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25173阅读:11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液晶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装置,特别涉及可提高显示画面的亮度,并减少显示画面所出现的亮度不均匀的液晶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液晶显示装置已广泛用于个人电脑、显示器、电视等显示装置。
这种液晶显示装置具有液晶显示面板,其具备一对基板、夹在该一对基板间的液晶层(包含封在一对基板间的液晶组成物的层)、及在该一对基板的至少一个的与该液晶层相对的主面上所形成的电极组。
在该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动作中,与应显示的信息相应地通过上述电极组控制在上述液晶层内施加的电场,进行该液晶层的透光率的调制。
此外,在液晶显示面板的上述基板主面内,上述液晶层的透光率被调制的区域(进行上述显示动作的区域)称为“有效显示区域”。
液晶显示装置,根据其显示动作时的上述液晶层内液晶分子的振动,及适合其的上述液晶显示面板内的电极构造,大致分为有源矩阵型及无源矩阵型。
前者的液晶显示装置具有在构成上述有效显示区域的各像素处形成有有源元件的特征,特别是以薄膜晶体管(TFT)作为有源元件使用的产品非常普及。
使用该薄膜晶体管的液晶显示面板称为TFT方式的液晶显示面板或TFT面板。
此外,属于无源矩阵型的液晶显示面板,在例如STN(超扭转向列)方式中被广泛使用。
一般地,液晶显示装置安装在个人电脑、显示器、电视等中而利用。因此,液晶显示装置在个人电脑、显示器、电视的安装制程中作为“液晶显示模块”而被提供。
这种液晶显示模块由周围配置有驱动电路部的液晶显示面板及照射该液晶显示面板的背光单元所构成。
例如,TFT方式的液晶显示模块中,通过两基板的周缘部所形成的密封材,将形成有彩色滤镜的滤镜基板,及形成有像素电极及薄膜晶体管(TFT)的TFT基板,以取向膜形成面互相相对的方式使其重叠,并在两基板间注入液晶而封住,形成液晶显示面板。
此外,此种技术,例如有记载在日本专利特公昭60-19474号公报、实开平4-22780号公报中。
上述背光单元,可大致分为在导光体下侧配置有冷阴极荧光灯的正下方型背光灯单元,及在导光体一侧面配置有冷阴极荧光灯的侧灯型背光灯单元。
该侧光型的背光单元,在沿导光体制侧面配置有线状冷阴极荧光灯,且沿该冷阴极荧光灯设有包围住导光体侧面的反射构件。
该反射构件被设置成从冷阴极荧光灯向导光体的一侧面以外的方向反射辐射光,以使其入射至导光体的一侧面。
由此,因为在导光体传播的光量增加,且可使自导光体上面入射至液晶显示面板的光强度增加,故可使相对于供给至冷阴极荧光灯的电力的液晶显示面板的亮度提高,或在抑制供给至冷阴极荧光灯的电力的同时而维持可充分显示图像的液晶显示面板的亮度。
另一方面,近年来在笔记本型个人电脑等中,不改变外部尺寸而使显示面成大画面及薄型化非常显着,随此,在液晶显示模块中,也要求薄型化,及维持外型尺寸而加大显示区域的画面。
在液晶显示模块中,为使外型尺寸不变而加大显示区域,有必要使显示区域以外的区域(一般称框缘区域)更窄(即所谓窄框缘化)。
在这种背景下,在已知的液晶显示模块中,已知有延长配置在导光体下侧的反射板的一端部,以该部分覆盖冷阴极荧光灯的周围,以构成前述的反射构件。此种场合,该反射板由薄合成树脂或合成树脂板所构成。
但已知的构成中,由于从冷阴极荧光灯产生的热使反射板产生热膨胀,因此反射板可能变形,而发生弯曲。
而若反射板产生弯曲,在发生弯曲的部分及其他部分处,反射板与导光板的空隙(导光体与反射板间的距离)会有不同,因此,会有在显示画面产生亮度不均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为解决上述已知技术问题而提出的,本发明的目的为提供这样的一种技术,在液晶显示装置中,防止光源发出的热所产生的反射构件变形而造成显示画面中的亮度不均,提高显示画面的显示品质。
本发明的上述及其他目的与新颖的特征,可由本说明书的记载及附图而明了。
