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度气体放电灯的双层钼箔电极结构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78194阅读:15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高强度气体放电灯的双层钼箔电极结构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电光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强度气体放电灯的双层钼箔电极结构,以避免在超高气压条件下灯的炸裂。
背景技术
在液晶显示系统中,背景光源是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这类光源的重要特性要求是高亮度和长寿命。在大屏幕液晶投影系统中,光源需采用高强度气体放电灯。由于亮度的要求,该光源的电弧长度(极间距离)一般均限制在1毫米(类似于点光源)左右,因此必须工作在超高气压(~200atm)下才能达到一定的功率要求和光谱输出要求。这类灯的另一特性要求是具有较大的工作电流和启动电流。因此,若存在任何产生泡壳应力积累增加的因素,都会使灯在超高气压的工作状态下产生炸裂现象,即难以保持灯有足够的寿命,这种灯在电极点焊连接处的应力产生并积累,是泡壳产生炸裂的主要原因。实际生产中必须加以克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可减少电极点焊连接处应力的产生,从而避免大电流和超高气压工作条件下泡壳发生炸裂的高强度气体放电灯的电极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高强度气体放电灯的电极结构由钨电极、钼箔和钼杆组成,相互之间的电接触采用点焊方法达到。在大电流工作的状态下,接触点电阻值的大小将决定该点温度的高低,从而影响与该接触点相封接的灯的封接部位的应力状况。其中钼箔采用重叠的双层结构形式,即在钼箔与钨电极焊接接触处为重叠双层结构,与钨电极点焊达到电连接,这种结构形式可增加电接触处的接触面积,从而减小该处的接触电阻,也即降低了该接触处的温升应力;同时由于采取了双层钼箔结构,当灯燃点和熄灭时,电极因温度的升高和下降产生的轴向拉伸程度可通过双层钼箔的延展性起到缓冲作用,从而降低了该接触处的机械应力。采用该电极结构后,该类灯的炸裂现象可大大改善。
本实用新型中,钼箔宽度一般为1mm~20mm,长度为6mm~40mm,厚度为0.025~0.035mm,重叠部分的长度和与钨电极点焊的长度相当。具体尺寸可根据光源的功率大小确定。
本实用新型中,为了使重叠钼箔与钨电极有更好的接触配合,可在钼箔电焊接端处的两边各剪去直角三角形(见图2所示)。所剪去直角三角形的勾长为钼箔宽度去除电极直径后的1/2,股长为电极的点焊长度。
本实用新型设计的电极结构,适用的光源其功率一般为100瓦~250瓦,极间距离为0.8~1.5mm,工作电流从1.7A~3.0A,工作气压为160atm~250atm。本电极结构可适用于投影光源。根据出射光的均匀分布要求,该投影光源一般没有排气口结构。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极结构图示。
图2为电极结构的分解图示。
图中标号1为钨电极,2为钼箔,3为钼杆,4为钼箔重叠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进一步描述本实用新型,但不限于该实施例。
实施例,投影光源为超高气压球形汞灯,功率为100瓦。工作电流2.2A,工作气压200±20atm,极间距离1.0mm。
电极结构作为电极引线的钼杆3为φ0.5~0.6,其与钼箔2连接处预成型为铲子状,以增加点焊面积。钼箔2尺寸为1.5×20mm,厚度为0.025~0.035mm,与电极1点焊处先形成长为1.5~2.0mm的重叠层4,再在两尖角处剪去勾为0.4mm、股为2mm的直角三角形各一块。钨电极1(头部绕有辐射体钨丝圈)的直径为φ0.3~φ0.4,在双层的钼箔处点焊连接。在其它封接条件合理的情况下,采用本实用新型可基本解决超高气压投影光源(如UHP光源)的炸裂现象。
权利要求1.一种高强度气体放电灯的电极结构,由钨电极(1)、钼箔(2)和钼杆(3)组成,其特征在于与钨电极(1)连接处的钼箔(2)采用重叠双层结构形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钼箔的宽度为1mm~20mm,长度为6mm~40mm,厚度为0.025~0.035mm,重叠长度与电极点焊的长度相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钼箔靠近电极点焊处的两边各剪去了一个直角三角形,所剪去的直角三角形的勾长为钼箔宽度去除电极直径后的1/2,其股长为电极的点焊长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极结构,其特征在所适用的光源的功率为100瓦~250瓦,工作电流为1.7A~3.0A,工作气压为160~250atm之间。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属电光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高强度气体放电灯的电极结构。它由钨电极、钼箔和钼杆组成,其中钼箔在与钨电极的连接处为重叠双层结构形式,以增加与电极焊接的接触面积,从而大大降低接触处的升温应力和机械应力。采用该电极结构的高强度气体放电灯可大大减少泡壳的炸裂现象,在确保高亮度的前提下延长灯的使用寿命。
文档编号H01J61/06GK2612060SQ0322940
公开日2004年4月14日 申请日期2003年3月13日 优先权日2003年3月13日
发明者诸定昌, 张国才, 朱同茂, 徐卫国 申请人:复旦大学, 上海广电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