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辆用室内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28625阅读:27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车辆用室内灯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以具有光指向性的半导体型光源作为光源的车辆用室内灯。本 发明特别涉及可有效释放(发散)光源产生的热的车辆用室内灯。
技术背景这种车辆用室内灯以往就有(例如,专利文献l:特开2002-331868号7> 报)。下面,对以往的车辆用室内灯进行说明。以往的车辆用室内灯在由灯罩 覆盖的灯室内设有LED,在灯罩上设有照明用开孔。下面,对以往的车辆用 室内灯的作用进行说明。当点亮LED时,从LED放射出光,该光作为聚光, 从照明用开孔照射车辆的室内的规定范围。由于LED等半导体型光源省电并 可照射具有光指向性的聚光,因此,适用作车辆用室内灯的光源。但是,以往的车辆用室内灯并未考虑对LED中所产生热量的对策,因此, 在以往的车辆用室内灯中,在使用高输出的LED等半导体型光源时还存在有 待探讨的课题。 发明内容本发明所要解决的问题为在以往的车辆用室内灯中,由于未考虑LED 等半导体型光源的热对策,因此,在使用高输出的LED等半导体型光源时存 在有待探讨的课题。本发明方案1的特征在于利用托架将光源固定在灯壳体上,在该灯壳体 中与光源对应的位置处设置散热用开口部,另一方面,在上述托架上设有位于 从光源至散热用开口部的边缘之间的壁部。另外,本发明方案2的特征在于光源由单元结构构成,该单元结构包括 主体部、设置在该主体部的一个面上并照射光的光照射部、以及i殳置在主体部 的另一个面上的散热部件;托架具有嵌合固定光源的主体部的嵌合部、固定部 以及壁部,上述固定部通过在将光源的光照射部设置于灯玻璃侧并且将光源的 散热部件设置在灯壳体的散热用开口部侧的状态下固定在上述灯壳体上,从而 将光源固定在灯壳体上;在光源的主体部和托架的嵌合部上分别设置定位部。 另夕卜,本发明方案3的特征在于托架的固定部的宽度与托架的嵌合部或壁部的宽度大致相等。再有,本发明方案4的特征在于托架由导热性良好且具有刚性及弹性的部件构成。本发明具有以下效果。本发明方案1的车辆用室内灯,通过解决上述课题的方法,特别是通过托 架的壁部,能够防止光源产生的热量泄漏到由壁部包围的空间之外,例如光源 的光照射部侧。并且,通过托架的壁部,光源产生的热量沿壁部从光源引导到 灯壳体的散热用开口部并从该散热用开口部有效释》文到灯室外。这样,由于本 发明方案l的车辆用室内灯充分考虑了半导体型光源的热对策,因此,可使用 高输出的半导体型光源。另外,本发明方案2的车辆用室内灯通过解决上述课题的方法,可以精确 地将光源固定于灯壳体上。特别是,即使在光源的光轴(光指向性的0。轴) 与光源的光照射方向一致并且光源相对于灯壳体的安装面倾斜的状态下进行 固定时,仍可将光源精确地倾斜固定于灯壳体上。另夕卜,在本发明方案3的车辆用室内灯中,由于托架的固定部的宽度与托 架的嵌合部或壁部的宽度大致相等,因此,能够充分确保托架的固定部与灯壳 体的固定面积。这样,本发明方案3的车辆用室内灯,即使在光源的光轴相对 于3个方向(X方向、Y方向、Z方向)倾斜的状态下,仍能更精确地将光源 固定于灯壳体上。另外,在本发明方案4的车辆用室内灯中,由于托架由导热性良好并具有 刚性及弹性的部件构成,因此,可进一步提高光源的散热效果,并且,可通过 托架将光源可靠地固定于灯壳体上。


图l是表示本发明的车辆用室内灯的实施例的主视图。 图2同样是表示在除去内透镜及外透镜的状态下的聚光用灯室内以及宽. 光用灯室内的主一见图。图3同样是图1中Ill-Ill线的剖视图。