对在本申请中公开的发明,简单说明概要如下。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特征在于,在现有的延长配置在导光体下方的反射板,而以该部分包围光源周围的反射板构造中,将该反射板分离成2个部分(本发明的逆L字型的第1反射构件及第2反射构件)。
在本发明中,与显示画面的显示画质有关的导光体下方的第2反射构件由于成平板状,故即使受到光源所发出的热,第2反射构件的伸缩容易,故第2反射构件不易发生弯曲。
因此,本发明可防止显示画面发生亮度不均,并提高显示画面的显示品质。
亦即,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为包括具有一对基板、和夹持在上述一对基板间的液晶层的液晶显示元件、及设置在与上述液晶显示元件的显示面相反侧的面的照明单元,上述照明单元具有在周围具有侧壁的收容体、配置在上述收容体内的导光体、及在上述收容体内配置在上述导光体板侧面的光源,上述照明单元具有配置在上述收容体内的第1反射构件,上述第1反射构件具有与上述光源相对而配置在上述光源与上述收容体侧壁间,且以相对于上述光源的面为反射面的第1边、及覆盖上述光源的上述液晶显示元件侧的空间而配置且以相对于上述光源的面为反射面的第2边。
本发明的优选实施形态,其特征为上述第2边堵塞上述收容体侧壁与上述导光体间的开口部而配置。
本发明的优选实施形态中,其特征为上述第1边与上述第2边一体成形。
此外,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为包括具有一对基板的夹持在上述一对基板间的液晶层的液晶显示元件、及设置在与上述液晶显示元件的显示面相反侧的面的照明单元,上述照明单元具有在周围具有侧壁的收容体、配置在上述收容体内的导光体、及在上述收容体内配置在上述收容体侧壁与上述导光体板侧面间的光源,上述照明单元具有配置在上述收容体内的L字型的第1反射构件,构成上述第1反射构件的上述L字型的一边的第1部分,与上述光源相对而配置在上述光源与上述收容体侧壁间,且反射从上述光源而来的光而入射至上述导光体,构成上述第1反射构件的上述L字型的另一边的第2部分,覆盖上述光源的上述液晶显示元件侧的空间而配置,且反射从上述光源而来的光而入射至上述导光体。
本发明的优选实施形态,其特征为上述第2部分堵塞上述收容体侧壁与上述导光体间的开口部而配置。
本发明的优选实施形态中,其特征为上述第1反射构件用合成树脂板构成。
本发明的优选实施形态中,其特征为具有配置在上述收容体与上述导光体间,且以与上述导光体相对的面为反射面的第2反射构件,上述第2反射构件覆盖与上述导光体的上述液晶显示元件相对侧,且延长至与上述光源的上述液晶显示元件相反侧。
本发明的优选实施形态中,其特征为上述第2反射构件其延长至与上述光源的上述液晶显示元件相反侧的端部,与上述收容体侧壁具有某一间隔而配置,上述某一间隔可吸收因上述光源所发出的热而产生的上述第2反射构件的热膨胀所引起的伸长的间隔。
本发明的优选实施形态中,其特征为上述第2反射构件由在与上述收容构件相对的面上将金属薄膜积层的合成树脂板构成。
本发明的优选实施形态中,其特征为具有配置在上述收容体与上述导光体间,且以与上述导光体相对的面为反射面的第2反射构件。
本发明的优选实施形态中,其特征为上述第2反射构件由合成树脂板所构成。
本发明的优选实施形态中,其特征为上述第2反射构件由在与上述导光体相对的面上将金属薄膜积层的合成树脂板构成。
本发明的优选实施形态中,其特征为具有露出上述液晶显示元件的显示区域的开口部,并具备由覆盖上述液晶显示元件周围的框体而成的上侧箱体。


图1是展示本发明的实施形态的液晶显示模块(LCM)的概略构成的分解立体图。
图2是展示本发明的实施形态的液晶显示模块的剖面构造的重要部位剖面图。
图3是展示本发明的实施形态的液晶显示面端部的剖面构造的重要部位剖面图,是展示取出图2所示冷阴极荧光灯16的部分的图。
图4说明本实施形态的液晶显示模块的变形例,是展示与图3同一处所的剖面构造的重要部位剖面图。
图5说明本实施形态的液晶显示模块的其他变形例,为展示与图3同一处所的剖面构造的重要部位剖面图。
图6是展示本发明的实施形态的反射板的一例的剖面构造的剖面图。
图7是展示本发明的实施形态的反射板的其他例的剖面构造的剖面图。
图8是说明已知的灯泡反射板的一例的图,展示与图3同一部分的剖面构造。
图9是说明已知的灯泡反射板的其他例的图,展示与图3同一部分的剖面构造。
