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结构的手电筒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94423阅读:27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改良结构的手电筒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学领域照明装置中的改良结构的手电筒,特别是涉及一种改良结构的手电筒(一)。其是利用在手电筒本体分别设置有前侧、后侧及下侧的照明装置,使手电筒可以达到全方向性的照明功效,并兼具有专用的特殊功效性,而可达到相当的商业价值,而成为一种相当具有实用性及进步性的新设计,适于产业界广泛推广应用。
背景技术
请参阅图1所示,当前一般现有习用的手电筒结构(10),其主要包括一手电筒本体(11),并在其一端形成设有照射端(12),在其内部则形成设有容置凹部(13),以供容置电源供应体(14),并再配合设有一锁盖(15),而予以将电源供应体(14)螺合锁固于其内,但其存在有以下的弊端因为其仅是具有单一的照射端(12)而巳,故在使用时或许可以适用于大多数的场合,但是对于真正使用照明设备的人而言便明显显得功能不足,因为单一的照射端(12)仅能照射一端而巳,所以使用者必须在看路时要不时往前照,同时也要往下照,因为可能踩到不该踩的地方或是撞到不该撞的物体;更甚者,使用者的背侧亦是相当需要用到照射端,尤其是当不是每个人都有手电筒的时候更是重要。
因此,业界便设计出一种新型手电筒,如台湾新型专利公告第481242号“改良结构的手电筒”(详见附件即为台湾新型专利公告第481242号“改良结构的手电筒”的公告文本),其结构特征主要是在其前后两侧设置有照射端,该结构固然可以解决前述的弊端之一,但仍然不能竟其全功,且其整体结构相当复杂,显得相当不具有实用性,而确有加以改善的必要。
为了解决现有的手电筒的缺陷,相关厂商莫不费尽心思来谋求解决的道,但长久以来一直未见适用的设计被发展完成,此显然是相关业者急欲解决的问题。
有鉴于上述现有的手电筒存在的缺陷,本设计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改良结构的手电筒,能够改进一般市面上现有常规的手电筒结构,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实用新型。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手电筒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改良结构的手电筒,所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是使其在使用上更加符合使用者的需求,而具有实用性以及方便性,从而更加适于实用。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良结构的手电筒,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可以提升手电筒的结构使用功效,并可达到最大的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良结构的手电筒,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使其在使用时可以避免产生在没有考虑的方向所产生的缺陷,而构成具有全方位照明功效的照明装置,更加真正符合使用者所需,相当具有进步性,而确实具有产业的利用价值。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主要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改良结构的手电筒,主要包括一手电筒本体,该手电筒本体,其分别在其前、后及下侧形成设有一容置部,且该前侧、后侧及下侧容置部并各分别锁设有一照明装置,该照明装置内并分别装置设有照明灯具;又该手电筒本体内并形成设有一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内是供容置设有电源供应体,并另设有一盖体盖合于该容置空间,而在该容置空间的两侧并分别形成设有正、负两极接触部,而供电源供应体的电源输出;并设有一控制开关,该控制开关与前侧、后侧及下侧的照明装置相连接,而供控制前侧、后侧及下侧的照明装置的开闭。上述结构相组合构成全方位照明的照明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还可以采用以下的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改良结构的手电筒,其中所述的控制开关设置为分别连接设有连通线路,分别连通至前侧、后侧及下侧的照明装置,如此即可方便当电源供应体供应不足时的调配方式,而可利用该控制开关的调整分别控制或单处或双处控制各侧照明装置的开闭,同时也可以使其电源供应达到最佳的控制结构。
前述的改良结构的手电筒,其中所述的后侧及下侧照明装置可设计成可挠性结构体,而可使其后侧及下侧的照明装置达到旋转角度的功效,而能够更加方便的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前述的改良结构的手电筒,其中所述的可挠性结构体设置为内、外球状旋转体相互结合的结构。
