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照明装置制造方法

文档序号:21892阅读:170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Led 照明装置制造方法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LED照明装置。装置本体(20)容纳第一发光单元(30)。第一发光单元包括第一LED发光单元(31)和布置在装置本体的侧壁(24)处以致光入射端面(321)面对第一LED发光单元的发光方向的导光板(32)。此外,装置本体容纳第二发光单元(50)。第二发光单元包括:第二LED发光单元(51);中心透镜(52),其邻近装置本体的中心罩(60)设置并配置来传送第二LED发光单元的光;以及筒状部(53),其设在第二LED发光单元和中心罩(60)之间。中心罩与包括中心透镜的平面平齐,或沿第二发光单元的照明方向从包括中心透镜的平面突出。从而,光传感器(63)很难被第二发光单元(50)影响。这种LED照明装置能够防止光传感器(63)的错误运行。
【专利说明】LED照明装置

【技术领域】
[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LED照明装置,其设有光传感器。

【背景技术】
[0002]传统上,公知的照明装置设有用于探测周围亮度的光传感器,并配置来依照周围亮度控制光分布(例如,参见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号2012-22849(图3))。
[0003]如图7所示,在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号2012-22849中公开的照明装置100包括:盘状底座102,其附接到顶棚表面101等。具有盘状形状并具有光散射属性的透光罩103附接到底座102。盘状中心罩104可拆地附接到透光罩103的中心部分。
[0004]LED模块105设在底座102中。用于控制LED模块105的控制单元(未示出)容纳在底座102内。透镜109设置到LED模块105。从LED模块105发射的光被收集并沿特定方向照射。电路板106附接到底座102。其上安装光传感器(照度传感器)107的传感器基底108连接到底座102。光源107通过一通孔向下露出,该通孔形成在位于照明装置底面部分的中心罩104中。
[0005]依据由光传感器107探测的照度,控制单元(未示出)调节从LED模块105发射的光的亮度。
[0006]在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号2012-22849中公开的前述照明装置100中,其中心部分被中心罩104覆盖并且是暗的。因此,如果光传感器107放置在中心部分,光传感器107很难被从LED模块105发射的光不利地影响。
[0007]但是,如果从下面观察照明装置100,由于中心罩104的存在,其中心部分变为暗的。为了防止中心部分变暗,可以设想在照明装置的中心罩104内放置光源。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存在风险:光传感器可能在放置在中心罩104内的光源的影响下错误地运行。鉴于此,如果光源放置在照明装置100的底面部分,光传感器不能放置在底面部分。
实用新型内容
[0008]鉴于以上,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LED照明装置,即使当光源设在照明装置的底面时,其也能够可靠地保持光传感器的感应特性,并不会不利地影响光传感器,防止光传感器的错误运行。
[0009]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LED照明装置,包括:装置本体,其具有侧面和底面;第一发光单元,其包括从装置本体的侧面延伸的导光板和容纳在装置本体内的第一 LED发光单元,导光板用来引导并发射第一 LED发光单元的光;第二发光单元,其包括容纳在装置本体内的第二 LED发光单元和设在装置本体的底面内的中心透镜,第二发光单元用来引导并通过中心透镜发射第二 LED发光单元的光;光传感器,其容纳在装置本体内;以及中心罩,其设在装置本体的底面侧并在中心罩的对应于光传感器布置位置的部分处包括受光孔,其中中心罩与包括中心透镜的平面平齐,或沿第二发光单元的照明方向从包括中心透镜的该平面突出。
[0010]根据本实用新型,受光孔以与第二发光单元邻接的关系形成在装置本体的底面上,并布置在装置本体的底面上对应于光传感器布置位置的位置。从而,光传感器很难被第二发光单元影响。因此这种LED照明装置能够防止光传感器的错误运行。