图10是说明本实施形态的模构造的平面图。
图11是说明已知的液晶显示模块的问题点的图。
实施发明的具体方式以下,参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实施形态。
此外,为说明实施形态,在全部附图中,对于具有同一机能的部件赋予同一符号,省略其重复说明。
<本发明的实施形态的TFT方式液晶显示模块的特征>
图1为展示本发明的实施形态的TFT方式液晶显示模块(LCM)的概略构成的分解立体图,图2为展示本发明的实施形态的液晶显示模块的剖面构造的重要部位剖面图,为展示沿图1的A-A′剖面线的剖面构造图。
本实施形态的液晶显示模块,以倒装片组接(FCA)型的安装方式,将其驱动元件(半导体晶片)搭载在构成液晶显示面板的一对基板中的一个上的有源矩阵型液晶显示模块。其主要构成要件如下。
本实施形态的液晶显示模块,包含由金属板构成的矩形框(上侧箱体)4、液晶显示面板(LCD;本发明的液晶显示元件)、和背光单元。
液晶显示面板5为组装的带有驱动电路基板的液晶显示面板5,具有夹持液晶层110而重叠的一对基板(包含例如玻璃等具有光透过性且电绝缘的材料)(101、102)、配置在该一对基板中的一个的周边的多数个液晶驱动用半导体集体电路元件(以下称驱动IC)组、以及自液晶显示面板外侧供给信号或电力到该驱动IC的挠性电路基板(1、2)、及接口电路基板3。
此外,在基板101形成有像素电极、薄膜晶体管等,该基板一般亦称TFT基板,此外,在基板102形成有相对电极、彩色滤镜等,该基板一般亦称滤镜基板。
该一对基板(101、102)隔着一定空隙而重叠,通过设置在该二基板间周边部近旁的框状密封材,贴合二基板,同时,从密封材的一部上所设的液晶封入口处将液晶封入在二基板间的密封材内侧,接着,在二基板的外侧贴上偏振片(111、112)而构成。
在与框4的驱动IC相对的内壁上设有缓冲构件40,以缓和加在液晶显示面板5上机械性冲击力,并防止其与框4的错位。
挠性印刷电路基板(1、2)与设在模14下的接口电路基板(包含时间转换器等积体电路元件)3连接。
在有源矩阵型液晶显示装置中,在各个上述驱动IC中,栅极驱动IC(亦称扫描信号驱动IC)的一组搭载在与上述一对基板的中的一个相对置的一组边中的至少一边上,而漏极驱动IC(亦称视频信号驱动IC)的一组搭载在在与上述一组边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另一组边的至少一边上。
无源矩阵型液晶显示装置中,该栅极驱动IC组及漏极驱动IC组中的一方可置换为区段驱动IC组,另一方可置换为共同驱动IC组,但外观上无大差异。
本实施形态中,将挠性电路基板1用于漏极驱动IC组,将挠性电路基板2用于栅极驱动IC组。
在组装的液晶显示面板5上侧,由金属板构成的框(亦称屏障箱体、上侧箱体或金属框)4以使其显示窗配置成露出对应液晶显示面板5的有效显示区域的主面。因此,框4具有框状的平面构造。
此外,其上侧覆盖有设有例如个人电脑等的显示窗的外壳(图中未示)。
若说明个人电脑的例子,其使用者自上侧窥视图1所示的液晶显示面板5,并识别在其有效显示区域显示的图像。
在图1中,在组装的液晶显示面板5的下侧处,透过例如缓冲橡胶,配置光学板组(上扩散板6、2块棱镜板7、及下扩散板8)。
如图1及图2所示,光学板组,在2块棱镜板7的上下方,配置上扩散板6及下扩散板8而积层。
光学板组在其一端,通过突起部而固定在模(亦称下侧箱体)14的周边上所形成的侧壁140。
在模14上,在下扩散板8的下面,收容有其上面相对的导光体9,且在导光体9的下侧配置反射板10。
模14多由白色合成树脂等一体成形,冷阴极荧光灯16及灯导线(18、19)通过橡皮衬套11固定。
灯导线(18、19)的各端设有与换流器电路连接用的端子12,从设在模14下面的换流器电路(图中未示)供给电力至冷阴极荧光灯16。
使用冷阴极管做为冷阴极荧光灯16的场合,连接在其高压侧电极的灯导线18比连接在低压侧电极的灯导线19短,以抑制电力的摇动及损失的方式设计模14的布局。
此外,在模14的侧壁140设有导线导引用的沟槽,该沟槽内收容有连接在冷阴极荧光灯16的低压侧电极的灯导线19。
如此,本实施形态的液晶显示模块的背光单元构成为,以图1所示顺序,将冷阴极荧光灯16、梯形(侧面形状为台型)的导光体9、扩散板(6、8)、棱镜板7、反射板10等安装入具有侧壁且形成为框型的模14。
