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式消声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6188293发布日期:2018-12-08 05:25阅读:176来源:国知局
一种组合式消声器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声学消声装置,涉及组合式消声器。

背景技术

噪声在生活中无处不在,不仅使人们产生不适感,影响了人们的正常工作和休息,还可能对人的身心健康产生严重威胁,产生心理疾病。从分类上讲,消声器主要可以分为阻性消声器、抗性消声器以及阻抗复合式消声器。目前的消声器消声效果较差,同时一种消声器只能用于一种设备或装置,通用性较差。



技术实现要素: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市场上消声器的不足,提供一种消声效果好、便于维修更换的组合式消声器。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一种组合式消声器,主要由进气软管、排气软管、消声器主体组成,所述进气软管为一壁面呈波纹的塑料圆形软管,所述排气软管为一与外界相连的一壁面呈波纹的塑料圆形软管,所述消声器主体由进气段、消声段以及排气段组成,所述进气段由膨胀管+4个进气可视窗+矩形进气过渡段组成,所述膨胀管由进气直管+圆锥形渐扩管+圆形进气过渡段组成膨胀管入口焊接安装进气软管,出口焊接在矩形过渡段上,进气可视窗内壁胶接安装在圆形进气过渡段上,外壁胶接安装在矩形进气过渡段上,矩形进气过渡另一端焊接在消声段上,所述排气段由一矩形排气过渡段+4个排气可视窗+压缩管组成,所述压缩管由圆形排气过渡段+圆锥形渐缩管+排气直管组成,矩形排气过渡段一端焊接在消声段上,另一端焊接在压缩管入口上,排气可视窗内壁胶接安装在圆形排气过渡段上,外壁胶接安装在矩形排气过渡段上,压缩管出口焊接安装排气软管,所述消声段由若干腔室+腔室内消声棉+消声段前壁面+消声段后壁面+消声段上壁面+消声段下壁面组成,所述消声段前壁面和后壁面由矩形单体拼接而成,所述消声段上壁面和下壁面由燕尾单体连接而成,消声段壁面通过包边角钢和螺栓进行连接;

优选地,所述进气直管为进气段长度的2/7,渐扩管长度为进气段长度的4/7,矩形进气过渡段长度为进气段长度的1/7;

优选地,所述矩形排气过渡段为排气段长度的1/7,压缩段渐缩管长度为排气段长度的4/7,排气直管为压缩段长度的1/7;

优选地,所述压缩管及膨胀管采用相同的整体设计;

优选地,所述进气可视窗与排气可视窗采用相同的设计;

优选地,所述可视窗为由薄钢片包裹直角边的透明玻璃,大小等于1/4进气过渡段截面减去1/4圆形进气过渡段截面,厚度略小于圆形进气过渡段的长度;

优选地,所述薄钢片的宽度等于圆形进气过渡段的长度,胶接在透明玻璃上;

优选地,所述进气段与排气段采用相同的结构设计;

优选地,所述腔室进口小、中间大、出口小,分为渐扩段、恒截面段和渐缩段,进口、中段、出口均为矩形,进口、出口的面积为中段截面积的1/2,分为上单体和下单体,上单体通过燕尾结构结构与消声段外壳上壁或上方腔室下单体相连,下单体通过燕尾结构与下方腔室上单体或消声段外壳下壁相连,腔室单体焊接在消声段外壳前后壁面上,内壁上分别带有一片消声海绵;

优选地,所述消声海绵宽度等于消声段宽度,采用变厚度设计,在结构上为一体,在功能上可分为纵向吸声海绵和横向吸声海绵;

优选地,所述矩形单体高度等于消声段高度,长度等于腔室单体的长度,不采用连接手段,只进行简单堆砌,然后用包边角钢与螺栓将前后壁面与上下壁面进行连接,接着用密封涂层对壁面单体连接处进行密封处理,燕尾单体采用燕尾结构进行连接;

优选地,所述消声段采用模块化设计,消声段腔室的长度和宽度与消声段上下壁面单体的长度和宽度相同;

优选地,所述包边角钢角度为90°,长度等于消声段长度加上矩形过渡段长度,厚度与消声段外壳的厚度相同,包边角钢一翼的宽度等于腔室单体长度的一半;

优选地,所述包边角钢数量为4个,利用螺栓安装于消声段的四角,螺栓在包边角钢两翼对称分布,每个包边角钢上螺栓数量比消声段壁面单体数量的2倍多4个,位于矩形过渡段以及消声段外壁上;

优选地,所述横向吸声海绵使用强力固体胶贴附于上下单体内壁,厚度等于腔室单体恒截面段长度的1/6;

优选地,所述纵向吸声海绵位于腔室横截面段的边缘,长度等于腔室恒截面长度的1/3,高度等于腔室恒截面段高度的1/2或1/3;

