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离子显示板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87377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等离子显示板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等离子显示板。
技术背景等离子显示板包括形成在由障壁划分的放电串(Cel 1)内的荧光体层,同时形 成多个电极(Electrode)。向等离子显示板的电极提供驱动信号,则放电串内通 过提供的驱动信号产生放电。其中,放电串内通过驱动信号而产生放电时,充入 放电串内的放电气体释放真空紫外线(VacuumUltravioletrays),通过这种真空 紫外线,在等离子显示板的画面上显示影像。 发明内容发明目的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减少反射率的等离子显示板。 技术方案本发明的等离子显示板包括:前面基板,配置在前面基板上的互 相并排的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和配置在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上部的上部电介质 层,和与前面基板对置配置的后面基板,及在前面基板和后面基板之间划分放电 串的障壁,上部电介质层包括玻璃材质和采用钴(Co)材质作为第l颜料(Pigmen t),上部电介质层的铅(Pb)含量可以为1000ppm(PartsPerMillion)以下。 而且,钴材质的含量可以为O. l重量份数以上O. 6重量份数以下。 而且,上部电介质层作为第l颜料,可以再包括镍(Ni)、铬(Cr)、铜(Cu)、铈 (Ce)、锰(Mn)当中至少一个材质。而且,上部电介质层的厚度可以依照以下公式:40《T/C《420。在此,T为上部 电介质层的厚度其单位为(戶),C为钴材质的含量,其单位可以为重量份数。 而且,上部电介质层的厚度可以为33,以上39,以下。而且,放电串可以再包括荧光体层,荧光体层可以再包括荧光体材质和第2颜 料材质。而且,荧光体层可以包括释放红色光的第l荧光体层,释放蓝色光的第2荧光体 层及释放绿色光的第3荧光体层,第l荧光体层作为第2颜料可以包括铁(Fe)材质。而且,本发明另一实例的等离子显示板包括前面基板,和配置在前面基板上 的互相并排的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和配置在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上部的上部电 介质层;和与前面基板对置配置的后面基板;及在前面基板和后面基板之间划分放电串的障壁,上部电介质层包括玻璃材质和作为颜料(Pigment)的钴(Co)材质, 上部电介质层的铅(Pb)含量为1000ppm(PartsPerMillion)以下,在前面基板和后 面基板之间充入放电气体,放电气体可以包括lC^以上3(m以下的氙(Xe)。
而且,放电气体可以包括12W以上2(m以下上述氤(Xe)。
有益效果本发明的等离子显示板通过降低反射率,具有提高对比度(Contra st)特性的效果。


图l为介绍本发明的等离子显示板结构的一个实施例的图片。图2为介绍本发明等离子显示板操作的一个实施例的图片。图3为介绍上部电介质层成分的图片。图4为介绍本发明等离子显示板色坐标特性的一个实施例的图片。图5为介绍钴的含量和上部电介质层厚度之间关系的图片。图6a至图6b为进一步具体介绍第l颜料的含量的图片。图7a至图7b为介绍上部电介质层的厚度的图片。图8为介绍上部电介质层的铅(Pb)含量的图片。图9a至图9b为介绍氙含量和亮度及放电开始电压之间关系的图片。图10为介绍荧光体层的图片。图lla至图llb为介绍红色颜料的图片。图12a至图12b为介绍蓝色颜料的图片。图13a至图13b为介绍绿色颜料的图片。图14为介绍上部电介质层的其他结构的一个实施例的图片。图14中将省略已 经具体介绍的内容。图15为介绍上部电介质层的另一结构的一个实施例的图片。图15中将省略以 上具体介绍的内容。图16a至图16c为介绍本发明的等离子显示板又一个实施例的图片。
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l为介绍本发明的一个实例的等离子显示板结构的图片。
分析图l,等离子显示板可以包括并排配置的扫描电极102、 Y和维持电极103、 Z的前面基板101,和配置与前述扫描电极102、 Y及维持电极103、 Z交叉的寻址电极113、 X的后面基板lll。
配置扫描电极102和维持电极103的前面基板101的上部,即在扫描电极102和维持电极103上部配置上部电介质层104。上部电介质层104限制扫描电极102及维持电极103的放电电流,可以使扫描 电极102和维持电极103之间绝缘。可以在上部电介质层104的上部形成易化放电条件的保护层105。这种保护层 105可以包含二次电子释放系数高的材料,例如氧化镁(MgO)材质。而且,后面基板lll上配置电极,例如寻址电极113、 X,可以在这种配置寻 址电极113、 X的后面基板lll上形成覆盖寻址电极113、 X,并使寻址电极113、 X 绝缘的下部电介质层115。同时,下部电介质层115的上部可以形成划分放电空间即放电串的条形(Stri peType),井形(WellType),三角形(DeltaType),蜂窝形等障壁112。通过这种 障壁112,在前面基板101和后面基板lll的之间配置绿色(Green:G),蓝色(Blue:B) 放电串。而且,除了红色(R),绿色(G),蓝色(B)放电串之外,还可以再配备白色 (Whi te: W)或黄色(Yel low: Y)放电串。由障壁112划分的放电串内充入了包含氙(Xe),氖(Ne)等的放电气体。同时,可以在由障壁112划分的放电串内形成寻址放电时释放显示图像的可 见光的荧光体层114。例如,可以形成释放红色(Red:R)光的第l荧光体层,释放 蓝色(Blue, B)光的第2荧光体层及释放绿色(Green:G)光的第3荧光体层。而且,除了红色(R),绿色(G),蓝色(B)光之外,还释放白色(White:W)或黄色 (Yellow:Y)光的荧光体层。而且,第l、 2、 3荧光体层的厚度可以与其他荧光体层的厚度不同。例如, 第2荧光体层或第3荧光体层的厚度可以比第1荧光体层厚度更厚。