前述的改良结构的手电筒,其中所述的电源供应体为电池。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由以上的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改良结构的手电筒,其主要包括一手电筒本体,该手电筒本体并分别在前侧、后侧及下侧形成设有一容置部,且该前侧、后侧及下侧容置部并供各分别锁设有一照明装置,该照明装置内并装置设有照明灯具;又手电筒本体内并形成设有一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是供容置设有电源供应体,并设有一盖体而可盖合于该容置空间,而该容置空间的两侧并形成设有正负两极接触部,而可供电源供应体的电源输出;另设有一控制开关,该控制开关是供控制前侧、后侧及下侧照明装置的开闭,如此而构成具有全方位性照明功效的照明装置,并且更加真正符合使用者所需,而确实相当具有产业的利用价值。
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完全没有现有的手电筒所存在的缺陷,而且可以使得本实用新型结构更具多变化性,确实增进了手电筒的使用功效,因此可达到相当的实用性,并具有产业上的广泛利用价值,兹将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具体说明如下1、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使用者可以利用前侧、后侧及下侧照明装置,能够同时观看前侧、后侧及下侧的位置,而具有全方位性照明的功效。
2、本实用新型的控制开关是设置为分别连接设有连通线路连通至前侧、后侧及下侧的照明装置,方便于当电源供应体供应不足时使用的调配方式,可以利用控制开关分别控制或单处或双处控制各侧的照明装置的开闭,同时也可以使其电源供应达到最佳的控制方式。
3、本实用新型改良结构的手电筒不仅结构简单,而且在使用上更适于实用,更能符合使用者对于手电筒产品的需求,能够给予消费者更佳的选择,从而更为适于实用。
4、本实用新型还可藉由旋转手电筒本体,使其下侧照明装置照向上方或是侧上方;且使用者可握持后侧、下侧照明装置之间的手电筒本体的握持部位,而可方便握持手电筒,相当适于实用。
5、本实用新型的后侧及下侧照明装置可设有可挠性结构体,而能使后侧及下侧照明装置达到旋转角度的功效,从而可更加方便的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6、本实用新型在结构设计、使用的实用性及成本效益上,确实完全符合产业发展所需,并且所揭露的结构是前所未有的创新设计,其既未见于任何刊物,在申请前更未见有相同的结构特征公知、公用在先,且市面上亦未见有类似的产品,即在同类产品中均未见有类似的结构设计公开发表或使用,而确实具有新颖性。
7、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确比现有的手电筒更具技术进步性,且其独特的结构特征及功能亦远非现有的手电筒所可比拟,较现有的手电筒更具有技术上的进步,并具有增进的多项功效,而确实具有创造性。
8、本实用新型不但在空间结构型态上确属创新,而且较现有的手电筒具有相当的增进功效,更具有技术进步性及实用性,并产生了好用及实用的优良功效,而确实具有实用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特殊改良结构的手电筒,主要是利用在手电筒本体分别设置有前侧、后侧及下侧的照明装置,使手电筒可以达到全方向性的照明功效,并兼具有专用的特殊功效性,而成为一种相当具有实用性及进步性的新设计。其不论在结构上或功能上皆有较大改进,且在技术上有较大进步,并产生了好用及实用的效果,而确实具有增进功效,从而更加适于实用,诚为一新颖、进步、实用的新设计。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由以下实施例及其附图详细给出。


图1是现有习用的手电筒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改良结构的手电筒的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改良结构的手电筒的结构剖面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改良结构的手电筒的外观立体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改良结构的手电筒另一使用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改良结构的手电筒可挠性结构的分解立体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改良结构的手电筒可挠性结构的剖面示意图。
10--手电筒结构 11--手电筒本体12--照射端 13--容置凹部14--电源供应体 15--锁盖20--手电筒本体 21--前侧容置部22--后侧容置部 23--下侧容置部24--容置空间 25--电源供应体26--盖体 31--前侧照明装置32--后侧照明装置 33--下侧照明装置40--控制开关 41--连通线路42--连通线路 43--连通线路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依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改良结构的手电筒其具体实施方式
、结构、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
