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的语音交互智能设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924440阅读:473来源:国知局
可穿戴的语音交互智能设备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便携式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可穿戴的语音交互智能设备。



背景技术:

现有的便携式音频播放设备,例如苹果公司的iPod,一般为超薄的长方体形状,在设备侧面设置音频输出接口,音频输出接口连接耳机。用户在使用这类便携式音频播放设备时,将耳机佩戴在耳部,而便携式音频播放设备由于缺少佩戴组件,只能放置在衣兜中或者持握在手上。用户在操控便携式音频播放设备时,则需要持握便携式音频播放设备并在设备的触控显示屏上进行手势操作,或者通过有线耳机的线控装置实现简单的音频切换、音量调节等功能。

虽然在市面上也出现过在便携式音频播放设备上安装挂绳,以使便携式音频播放设备挂在脖子上,以方便用户对设备的操控,但是用户操控设备仍然主要采用手势操作或者线控操作,使用上仍存在不便。

另外,在不使用便携式音频播放设备时,有线耳机和便携式音频播放设备分别收纳在各自的收纳袋中,或者直接将有线耳机缠绕在便携式音频播放设备上共同收纳在收纳袋中。这样的收纳方式既不方便,也不美观。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穿戴的语音交互智能设备,以至少解决相关技术中的便携式音频播放设备操控不方便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可穿戴的语音交互智能设备,包括:耳机、通信装置和主体;所述耳机的第一外壳内部设置有扬声器,所述主体的第二外壳内部设置有中央处理模块,所述扬声器通过所述通信装置与所述中央处理模块连接,其中,

所述耳机还包括麦克风,所述麦克风设置在所述第一外壳内部;所述主体还包括语音识别模块,所述语音识别模块设置在所述第二外壳内部;

所述语音识别模块与所述中央处理模块连接,所述麦克风通过所述通信装置与所述中央处理模块连接。

可选地,所述主体还包括电子器件,所述第二外壳的内部形成一中空腔体,所述电子器件设置在所述中空腔体内。

可选地,所述第二外壳的第一表面设置有与所述电子器件电性连接的触摸显示屏;所述第二外壳的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设置有容纳并固定所述耳机的凹槽。

可选地,所述通信装置为同轴线、蓝牙或WIFI模块。

可选地,围绕所述第二外壳的侧面开有绕线槽。

可选地,所述通信装置为分别设置在所述耳机和所述主体上的一对无线收发装置。

可选地,所述扬声器输出的反馈信息为音乐或语音提示。

可选地,所述第二外壳的表面还固设有佩戴组件。

可选地,所述佩戴组件为挂绳组件、表带组件或夹具组件中的任一项。

可选地,所述电子器件,包括:音频编解码模块、影像编解码模块、音频影像播放控制模块或心率检测模块中的任一项。

通过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可穿戴的语音交互智能设备包括:耳机、通信装置和主体;耳机的第一外壳内部设置有扬声器,主体的第二外壳内部设置有中央处理模块,扬声器通过通信装置与中央处理模块连接,其中,耳机还包括麦克风,麦克风设置在第一外壳内部;主体还包括语音识别模块,语音识别模块设置在第二外壳内部;语音识别模块与中央处理模块连接,麦克风通过通信装置与中央处理模块连接。该可穿戴的语音交互智能设备通过耳机内置的麦克风接收用户的语音信息,并由通信装置发送给语音识别模块以将用户的语音信息转换为控制指令,实现了对可穿戴的语音交互智能设备的控制,解决了便携式音频播放设备操控不方便的问题,提高了用户体验度。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穿戴的语音交互智能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和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穿戴的语音交互智能设备的示意图;

图4至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固设有佩戴组件的可穿戴的语音交互智能设备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书及上述附图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类似的对象,而不必用于描述特定的顺序或先后次序。

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可穿戴的语音交互智能设备。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穿戴的语音交互智能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该可穿戴的语音交互智能设备包括:耳机1、主体2和通信装置3,其中,耳机1的第一外壳内部设置扬声器11,用于向用户输出语音信息;主体2的第二外壳内部设置中央处理模块21,用于控制的各项功能;扬声器11通过通信装置3与中央处理模块21连接,

其中,该耳机1还包括设置在第一外壳内部的麦克风12,主体2还包括设置在第二外壳内部的语音识别模块22;语音识别模块22与中央处理模块21连接,麦克风12通过通信装置3与中央处理模块21连接。