同时,红色(R)、绿色(G)及蓝色(B)放电串的宽度可以实际相同,也可以将 红色(R)、绿色(G)及蓝色(B)当中的一个以上的放电串的宽度设为与其他放电串 宽度不同。例如,可以设为释放红色放电串的宽度最小,使绿色(G)光放电串及蓝色(B) 放电串宽度大于红色(R)放电串的宽度。在此绿色(G)放电串的宽度可以与蓝色(B) 放电串的宽度实际相同或不同。而且,不仅可以采用图1所示的障壁112结构,也可以采用'多种形状的障壁结 构。例如,障壁112包括第l障壁112b和第2障壁112a。在此可以采用,第l障壁ll 2b高度与第2障壁112a高度互不相同的差分型障壁结构。如果采用差分型障壁则第l障壁112b的高度可以比第2障壁112a的高度更低。而且,图1中只显示和介绍了红色(R),绿色(G)及蓝色(B)放电串分别在同一个线上的例子,但是也可以采用其他方式排列。比如红色(R),绿色(G)及蓝色(B)放电串以三角形排列的三角洲(Delta)型的排列。放电串的形状也同样,不仅可以采取四角形,也可以采取五角形,六角形等多种多角形状。而且,在此图1中只显示了障壁112形成在后面基板111上的例子,障壁112形成在前面基板201或后面基板l 11当中的至少一个上。在此,由障壁112划分的放电串内最好充入指定的放电气体。 以上介绍中只显示了编号115的下部电介质层及编号104的上部电介质层分别为一个层(Layer)的例子,但是这种电介质层及下部电介质层当中可以至少一个是由多个层组成。同时,为了防止编号112的障壁引起的外光反射,可以在障壁112的上部增设 可以吸收外光的黑色层(图中未显示)。而且,形成在后面基板111上的寻址电极113的宽或厚度可以是一定值,但 是放电串内的宽或厚度可以与放电串外部的宽或厚度不同。例如,放电串内部的 宽或厚度大于放电串外部的宽或厚度。图2为介绍本发明一实例的等离子显示板操作一例的图片。在此,图2介绍 了本发明一实例的等离子显示板的方法的一例。本发明并不限于图2,可以多样 变化操作本发明一实例的等离子显示板的方法。分析图2,可以在初始化的重置期间向扫描电极提供重置信号。重置信号可 以包含上斜(Ramp-Up)信号和下斜(Ramp-Down)信号。例如,在进行初始化的重置期间的创建(Set-Up)期间内,向扫描电极Y提供 从第1电压V1急剧上升到第2电压V2后,电压再从第2电压V2开始逐渐下降到第3电 压V3的上斜信号。其中,第1电压V1以是接地(GND)的电压。在这个创建期间内,放电串内通过上斜信号发生弱的暗放电(DarkDischarg e),即创建放电。通过此创建放电,放电串内将积累某一程度的壁电荷(WallCha rge) c在创建期间之后的记忆(Set-Down)期间内,可以在上斜信号之后,向扫描 电极Y提供与这种上斜信号相反极性方向的下斜信号。其中,下斜信号可以从上斜信号的峰值(Peak)电压,即低于第3电压V3的第 4电压V4逐渐下降到第5电压V5 。随着这种下斜信号的供应,在放电串内发生微弱的消除放电(EraseDischar ge),即记忆放电。通过此记忆放电,将在放电串内均匀残留可以稳定发生寻址 放电的壁电荷。在重置期间之后的寻址期间内,可以向扫描电极提供实际维持比下斜信号的 最低电压即第5电压V5更高电压,例如第6电压V6的扫描偏置信号。同时,可以向扫描电极提供从扫描偏置信号下降扫描电压的扫描信号。 同时,至少一个子字段的寻址期间内,向扫描电极提供的扫描信号(Scan)的 脉冲宽度可以与其他子字段脉冲宽度不同。例如,在时间上位于后位的子字段中 的扫描信号(Scan)宽度可以比在前面的子字段中的扫描信号(Scan)宽度更小。而 且,子字段排列顺序的扫描信号(Scan)宽度减少可以采用2.6^(微秒),2.3//s,2.1/^, 1.9;"s等渐进的方式,或采用2.6/"s, 2. 3/fi, 2.3//s, 2.1/ ......1.9/"s, 1.9//s等方式。如此,向扫描电极提供扫描信号时,可以与扫描信号对应,向寻址电极提供 数据信号。随着这些扫描信号和数据信号信号的供应,扫描信号与数据信号之间的电压 之差将与,重置期间内生成的壁电荷引起的壁电压相加,由此在供应数据信号的 放电串内产生寻址放电。在此,在寻址期间内,为了防止维持电极的干涉引起寻址放电的不稳定,可 以向维持电极提供维持偏置信号。在此,维持偏置信号稳定维持小于在维持期间施加维持信号的电压,大于接 地电平GND的电压的维持偏置电压Vz 。之后,在显示影像的维持期间内向扫描电极或维持电极当中的一个以上电极 提供维持信号。例如,可以向扫描电极或维持电极交替施加维持信号。若提供这样的维持信号,则通过寻址放电被选的放电串在随着放电串内壁电 压和维持信号的维持电压Vs相加而提供维持信号时,在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之间 产生维持放电即显示放电。同时,至少一个子字段中,在维持期间内提供多个维持信号,多个维持信号 当中至少一个维持信号的脉冲宽度可以与其他维持信号的脉冲宽度不同。例如,多个维持信号当中,最早提供的维持信号的脉冲宽度大于其他维持信号的脉冲宽 度。贝U,维持信号能够更稳定。图3为介绍上部电介质层成分的图片。分析图3,上部电介质层包括玻璃材质和第l颜料(Pigment),通过第l颜料具 有蓝色系颜。虽然没有特别限制,玻璃材质可以是P206-B203-Zn0系玻璃、ZnO-B203-R0(R O为BaO, SrO, La203, Bi203, P203, SnO当中的任一个)系玻璃,ZnO-Ba0-RO(RO为SrO,La203, Bi203, P203, Sn0当中任一个)系玻璃,ZnO-Bi203-RO(RO为SrO, La203, P203, SnO当中任一个)系玻璃材质当中任一个或两个以上的混合物。对于第1颜料,除了包含在上部电介质层中,上部电介质层具有蓝色系颜色 之外,没有特别限制。但是,考虑粉末制造的容易性,色感,制造单价,上部电 介质层的反射率时,最好包括钴(Co)材质。介绍上部电介质层的制造方法的一例如下。首先,混合玻璃材料和第l颜料。例如,可以混合P206-B203-ZnO系玻璃材质和 作为第l颜料的钴(Co)材质。之后,采用混合第l颜料的玻璃材质制造玻璃。在此,采用钴(Co)制造具有蓝 色系列的蓝色玻璃。之后,破碎制造的蓝色玻璃后,制造蓝色玻璃粉末。在此,玻璃粉末的粒度最 好约为O. l,(微米)以上10,(微米)以下。之后,将蓝色玻璃粉末与粘合剂(Binder)、溶剂混合,制造电解质膏(Past e)。此时,电介质膏中可以再添加分散稳定剂等添加剂。之后,将电介质膏涂敷在形成扫描电极Y和维持电极Z的前面基板上,干燥或 烧成涂敷后的电介质膏,由此可以形成上部电介质层。采用这种方法形成的上部电介质层能够具有蓝色系颜色。以上只介绍形成上部电介质层的方法的一例,但是本发明并非限于其。