图4同样是图1中IV-IV线的剖视图。 图5同样是图1中V-V线的剖3见图。 图6同样是表示从背面侧所示状态的立体图。 图7同样是表示从背面侧所示状态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8同样是在除去聚光用光源以及电气配线状态下的从背面侧所示的局 部放大立体图。图9是其后一见图。图IO是表示其使用状态的说明图。 图中l-车辆用室内灯,2-灯壳体,3-内透镜(灯玻璃),4-外透4竟(灯玻 璃),5-灯罩,6-聚光用光源,7-散光用光源,8-灯壳体的开口部,9-灯 壳体的阶梯部,10-灯罩的开口部,11-灯罩的内侧阶梯部,12-外透镜的开 口部,13-外透镜的立壁,14-灯罩的外侧阶梯部,15-分隔壁,16-聚光用 灯室,17-散光用灯室,18-透镜(光照射部),19-散热部件,20-外壳(主 体部),21-托架,22-螺钉,23-开关,24-凹部,25-照射孔,26 -外侧 部件,27-内侧部件,28-铆钉,29-底板部,30-光扩散部,31-遮光肋, 32-内侧部件的开口部,33-电气配线,34-后方散热用开口部,35-侧面散 热用开口部,36-导热通道,37-导热凸部,38-切口, 39-弹性爪,40-固 定爪,41-嵌合部,42-固定部,43-导热壁部,44-定位凸部,45 -定位孔 部,Z-Z-光照射方向,L4-来自聚光用光源的光,C-车辆(汽车),R-室内,T-顶棚内饰,E-聚光用光源照射的范围,G-后风挡玻璃,P-坐在 后座上的人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发明的车辆用室内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当然, 本发明并不局限于该实施例。 实施例下面,对该实施例中的车辆用室内灯的结构进行说明。在该实施例中的车 辆用室内灯1具有灯壳体2、作为灯玻璃的内透镜3及外透镜4、灯罩5、以 具有光指向性的半导体型光源作为光源的聚光用光源6、散光用光源7以及托
架21。上述灯壳体2形成一端开口而另一端封闭的断面凹形。在上述灯壳体2 的开口部8的边缘上一体设有阶梯部9。另一方面,上述灯罩5呈罩形。在上 述灯罩5的中央部设有尺寸与上述灯壳体2的开口部8大致相等的开口部10。 并且,在上述灯罩5的开口部10的边缘上, 一体设有内侧阶梯部ll。在上述 灯壳体2的上述阶梯部9与上述灯罩5的上述内侧阶梯部11相互嵌合的状态 下,上述灯壳体2与上述灯罩5通过例如螺钉固定或弹性结合等固定方式(未 示出)被相互固定。上述外透镜4由树脂制的透光性材料构成。上述外透4竟4形成一端开口而 另一端封闭的浅底断面凹形。在上述外透镜4的开口部12的边缘上一体设有 立壁13。另一方面,上述内透镜3呈板状。在上述内透镜3嵌合于上述外透 镜4的上述开口部12的上述立壁13内的状态下,上述内透镜3与上述外透镜 4通过弹性结合等固定方式(未示出)被相互固定。在上述灯罩5的上述内侧阶梯部11的外侧一体设有外侧阶梯部14。在固 定有上述内透镜3的上述外透镜4的上述立壁13与固定有上述灯壳体2的上 述灯罩5的上述外侧阶梯部14相互嵌合的状态下,上述外透4竟4与上述灯罩 5通过例如弹性结合等固定方式(未示出)被相互固定。通过上述灯壳体2和上述内透镜3以及上述外透镜4和上述灯罩5划分出 灯室。在上述灯室内,通过上述灯壳体2的左右两端的2块分隔壁15,划分 出左右两侧的聚光用灯室16、 16与中央的散光用灯室17。在左右两侧的上述聚光用灯室16、 16内设有上述聚光用光源6、 6。另一 方面,在中央的上述散光用灯室17内设有上述散光用光源7。上述聚光用光源6由具有光指向性的LED等半导体型光源构成。上述聚 光用光源6由单元结构构成,该单元结构包括主体部、设置于上述主体部的一 个面上并照射光的光照射部、以及设置于上述主体部的另一个面上的翅片形状 的散热部件19。即,上述聚光用光源6包括半导体型光源的芯片(未示出), 安装上述芯片的基板(未示出),覆盖上述芯片及上述基板的透镜18,直接或 通过导热部件(未示出)间接安装于上述基板上的多块(在本例子中为4块) 翅片形状的散热部件19,支撑上述芯片、上述基板、上述透镜18以及上述散
