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电灯用灯座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87383阅读:15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放电灯用灯座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特别是用于安装汽车前照明灯所使用的放电灯的灯座。
背景技术
目前,作为本领域的技术有(日本)特开2005 _ 285368号公报。该公报 所述的放电灯用灯座包括启动变压器、安装了电容器和放电器的基板、收 纳启动变压器及基板的壳体。壳体内的启动变压器由缠绕铁氧体磁芯的次级 绕组、包围次级绕组的树脂制的密封部、缠绕密封部的初级绕组构成,密封 部与灯座口通过树脂模制形成一体。该灯座口具有与放电灯的管头外周面 相嵌合的圓筒状外筒部、嵌合在设置于管头底面的圓形凹部的圓筒状内筒部、 连接于次级绕组的高压端部的内侧电极。另外,内侧电极自灯座口露出,高 压侧的内侧电极由灯座口的外筒部包围。于是,当仅仅由外筒部包围高压侧 的内侧电极时,由于在该内侧电极和壳体内的电容器、启动变压器等电子部 件之间易于引起放电,因而将铁氧体^ 兹芯、次级绕组以及次级绕组与内侧电 极的连接部进行树脂模制而密封。
专利文献l:(日本)特开2005 - 285368号公才艮
但是,为了进行树脂模制,需要不能使气泡进入等的专用设备,从而使 制造工序变得复杂。另外,当因温度变化及时效变化而在硬质的树脂模制部 分产生裂紋时,有时会引起绝缘不良,从而难以维持稳定的点亮性能。另夕卜, 树脂模制将? 1起灯座自身的重量增加,并因汽车的振动而易于使放电灯的光 轴发生偏移。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放电灯用灯座,尤其是实现轻量化并且维持 稳定的点亮性能。
本发明的放电灯用灯座,将具有启动变压器的启动电路收纳于壳体内, 其特征在于,具备中心端子,其与启动变压器的高压侧端子连接,并且以
与放电灯的中心电极相接触的形式配置于壳体内;隔壁,其在壳体内被配置 于中心端子的周围,隔壁的构成包括第一直立片,其自壳体的第一半壳体 部直立;第二直立片,其以与第一直立片相重叠的形式自壳体的第二半壳体 部直立。
在该放电灯用灯座中,用隔壁包围中心端子的周围,以防止从配置于壳 体内的启动变压器的次级绕组的高压侧端子及中心端子产生的高压向设置于 启动电路的电子部件等高压放电,从而在中心端子产生所期望的高电压。由 于该隔壁是通过将形成于第一半壳体部的第一直立片和形成于第二半壳体部 的第二直立片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因而在组装灯座时,只对第一半壳体部 和第二半壳体部进行组合,就可在壳体内形成隔壁,因此,作业性非常好,
具有筒单的抗电压结构并可制造可靠的隔壁,可以不用以现有的树脂模制形 式进行成形,因此,可实现轻量化,而且可利用组合结构的隔壁来维持稳定 的点亮性能。
另外,隔壁优选由大致平行地延伸的立壁构成的第一直立片、和插入到 立壁之间形成的槽部内的第二直立片形成。若采用这样的构成,则可将隔壁 的表面路径加长,可将隔壁做成没有放电漏泄电阻的长度。由此,可制作出 极其简单且有效的电绝缘隔壁。
另外,第一半壳体部优选具备第一收纳部,其收纳启动变压器;第二 收纳部,其收纳在电路基板上安装了放电器及电容器的充放电电路部;第一 直立片,其在第一收纳部和第二收纳部之间延伸。在采用这样的构成的情况 下,由于灯座可由启动变压器、充放电电路部、第一及第二半壳体部这四个 部件构成,因而在组装灯座时,只需将启动变压器及充放电电路部安装于第 一及第二收纳部即可,从而使组装作业性极为良好。
另外,优选在第一收纳部内安装有启动变压器的状态下,将热固化树脂 充填于第一收纳部内。若采用这样的构成,则可抑制启动变压器产生电晕放 电,可高效地产生高电压脉沖。而且,即使灯座内进入水分及潮气,也不会 对启动变压器造成不利影响。