采用上述的结构,麦克风12接收用户的语音信息后,通过通信装置3将语音信息传送至中央处理模块21,中央处理模块21控制语音识别模块22对语音信息进行语音识别处理,并根据语音识别模块22识别得到的控制指令执行相应的控制功能。可见,采用本实施例提供的上述结构,可以实现可穿戴的语音交互智能设备的语音控制,解决了便携式音频播放设备操控不方便的问题,提高了用户体验度。

耳机1的扬声器11在中央处芯片21的控制下,可以输出控制指令的执行结果或者反馈信息。例如,用户的语音信息对应的控制指令为播放某首音乐时,中央处理模块21则调用相应的电子器件查询并加载音乐,把该音乐的音频流通过通信装置3发送给耳机1的扬声器11播放。当用户的语音信息对应的控制指令错误时,中央处理模块21则可以控制耳机1的扬声器11输出指令错误的语音提示。当然,上述的语音提示还包括对控制指令的其他执行结果信息,例如查询天气时,可以通过语音提示读出所查询的天气状况等,具体应用在此仅作示例性说明,不再一一详尽例举。

图2和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可穿戴的语音交互智能设备的示意图,如图2和图3所示,该可穿戴的语音交互智能设备包括:耳机1、主体2和用于有线或者无线连接耳机1和主体2的通信装置3,耳机1内置扬声器11和麦克风12;主体2还包括电子器件,其中第二外壳的内部形成一中空腔体,电子器件设置在该中空腔体中。

参考图2,第二外壳的第一表面设置有与电子器件电性连接的触摸显示屏5;参考图3,第二外壳的与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设置有容纳并固定耳机1的凹槽6。上述的触摸显示屏5可以用来进行播放控制,例如音量增大,减小,切割,播放开始/停止等。

在上述的可穿戴的语音交互智能设备中,耳机1可以为一个或者两个,在有两个耳机1的情况下,第二表面上的凹槽6也对应为两个,分别用来容纳并固定两个耳机1。上述的电子器件包括本领域中用于实现音频编解码、影像编解码及音频影像播放控制的相关电子器件,还包括本领域或者相关领域中用于实现语音识别、数据通信、心率检测、录音等功能的相关电子器件,上述电子器件,可选音频编解码模块、影像编解码模块、音频影像播放控制模块或心率检测模块中的任一项。这些电子器件都通过主体2的中央处理模块21协调运行。这些电子器件还包括但不限于:存储器、电池、WIFI模块、蓝牙模块、3G/4G移动通信模块,GPS定位模块、加速度传感器、霍尔传感器、重力传感器、陀螺仪之中的一项或者多项。

上述的主体2优选为圆形,但也可以选择为方形、三角形或者其他美观实用的形状;主体2的尺寸直径或者长宽分别为5cm至10cm。

优选地,通信装置3可以为分别设置在耳机1和主体2内的一对无线收发装置,例如蓝牙模块或者WIFI模块等,耳机1与主体2通过这对无线收发装置可以实现无线连接。图2和图3所示的可穿戴的语音交互智能设备中耳机1与主体2即为无线连接方式。

无线连接主体2的耳机1由于没有电缆线与主体2物理连接,避免了线材容易打结、疲损,不便收纳的问题,同时,由于可以将耳机1固定并收纳在主体2的凹槽6内,也避免了耳机1的丢失。将耳机1收纳在凹槽6之内,耳机1与主体2还可以设计成圆润饱满的组合外观,为收纳设备提供便利。

在本实用新型另一实施方式中,通信装置3为电性连接耳机1和主体2的同轴线;耳机1与主体2通过该同轴线有线连接。在采用有线连接的耳机1时,可以围绕第二外壳的侧面开出绕线槽,将同轴线盘绕在第二外壳的侧面。

可选地,为了方便佩戴,在第二外壳的表面还固设有佩戴组件7。

参考图4至图6,佩戴组件7包括如图4所示的挂绳组件8、如图5所示的表带组件9或如图6所示的夹具组件10中的任一项。选用不同的佩戴组件7,用户可以以不同的方式佩戴可穿戴的语音交互智能设备。例如,在采用挂绳组件8时,可以将可穿戴的语音交互智能设备佩戴在脖子上;在采用表带组件9时,可以将可穿戴的语音交互智能设备佩戴在手腕上;在采用夹具组件10时,可以将可穿戴的语音交互智能设备佩戴在衣领或者上衣口袋上。无论采用哪一种佩戴组件7来佩戴可穿戴的语音交互智能设备,都可以实现设备的方便佩戴,免去了将可穿戴的语音交互智能设备放置在衣兜或者持握在手上导致的携带不便或者操控不方便的问题。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