热部件19的树脂制的外壳20构成。另外,上述芯片、上述基板及上述外壳 20构成上述聚光用光源6的主体部,上述透镜18构成上述聚光用光源6的光 照射部。在左右两侧的上述聚光用灯室16、 16内,上述聚光用光源6、 6通过托架 21用螺钉22和铆钉28分别定在上述灯壳体2上。上述聚光用光源6的上述 透镜18设置在上述内透镜3及上述外透镜4侧。另一方面,上述聚光用光源 6的上述散热部件19设置在上述灯壳体2侧。上述托架21具有固定上述聚光用光源6的功能以及沿规定方向引导释放上述聚光用光源6产生的热量的功台匕 月匕。由具有光指向性的LED等半导体型光源形成的上述聚光用光源6的光轴 与上述聚光用光源6的光照射方向Z-Z —致。如图10所示,上述光照射方 向Z-Z相对于车辆(汽车)C的室内R的顶棚内饰T的安装面倾^K此外, 上述光照射方向Z-Z位于连接由从上述聚光用光源6射出的聚光L4照明的 范围E中任意点(大致中央)与上述芯片的大致中心的连线上。另外,对于 安装于后座的顶棚内饰T上的车辆用室内灯1而言,由从上述聚光用光源6 射出的聚光L4照射的范围E是指坐在后座上的人员P的身前等。另外,在图 10中,符号 "G"为后风挡玻璃。作为上述灯壳体2的安装面的封闭部的底板部29安装于车辆(汽车)C 的室内R的顶棚内饰T的安装面上。其结果,如图3 图5所示,上述聚光用 光源6在相对于上述灯壳体2的安装面的上述底板部29倾斜的状态下,设置 在上述灯室16内,并固定于上述灯壳体2上。即,上述聚光用光源6的光轴 (上述聚光用光源6的光照射方向Z-Z)相对于上述灯壳体2的安装面的底 板部29倾斜。此外,上述聚光用光源6的翅片形状的上述散热部件19与上述聚光用光 源6的光轴(上述聚光用光源6的光照射方向Z - Z)大致平行地从上述主体 部的另一面向与上述透镜18相反的一侧突出。因此,上述聚光用光源6的翅 片形状的上述散热部件19相对于上述灯壳体2的安装面的上述底板部29倾 斜。即,由于上述聚光用光源6相对于上述灯壳体2的上述底板部29是倾斜 的,因此,翅片形状的上述散热部件19相对于上述灯壳体2的上述底板部29
倾斜。例如,如图6、图7、图9所示,从上述车辆用室内灯1的底面观察, 左右的上述聚光用光源6、 6的翅片形状的上述散热部件19、 19相互向内侧并 向上述开关23侧倾斜。此外,如图3及图4所示,从上述车辆用室内灯1的 长度方向的断面观察,左右的上述聚光用光源6、 6的翅片形状的上述散热部 件19、 19相互向内侧倾斜。再有,如图5所示,从上述车辆用室内灯l的短 边方向的断面观察,上述聚光用光源6的翅片形状的上述散热部件19的长度 方向从上述灯室16内向上述灯壳体2倾斜。在该图5中,上述聚光用光源6 的翅片形状的上述散热部件19的长度方向的外侧位于上述灯室16内,且内侧 位于上述灯壳体2侧。上述散光用光源7为真空管型光源,呈船形。上述散光用光源7在中央的 上述散光用灯室17内,通过兼作电极的支架(未示出)固定在上述灯壳体2 上。上述聚光用光源6、 6利用电气配线33、 33并通过开关23、 23电连接至 电源侧。另一方面,上述散光用光源7利用电气配线(未示出)并通过随车门接到电源侧。在作为灯玻璃的上述内透镜3中与设置在左右两侧的上述聚光用灯室16、 16内的上述聚光用光源6、 6相对应的位置处,分别设有锥梯形例如圆锥梯形 的凹部24, 24。上述凹部24的中心轴与上述光照射方向Z-Z大致一致。