例如, 可以采用覆膜(Lami nat ing)方法形成上部电介质层。图4为介绍本发明一实例的等离子显示板色坐标特性的图片。图4中显示了,上部电介质层制作玻璃材料和,作为第1颜料包括0.2重量份 数钴(Co)材质的第l类型基板(Typel)和,不包括第l颜料的第2类型基板(Type2), 在向各个基板提供相同的驱动信号的状态下,采用MCPD-1000设备测量色坐标的 图表。分析图4,如果是没有包含第1颜料的第2类型,则绿色(G)的色坐标P1为X轴 约为0.272, Y轴约为0.672。红色(R)的色坐标P2为X轴约为0. 630, Y轴约为O. 357. 而且,蓝色(B)的色坐标P3为X轴约为0.190, Y轴约为O. 115。如果是第l类型基板,则绿色(G)的色坐标P10为X轴约为0.270,Y轴约为0.67 0。而且,红色(R)的色坐标P20为,X轴约为0.600, Y轴约为0.340。而且,蓝色(B) 的色坐标P30为,X轴约为O. 155, Y轴约为O. 060。由此可以得知,连接第I类型基板的PIO, P20及P30的三角形与,连接第2类型 基板的P1,P2及P3的三角形相比,在色坐标上沿着蓝色(B)方向移动。这是因为第l类型基板的色温比第2类型基板色温更高,因此观众觉得第l类型基板的影像要比 第2类型基板的影像更清晰。同时,上部电介质层包含的第l颜料的含量过多时,会降低上部电介质层的 透过率,因此会过度降低所体现的影像亮度。想放哪,第l颜料的含量过少时, 色温改善效果微小。因此,将第l颜料与玻璃材质混合时,考虑透过率及色坐标特性时,最好调 整第l颜料的含量。而且,上部电介质层中包含钴(Co)用作第l颜料,上部电介质层具有蓝色系颜 色,贝U,上部电介质层能够吸收外部入射的光,由此能减少基板反射率,提高对 比度(Contrast)特性。同时,上部电介质层中包含的第l颜料即钴(Co)含量一定时,如果上部电介质 层的厚度增加,则反射率会减少,会提高对比度特性,但是透过率会减少而会减 少所体现的影像亮度。而且,上部电介质层的厚度一定时,钴(Co)材质的含量增 加时,反射率会降低,因此会提高对比度特性,但是由于透过率降低,会降低影 像亮度。因此,为了在降低反射率的同时提高透过率,最好根据所包含的第l颜料即 钴(Co)的含量,决定上部电介质层的厚度。图5为介绍钴的含量和上部电介质层厚度之间关系的图片。图5显示了随上部电介质层厚度(T)和钴(Co)材质含量(C)的比率(T/C)变化的 对比度特性和,所显现的影像亮度数据。上部电介质层的厚度为T,单位为,,钴材质的含量为C,单位为重量份也/工数。A类型中,将上部电介质层的厚度设为39,和33拜,通过变更钴(Co)材质含 量方法,将T/C从10变更到500的同时测量对比度和亮度。B类型中,将钴(Co)材质的含量设为0.1重量份数和0.6重量份数,通过变更 上部电介质层厚度的方法,将T/C从10变更到500的同时测量对比度和亮度。0)表示对比度特性充分高或影像亮度充分高,表示很好;O表示较好;X表 示对比度特性过低或所体现的影像亮度过低,表示很差。首先,分析A类型的对比度,贝ljT/C为10以上330以下时,对比度特性很好 (◎)。这是因为,与电介质层的厚度(T)相比,钴(Co)材质含量(C)充分多,由此 电介质层的反射率充分高。此时,若假设电介质层的厚度(T)为33岸,则钴(Co)材质的含量约为0.1重量份数以上3.3重量份数以下,充分多。则反射率充分高,能够提高对比度特性。而且,T/C为390以上480以下时,对比度特性较好(O)。此时,反射率低,会 恶化对比度特性,但是其程度很微小。相反,T/C为500以上时对比度特性很差(X)。其理由为,与电介质层的厚度(T) 相比,钴(Co)材质的含量(C)过小,因此电介质层的反射率会过低。此时,若假设电介质层的厚度(T)为39岸,则钴(Co)材质的含量过小,约为O. 078重量份数以下。贝U,反射率过低,由此会恶化对比度特性。而且,分析A类型的体现的影像亮度,贝UT/C为10以上30以下时,亮度很差 (X)。其原因是,与电介质层厚度(T)相比,钴(Co)材质的含量(C)过多,因此电 介质层透过率过低。相反,T/C为40以上80以下时,亮度较好(O)。此时透过率低,会降低所体 现的影像亮度,但是其程度微小。而且,T/C为110以上时,亮度很好(O))。其理由为,与电介质层厚度(T)相 比,钴(Co)材质的含量(C)充分小,因此电介质层的透过率充分高。之后,分析B类型的对比度,T/C为10时,对比度特性很差(X)。这是以为 内,与钴(Co)材质含量相比,电介质层的厚度(T)过薄,因此电介质层的反射率 过低。此时,假设钴(Co)材质的含量为O. l重量份数,上部电介质层的厚度(T)过 薄,约为l,。贝IJ,反射率过低,会恶化对比度特性。相反,T/C为30以上60以下时,对比度特性较好(O)。此时,反射率低,会 降低对比度特性,其程度微小。而且,T/C为80以上时,对比度特性很好(OO。这是因为,与钴(Co)材质的 含量相比,电介质层的厚度(T)充分厚,由此电介质层的反射率充分高。此时,假设钴(Co)的含量(C)为0.6重量份数,上部电介质层的厚度(T)为48 ,以上300,以下,充分厚。则反射率充分高,因此能够提高对比度特性。以下,分析B类型的体现的影像亮度,贝IJT/C为10以上260以下时,亮度很好 (◎)。这是因为,与钴(Co)材质的含量相比,电介质层的厚度(T)充分薄,由此电 介质层的透过率充分高。而且,T/C为290以上420以下时,亮度较好(O)。此时,透过率低,所显现的 影像亮度会降低,其程度微小。相反,T/C为480以上时,亮度很差(X)。这是因为,与Co)材质的含量相比, 电介质层的厚度(T)过厚,因此电介质层的透过率过低。分析以上介绍的图5的数据,则上部电介质层的厚度(T)可以依照以下公式1:公式l为1:40《T/C《420 最好上部电介质层的厚度(T)依照以下公式2:公式2为110《T/C<260 图6a至图6b为进一步具体介绍第l颜料的含量的图片。图6a至图6b显示了,包含在上部电介质层的钴材质(Co)含量为O重量份数、0. 05重量份数、0. l重量份数、0.15重量份数、0.2重量份数、0.3重量份数、0.5重 量份数、0.6重量份数、0.7重量份数、l.O重量份数时,测量暗室对比度(C/R)、明室对比度、反射光、反射率、色温,亮度的数据。此时,上部电介质层的厚度 (T)为38/zm,全部一致。暗室对比度为,在周围黑暗的暗室,在画面上显示1%窗口 (Window)图形的影 像的状态下,测量了对比度。明室对比度为,在周围明亮的明室,在画面上显示25%窗口图形的影像的状 态下,测量了对比度。分析图6a,钴(Co)材质的含量为O重量份数时,即上部电介质层中不包括第l 颜料时,暗室对比度为9870:1,明室对比度为48:1,反射光为18. 