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照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38567阅读:162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线性照明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线性照明装置,尤其指一种借助一体成形的方式,将具有散射图纹的非均匀表面纵向地成形于一导光元件表面的线性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扫描仪、传真机、复印机、以及多功能事务机等皆为日常生活中使用相当频繁的设备。而这些设备主要是利用光学原理,以一线状光源对目标物进行照明,然后对其所散射的光线再借助透镜以成像。然而,输出图像的品质与扫描光源有着很大关系,因此如果光线的亮度、均匀度若不适当的话,则往往会降低对目标物的灵敏度及分辨率,而常使得输出图像效果不好。因此,对于光源的设计上,如何提高光输出的亮度、均匀度、感应焦距以增加明晰度等,皆为相关业者一直努力研发的目标。
公知光源模块的导光棒是利用不同疏密及不同大小的印刷色阶或网点的设计原理,使光线均匀分布该导光棒。该导光棒的该网点设计包括有圆形、V形、六角形、以及椎柱形等,目的是用以破坏该导光棒内的全反射,并使该光线由该导光棒均匀射出。因此,该网点对于该光线的扩散作用、以及该导光棒的均匀度具有密切的关联性。
但是,目前业界所知的该导光棒的网点结构是以网印(Dot pattern)技术生产,其于射出成型后,再进行印刷、烘烤等制作过程,其生产步骤较为繁复,也容易产生因为如温度、湿度、溶剂稀释状况及泼溅材料的剂量等因素,而导致转印点尺寸的不稳定及误差,使得该网点的印刷一致性难以控制,进而影响该导光棒的辉度与均匀度。并且,由于生产步骤较为繁复,进而降低生产效率,增加了整体的成本。
因此,由上可知,公知的影像传感器所使用的导光棒,显然具有不便与缺陷存在,而待加以改善。
于是,本实用新型设计人有感上述缺陷的可改善之处,且依据多年来从事此方面的相关经验,悉心观察并研究,配合学理的运用,而提出一种设计合理且有效改善上述缺陷的技术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线性照明装置。本实用新型是借助一体成形的方式,将具有散射图纹的非均匀表面纵向地成形于一导光元件的表面,以取代公知采用网印的方式将一白色涂料转印至导光元件表面的制作过程。因此,本实用新型不但能够简化制作过程(本实用新型的非均匀表面是一体成形于该导光元件的表面),更能增加该导光元件的辉度与均匀度、及降低制作成本。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根据本实用新型方案,提供一种线性照明装置,其包括一发光模块、一导光元件、及一反射元件。其中,该导光元件设置于该发光模块的侧端,以接收该发光模块所产生的光束,其中该导光元件的断面呈圆面二切角形状,并且其中一切角的表面为一具有纵向散射图纹的非均匀表面,另一切角的表面为一纵向的光射出表面,借此该光束大部分是通过该非均匀表面以散射(scattering)至该光射出表面;以及,该反射元件包覆该导光元件,以反射非直接散射至该光射出表面的光束,并且该反射元件是具有一相对应该光射出表面的投光开口。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是借助一体成形的方式,将具有散射图纹的非均匀表面纵向地成形于该导光元件的表面,以取代公知采用网印的方式将一白色涂料转印至导光元件表面的制作过程。因此,本实用新型不但能够简化制作过程(本实用新型的非均匀表面是一体成形于该导光元件的表面),更能增加该导光元件的辉度与均匀度、及降低制作成本。
为了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为达到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相信本实用新型的目的、特征与特点,当可由此得一深入且具体的了解,然而所附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


图1为本实用新型线性照明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线性照明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线性照明装置的导光元件的剖面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线性照明装置的其中一发光元件的前视示意图;图5为本实用新型线性照明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以及图6为本实用新型线性照明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组合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发光模块 1发光元件10、11
出光面 100红色发光二极管 101绿色发光二极管 102蓝色发光二极管 103导电接脚104导光元件 2非均匀表面 20光射出表面 21反射元件 3投光开 30反射层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4所示,其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线性照明装置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立体组合图、导光元件的剖面图、及其中一发光元件的前视示意图。由该等图中可知,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线性照明装置,其包括一发光模块1、一导光元件2、及一反射元件3。
其中,该发光模块1可为一设置于该导光元件2的一侧端的发光二极管或灯泡。以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实施例而言,该发光模块1为一发光元件10,并且该发光元件10具有一与该导光元件2的侧端面相对应的出光面100。例如本实用新型的导光元件2为圆形的侧端面,则该发光元件10的出光面100为一圆形出光面。换言之,依据该导光元件2的侧端面的形状,该发光元件10的出光面100可为任何相对应的形状。
另外,该发光模块1可为由红色发光二极管101、绿色发光二极管102及蓝色发光二极管103所组成的发光元件10。亦即,该发光模块1可为由红、蓝、绿三原色所组成的发光元件10。此外,该发光模块1亦可为由蓝光芯片涂布黄色荧光粉所组成的发光元件10。另外,该发光元件10具有一个以上向下延伸的导电接脚104。
另外,该导光元件2为一透明的导光棒,并且该导光元件2是设置于该发光模块1的侧端(例如该导光元件2是以其一端或两端卡固定位于该反射元件3内),以接收该发光模块1所产生的光束。其中,该导光元件2的断面呈圆面二切角形状(如图3所示),并且其中一切角的表面为一具有纵向散射图纹的非均匀表面20,另一切角的表面为一纵向的光射出表面21,亦即该非均匀表面20与该光射出表面21皆为延着该导光元件2的长距离方向所形成的表面。此外,该非均匀表面20是一体成形于该导光元件2上,并且该非均匀表面20与该光射出表面21为相对称的表面。借此该光束大部分通过该非均匀表面20散射(scattering)至该光射出表面21。