在 上述凹部24, 24的底部(圆锥梯形的上表面侧)分别设置照射孔25、 25,这 些照射孔用于通过上述外透镜4,将从上述聚光用光源6、 6发射的光照射在 车辆的室内。作为上述聚光用光源6的光照射部的上述透镜18的一部分从上 述照射孔25向外侧(上述外透镜4侧)突出。作为灯玻璃的上述内透镜3通过双色成型形成,即,其外侧由具有导光作 用的树脂制的部件26形成,其内侧由树脂制的不透光部件27形成。在上述外 侧部件26的上述照射孔25的边缘设有使从上述聚光用光源6发射的光Ll入 射到上述外侧部件26中的入射面(未示出)。在上述内透镜3的上述凹部24 中的上述外侧部件26的表面上,设有使上述聚光用光源6发射的光L3扩散 的光扩散部30。上述光扩散部30例如由通过珩磨加工或深冲加工等形成的无
数极小的凹凸形成。设置上述光扩散部30的范围是作为上述凹部24的表面(倾 斜内表面)的图1中画有斜线的范围。在上述内透镜3的上述内侧部件27上,相对于上述分隔壁15 —体i殳置遮 光肋31。上述遮光肋31可防止从设置在左右两侧的上述聚光用灯室16、 16 内的上述聚光用光源6、6发射的光泄漏到中央的上述散光用灯室17内,并且, 相反也可以防止从设置在中央的上述散光用灯室17内的上述散光用光源7发 射的光泄漏到左右两侧的上述聚光用灯室16、 16内。在上述内透4竟3的上述内侧部件27中,在与中央的上述散光用灯室17 对应的位置设有开口部32。由树脂制的不透光部件构成的上述内侧部件27的 上述开口部32,通过上述内透镜3的上述外侧部件26及上述外透镜4,将从 设置在中央的上述散光用灯室17内的上述散光用光源7发射的光照射到车辆 的室内。如图3~图9所示,在上述灯壳体2的上述底板部29中与上述聚光用光源 6、 6对应的位置处,设有后方散热用开口部34、 34以及侧面散热用开口部35、 35。上述后方散热用开口部34、 34与侧面散热用开口部35、 35在沿左右的上 述聚光用光源6、 6的翅片形状的上述散热部件19、 19的倾斜方向,即相互向 内侧且向上述开关23侧倾斜的方向是连通的。当然,上述后方散热用开口部 34与上述侧面散热用开口部35也可以是一个较大的开口部。在上述后方散热用开口部34及上述侧面散热用开口部35上设置有上述聚 光用光源6的上述散热部件19。即,上述聚光用光源6的上述散热部件19的 后方位于上述后方散热用开口部34上,上述聚光用光源6的上述散热部件19 的侧面(长度方向的内侧)位于上述侧面散热用开口部35上。并且,如图5 所示,从上述散热部件19的翅片的长度方向的外侧至内侧是从上述灯室16 内经上述后方散热用开口部34向上述侧面散热用开口部35倾斜的。如图6 图9所示,在上述灯壳体2的上述侧面散热用开口部35、 35的边 缘的一部分上,设有向灯室16侧下降一段的阶梯部。上述阶梯部形成导热通 道36、 36。上述导热通道36、 36/人上述侧面散热用开口部35、 35的边缘的 一部分沿规定方向,即相互向内侧且向上述开关23侧的方向设置。在上述后 方散热用开口部34、上述侧面散热用开口部35及上述导热通道36的边缘上,
一体设置导热凸部(肋)37。上述导热通道36由可容纳上述电气配线33的凹部或槽或切口等构成。即, 上述导热通道36^Ji述灯壳体2底部的下面下降一^R。另外,上述导热通道 36兼作上述电气配线33的布线通道。在上述导热路径36上设有固定上述电 气配线33的固定部。上述固定部由切口38、弹性爪39和固定爪40等构成。如图2~图5所示,上述托架21由嵌合部41、固定部42及壁部43构成。 上述托架21由导热性良好并具有刚性和弹性的材料例如薄钢板形成。上述嵌合部41呈凹形,用于嵌合固定上述聚光用光源6的上述主体部的 上述外壳20。上述嵌合部41覆盖上述外壳20的除了上述透镜18以外的一个 面及左右两个侧面。当然,也可通过上述外壳20与上述嵌合部41的弹性嵌合, 例如在上述外壳20上设置嵌合孔,在上述嵌合部41上设置嵌合凸部,使上述 嵌合凸部与上述嵌合孔弹性嵌合,由此可以提高上述聚光用光源6与上述托架 21的固定力。