31 [cd/m2],基板 反射率为35%,色温为7100K。而且,钴(Co)材质的含量为0.05重量份数时,暗室对比度为9900:1;明室对 比度为49:1,反射光为17.8[cd/nf];基板反射率为34%,色温为7200K。如上所述,钴(Co)材质的含量为0.05重量份数以下时,钴材质的含量微小, 对比度特性降低,反射光及反射率具有较大的值,色温低。相反,钴(Co)材质的含量为0.1重量份数时,暗室对比度为10400:1,明室对 比度为52:1,反射光为12.1[cd/m2],基板反射率为31%,色温为7500K。即,钴(Co) 含量为0.1重量份数时,与0.05重量份数以下时相比,改善了对比度特性,减少 反射光及反射率的值,增加色温。由于钴(Co)材质的物性,上部电介质层具有蓝色系颜色,因此上部电介质层 吸收通过外部入射的光,由此提高对比度特性,会降低反射光及反射率。而且,上部电介质层具有蓝色系颜色,通过基板内部释放到外部的可见光穿 透上部电介质层的同时,蓝色光会进一步加强,因此会提高色温特性。而且,钴(Co)材质的含量为O. 15重量份数以上0.3重量份数以下时,暗室对比 度为11000:1 11670:1,会进一步改善,明室对比度为54:广56:1,反射光进一步 减少,是10.2[cd/mT8.2[cd/m2];基板反射率也进一步减少,是29% 25.2%;色温进一步增加,是8050K 8400K。 B卩,钴(Co)含量为O. 15重量份数以上0. 3重量份 数以下时,对比度特性、反射光及反射率、色温特性都得到了改善。而且,钴(Co)材质的含量为0.5重量份数以上时,暗室对比度为12010:1以 上,明室对比度为58:1以上,反射光为7.8[cd/m2]以下,基板反射率为24鬼以下,色 温为8500K以上。以下分析图6b,则上部电介质层上不包括作为第l颜料的钴(Co)时,显现的 影像亮度约为183[cd/m2]。钴(Co)材质的含量为0.05重量份数时,影像的亮度约为182[cd/m2]。如此, 包含钴(Co)材质时影像亮度降低的原因为,由于钴(Co)材质,上部电介质层具有 蓝色系颜色,因此会降低上部电介质层的透过率。钴(Co)材质的含量为0.1重量份数时,所体现的影像亮度约为180[cd/m2]。而 且,钴(Co)材质的含量为O. 15重量份数以上0. 3重量份数以下时,所体现的影像的 亮度约为177[cd/m2]以上179[cd/m2]以下。钴(Co)材质的含量为O. 4重量份数以上0. 6重量份数以下时,所体现的影像亮 度约为168[cd/m2]以上173[cd/m2]以下。 相反,钴(Co)材质的含量为O. 7重量份数以上时,钴(Co)材质的含量会过量, 因此上部电介质层的透过率过低,所体现的影像的亮度会急剧下降,约降低至15 4[cd/m2]以下。分析以上的图6a至图6b内容,则为了在提高反射率及反射光特性、对比度特 性、色温特性的同时,防止所体现的影像亮度过低,上部电介质层最好包括0.01 重量份数以上0.6重量份数以下的第l颜料即钴(Co)材质,最好包括O. 15重量份数 以上0.3重量份数以下。图7a至图7b为介绍上部电介质层的厚度的图片。图7a至图7b显示了,分别在上部电介质层的厚度(T)为25/"m,28,, 30,, 33,, 35,, 36,, 38^, 39戶,43,, 45//m时,测量的反射率和亮度数据。其中,上部电介 质层作为第l颜料包含钴(Co),钴(Co)材质的含量为O. 2重量份数,全部一致。首选,分析图7a,上部电介质层的厚度为25,时,上部电介质层的厚度过薄, 很难充分吸收通过外部入射的光,因此基板反射率较高,是30.4%。而且,上部电介质层的厚度为28,以上30,以下时,基板反射率较高,是28.2 %以上29. 1%以下。相反,上部电介质层的厚度为33,时,基板反射率降低至27. 4%。而且,上部电介质层的厚度为35岸以上时,上部电介质层的厚度充分厚,基板反射率为26.9%以下。以下,分析图7b,观察亮度,则上部电介质层的厚度为25,时,所体现的影 像的亮度约为184[cd/m2]。而且,上部电介质层的厚度为28岬以上30,以下时,影像的亮度约为179[cd/ m"以上181[cd/m"以下。而且,上部电介质层的厚度为33,时,影像的亮度约为178[cd/m2]。而且,上部电介质层的厚度为35,以上39/um以下时,影像亮度约为172[cd/m2] 以上176[cd/m2]以下。相反,上部电介质层的厚度为43戶以上时,影像的亮度约为156[cd/m"以下。考虑以上图7a至图7b内容时,为了在减少反射率的同时,防止影像亮度由于 上部电介质层的透过率过低而过度降低,最好上部电介质层厚度为33/t/m以上39拜 以下,最好为35,以上38,以下。同时,包含在上部电介质层的第l颜料,除了钴(Co)材质之外,还可以再包括镍 (Ni)、铬(Cr)、铜(Cu)、铈(Ce)、锰(Mn)当中的至少一个材质。镍(Ni)材质作为第l颜料,包含在上部电介质上时,上部电介质层可以具有暗 蓝色(DarkBlue)。因此,在体现的影像的颜色当中能够强调暗蓝色。这种镍(Ni) 材质的含量过多时,上部电介质层的透过率会过低。因此,镍(Ni)材质的含量最 好为O. l重量份数以上O. 2重量份数以下。铬(Cr)材质可以作为第l颜料包含在上部电介质层上,可以在上部电介质层颜 色上添加红色(Red)。因此,可以在所显现的影像颜色当中强调蓝色的同时也可 以强调红色,因此能够增加色显现范围。这种铬(Cr)材质的含量最好为0.1重量 份数以上0.3重量份数以下。铜(Cu)材质作为第l颜料,包含在上部电介质层上时,可以在上部电介质层 颜色上再添加绿色(Green)。因此,可以在所显现的影像当中强调蓝色的同时强 调绿色,从而增加色显现范围。这种铜(Cu)材质的含量最好为0.03重量份数以上 0. 09重量份数以下。铈(Ce)材质作为第l颜料包含在上部电介质层上时,可以在上部电介质层颜色 添加黄色(Yellow)。因此,可以在所显现的影像颜色当中强调蓝色的同时也可以 强调黄色,因此能够增加色显现范围。这种铈(Ce)材质的含量最好为0.1重量份 数以上0.3重量份数以下。锰(Mn)材质作为第l颜料包含在上部电介质层上时,能够加深上部电介质层的 蓝色。因此,可以进一步提高影像色温。这种锰(Mn)材质的含量最好为0.2重量份数以上0.6重量份数以下。图8为介绍上部电介质层的铅(Pb)含量的图片。测量亮度时,分别测量启动(Turn-on)所有放电串的全白(Full-White, F/W) 时的亮度和,画面上显示25%窗口 (Window)图形的影像的亮度。而且,测量效率时,分别测量全白时的效率和,25%窗口图形中的效率。 