适当的角度,以使该第一支撑杆20的凹部21可供支撑住使用者的手臂,使该第二支撑杆30的一端支撑于腿上,以形成两点支撑,以利于弹奏。当然,也可依实际需要再使第二支撑杆30的另一端支撑于胸口处,以形成三点支撑,或再使琴尾支撑于另一腿以形成四点支撑,或完全不作支撑等,此各种支撑方式可根据个人需要做各种调整,而且其的调整形式及变化非常多,故不再一一加以赘述。

请参阅图9所示,为本发明所述的折叠式吉他的第二实施例,其的结构与上述实施例大致相同,差别仅在于第二实施例还包括有一拾音输出器50,该拾音输出器50设于该琴身11之中,可供连接耳机或扩音装置以将弹奏的声音输出及让使用者控制输出的音量。

请参阅图10所示,为本发明所述的折叠式吉他的第三实施例,其结构与上述实施例大致相同,差别在于第三实施例的每一结合模组40包括有多个螺帽41分别间隔排列地嵌设于该琴身11的背面之中,该第一支撑杆20(或该第二支撑杆30)上分别间隔设有贯通的多个第一穿孔22(或第二穿孔32)可供该螺栓42穿过,于该第一穿孔22(或第二穿孔32)的外端具有较大内径的一第一凹槽23(或第二凹槽33)可供容纳该橡胶垫片43及该螺栓42的头部420。如此,使用者便可根据身材或弹奏习惯选择将该螺栓42穿过其中最适当的一第一穿孔22(或第二穿孔32)而螺锁于相对应适合的其中一螺帽41上,由此以增加使用者的适用范围。

本发明所提供的折叠式吉他,可藉由将该第一支撑杆20及该第二支撑杆30可摆动地结合在该琴体10背面的结构设计,使该第一支撑杆20及该第二支撑杆30可折收到该琴体10的背后呈平行重迭状,甚至完全隐藏于该琴体10的背后,因此能大幅缩小折收后的体积以方便携带,而且当将该第一支撑杆20及该第二支撑杆30向外摆动张开时,更是可使其具有支撑效果,且该第一支撑杆20及该第二支撑杆30的角度更是可根据个人的身材及使用习惯调整到最佳的位置,以增加使用上的便利性。尤其是,将该第一支撑杆20与该第二支撑杆30的相对端设成可相对嵌合且呈弧形的凹部21及凸部31的结构设计,更是可使该第一支撑杆20及该第二支撑杆30折收在该琴体10的背后时对合形成完整的整体,而在该第一支撑杆20及该第二支撑杆30向外摆动张开时,更是可使该第一支撑杆20及该第二支撑杆30的对接端不会产生干涉的情形,特别是凹弧面状的该凹部21更是可利于支撑使用者用于弹奏的手臂,以让使用者能更轻松省力的弹奏。另外,本发明的折叠式吉他在张开时,体积不大,因此弹奏时不会占用到较大的空间,而可有利于较小空间弹奏。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