上述固定部42从上述嵌合部41的一侧部弯折,且从上述嵌合部41的另 一侧部经上述壁部43弯折,并一体设置。在将上述聚光用光源6的上述光照 射部的上述透镜18设置在上述灯玻璃的上述内透镜3及上述外透镜4侧,且 将上述聚光用光源6的上述散热部件19设置在上述灯壳体2的上述后方散热 用开口部34及上述侧面散热用开口部35侧的状态下,用上述螺4丁 22和上述 铆钉28等,将上述固定部42固定于上述灯壳体2的上述后方散热用开口部 34及上述侧面散热用开口部35的边缘上,由此将上述聚光用光源6固定于上 述灯壳体2上。上述固定部42的宽度与上述嵌合部41的宽度或者上述壁部 43的宽度大致相等。将上述壁部43 ^:置于上述嵌合部41的另一侧部与上述固定部42之间。 即,将上述壁部43设置在从上述聚光用光源6至上述后方散热用开口部34 及上述侧面散热用开口部35的边缘的之间。另外,上述壁部43可以防止由上 述聚光用光源6产生的热量泄漏至由上述壁部43包围的空间之外,例如上述 聚光用光源6的上述透镜18侧。另外,上述壁部43将由上述聚光用光源6 产生的热量引导至上述后方散热用开口部34及上述侧面散热用开口部35。在上述聚光用光源6的上述主体部的上述外壳20的一个面上, 一体设置
有作为定位部的长凸状的定位凸部44。另一方面,在上述托架21的上述嵌合 部41上设置有长孔状的定位孔部45。通过使上述定位凸部44与上述定位孔 部45相嵌合,能够确定上述外壳20与上述嵌合部41的位置,从而使上述外 壳20与上述嵌合部41互相嵌合。本实施例的车辆用室内灯1采用了以上结构,下面对其作用进行说明。如图IO所示,本实施例的车辆用室内灯1例如以使开关23位于与后风挡 玻璃G相反的一侧上的方式,安装于车辆(汽车)C的室内R后座的顶棚内 饰T上。并且,在接通开关23时,聚光用光源6点亮,作为从透镜18发出 的直射光L4的聚光经内透镜3的圆锥梯形凹部24并透过外透镜4后照片车 辆的室内的规定范围。这时,从聚光用光源6的透镜18发射的部分光(未示出)从内透镜3的 照射孔25抵达圆锥梯形凹部24表面的光扩散部30而被扩散。并且,从聚光 用光源6的透镜18发射的部分光(未示出)从内透镜3的外侧部件26的入射 面入射至外侧部件26中。从该入射面入射到外侧部件26中的入射光通过外侧 部件26的导光作用,在外侧部件26的外面(表面)与包含倾斜反射面29的 外侧部件26和内侧部件27的边界面之间,反复反射后被引导至外侧部件26 中,同时,部分光(未示出)从外侧部件26的外面射向外部。另一方面,当车门开关或主开关接通时,散光用光源7点亮,从该散光用 光源7发射的散光透过内透镜3的外侧部件26及外透镜4后,以散光形式照 明车辆室内的规定范围。并且,通过点亮聚光用光源6,在该聚光用光源6的主体部的外壳20中 会产生热量。该热量从聚光用光源6的主体部的外壳20传递至散热部件19。 传递至散热部件19的热量沿散热部件19的翅片的长度方向,从灯室16内经 后方散热用开口部34,从侧面散热用开口部35释放到灯室16外。此外,通过托架21的壁部43,可防止在聚光用光源6的主体部的外壳20 中产生的热量泄漏到由该壁部43包围的空间之外,例如聚光用光源6的透镜 18侧。并且,通过托架21的壁部43,还可以将在聚光用光源6的主体部的外 壳20中产生的热量从灯室16内引导至后方散热用开口部34及侧面散热用开 口部35。从灯室16内引导至后方散热用开口部34及侧面散热用开口部35的