而且,亮度的单位为[cd/m2];效率的单位为[lm/W];反射率的单位为[96];色 温的单位为[K]。图8显示了上部电介质层为无铅时和,上部电介质层为有铅时的亮度、效 率、反射率、色温的数据。在此,障壁为铅(Pb)含量为1000ppm以下的无铅障 壁。有铅上部电介质层采用PbO-B203-Si02系玻璃材料形成上部电介质层,上部电 介质层的铅(Pb)成分超过1000ppm;无铅上部电介质层是上部电介质层的铅(Pb) 成分为1000ppm以下。分析图8,如果是有铅上部电介质,向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之间施加192V的驱 动电压,则此时在全白状态下发生的光亮度约为141[cd/m2],效率为1.02[lm/ W], 259b窗口图形中发生的光的亮度约为364[cd/m2],效率为0.72[lm/W]。而且,反 射率为26. 4%,所显现的影像的色温为8270K。相反,如果是无铅上部电介质,向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之间施加192V的驱动 电压,则此时在全白状态下发生的光亮度约为144[cd/m2],效率为1.03[lm/W], 2 5免窗口图形中发生的光的亮度约为370[cd/m2],效率为O. 74[lm/W]。而且,反射率 为26. 4%,所显现的影像的色温为8270K。比较以上介绍的无铅上部电介质层时和有铅上部电介质层时的例子,则无铅 上部电介质层时,亮度及效率要比有铅上部电介质层得到提高。这是因为无铅上 部电介质层的铅(Pb)成分比有铅上部电介质层更少,无铅上部电介质层的电容(Ca pacitance)比有铅上部电介质层的电容更少,因此放电电流减少。如此,将上部电介质层的铅(Pb)含量设为1000ppm以下,则上部电介质层即使 作为第l颜料包括钴(Co)材质,也能够补偿由于上部电介质层的透过率降低损失 的亮度。而且,铅(Pb)成分积累到人体上时为人体带来严重坏影响的毒性物质。因 此,本发明一实例的等离子显示板中,障壁的铅(Pb)成分为1000ppm以下时,可 以减少对人体的恶影响。同时,如上所述,可以通过将上部电介质层的铅(Pb)含量设为1000ppm以下,而防止第l颜料引起的亮度降低,但是也可以通过调整放电气体包含的氤(Xe) 含量,防止上部电介质层包含的第l颜料引起的亮度降低。图9a至图9b为介绍氙含量和亮度及放电开始电压之间关系的图片。图9a至图9b中,将放电气体包含的氙(Xe)含量从5免变更到35W的同时,测量 了在画面上显示25%窗口图形影像时的亮度及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之间的放电开 始电压(FiringVoltage)。分析图9a,则放电气体中氙(Xe)的含量约为5X时,所显现的影像亮度为338 [cd/m2],9M时较少,约为356[cd/m2]。相反,氙(Xe)的含量为l(^时,亮度约增加到364[cd/m2]。与此同时,亮度随 着氙(Xe)的含量的增加而增加,是因为氙(Xe)具有放电时真空紫外线的发生的特 性,因此充入放电串内的放电气体的氙(Xe)含量增加时,会增加放电串发生的光 的量。而且,氙(Xe)的含量为119&时,亮度约为370[cd/m2];氙(Xe)的含量约为12%以 上15%以下时,亮度具有384[cd/m2]以上399[cd/m2]以下的较高的值。而且,氙(Xe)的含量为16%以上30%以下时,亮度具有约为406[cd/m"到423[cd /1112]之间的值。而且,氙(Xe)的含量为35免以上时,钝化了亮度增加率,具有425[cd/m2]的值。如上所述,放电气体当中的氙(Xe)含量增加时,会增加所体现的影像亮度, 氙(Xe)含量增加到35免以上时,亮度的增加量微小。以下,分析图9b,则放电气体中氙(Xe)的含量约为596时,扫描电极和维持电 极之间的放电开始电压约为134V; 9%时较少,约为135V。相反,氙(Xe)的含量为l(m时,放电开始电压约增加到137V。而且,氙(Xe)的含量为11%时,放电开始电压约为139V,氤(Xe)的含量约为12% 以上15%以下时,放电开始电压约为141V以上143V以下。而且,氙(Xe)的含量为16免以上309&以下时,放电开始电压约为144V以上149V 以下;氙(Xe)的含量急剧上升到359&以上时,放电开始电压可能会急剧上升至约l 53V以上。如上介绍,可以得知放电气体中增加氙(Xe)含量,则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之 间的放电开始电压。。考虑以上的图9a至图9b的数据时,为了在提高所体现的影像亮度的同时,防 止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之间的放电开始电压过高,最好充入前面基板和后面基板之间的放电气体包括10%以上30%以下的氙"6),最好包括12%以上20%以下。 图10为介绍荧光体层的图片。分析图IO,荧光体层114可以与荧光体材质的颗粒1000—起包括第2颜料材质 的颗粒IOIO。第2颜料材质的颗粒1010能够降低荧光体层114的反射率,因此可以 提高对比度特性。例如,散发红色(Red)光的第l荧光体层,可以包括具有白色系的第l荧光体材 质和作为第2颜料的红色颜料(Pigment)。此时,红色颜料具有红色系颜色,与第l荧光体材质混合,使第l荧光体层具 有红色系颜色。对于这种红色颜料,除了其颜色为红色系之外,没有特别限制。 但是,考虑粉末制造的容易性、色感、制造单价时,最好包括铁(Fe)材质。铁(Fe)材质在第l荧光体层中,可以为氧化铁状态。例如,铁(Fe)材质可以在 第l荧光体层中以a FeA状态存在。如此,第l荧光体层包括红色颜料,则红色颜料吸收通过外部入射的光,能够降 低基板反射率,提高由此体现的影像的对比度(Contrast)特性。而且,为了进一步提高对比度特性,散发蓝色(Blue)光的第2荧光体层也可以 包括具有白色系颜色的第2荧光体材质和作为第2颜料的蓝色颜料。此时,蓝色颜料具有蓝色系颜色,与第2荧光体材质混合,使第2荧光体层具有 蓝色系颜色。对于这种蓝色颜料,除了其颜色为蓝色系之外,没有特别限制。但 是,考虑粉末制造的容易性、色感、制造单价时,最好包括钴(Co)材质,铜(Cu) 材质,铬(Cr)材质或镍(Ni)材质当中的至少一个。这种蓝色颜料在第2荧光体层的状态可以为金属氧化物。例如,是钴(Co)材 质时,第2荧光体层当中的存在形式可以为CoAl204。而且,散发绿色光的第3荧光体层包括作为第2颜料的绿色颜料。 此时,绿色颜料具有绿色系颜色,与第3荧光体材质混合,使第3荧光体层具 有绿色系颜色。