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板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99943阅读:28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背光板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液晶显示器,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液晶显示器的背光板装置。
背景技术
背光模块(Back Light Module)是液晶显示器(LCD)的关键零组件,通过背光模块供应亮度充分且均匀的光源,使液晶面板显示图像。
背光模块依据光源位置大致可分为侧光式和直下式两种设计,其中侧光式设计是将灯管的光源设置在液晶面板侧边,再利用导光板控制光束行进方向,使光束投射至面板下方的扩散板,从而提供液晶面板均匀的光束。由于光源采用侧置设计所以适用于轻、薄和省电的显示设备,如笔记本计算机的屏幕;但对于需要大尺寸显示和高亮度的场合,如电视、台式屏幕等,侧光式设计则无法提供足够的亮度,因此,需采用直下式设计直接将灯源设置在显示面板下方,由于灯源容置空间变大,因此可容纳两支以上灯管以便增加光源亮度,从而满足需求。
参阅图1和图2所示,图1和图2是公知的直下式背光模块10,其包括一具有一凹槽111的矩形框体11、灯源组12、一扩散板13和支撑柱14;其中凹槽111的壁面设有反射层112,以将灯源组12提供的光束经反射后导入扩散板13,灯源组12包括多支灯管121,它们并排设于凹槽111内,扩散板13两端固定在矩形框体11顶面113上,再利用支撑柱14适当分布于矩形框体11底面,且其一端顶住扩散板13,以支撑扩散板13。
由于支撑柱14直接接触扩散板13,接触处会阻碍光线通过,为避免在扩散板13上产生较大面积的黑点显示,一般支撑柱14采用顶端截面较小的圆锥体,因此支撑柱14顶端是用尖点直接与扩散板13接触,而当背光模块10尺寸增大或灯源组12形成框体11内部的温度上升时,将造成扩散板13变形量增大并向下凹陷,此时支撑柱14尖点极易顶抵扩散板13,造成扩散板13形成非平坦表面,或甚至使扩散板13与灯源组12之间造成非等间距,致使扩散板13亮度分布不均匀,使液晶面板显示的图像有明暗现象。另外,支撑柱14设置在凹槽111内,当光源提供的光束入射在支撑柱14表面上时,由于光束不能有效地反射或穿透,致使不能投射至扩散板13表面上,容易造成照明光源的损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背光板装置,利用弹性元件的设置而达到缓冲支撑扩散板并减少扩散板的变形。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背光板装置,利用弹性元件缓冲效果而避免损伤扩散板,以便提供高亮度且亮度分布均匀的光源。
本发明的又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背光板装置,其维持等间距以提供高亮度且亮度分布均匀的光源,使大尺寸的液晶显示设备能显示清淅的图像。
本发明的再一目的,是提供一种背光板装置,利用增设反射面来减少照明损失。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背光板装置包括一具有一凹槽的框体、一灯源组、一扩散板和至少一弹性元件,其中凹槽内壁面设有反射层,灯源组由多支冷阴极荧光灯组成,且并排设置在凹槽内,扩散板设在框体顶面,弹性元件一端固定在凹槽底面,另一端则抵靠在扩散板上,弹性元件顶面可设置一凸体,该凸体可以由透明材质或高反射材质构成,以防止亮点的产生;另外,凹槽底面可凸设一固定座或增设凹室,以便容置弹性元件,用以遮蔽照射在弹性元件上的光束,也可在固定座表面设置反射层,从而增加光束的反射面积。


图1是公知直下式背光模块的分解图;图2是公知直下式背光模块的剖面图;图3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背光板装置的分解图;图4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背光板装置的剖视图;图5A、图5B和图5C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背光板装置的操作示意图;图6是本发明第一实施例背光板装置的弹簧装设剖视图;图7、图8、图9和图10是本发明第二实施例具有凹室的背光板装置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为达