热量,经过后方散热用开口部34,》yv侧面散热用开口部35释^L到灯室16外。 释放到灯室16外的热量从侧面散热用开口部35,沿导热通道36引导至 与后风挡玻璃G相反的一侧的开关23侧。另外,通过后方散热用开口部34、 側面散热用开口部35及导热通道36的边缘的导热凸部37,从散热部件19释 放的热量引导至与后风挡玻璃G相反的一侧的开关23侧。本实施例的车辆用室内灯l采用了以上结构及作用,下面,对其效果进4亍 说明。如图5中的实线箭头所示,在本实施例的车辆用室内灯1中,在聚光用光 源6的主体部的外壳20中产生的热量在散热部件19中,沿该散热部件19的 翅片的长度方向,从灯室16内侧传递至灯壳体2的后方散热用开口部34及侧 面散热用开口部35侧,并从该后方散热用开口部34及侧面散热用开口部35 有效释放到灯室16外。这样,由于本实施例的车辆用室内灯1充分考虑了作 为聚光用光源6的半导体型光源的热对策,因此,可以使用高输出的半导体型 光源。此外,由于本实施例的车辆用室内灯1在使聚光用光源6的光轴与聚光用 光源6的光照射方向Z-Z相一致,并且聚光用光源6相对于灯壳体2的安装 面的底板部29倾斜的状态下设置在灯室16内,因此,能够简单、可靠地使散 热部件19的翅片的长度方向从灯室16内向后方散热用开口部34及侧面散热 用开口部35倾斜。并且,本实施例的车辆用室内灯1能够简单、可靠地获得 光指向性很高的聚光,并且由于能够获得光指向性很高的聚光,因此,可防止 向使用聚光的人员以外的人员的闪光。并且,如图6中实线箭头所示,在本实施例的车辆用室内灯1中,在聚光 用光源6的主体部的外壳20中产生的热量通过散热部件19 ,利用导热通道36 , 从灯壳体2的后方散热用开口部34及侧面散热用开口部35沿规定方向有效地 引导并释放至灯室16外。这样,由于本实施例的车辆用室内灯1充分考虑了 作为聚光用光源6的半导体型光源的热对策,因此,可使用高输出的半导体型 光源。特别是在本实施例的车辆用室内灯1中,由于可以沿规定方向,在本例 中是与后风挡玻璃G相反的一侧,即内侧且开关23侧的方向,通过导热通道 36引导聚光用光源6的热量,因此,能够将伴随聚光用光源6所释放的热量 产生的不良影响降至最小限度。即,通过将聚光用光源6的热量引导至与后风 挡玻璃G相反的一侧,可防止后风挡玻璃G变模糊。此外,由于本实施例的车辆用室内灯1在后方散热用开口部34的边缘及 側面散热用开口部35的边缘以及导热通道36的边缘设有导热凸部37,因此, 可以沿规定方向更可靠地引导聚光用光源6所产生的热量。并且,由于本实施 例的车辆用室内灯1在后方散热用开口部34的边缘及侧面散热用开口部35 的边缘以及导热通道36的边缘设有导热凸部37,因此,增加了灯壳体2的强 度。此外,本实施例的车辆用室内灯1将导热通道36兼用作对与聚光用光源 6电连接的电气配线33进行布线的布线通道,并且,在该导热通道36上设有 作为固定电气配线33的固定部的切口 38、弹性爪39、固定爪40等。因此, 由于本实施例的车辆用室内灯1能够简单、可靠地且以最短距离对聚光用光源 6的电气配线33进行布线,因此,可简化聚光用光源6的电气配线33的布线 作业,并且,由于电气配线33较短即可,因此,能够节约制造成本。即,通 过使下降一段的阶梯部位于聚光用光源6的供电部(电气配线的连接部),从 而能以最短距离对电气配线33进"f亍布线。此外,通过在灯壳体2上设置下降 一段的阶梯部,可以在灯壳体2的外侧,即阶梯部的布线通道的导热通道36 上设置电气配线33的固定部的切口 38、弹性爪39和固定爪40等。此外,本实施例的车辆用室内灯1通过托架21的壁部43,可防止聚光用 光源6产生的热量泄漏到由该壁部43包围的空间之外,例如聚光用光源6的 透镜18侧。并且,如图3中实线箭头所示,在本实施例的车辆用室内灯1中, 聚光用光源6产生的热量可以沿托架21的壁部43,从聚光用光源6引导至灯 壳体2的后方散热用开口部34及侧面散热用开口部35,并从该后方散热用开 口部34及侧面散热用开口部35有效地释放到灯室16外。这样,由于本实施 例的车辆用室内灯1充分考虑了作为聚光用光源6的半导体型光源的热对策, 因而,可使用高输出的半导体型光源。