用框4及背光单元夹持住组装的液晶显示面板5并加以固定,即完成液晶显示模块。
本实施形态的液晶显示模块构成为,搭载有多个漏极驱动器即栅极驱动器的液晶显示面板5,收容在具有显示窗的框4及背光单元间。
而框4的显示窗的区域构成液晶显示模块(LCM)的显示区域,该显示区域以外的区域,亦即框4的显示窗周围的区域,通常称为框缘。
为说明的方便,说明了在组装的液晶显示面板5上侧配置框4,并在下侧配置背光灯单元的形态,但该框4及背光灯单元的配置,只要满足隔着构成组装的液晶显示面板5的一对基板中的一个的主面而相对置即可。
<本发明的实施形态的TFT方式液晶显示模块的特征>
图3是展示本发明的实施形态的液晶显示面板的端部的剖面构造的重要部位剖面图,为展示取出图2所示冷阴极荧光灯16的部分的图。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形态,在冷阴极荧光灯16的周围,设有L字型的灯泡反射板20。
该L字型的灯泡反射板20沿着冷阴极荧光灯16的延长方向配置,剖面形状为L字型的一方的一边21通过双面胶带(或接着剂)23粘接在模14的侧壁140,该灯泡反射板20固定在模内。
此处,L字型的灯泡反射板20与反射板10同样,或将由类似材料所构成的板弯曲成L字型而形成,L字型的一边21与另一边22间,为控制与冷阴极荧光灯16相对的面的曲率,而在该弯折部位设置缺口等。
此外,L字型的一边21配置在冷阴极荧光灯16与模14的侧壁140之间。亦即该一边21与冷阴极荧光灯16相对,且以与冷阴极荧光灯16相对的面为反射面,反射从冷阴极荧光灯16放射至导光体9的侧壁以外的方向的光,并入射至导光体9的侧面。
此外,L字型的另一边22可覆盖冷阴极荧光灯16的液晶显示面板侧的空间而配置。亦即,L字型的另一边22配置成可堵塞模14的侧壁140与导光体9间的开口部,且以与冷阴极荧光灯16相对的面为反射面,反射自冷阴极荧光灯16放射至导光体9的侧壁以外的方向的光,并入射至导光体9的侧面。
由此,在导光体9传播的光的量可增加,且也可增大自导光体9上面入射至液晶显示面板5的光的强度,故可使相对于供给至冷阴极荧光灯16的电力的液晶显示面板5的亮度提高,或抑制供给至冷阴极荧光灯16的电力的同时而维持可充分显示图像的液晶显示面板的亮度。
以下,在说明本实施形态的灯泡反射板20的效果前,先说明现有的灯泡反射板。
图8A及图8B是说明现有的灯泡反射板20的一例的图,展示与图3同一部分的剖面构造。
图8A中所示构造,沿冷阴极荧光灯16的外周,以包围导光体9的一端侧面的方式,设置剖面形状为U字型的灯泡反射板20a。
此外,图8B中所示构造,沿冷阴极荧光灯16的外周,以包围导光体9的一端侧面的方式,设置剖面形状为有棱角的U字型的灯泡反射板20a。
该构造中,可通过灯泡反射板(20a、20b),反射自冷阴极荧光灯16向导光体9的一端面以外的方向辐射的光,并入射至该导光体9的一端面。
此外,该构造,记载在日本专利特开平10-161119号公报、特开平11-24074号公报、或特开平11-176222号公报中。
如前所述,近年在组装液晶显示装置的个人电脑等制品中,要求液晶显示装置的薄型化、窄框缘化。
为满足前者的要求,有必要减少液晶显示模块的厚度。液晶显示模块的厚度是指液晶显示面板5的一对基板(101、102)的厚度方向的尺寸,在图8A中以t表示。
对于此要求,在图8所示的液晶显示模块构造中,在导电体9的一端面侧存在固定反射板(20a、20b)的问题。
即,在图8所示构造中,灯泡反射板20a的U字型端部,或20b的有棱角的U字型的端部的一方,插入在反射板10与模14的底面之间,用导光体9的重量压住,另一方则往导光体9的上面上延伸,用下扩散板8等光学板组及液晶显示面板5压住。
但此构造中,灯泡反射板(20a、20b)在导光体9的上侧及下侧重复,如此,使得晶显示模块全体厚度(t)增加,此外,由于在下扩散板8的下面与导光体9的上面间产生空隙,使异物进入此处,而使显示在液晶显示面板5的图像劣化。
为消除此空隙,将灯泡反射板(20a、20b)的端部的另一方与其重叠的导光体9的上面的阶差,用扩散板(6、8)及棱镜板7吸收,则会有因发生在该板表面的起伏造成液晶显示面板5的有效显示区域的亮度产生不均。
为解决此等问题,开发了图9所示的构造。
图9所示构造中,延长反射板10的一端部,通过该部分覆盖冷阴极荧光灯16的外周。