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和其余功效,特举二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加以说明如下第一实施例参阅图3,本发明背光板装置20包括一矩形框体21、一灯源组22、一扩散板23、至少一弹性元件24和一盖板25;其中矩形框体21具有一凹槽211和一顶面212,凹槽211的底面2111和内侧壁面2112贴设有反射层,以将灯源组22提供的光束反射至扩散板23上;灯源组22设置在凹槽211内,并且包括多支冷阴极荧光灯221(CCFL),灯221以适当间距水平排设在凹槽211内,且两端分别连接在框体21内侧壁面2112上并固定;扩散板23设于矩形框体21顶面212,扩散板23面向灯221的表面作为扩散层,使光束可经由扩散层产生散射而使光束均匀化,且扩散板23用塑性材质制成;弹性元件24竖直设在凹槽211内,其一端固定于凹槽211底面2111,另一端与扩散板23形成一间隙D(如图5A所示),弹性元件24可以是透明或高反射材质的弹簧、弹片或塑胶构件,以减少反射光穿过扩散板23,本实施例中是采用透明且反射性材质的弹簧;如图4所示,盖板25套盖在框体21顶面212上,并且具有一略小于扩散板23面积的窗口251,盖板25侧边设有数个固定孔252,以供锁定元件253穿设后锁定在框体21顶面212,压住扩散板23的两端以便固定。
本发明的背光板装置组装在液晶面板(图未示)背面,通过灯管221提供的光束,一部分直接投射至扩散板23,一部分则经凹槽211内侧的反射层反射后再投射至扩散板23,然后经扩散板23产生漫射后将高亮度且亮度均匀的光源提供给液晶面板,以便产生图像。
如图5A所示,当刚开始使用时,本发明背光板装置20的扩散板23,因与弹性元件24维持一间隙D,可减少弹性元件24对光线穿过扩散板23的影响,防止黑点产生,当灯源组22使用一段时间后,造成温度上升,塑胶制扩散板23受热将产生向下的弯曲变形,参阅图5B所示,当扩散板23接触到弹性元件24时,会受到弹性元件24支撑的作用,使扩散板23减少变形,维持一定的等间距,以提供高亮度且亮度分布均匀的光源;当扩散板23变形量继续增加而压挤弹性元件24时,参阅图5C所示,则可压缩弹性元件24达到缓冲作用,因此,弹性元件24不致顶抵扩散板23,可避免损伤扩散板23而形成非平坦表面,又可由弹性元件24逐渐提供较大的支撑力,进一步防止扩散板23加大变形,而使扩散板23具有较佳的平面度,以提供高亮度且亮度分布均匀的光源给液晶面板。
参阅图6所示,由于屏幕尺寸越做越大,扩散板23尺寸随之增大,仅仅是固定在矩形框体21四周的塑胶质扩散板23中心部分更易向下凹陷变形,因此本实施例的弹性元件24也可一端固定在凹槽211底面2111上,另一端直接抵靠在扩散板23上,以提供稳固支撑的扩散板23,因此减少扩散板23的变形,使扩散板23具有较佳平面度,可提供高亮度且亮度分布均匀的光源给液晶面板。
第二实施例参阅图7所示,本实施例与上述第一实施例相同或等同元件用同一图号标示,本实施例与上述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该弹性元件24也可采用金属材质的弹簧,此弹性元件24可在弹性元件24上方搭配设置一凸体241,由于取代了第一实施例的透明或高反射光学材质的弹簧,所以可以降低成本,而凸体241可以由透明材质或高反射材质制成,例如本实施例采用锥形的透明材质的凸体241,使凸体241与扩散板23接触面减小而且不阻挡光线,避免在扩散板23上显现出黑点。另外凸体241也可以是弹性材质,以防止其直接抵靠扩散板23而损伤扩散板23形成凹点;此外,为避免凸体241设置于凹槽211内会造成光源的损失,该凸体241表面可设置有反射层。
参阅图8,凹槽211底面2111在设置有弹性元件24的位置处设置凹室213,以便容置弹性元件24,凸体241固定于弹性元件24上方且凸出于凹室213顶面,与扩散板23保持一间隙D1,或抵靠在扩散板23,使光反射性较差的弹簧24A隐藏在凹室213中,减少对光线反射的阻碍,将灯管221提供的光束可通过凸体241的反射而投射至扩散板23,因此可减少照明损失和产生阴影。
此外,参阅图9,也可在凹槽211底面2111在设有弹性元件24的位置处设置凹室213,使弹性元件24可埋设在凹室213中,凹室213的开口2131的尺寸小于弹性元件24轴径,并在凸体241的底部设置一凸缘2411,凸缘2411嵌置在凹室213内,以限制凸体241凸出凹室213并与扩散板23保持一间隙D2,或抵靠在扩散板23,使灯管221提供的光束可通过凸体241的反射而投射至扩散板23上,并可依据扩散板23的大小,适当设定弹性元件24的初始缓冲支撑弹力,因此可减少扩散板23变形所造成的照明损失和产生阴影。