此外,由于本实施例的车辆用室内灯1通过托架21将聚光用光源6固定 在灯壳体2上,因此,能够精确地将聚光用光源6固定在灯壳体2上。特别是 在聚光用光源6的光轴与聚光用光源6的光照射方向Z-Z相一致并且聚光用 聚精确地将光用光源6倾斜固定在灯壳体2上。此外,在本实施例的车辆用室内灯1中,由于托架21的固定部42的宽度 与托架21的嵌合部41或壁部43的宽度大致相等,因此,可充分确保托架21 的固定部42与灯壳体2的固定面积。这样,本发明的车辆用室内灯1即使在 聚光用光源6的光轴相对于3个方向(X方向、Y方向、Z方向)倾斜的状态 下,仍能更精确地将聚光用光源6固定在灯壳体2上。此外,在本实施例的车辆用室内灯1中,由于托架21由导热性良好并具 备刚性及弹性的部件构成,因此,可进一步提高聚光用光源6的散热效果,并 且,可通过托架21将聚光用光源6可靠地固定在灯壳体2上。下面,对上述实施例以外的例子进行说明。在上述实施例中,对安装于后 风挡玻璃G附近的后座的顶棚内饰T上的车辆用室内灯1进行了说明。但是, 本发明也可应用于安装于后风挡玻璃G附近的后座的顶棚内饰T以外的处所, 例如前风挡玻璃附近的前座的顶棚内饰等处的车辆用室内灯。另外,在上述实施例中,作为定位部,由长凸状的定位凸部44与长孔状 的定位孔部45构成。但是,在本发明中,定位部也可以采用长凸状的定位凸 部44与长孔状的定位孔部45以外的结构。例如,也可以釆用l个或多个小圆 形的凸部以及同样l个或多个的小圆形的孔部。
权利要求
1.一种车辆用室内灯,以具有光指向性的半导体型光源作为光源,其特征在于,具有划分灯室的灯壳体及灯玻璃,设置在上述灯室内的的上述光源,以及将上述光源固定在上述灯壳体上的托架,在上述灯壳体中与上述光源对应的位置设置散热用开口部,在上述托架上,设有位于从上述光源至上述散热用开口部的边缘之间的壁部。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室内灯,其特征在于 上述光源由单元结构构成,该单元结构包括主体部、设置在上述主体部的一个面上并照射光的光照射部、以及设置在上述主体部的另一个面上的散热部 件,上述托架具有用于嵌合固定上述光源的上述主体部的嵌合部、固定部以及 上述壁部,上述固定部通过在将上述光源的上述光照射部设置于上述灯玻璃 侧,并且将上述光源的上述散热部件设置在上述散热用开口部侧的状态下固定 在上述灯壳体上,从而将上述光源固定在上述灯壳体上,在上述光源的上述主体部和上述托架的上述嵌合部上分别设置定位部。
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迷的车辆用室内灯,其特征在于 上述托架的上述固定部的宽度与上述托架的上述嵌合部或上述壁部的宽度大致相等。
4. 根据权利要求1 ~3中任意一项所述的车辆用室内灯,其特征在于 上述托架由导热性良好且具有刚性和弹性的部件构成。
全文摘要
在以往的车辆用室内灯中,由于未考虑LED等半导体型光源的热对策,因此,在使用高输出的LED等半导体型光源时存在有待探讨的课题。本发明的车辆用室内灯利用托架(21)将聚光用光源(6)固定在灯壳体(2)上。在该灯壳体(2)中对应于光源(6)的位置处设置散热用开口部(34、35)。在托架(21)上设置壁部(43),上述壁部(43)设置在光源(6)至散热用开口部(34、35)的边缘之间,并且,可以将由光源(6)产生的热量引导至散热用开口部(34、35),其结果,由于考虑了光源(6)的热对策,因此,可使用高输出的LED等半导体型光源。
文档编号F21V29/00GK101131230SQ200710146578
公开日2008年2月27日 申请日期2007年8月21日 优先权日2006年8月24日
发明者葭原常男, 齐贺知之 申请人:市光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