对于这种绿色颜料,除了其颜色为绿色系之外,没有特别限制。 但是,考虑粉末制造的容易性、色感、制造单价时,最好包括锌(Zn)材质。锌(Zn)材质在第3荧光体层当中的状态可以为氧化锌。例如,锌(Zn)材质在第 3荧光体层的状态可以为ZnC0204状态。图lla至图llb为介绍红色颜料的图片。图lla显示了,制作配置在所有放电串散发红色光的第l荧光体层的7英寸(In ch)测试模型,在去除前面基板的状态下,直接向障壁和第l荧光体层照射光之 后,测量反射率的数据。在此,第l荧光体层包括第l荧光体材质和红色颜料材质,第l荧光体材质为(Y, G d)B0:Eu,红色颜料采用了铁(Fe)材质。①为第1荧光体层不包括红色颜料的例子,②为第1荧光体层包括0. l重量份数 红色颜料的例子,③为第1荧光体层包括0. 5重量份数红色颜料的例子。分析图lla,如①所示,第l荧光体层中没有混合红色颜料时,400nm到750nm 为止的所有波长带宽中,反射率为75%以上。如此,省略红色颜料时,反射率高 的理由为,具有白色系颜色的第l荧光体材质反射大部分入射的光。如②所示,第l荧光体层中混合O. l重量份数的红色颜料时,波长为400nm到5 50nm为止的带宽中,反射率约为60%以下,波长为550nm以上的带宽中反射率约为 60%以上75%以下。如③所示,第1荧光体层中混合0.5重量份数的红色颜料时,波长为400nm到5 50nm为止的带宽中,反射率约为50%以下,波长为550nm以上的带宽中反射率约为 50%以上70%以下。如上所示,在第l荧光体层中混合红色颜料时,反射率降低的原因是,具有 红色系颜色的红色颜料吸收入射的光。分析图llb,则显示了红色颜料的含量和亮度之间关系的数据。图llb中,在红色(R)放电串上配置第1荧光体层,蓝色(B)放电串中配置第2荧 光体层,绿色(G)放电串中配置第3荧光体层,在第2荧光体层中混合1. O重量份数的 蓝色颜料的状态下,改变混合在第l荧光体层中的红色颜料的含量的同时,测量 亮度。在此,在接合前面基板和后面基板的基板状态下测量了亮度。在此,第1荧光体材质为(Y, Gd) BO:Eu,红色颜料为铁(Fe)材质,这种铁(Fe)材 质以aFe203形式,与第l荧光体材质混合。而且,第2荧光体材质为(Ba,Sr,Eu)MgAlu)0n,蓝色颜料为钴(Co)材质,这种钴 (Co)材质以CoAl204形式与第2荧光体材质混合。分析图llb,则第l荧光体层上不包括红色颜料时,所显现的影像的亮度约为 176[cd/m2]。包括在第l荧光体层的红色颜料含量为O. Ol重量份数时,所显现的影像亮度 约为175[cd/m2]。如此,混合红色颜料时,影像亮度降低的理由为,红色颜料的 颗粒会遮挡第l荧光体材质的部分颗粒表面,因此红色颜料的颗粒会妨碍放电串 内通过放电产生的紫外线照射到第l荧光体材质的颗粒上。红色颜料的含量为0.1重量份数到3重量份数之间时,所显现的影像的亮度具 有约为168 [cd/m2]到174 [cd/m2]之间的稳定值。而且,红色颜料的含量为3重量份数到5重量份数之间时,所显现的影像亮度 具有约160 [cd/m2]到168 [cd/m2]之间的值。相反,红色颜料的含量为6重量份数以上时,包含在第l荧光体层的红色颜料 含量会过量,因此第l荧光体材质的颗粒表面中被红色颜料的颗粒遮挡的面积会 过度增加,因此所显现的影像亮度约急剧下降至149[cd/m2]以下。如上所述,红色颜料的含量增加时,反射率会降低,但是影响亮度反而会降 低。因此,最好通过调整红色颜料的含量,在降低反射率的同时防止亮度过度降 低。例如,第l荧光体层中红色颜料的含量为O. 01重量份数以上5重量份数以下,最 好为O. l重量份数以上3重量份数以下。图12a至图12b为介绍蓝色颜料的图片。图12a中,制作在放电串上配置散发蓝色光的第2荧光体层的7英寸测试模 型,在去除前面基板的状态下,直接向障壁和第2荧光体层照^"光之后,测量反 射率。在此,第2荧光体材质为(Ba, Sr, Eu) MgAl1(A7,蓝色颜料为钴(Co)材质,这种钴 (Co)材质以CoAl A形式与第2荧光体材质混合。①为第2荧光体层包括蓝色颜料的例子,②为第2荧光体层包括0. l重量份数 蓝色颜料的例子,③为第2荧光体层包括1. 0重量份数蓝色颜料的例子。分析图12a,如①所示,第2荧光体层中不混合蓝色颜料时,400nm到750nm为 止的所有带宽中反射率约为72%以上。如此,省略蓝色颜料时,反射率高的原因 为,具有白色系颜色的第2荧光体材质反射大部分入射的光。如②所示,第2荧光体层中混合0. l重量份数的蓝色颜料时,波长为400nm到51 Onm为止的带宽中,反射率约为74%以上,但是反射率高,波长为510nm以上650nm 以下时,反射率大约减少到60%后,大约上升到72%。如③所示,第2荧光体层中混合1.0重量份数的蓝色颜料时,波长为510nm到6 50nm为止的带宽中,反射率最低为50%以下。如上所述,第2荧光体层中混合蓝色颜料时,反射率降低的原因为,具有蓝色 系颜色的蓝色颜料吸收入射的光。如此,反射率降低,则会提高所显现的影像的 对比度(Contrast)特性,因此会提高影像画质。图12b中显示了蓝色颜料的含量和亮度之间关系的数据。以下将省略以上具 体介绍的内容。图12b中,在红色(R)放电串上配置第1荧光体层,蓝色(B)放电串上配置第2 荧光体层,绿色(G)放电串上配置第3荧光体层,第l荧光体层上混合O. 2重量份数的红色颜料的状态下,改变混合在第2荧光体层的蓝色颜料含量的同时,测量了 反射率和亮度。在此,再接合前面基板和后面基板的基板状态下,测量了基板反 射率和亮度。分析图12b,第2荧光体层没有包括蓝色颜料时,所显现的影像的亮度约为17 6[cd/m2]。第2荧光体层包含的蓝色颜料的含量为0. Ol重量份数时,所体现的影像的亮 度约为175[cd/m2]。蓝色颜料的含量为O. l重量份数时,所体现的影像亮度约为172[cd/m2]。蓝色颜料的含量为O. 5重量份数到4重量份数之间时,所体现的影像的亮度约 为164 [cd/m2]到170 [cd/m2]之间的稳定值。而且,蓝色颜料的含量为4重量份数到5重量份数之伺时,所体现的影像的亮 度约具有160 [cd/m2]到164 [cd/m2]之间的值。相反,蓝色颜料的含量超过6重量份数,则第2荧光体层包含的蓝色颜料含量 会过来那个,因此第2荧光体材质的颗粒表面被蓝色颜料的颗粒遮挡的面积会过 度增加,所显现的影像亮度大约急剧下降到148[cd/m2]以下。如上所述,蓝色颜料的含量增加时,会降低反射率,但是反而会降低影像的 亮度。因此,最好通过调整蓝色颜料的含量,在降低反射率的同时,防止亮度过 度降低。例如,第2荧光体层中,蓝色颜料的含量约为0.01重量份数以上5重量份 数以下,最好为O. 5重量份数以上4重量份数以下。