请参阅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改良结构的手电筒(一),主要包括一手电筒本体(20),手电筒本体(20)并分别在其前、后及下侧形成设有一容置部(21、22、23),该前侧、后侧及下侧容置部(21、22、23)并各锁设有一照明装置(31、32、33),照明装置(31、32、33)内并分别装置有照明灯具(311、321、331);又该手电筒本体(20)内并形成设有一容置空间(24),在该容置空间(24)内是供容置设有电源供应体(25),在本实施例中,该电源供应体(25)是以电池为例进行说明,并另设有一盖体(26)而可盖合容置空间(24),而在该容置空间(24)的两侧并分别形成设有正、负两极接触部(241、242),而可供电源供应体(25)的电源输出;并设有一控制开关(40),该控制开关(40)与前侧、后侧及下侧的照明装置(31、32、33)相连接,而供控制前侧、后侧及下侧的照明装置(31、32、33)的开闭;另请配合参阅图3、图4所示,为了方便当电源供应体(25)供应不足时使用的调配方式,上述的控制开关(40)是利用设置为分别连接设有连通线路(41、42、43),分别连通至前侧、后侧及下侧的照明装置(31、32、33),如此即可利用控制开关(40)分别控制或单处或双处控制各侧的照明装置(31、32、33)的开闭,同时也可以使其电源供应达到最佳的控制方式,其整体外观如图4所示。
请参阅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使用者可利用前侧、后侧及下侧照明装置(31、32、33),而能够同时观看前侧、后侧及下侧的位置,因此形成具有全方位性照明的照明装置。
请再参阅图5所示,本实用新型还可藉由旋转手电筒本体(20),而使其下侧照明装置(33)照向上方或是侧上方;且使用者可握持后侧、下侧照明装置(32、33)之间的手电筒本体(20)的握持部位(201),而可方便握持手电筒,相当适于实用。
请再参阅图6、图7所示,是本实用新型改良结构的手电筒可挠性结构的示意图,并结合参阅图4所示,该后侧及下侧照明装置(32、33),还可以设计成可挠性结构体(34、35),该可挠性结构体(34、35)因其结构是现有技术中技术人员广泛应用的结构,故在此不再赘述,仅是以标号(34、35)组合结构予以表示,并以设置为内、外球状旋转体相互结合的结构进行说明,从而可以使其后侧及下侧照明装置(32、33)能够达到旋转角度的功效,而可更加方便的满足使用者的需求。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实用新型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项技术的人员可能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加以变更或修饰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与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范围内。
权利要求1.一种改良结构的手电筒,主要包括一手电筒本体,其特征在于该手电筒本体,其分别在其前、后及下侧形成设有一容置部,且该前侧、后侧及下侧容置部并各分别锁设有一照明装置,该照明装置内并分别装置设有照明灯具;又该手电筒本体内并形成设有一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内容置设有电源供应体,并另设有一盖体盖合于该容置空间,而在该容置空间的两侧并分别形成设有正、负两极接触部,而供电源供应体的电源输出;并设有一控制开关,该控制开关与前侧、后侧及下侧的照明装置相连接,而控制前侧、后侧及下侧的照明装置的开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结构的手电筒,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控制开关设置为分别连接设有连通线路,分别连通至前侧、后侧及下侧的照明装置,该控制开关的调整分别控制或单处或双处控制各侧照明装置的开闭。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改良结构的手电筒,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后侧及下侧照明装置可设计成可挠性结构体。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改良结构的手电筒,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可挠性结构体设置为内、外球状旋转体相互结合的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改良结构的手电筒,其特征在于其中所述的电源供应体为电池。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是关于一种改良结构的手电筒,主要包括一手电筒本体,该手电筒本体,其分别在其前、后及下侧形成设有一容置部,且该前侧、后侧及下侧容置部并各分别锁设有一照明装置,该照明装置内并分别装置设有照明灯具;又该手电筒本体内并形成设有一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内是供容置设有电源供应体,并另设有一盖体盖合于该容置空间,在该容置空间的两侧并分别形成设有正、负两极接触部,而供电源供应体的电源输出;并设有一控制开关,该控制开关与前侧、后侧及下侧的照明装置相连接,而供控制前侧、后侧及下侧的照明装置的开闭。上述结构相组合构成全方位性的照明装置,而具有全方位照明的功效,更加真正符合使用者所需,相当具有产业利用价值。
文档编号F21L4/02GK2581799SQ02281609
公开日2003年10月22日 申请日期2002年10月11日 优先权日2002年10月11日
发明者谢智庆 申请人:谢智庆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