本消声器发明的优点:本发明的一种组合式消声器由于具有多个截面变化腔室,可有效降低气体携带的能量,腔室内的消声海绵不仅可以吸收沿气流方向的噪声,同时可以吸收周向扩散的噪声,有效降低气体产生的噪声;因采用了多个可视窗,可从外部观察到消声器内部部分情况,便于找出消声器故障原因,方便维修;因采用模块化设计,该设计实现了按需求自行改变大小,同时也便于维修、更换部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种组合式消声器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a—a)剖视图。

图3是包边角钢连接示意图。

图4是排气可视窗示意图。

图中:1.进气软管,2.进气直管,3.圆锥形渐扩管,4.腔室上单体,6.消声海绵,7.圆锥形渐缩管,8.排气直管,9.排气软管,10.矩形进气过渡段,11.腔室下单体,14.矩形排气过渡段,17.包边角钢,18.螺栓,19.进气可视窗,20.排气可视窗,21.薄钢片,22.圆形进气过渡段,23圆形排气过渡段,24矩形单体,25.燕尾单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发明一种消声器,主要由进气软管1、排气软管9、消声器主体组成,进气软管1为一壁面呈波纹的塑料圆形软管,排气软管9为一与外界相连的一壁面呈波纹的塑料圆形软管,消声器主体由进气段、消声段以及排气段组成,进气段由膨胀管+4个进气可视窗19+矩形进气过渡段10组成,膨胀管由进气直管2+圆锥形渐扩管3+圆形进气过渡段22组成,膨胀管入口焊接安装在进气软管1上,出口焊接在矩形过渡段14上,进气可视窗19内壁胶接安装在圆形进气过渡段22上,外壁胶接安装在矩形进气过渡段10上,矩形进气过渡段10另一端焊接安装在消声段上,排气段由一矩形排气过渡段14+压缩管+4个排气可视窗组成,压缩管由一圆形排气过渡段23+圆锥形渐缩管7+排气直管8组成,矩形排气过渡段14一端焊接在消声段上,另一端焊接在压缩管入口上,压缩管出口处焊接上排气软管9,排气可视窗20内壁胶接安装在圆形排气过渡段22上,外壁交接安装在矩形排气过渡段23上,消声段由若干腔室+腔室内消声海绵6+消声段前壁面+消声段后壁面+消声段上壁面+消声段下壁面组成,消声段前壁面和后壁面由矩形单体24拼接组成,消声段上壁面和下壁面由燕尾单体25连接组成,消声段壁面通过包边角钢17和螺栓18进行连接,腔室单体分为上单体4和下单体14,上单体4通过燕尾结构结构与消声段上壁面或上方腔室下单体14相连,下单体4通过燕尾结构与下方腔室上单体或消声段外壳下部相连,腔室单体焊接在消声段前壁面和后壁面上。

具体实施方式:

安装时,首先根据降噪需求确定腔室的数量,然后进行组装;组装时,先利用燕尾单体25将消声段下壁面组装完成,然后安装消声段下壁面的一个包边角钢17,通过已安装的包边角钢17将一个矩形单体24连接在消声段下壁面,接着通过这一矩形单体24依次安装安装腔室下单体13—消声海绵6—腔室上单体4—消声海绵6—腔室下单体13,待这一矩形单体24对应着的消声腔室安装完成后,再安装这一壁面上的另一个包边角钢17,通过这一包边角钢17将对应着的消声段上壁面燕尾单体25安装完成,通过上壁面以及下壁面上的包边角钢安装最后一个矩形单体24,最后将腔室单体焊接在最后壁面单体上,这样就完成了一个消声单元的安装,重复这些步骤,直到所有消声声单元安装完成组成消声段,将剩下的包边角钢组装上去,然后将矩形进气过渡段10、矩形排气过渡段14焊接在消声段上,将膨胀管出口焊接在矩形进气过渡段14上,将压缩管入口焊接在矩形排气过渡段上,将进气软管1焊接在膨胀管入口,将排气软管9焊接在压缩管出口,焊接完成后,将进气可视窗19胶接圆形进气过渡段22与矩形进气过渡段10上,将排气可视窗20胶接在圆形排气过渡段23与矩形排气过渡段14上,在对壁面非焊接连接部位用密封材料进行密封处理。

使用时,使用人员首先检查本发明是否存在缺陷,若无缺陷则正常使用,若存在问题,则通知维修人员进行维修。使用时,气体由进气软管1进入进气段,进气段的渐扩管对气体进行降压降速,同时使气体分布更加均匀,然后气体经由进气过渡段进入腔体;由于腔体截面呈现“小-大-小”的状态,可以对气体进行二次降压降速,同时腔体内的消声海绵6可有效吸收这一过程中产生的噪声,最后,经过多次降压降噪的气体经过排气软管9排出。

维修时,首先通过进气可视窗19、排气可视窗20观察消声器内部情况,基本确定消声器故障位置,然后取下故障位置对应着的螺栓18包边角钢17,拆下消声段壁面单体,以便进行维修,维修完成后,先将取下的壁面单体放在其原本的位置,最后用包边角钢17以及螺栓18将其重新连接起来。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发明的专利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凡是利用本发明说明书及附图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