图13a至图13b为介绍绿色颜料的图片。首先,图13a中,与上述图lla及图12b类似,制作配置向所有放电串散发绿 色光的第3荧光体层的7英寸测试模型,在去除前面基板的状态下,向障壁和第3 荧光体层直接照射光后测量了反射率。在此,第3荧光体材质是,包括5:5的比率的Zri2Si04:Mn"和YB03:Tb",绿色颜料 为锌(Zn)材质,这种锌(Zn)材质以ZnC0204形式,与第3荧光体材质混合。①为第3荧光体层不包括绿色颜料的例子,②为第3荧光体层包括0. l重量份数 绿色颜料的例子,③;^第3荧光体层包括0. 5重量份数绿色颜料的例子, 为第3荧 光体层包括l. O重量份数绿色颜料的例子。如①所示,第3荧光体层中混合绿色颜料时,400nm到750nm为止的所有波长 带宽中的反射率为75%以上。而且,波长为400nm以上500nm以下的带宽中,反射率 约为80%以上。如此,省略绿色颜料时,反射率高的原因是,具有白色系颜色的第3荧光体材 质反射大部分入射的光。如②所示,第3荧光体层中混合0. l重量份数的绿色颜料时,在波长为400nm 到550nm为止的带宽中反射率约为75W以下,波长为550nm以上700nm以下的带宽 中,反射率约为66%以上70%以下。如③所示,第3荧光体层中混合0.5重量份数的绿色颜料时,在波长为400nm 至l]550nm为止的带宽中,反射率约为73%以下,波长为550nm以上的带宽中反射率 约为63%以上65%以下。如④所示,第3荧光体层上混合1. O重量份数的绿色颜料时,波长为400nm到7 50nm为止的所有带宽中反射率与③类似。如上所述,第3荧光体层上混合绿色颜料时,反射率降低的原因为,具有绿 色系颜色的绿色颜料吸收入射的光。而且,③与④中反射率类似,表示即使绿色颜料的含量增加,反射率的改善 效果微小。图13b中显示了绿色颜料的含量和亮度之间关系的数据。图13b中,在红色(R)放电串上配置了第1荧光体层,蓝色(B)放电串上配置了 第2荧光体层,绿色(G)放电串上配置了第3荧光体层,第2荧光体层上混合了1.0重 量份数的蓝色颜料,在第1荧光体层上混合0.2重量份数的红色颜料的状态下,改 变第3荧光体层中混合的绿色颜料的含量的同时,测量了反射率和亮度。在此, 在接合前面基板和后面基板的基板状态下,测量了基板反射率和亮度。在此,第l荧光体材质为(Y,Gd)BO:Eu,红色颜料为铁(Fe)材质,这种铁(Fe) 材质以a Fe203形式与第l荧光体材质混合。而且,第2荧光体材质为(Ba, Sr, Eu)MgAl!A7,蓝色颜料为钴(Co)材质,这种钴 (Co)材质以CoAl204形式与第2荧光体材质混合。而且,第3荧光体材质包括5:5比率的2^104^11+2和¥803:化+3,绿色颜料为锌(Zn) 材质,这种锌(Zn)材质以ZnC0204状态,与第3荧光体材质混合。以下,分析图13b,则第3荧光体层上没有包括绿色颜料时,所显现的影像的 亮度约为175[cd/m2]。而且,第3荧光体层包含的绿色颜料含量为0. Ol重量份数时,体现的影像亮度 约为174[cd/m2]。如此,混合绿色颜料时,影像亮度降低的原因是,绿色颜料的 颗粒遮挡第3荧光体材质的部分颗粒表面,因此绿色颜料的颗粒会妨碍放电串内通过放电发生的紫外线照射到第3荧光体材质的颗粒上。绿色颜料的含量为O. 05重量份数到2. 5重量份数之间时,所显现的影像亮度 具有稳定的值,约为166 [cd/m2]到172 [cd/m2]之间。而且,绿色颜料的含量为3重量份数时,所体现的影像亮度约为164[cd/m2]。相反,绿色颜料的含量为4重量份数以上时,第3荧光体层包含的绿色颜料含 量会过量,因此会增加第3荧光体材质的颗粒表面被绿色颜料的颗粒遮挡的面积 过度增加,所体现的影像的亮度约为149[cd/m2]以下。如上所述,绿色颜料的含量增加时,会降低反射率,但是影像的亮度反而会 降低。因此,最好通过调整绿色颜料的含量,在降低反射率的同时,防止亮度过 度降低。例如,第3荧光体层中,绿色颜料的含量最好为0.01重量份数以上3重量 份数以下,最好为O. 05重量份数以上2. 5重量份数以下。而且,即使绿色颜料的含量增加,基板反射率的改善效果,与红色颜料及蓝 色颜料相比,也微小。因此,最好绿色颜料含量与红色颜料及蓝色颜料的含量相 比更小。而且,也可以省略绿色颜料。分析以上介绍的荧光体层的制造方法的一例如下。在此,以第l荧光体层的 制造方法为例进行介绍。首先,将(Y, Gd)BO:Eu的第l荧光体材质的粉末和,a 6203的红色颜料的粉末与 粘合剂,溶剂混合,形成荧光体膏(Paste)。在此,也可以在红色颜料上混合明胶 的状态下,混合粘合剂及溶剂。此时,荧光体膏的粘度约为1500CP以上30000CP 以下。荧光体膏中,可以根据需要,添加表面活性剂、硅胶、分散稳定剂等添加 剂。对于此时使用的粘合剂没有特别限制,但是可以是乙基纤维素或丙烯树脂 系列,或PMA或PVA等高分子系列的粘合剂。对于溶剂没有特别限制,但是可以使 用a-松油醇,丁基卡必醇,二乙二醇、甲醚。将荧光体膏涂敷到由障壁划分的放电串内,通过干燥或烧成工序就可以形成 第1荧光体层。图14为介绍上部电介质层的其他结构一例的图片。图14中将省略已经具体介 绍的内容。分析图14,上部电介质层104可以包括厚度比周围更厚的凸出部 ConvexPortion, 700,厚度比周围薄的凹部ConcavePortion, 710。 在此,凹部710最好配置在扫描电极102和维持电极103之间。而且,上部电介质层104的最大厚度,即凸出部700中上部电介质层104的厚度为 t2,凹部710中上部电介质层104的厚度为tl,凹部710的深度为h,凹部710的宽度为 W。向扫描电极102和维持电极103提供驱动信号而发生放电时,配置在扫描电极 102和维持电极103之间的凹部710上会积累大部分壁电荷(WallCharge),因此比 上部电介质层104为平坦(Flat)结构时相比,放电路径相对短。因此,扫描电极l 02和维持电极103之间的放电开始电压变低,可以提高驱动效率。而且,上部电介质层104作为颜料包括钴(Co)材质时,上部电介质层104具有 蓝色系颜色。因此,与上部电介质层104不包括钴(Co)材质而具有透明颜色时相 比,降低了透过率,会降低所体现的影像的亮度。相反,如图14所示,上部电介质层104包括凸出部700和凹部710时,会降低 扫描电极102和维持电极103之间的放电开始电压,由此可以补偿由于钴(Co)材质 而降低的亮度。图15为介绍上部电介质层的另一结构一例的图片。图15中将省略以上具体介 绍的内容。分析图15,则上部电介质层104可以具有2层(2-Layer)结构。例如,上部电介 质层104可以具有一次层积的第1上部电介质层900和第2上部电介质层910。