亦即,反射板10由从导光体9下面延伸至设在另一端的冷阴极荧光灯16下侧的第1面,及设成可包围该冷阴极荧光灯16的有棱角的U字型的第2面所构成。
图9所示的构造中,通过反射板10的有棱角的U字型的第2面,可反射从冷阴极荧光灯16向导光体9的一端面以外方向辐射的光,并入射至该导光体9的一端面。
接着,此构造与上述图8A所示构造相比,明显地反射面的曲率小。换言之,平面所占反射面值比率较曲面为高。
因此,如图9所示构造,从冷阴极荧光灯16向导光体9的一端面以外的方向辐射的光在入射至该一端面为止,会重复几次反射,但之前入射至冷阴极荧光灯16而被其吸收的机率小。
因此,通过将反射板10固定在与在冷阴极荧光灯16上部延伸至下扩散板8的周边的冷阴极荧光灯16相对的面上,该扩散板的下面与上述导光体9的上面间的空隙基本可消除,而可达到上述液晶显示模块薄型化的要求。
在图9所示构造,反射板10如后所述,用合成树脂膜(或合成树脂板)构成,但若对该合成树脂膜加热,则会引起热膨胀。
因此,在图9所示构造中,从冷阴极荧光灯16所发的热若加至该反射板10上,则反射板10会伸展,但反射板10的弯曲部分则由于与模14的侧壁140密合,故不会伸展。
因此,反射板10从形成在图10所示的模14的底面的开口部33突出,使反射板10膨胀。
此外,图10说明模14的平面图,在该图10中,33为轻量化而在模14的底面形成的开口部,此外,31是冷阴极荧光灯16所配置的区域,32是导引用沟槽所形成的区域。
接着,在每次冷阴极荧光灯16为ON、OFF时,反射板10会重复伸缩动作,因此,如图11所示,反射板10会变形,反射板10处会发生弯曲50。
结果如图11所示,导光体9与反射板10的间隔会局部地有所不同,因此,从导光体9朝反射板侧射出,在反射板10反射而入射至导光体9的光路线(例如图11所示箭号C)会局部地相异,这会引发液晶显示面板5的显示画面的亮度不均的问题点。
此外,为更容易理解已知的问题点,该图11将形成在反射板10的弯曲50夸张来显示。
此外,上述说明中,反射板10的弯曲部分与相反侧的一端为自由,因此会被认为反射板10可进行伸缩,但受到冷阴极荧光灯16所发生热的部分,主要为接近冷阴极荧光灯16的部分,在与反射板10的弯曲部相反侧的一端,不太会受到冷阴极荧光灯16所发生的热,因此会发生如前所述的问题。
对此,本实施形态在图9所示的构造中,分离成配置在导光体下的反射板10,及覆盖冷阴极荧光灯16的外围的L字型的灯泡反射板20的二部分,以解决上述问题。
如图3所示,本实施形态中在模14的侧壁140与反射板10端部间,设有一定的间隔(图3所示的L)。
因此,在接近反射板10的冷阴极荧光灯16的部分,即使受到冷阴极荧光灯16所发出的热,反射板10亦可向模14的侧壁140延伸,而防止反射板10发生如前所述的弯曲。
因此,上述的一定间隔(L)必须具有能够吸收反射板10因受到冷阴极荧光灯16发出的热而产生的伸展的间隔。
如此,本实施形态中,与液晶显示面板5的显示品质有关的导光体下的反射板10呈平板状,故冷阴极荧光灯16发出的热的热过程所引起的反射板10的伸缩变的容易,故反射板10不易变形,反射板10处不易发生弯曲。
藉此,可防止液晶显示面板5的显示画面所产生的显示不均匀。
图4说明本实施形态的液晶显示模块的变形例,为展示与图3同一处所的剖面构造的重要部位剖面图。
在该图4所示的例中,延伸L字型的灯泡反射板20的另一方的一边22,而另一方的一边22则与导光体9重叠。
根据该构造,可防止L字型的灯泡反射板20的另一方的一边22的端部与导光体9间的漏光,但该部分则具有厚度变厚的缺点。
但是,若在液晶显示模块的厚度变厚亦无所谓的场合,则该构造较佳。
图5说明本实施形态的液晶显示模块的其他变形例,为展示与图3同一处所的剖面构造的重要部位剖面图。
在图5所示的例中,并不将反射板10延长至冷阴极荧光灯16的下侧,而使其大小与导光体9的大小几乎相同。
在本实施形态中,一般模14是利用白色树脂形成,可用模14反射从冷阴极荧光灯16朝下侧放射的光。在这样的构造中,可获得上述效果。
上述说明是有关L字型的灯泡反射板20为一体成形的场合,但在不损害本发明效果的范围内,也可将该L字型的灯泡反射板20分别以不同的零件构成。
亦即,分别形成图3所示的构成L字型的一方的一边21与另一方的一边22,将其组合后而构成L字型的灯泡反射板20。
其次,说明有关本实施形态的灯泡反射板20的材料。