【附图说明】

[0011]附图仅通过示例的方式而不是局限的方式描绘根据本教导的一个或多个实施方式。在附图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或相似的元件。
[0012]图1是示出其中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LED照明装置被附接到顶棚表面的状态的底侧立体图。
[0013]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该实施例的LED照明装置的顶侧立体图。
[0014]图3是沿着图1的线II1-1II截取的截面图。
[0015]图4是说明图,示出了上LED发光单元(下LED发光单元)和上导光板(下导光板)之间的位置关系。
[0016]图5是从受光孔的位置剖开的LED照明装置的透视图。
[0017]图6是从受光孔的位置剖开的LED照明装置的主要部分的截面图。
[0018]图7是传统的照明装置的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现在将参照【附图说明】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LED照明装置。
[0020]如图1所示,根据一个实施例的LED照明装置10例如附接到顶棚表面11,并能够用来主要照明其下侧。
[0021]在以下说明中,当LED照明装置10附接到顶棚表面11时,顶棚表面11的那侧称为“上”。与顶棚表面11相反的那侧(即,地板侧)称为“下”。
[0022]首先,将简要地说明LED照明装置10的整体结构。
[0023]如图1和2所示,LED照明装置10包括附接到顶棚表面11的装置本体20。
[0024]上导光板32布置在装置本体20的下侧。具有反射属性的不透明的白色上罩33布置在上导光板32之下并附接到装置本体20,上罩33在上导光板32的下侧支撑上导光板32ο
[0025]下导光板42以与上导光板32平行的关系布置在上罩33之下。具有反射属性的不透明的白色下罩43布置在下导光板42之下,下罩43在下导光板42的下侧支撑下导光板42。上导光板32设置成从装置本体20的侧面向外延伸。
[0026]当从下方在平面图中观察时,下罩43具有环形形状。环形的中心透镜(透过面板)52以与下罩43邻接的关系设在下罩43的内侧,以沿着下罩43的内周延伸。
[0027]环形的中心罩60设在中心透镜52内侧。盘形盖61可拆地附接到中心罩60的内侦U。当在平面图中观察时,下罩43、中心透镜52、中心罩60和盖61构成LED照明装置10的底面。
[0028]用于光传感器63的受光孔62 (参见图5)形成在中心罩60中。
[0029]现在将说明各个部件部分。
[0030]如图2和3所示,装置本体20例如由诸如铝等的金属制造,并形成盘状的整体形状。在装置本体20的中心处,形成用于附接适配器22的开口 21,附接适配器22附接到顶棚插座(未示出),顶棚插座固定到顶棚表面11。
[0031]装置本体20倾斜地弯曲以从中心平坦部23的外周端向下并向外延伸。侧壁24形成在装置本体20中。侧壁24的下端部分向外弯曲,以形成水平部25。
[0032]侧壁24以与下述的上LED发光单元(第一 LED发光单元)31对应的关系设置,并形成当在平面图中观察时的例如六边形形状。侧壁24形成平面形状。多个(例如三个)弹性元件26附接到平坦部23。
[0033]从而,通过移走盖61并将附接适配器22附接到顶棚插座,附接适配器22电气和机械地连接到顶棚插座,凭此装置本体20附接到顶棚表面11。此时,弹性元件26在装置本体20和顶棚表面11之间弹性地变形,从而防止装置本体20的任何摇动。
[0034]如图3所示,上发光单元(第一发光单元)30设在装置本体20内侧。上发光单元30设有上LED发光单元31和上导光板32。
[0035]上LED发光单元31包括LED芯片311和LED芯片311安装到其上的LED基底312。
[0036]上LED发光单元31设在装置本体20内侧,以接触平坦部23的下表面。存在与侧壁24的形状(六边形)有对应关系的六个上LED发光单元31。
[0037]在上LED发光单元31的下侧,上罩33附接到装置本体20。上罩33包括:环形水平支撑部分331,其附接到装置本体20并向外水平延伸;和倾斜支撑部分332,其从水平支撑部分331的外周端向外并向上延伸。
[0038]倾斜支撑部分332的上端333布置成与装置本体20的水平部25相对。上导光板32支撑在装置本体20的水平部25和上罩33的上端333之间。
[0039]上导光板32具有盘状的整体形状。上导光板32包括在其中心的中空部分(未示出)。中空部分以与上LED发光单元31对应的关系形成六边形形状,上LED发光单元31由装置本体20支撑并以六边形布置。肋或印刷标记可以形成在上导光板32的表面上,以控制光分布。
[0040]上导光板32的中空部分侧端部成为光入射端面321,其面向LED基底312的LED芯片311 (参见图4)。
[0041]如图1和3所示,在上罩33的下侧,下罩43由装置本体20支撑。下导光板42支撑在上罩33和下罩43之间。下导光板42设置成从装置本体20的侧面向外延伸。
[0042]如图3所示,下导光板42支撑在上罩33的水平支撑部分331的下表面和下罩43的上端431之间。
[0043]下导光板42在尺寸上小于上导光板32,但是在结构上与上导光板32相同。因此,将不详细说明下导光板42。