参阅图10,也可在该凹槽211底面2111上凸设一固定座214,固定座214内容置弹性元件24,使背光板装置20的体积不致增大,用以减小产品的体积。其中固定座214的开口2141的尺寸小于弹性元件24的轴径,并在固定座214表面设置反射层,并在凸体241的底部设置一凸缘2411,且凸缘2411嵌置在固定座214内,限制凸体241凸出固定座214并与扩散板23保持一间隙D3,或抵靠在扩散板23。灯管221提供的光束可由凸体241和固定座214的反射层反射后而投射至扩散板23,可减少弹性元件24造成照明损失和产生阴影。
以上所述,仅是用于便于说明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本发明的范围不限于这些较佳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实质的条件下,凡依照本发明所做的任何变更,都属于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背光板装置,其包括一框体,其具有一凹槽,该凹槽内壁面设有反射层;一灯源组,其设置在凹槽内;一扩散板,其设置在灯源组上方;以及一至少一弹性元件,其设置在凹槽内,且其一端固定在凹槽底面,另一端支撑在扩散板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板装置,其中所述弹性元件由透明材质制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板装置,其中所述弹性元件由反射材质制成。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板装置,其中所述弹性元件是弹簧。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板装置,其中所述弹性元件是弹片。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板装置,其中所述弹性元件是塑胶构件。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板装置,其中所述弹性元件的顶面设有一凸体。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板装置,其中所述凸体可由高反射材质制成。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板装置,其中所述凸体可由透明材质制成。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板装置,其中所述凸体可由弹性材质制成。
11.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背光板装置,其中所述凸体为一圆锥体。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板装置,其中所述凹槽底面凸设一固定座,弹性元件容置在固定座内,且固定座表面设置有反射层。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背光板装置,其中所述固定座的开口尺寸小于弹性元件的轴径,弹性元件顶面设有一凸体,凸体底面设置一凸缘嵌置于固定座内。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板装置,其中所述凹槽底面还设有一凹室,弹性元件容置在该凹室内。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背光板装置,其中所述凹室的开口面积小于弹性元件轴径,弹性元件顶面设有一凸体,凸体底部设置一凸缘嵌置在凹室内。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背光板装置,其中所述弹性元件支撑在扩散板一端并与扩散板具有一间隙。
全文摘要
一种背光板装置,其包括一具有凹槽的框体、一灯源组、一扩散板和至少一弹性元件,其中凹槽内壁面设有反射层,灯源组由数支冷阴极荧光灯组成,并排设于凹槽内,弹性元件一端固定在凹槽底面,另一端则抵靠在扩散板上;通过弹性元件吸收部分扩散板形变能量来减少其变形,弹性元件具有缓冲效果,因而避免顶靠扩散板现象的产生,使扩散板具有较佳的平面度,因此,可给液晶面板提供高亮度且亮度分布均匀的光源。
文档编号F21V8/00GK1515935SQ03101428
公开日2004年7月28日 申请日期2003年1月6日 优先权日2003年1月6日
发明者黄炳锋 申请人:中强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