本实施形态的灯泡反射板20与习知的反射板10相同,由将白色颜料分散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碳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等树脂的板状构件而构成。
或在上述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碳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等树脂上,蒸镀铝或银等金属膜的板状构件所构成。
此外,从液晶显示模块的薄型化、及使灯泡反射板成形为L字型的观点来看,最好不增加其厚度,例如选择由接近硬纸板的硬度的材料构成的构件,或选择使冷阴极荧光灯16上部不会弯曲的具有适当硬度的材料者构成的构件。
由这些观点来看,作为使用于灯泡反射板20的材料,建议使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树脂或聚碳酸酯树脂。
其次,说明本实施形态的反射板10的材料。
本实施形态的反射板10与已知的反射板10相同,由将白色颜料分散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碳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等树脂上的板状构件而构成。
或在上述的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PET)、聚碳酸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等树脂上,蒸镀铝或银等金属膜的板状构件所构成。
图6、图7展示后者的构成的反射板10的剖面构造。
图6所示的反射板10,在由上述材料构成的合成树脂板60的模侧的面上蒸镀铝或银等金属膜61,来提高反射率。
图7所示的反射板10在由上述材料构成的合成树脂板60的液晶显示面板侧的面上蒸镀铝或银等金属膜61而提高其反射率。
此外,图7所示反射板10若使用于图1所示的构造,透过金属么60,高频电力会漏泄,故图7所示反射板较适用于图5所示构造。
接着,在上述实施形态中,主要说明将本发明运用于液晶显示模块的实施形态,但本发明并不限在此,本发明当然亦可适用于STN方式的液晶显示模块。
以上根据上述实施形态,具体说明了本发明人所完成的发明,但本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形态,可在不脱离其要旨的范围内,进行各种可能的变更。
发明的效果根据本发明中的代表性的情况所得的效果,可简单说明如下。
根据本发明的液晶显示装置,可防止由于光源所发出的热引起反射构件变形所造成的亮度不均匀,从而可提高显示画面的显示品质。
权利要求
1.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具有一对基板、和夹持在上述一对基板间的液晶层的液晶显示元件;和设置在与上述液晶显示元件的显示面相反侧的面上的照明单元;上述照明单元具有在周围具有侧壁的收容体;配置在上述收容体内的导光体;和配置在上述收容体内、在上述导光体板侧面上的光源;其特征在于,上述照明单元具有配置在上述收容体内的第1反射构件;上述第1反射构件具有与上述光源相对、配置在上述光源与上述收容体侧壁间、且以与上述光源相对的面为反射面的第1边,以及以覆盖上述光源的上述液晶显示元件侧的空间而配置,且以与上述光源相对的面为反射面的第2边。
2.如权利要求1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边与上述收容体的侧壁粘接。
3.如权利要求1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边的端部与上述导光体重叠。
4.如权利要求1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边以堵塞上述收容体侧壁与上述导光体间的开口部的方式配置。
5.如权利要求1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边与上述第2边一体成形。