[0044]下发光单元40设在上罩33和下罩43之间。下发光单元40包括下LED发光单元41和下导光板42。
[0045]下LED发光单元41包括LED芯片411和LED芯片411安装到其上的LED基底412。下导光板42的光入射端面421面向LED芯片411 (参见图4的括号)。
[0046]下罩43是不透明的,并包括:按压部432,其接触下导光板42 ;和顶板部433,其连接到按压部432。
[0047]第二发光单元50以正交于上LED发光单元31和下LED发光单元41的发光方向(水平方向)的方向,即沿向下方向照射光,第二发光单元50设在中心透镜52之上。
[0048]第二发光单元50包括:第二 LED发光单元51 ;中心透镜52,其邻近中心罩60设置;以及筒状部53,其设在第二 LED发光单元51和中心罩60之间。
[0049]如图5和6所示,第二 LED发光单元51能够通过在环形LED基底512上环状地布置多个LED芯片511形成。LED芯片511面向下。中心透镜52附接到第二 LED发光单元51的发射侧(下侧)。
[0050]因此,从第二 LED发光单元51发射的光由中心透镜52分布控制,并大部分刚好向下照射来完成照明。
[0051]光传感器63设在受光孔62的内侧(上侧),受光孔62形成在中心罩60中。也就是说,光传感器63布置在筒状部53的内侧(中心侧)并容纳在装置本体20内。光传感器63通过受光孔62沿第二发光单元50的光照射方向(向下)定向。
[0052]光传感器63连接到电源装置27,用于控制上发光单元30、下发光单元40和第二发光单元50的光分布。响应于从光传感器63发送的探测信号,电源装置27控制各个发光单元。电源装置27容纳在装置本体20内。
[0053]如图6所示,中心罩60的下表面601形成为沿第二发光单元50的照明方向(向下)以等于或大于中心透镜52的下表面521的突出距离的距离突出。也就是说,中心罩60的下表面601与中心透镜52的下表面521平齐或位于中心透镜52的下表面521之下。
[0054]因此,中心罩60的下表面601位于附接到顶棚表面11的LED照明装置10的最下侧。
[0055]现在将说明LED照明装置10的作用和效果。
[0056]在LED照明装置10中,装置本体20容纳上发光单元30。上发光单元30包括上LED发光单元31和布置在装置本体20的侧壁24处以致光入射端面321面对上LED发光单元31的发光方向的上导光板32。
[0057]更进一步地,装置本体20容纳第二发光单元50。第二发光单元50包括:第二 LED发光单元51 ;中心透镜52,其邻近装置本体20的中心罩60设置并配置来传送第二 LED发光单元51的光;以及筒状部53,其设在第二 LED发光单元51和中心罩60之间。
[0058]此外,装置本体20包括:光传感器63,其布置在筒状部53的内侧并沿第二发光单元50的光照射方向定向;以及受光孔62,其在中心罩60中形成在对应于光传感器63的布置位置的位置处。
[0059]中心罩60设置成沿第二发光单元50的照明方向以等于或大于中心透镜52的下表面521的突出距离的距离突出。
[0060]更进一步地,受光孔62形成为沿第二发光单元50的照明方向以等于或大于第二发光单元50,即中心透镜52的下表面521的突出距离的距离突出。
[0061]为此,光传感器63通过形成在中心罩60中的受光孔62探测周围亮度。因此,光传感器63很难被从上发光单元30、下发光单元40和第二发光单元50发射的光影响。这可以防止光传感器63的错误运行。
[0062]本实用新型的LED照明装置不局限于前述实施例,而是可以适当地变化或修改。例如,在前述实施例中,已经示出了上发光单元30用作第一发光单元的情况。但是,同样可以将下发光单元40用作第一发光单元。
[0063]更进一步地,在前述实施例中,已经说明了圆形装置本体。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应用到如此配置的照明装置:导光板从矩形装置本体的相反侧面延伸。
[0064]尽管前面已经描述了被认为的最佳模式和/或其他示例,需要理解的是,在其中可以作出各种变体并且本文所公开的主体可以通过各种形式和示例实施,并且各种变体可以适用于多种应用,这些变体中的仅仅一部分已经在本文中公开。以下权利要求书旨在保护落入本教导真实范围内的任何和所有修改和变体。
【权利要求】
1.一种LED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LED照明装置包括: 装置本体,其具有侧面和底面; 第一发光单元,其包括从装置本体的侧面延伸的导光板和容纳在装置本体内的第一LED发光单元,导光板用来引导并发射第一 LED发光单元的光; 第二发光单元,其包括容纳在装置本体内的第二 LED发光单元和设在装置本体的底面中的中心透镜,第二发光单元用来引导并通过中心透镜发射第二 LED发光单元的光; 光传感器,其容纳在装置本体内;以及 中心罩,其设在装置本体的底面侧并在中心罩的对应于光传感器的布置位置的部分处包括受光孔, 其中中心罩与包括所述中心透镜的平面平齐,或沿第二发光单元的照明方向从包括所述中心透镜的平面突出。
【文档编号】F21V19-00GK204268414SQ201420677543
【发明者】前田光, 园田孝三, 上本泰生 [申请人]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