可以在这种第1上部电介质层900或第2上部电介质层910当中的至少一个上包 括颜料。同时,上部电介质层104中包括金属材质的颜料时,则会降低上部电介质层的 介电率。而且,第1上部电介质层900充填扫描电极102和维持电极103,使扫描电极102 和维持电极103绝缘,介电率较高时会更有利。因此,第1上部电介质层900不包 括颜料,配置在第1上部电介质层900的上部的第2上部电介质910上包括颜料。图16a至图16c为介绍本发明的一实例的等离子显示板的又一例的图片。图l 6a至图16c中将省略上述介绍的内容。首先,分析图16a,则前面基板101上可以再 配置与障壁l 12重叠(Overlap)的黑色矩阵Blackmatrix, 1000。这种黑色矩阵IOOO 通过吸收入射的光,抑制障壁112反射光。贝IJ,基板反射率降低而会提高对比度 特性。图16a只显示了在前面基板101上部配置黑色矩阵1000的例子,虽然没有显 示,可以在上部电介质层(图中没有显示)上部配置黑色矩阵IOOO。而且,可以在透明电极102a、 103a和总线电极102b、 103b之间再配置黑色层l 20、 130。贝ij,通过防止黑色层120、 130由于总线电极102b、 103b而引起的光反 射,可以进一步降低基板反射率。以下,分析图16b,在两个维持电极103之间可以配置分别与两个维持电极103 接触的通用黑色矩阵IOIO。这种通用黑色矩阵1010最好由与黑色层120、 130实际 相同的材质组成。此时,可以在制造黑色层120、 130的同时形成通用黑色矩阵101 0,能够减少制造工序所需时间。以下,分析图16c,则可以在障壁112的上部配置顶部黑色矩阵1020。如此, 在障壁112的上部直接形成顶部黑色矩阵1020时,即使不在前面基板101上形成黑 色矩阵,也可以降低基板反射率。同时,如上所述,上部电介质层104包括颜料,则可以提高基板反射率。因此,图16a至图16c中可以省略黑色层120、 130,黑色矩阵IOOO,通用黑色 矩阵1010及顶部黑色矩阵1020。其原因为,上部电介质层104中混合钴(Co)材质 等颜料,而充分降低基板反射率,即使省略黑色层120、 130,黑色矩阵IOOO,通 用黑色矩阵1010及顶部黑色矩阵1020,也可以防止基板反射率急剧增加。如此,省略黑色层120、 130,黑色矩阵IOOO,通用黑色矩阵1010及顶部黑色 矩阵1020,则可以简化制造工序,可以进一步降低制造单价。由此,可以理解,上述本发明的技术组成是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行内人士 不对本发明的技术思想或必要特点进行变更,就可以以其他具体形式实施。因此,应理解以上所记述的实例是在各方面的例示,并不是为限制。比上 述详细介绍,更能显示本发明的范围的是后述的专利申请范围,应解释为从专利 申请范围的意义及范围且其等价观念导出的所有变更或变更形式都包括在本发明 的范围。
权利要求
1、一种等离子显示板,其特征在于它包括,前面基板,配置在上述前面基板上的互相并排的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和配置在上述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上部的上部电介质层,和与所述前面基板对置配置的后面基板,及在上述前面基板和后面基板之间划分放电串的障壁,所述上部电介质层包括玻璃材质和采用钴材质作为第1颜料,所述上部电介质层的铅含量为1000ppm以下。
2、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钴材质的含量为 0.1重量份数 0. 6重量份数。
3、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特征在于上部电介质层作为第l颜料,还包括镍、铬、铜、铈、锰当中至少一个材质。
4、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特征在于上部电介质层的厚度可以依照以下公式:40《T/C《420,其中T为上部电介质层的厚度,C为钴材质的重 量份数。
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特征在于上述上部电介质层的 厚度为33, 39拜。
6、 根据权利要求l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特征在于上述放电串上再包括 荧光体层,上述荧光体层再包括荧光体材质和第2颜料材质。
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特征在于上述荧光体层包括释 放红色光的第1荧光体层,释放蓝色光的第2荧光体层及释放绿色光的第3荧光体层, 第1荧光体层作为第2颜料包括铁材质。
8、 一种等离子显示板,其特征在于包括前面基板,配置在上述前面基板上 的互相并排的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和配置在上述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上部的上 部电介质层,与上述前面基板对置配置的后面基板,及在上述前面基板和后面基 板之间划分放电串的障壁,上述上部电介质层包括玻璃材质和作为颜料的钴材质, 上述上部电介质层的铅含量为1000卯m以下,在上述前面基板和后面基板之间充入 放电气体,上述放电气体包括10% 30%的氙气。
9、 根据权利要求8述的等离子显示板,其特征在于上述放电气体包括12% 20%氤气。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等离子显示板,包括前面基板和配置在前面基板上的互相并排的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配置在扫描电极和维持电极上部的上部电介质层,与前面基板对置配置的后面基板,及在前面基板和后面基板之间划分放电串的障壁,上部电介质层包括玻璃材质和采用钴材质作为第1颜料,上部电介质层的铅含量可以为1000ppm以下。本发明的等离子显示板通过降低反射率,具有提高对比度特性的效果。
文档编号H01J17/20GK101335171SQ20081012968
公开日2008年12月31日 申请日期2008年8月5日 优先权日2007年11月5日
发明者梁钟文 申请人:乐金电子(南京)等离子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