6.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包括具有一对基板、和夹持在上述一对基板间的液晶层的液晶显示元件;和设置在与上述液晶显示元件的显示面相反侧的面上的照明单元;上述照明单元具有在周围具有侧壁的收容体;配置在上述收容体内的导光体;和配置在上述收容体内、位于上述收容体侧壁与上述导光体板侧面间的光源;其特征在于上述照明单元具有配置在上述收容体内的L字型的第1反射构件;构成上述第1反射构件的上述L字型的一边的第1部分,以与上述光源相对的方式配置在上述光源与上述收容体侧壁间,且反射从上述光源来的光而入射至上述导光体;构成上述第1第1反射构件的上述L字型的另一边的第2部分,以覆盖上述光源的上述液晶显示元件侧的空间的方式配置,且反射从上述光源而来的光而入射至上述导光体。
7.如权利要求6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部分与上述收容体的侧壁粘接。
8.如权利要求6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部分的端部与上述导光体重叠。
9.如权利要求6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部分以堵塞上述收容体侧壁与上述导光体间的开口部的方式配置。
10.如权利要求6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1反射构件由合成树脂板构成。
11.如权利要求6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配置在上述收容体与上述导光体间,且以与上述导光体相对的面为反射面的第2反射构件,上述第2反射构件覆盖与上述导光体的上述液晶显示元件相反的一侧,且延长至与上述光源的上述液晶显示元件相反的一侧。
12.如权利要求11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反射构件的延长至与上述光源的上述液晶显示元件相反侧的端部,以与上述收容体侧壁具有某一间隔的方式配置,上述某一间隔可吸收因上述光源发出的热而产生的上述第2反射构件的热膨胀所引起的伸长的间隔。
13.如权利要求11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反射构件由在与上述收容构件相对的面上将金属薄膜积层的合成树脂板构成。
14.如权利要求6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配置在上述收容体与上述导光体间、且以与上述导光体相对的面为反射面的第2反射构件。
15.如权利要求11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反射构件由合成树脂板所构成。
16.如权利要求14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上述第2反射构件由在与上述导光体相对的面将金属薄膜积层的合成树脂板构成。
17.如权利要求6的液晶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露出上述液晶显示元件的显示区域的开口部,并具备由覆盖上述液晶显示元件周围的框体而成的上侧箱体。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装置,其具有与液晶显示面板相对置地配置的照明单元,为了防止液晶显示装置的显示画面内的亮度不均,本发明在上述照明单元内设置反射构件,其具有面对该光源的导光体侧面的相反侧的第1表面及覆盖该光源的上述液晶显示面板侧空间的第2表面,通过该第1表面及第2表面将从上述光源而来的光反射至上述导光体。
文档编号F21Y103/00GK1380573SQ02106298
公开日2002年11月20日 申请日期2002年4月10日 优先权日2001年4月11日
发明者松田正昭, 根本笃志 申请人: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日立器件工程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