另外,该反射元件3是包覆该导光元件2,以反射非直接散射至该光射出表面21的光束,并且该反射元件3是具有一相对应该光射出表面21的投光开口30。其中,该反射元件3为一一体成形的封装壳体,或者该反射元件3亦可为一由一上盖壳体(图未示)及一下盖壳体(图未示)相互组成的封装壳体。
此外,该反射元件3的内部表面为具有10-90%反射率的反射层31(该反射层31可为一白色反射层),其中该反射层31可为高反射材质或涂料,并且该反射元件3的内部表面可为一均匀、一不均匀或一渐变式的粗糙面。然而,上述有关该反射元件3的内部表面的描述不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凡是可使得该反射元件3的内部表面产生高反射率的方法或方式皆为本实用新型所保护的范畴之内。
请参阅图5至图6所示,其分别为本实用新型线性照明装置的第二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及立体组合图。由该等图中可知,第二实施例与第一实施例最大的不同在于第二实施例的发光模块1为两个分别设置于该导光元件2两侧端的发光元件10、11,并且该发光元件10、11可为发光二极管或灯泡。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是借助一体成形的方式,将具有散射图纹的非均匀表面20纵向地成形于该导光元件2的表面,以取代公知采用网印的方式将一白色涂料转印至导光元件表面的制作过程。因此,本实用新型不但能够简化制作过程(本实用新型的非均匀表面20是一体成形于该导光元件2的表面),更能增加该导光元件的辉度与均匀度、及降低制作成本。
但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最佳的具体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但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并不局限于此,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的所有范围应以下述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为准,凡符合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保护范围的精神与其类似变化的实施例,皆应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范畴中,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本实用新型的领域内,可轻易思及的变化或修饰皆可涵盖在以下本案的权利要求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一种线性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发光模块;一导光元件,其设置于该发光模块的侧端,以接收该发光模块所产生的光束,其中该导光元件的断面呈圆面二切角形状,并且其中一切角的表面为一具有纵向散射图纹的非均匀表面,另一切角的表面为一纵向的光射出表面,借此该光束大部分通过该非均匀表面散射至该光射出表面;以及一反射元件,其包覆该导光元件,以反射非直接散射至该光射出表面的光束,并且该反射元件具有一相对应该光射出表面的投光开口。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发光模块为两个分别设置于该导光元件两侧端的发光二极管或灯泡。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发光模块为一设置于该导光元件一侧端的发光二极管或灯泡。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发光模块为由红、蓝、绿三原色所组成的发光元件。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发光模块为由蓝光芯片涂布黄色荧光粉所组成的发光元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光元件以其一端卡固定位于该反射元件内。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光元件以其两端卡固定位于该反射元件内。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导光元件为一透明的导光棒。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非均匀表面与该光射出表面为相对称的表面。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非均匀表面与该光射出表面皆为延着该导光元件的长距离方向所形成的表面。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非均匀表面一体成形于该导光元件上。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反射元件为一由一上盖壳体及一下盖壳体相互组成的封装壳体。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反射元件为一一体成形的封装壳体。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反射元件的内部表面为具有10-90%反射率的反射层。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线性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反射层为一白色反射材料。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反射元件的内部表面为一均匀的粗糙面。
1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反射元件的内部表面为一不均匀的粗糙面。
1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反射元件的内部表面为一渐变式的粗糙面。
1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性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发光模块具有一与该导光元件的侧端面相对应的出光面。
20.如权利要求19所述的线性照明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发光模块的出光面为一圆形出光面。
专利摘要一种线性照明装置,其包括一发光模块、一导光元件、及一反射元件。其中,该导光元件设置于该发光模块的侧端,以接收该发光模块所产生的光束,其中该导光元件的断面呈圆面二切角形状,并且其中一切角的表面为一具有纵向散射图纹的非均匀表面,另一切角的表面为一纵向的光射出表面,借此该光束大部分通过该非均匀表面散射(scattering)至该光射出表面;以及,该反射元件包覆该导光元件,以反射非直接散射至该光射出表面的光束,并且该反射元件具有一相对应该光射出表面的投光开口。
文档编号F21V15/00GK2916360SQ200620118740
公开日2007年6月27日 申请日期2006年6月19日 优先权日2006年6月19日
发明者郑家驹, 李雅伦, 吕育维 申请人:敦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