另外,优选在充放电电^各部的电路基板上一体地设置接插件部,且接插 件部的端部从壳体突出。若采用这样的构成,则可很容易变更可与接插件部 连接的连接软线的长度,从而能够进行与汽车类型相适应的宽范围应对。
根据本发明,可实现轻量化并且可维持稳定的点亮性能。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放电灯用灯座的第一实施方式的分解立体图2是表示第一半壳体部的外观的侧面图3是表示图1所示的灯座组装之后的状态的立体图4表示第二直立片插入到设置于第 一半壳体部的槽部内的状态的平面
图5表示第二直立片插入到由第 一直立片形成的槽部内的状态的关键部 位放大剖面图6是表示启动电路及点亮电路的流程图。
标i己i兌明1:放电灯用灯座
2:壳体
3:启动变压器
3c:高压侧端子
4:充放电电5各部
7:中心端子
8:放电灯
8a:中心电极
9:电路基板
10电容器
13接插件部
14第一半壳体部
15第二半壳体部
20隔壁
21第一直立片
21a 21f:立壁22第二直立片
23a~23c:槽部Cl:启动电赠_
Sl:第一收纳部
S2:第二收纳部 SG:放电器
具体实施例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本发明的放电灯用灯座的优选实施方式。
如图1 ~图4所示,应用于汽车前照灯的放电灯用灯座1具备有壳体2, 其大致为4cm(宽)x4cm(长)x2cm(厚)的长方体;启动变压器3,其 收纳于壳体2内并构成启动电路的一部分;充放电电路部4,其收纳于壳体2 内并构成启动电路C1的一部分。而且,该灯座1不包含下述的点亮电路C2 (参照图6),而可实现小型化。
收纳于壳体2内的启动变压器3具有大致棒状的磁芯(未图示)、缠绕 在磁芯周围的次级绕组3g、覆盖次级绕组3g的树脂壳3a、缠绕在树脂壳3a 外周的初级绕组3b。而且,次级绕组3g的高压侧端子3c连接于从与壳体2 形成为一体的圓筒状灯安装部6露出的中心端子7。该中心端子7被固定于壳 体2上,同时与放电灯8的中心电极8a相接触,向放电灯8提供高电压。
与该启动变压器3电连接的充放电电路部4具有电路基板9,该电路基板 9为嵌入成形了具电子布线功能的金属板(未图示)的树脂制结构,在该电路 基板9上安装有放电器SG、电容器IO、电阻ll、线圈12。而且,各种电子 部件SG、 10、 11、 12的端子通过焊接被固定于金属板上。因此,由于没有利 用焊锡,因而即使因放电灯8而变成高温也可以防止接合部位的经时老化。
再者,在充放电电路部4上,与金属板连接的具有3条端子销(未图示) 的接插件部13与电路基板9一起成形。而且,该接插件部13的端部从壳体2 突出,并连接有用于与点亮电路C2相连接的连接软线(未图示)的插头。若 采用这样的构成,则能够很容易变更可与接插件部13相连接的连接软线的长 度,从而可实现适应各种汽车的宽范围的对应。
上述收纳有启动变压器3及充放电电路部4的壳体2,由利用树脂(PBT、 PPS、 LCP等)成形的第一半壳体部14和第二半壳体部15构成,通过嵌合来 形成壳体2。第一半壳体部14由设置于底壁14a周边的四个侧壁14b形成为 杯形,并且具有与底壁14a—起成形的圓筒状的灯安装部6。
另外,第二半壳体部15由设置于底壁15a周边的四个侧壁15b形成为杯 形。而且在组装壳体2时,各侧壁15b相对于第一半壳体部14的各侧壁14b
从外侧重合。通过使设置于第一半壳体部14的侧壁14b上的爪部16进入到 形成于第二半壳体部15的侧壁15b上的矩形卡止孔15c内,从而能够以单触 的形式组装壳体2。
再者,第一半壳体部14具备第一收纳部Sl,其用于在相对于放电灯8 的安装方向大致垂直的平面内收纳启动变压器3;第二收纳部S2,其用于收 纳在电路基板9上安装了放电器SG及电容器10等的充放电电路部4;第一 直立片21,其构成在第一收纳部Sl和第二收纳部S2之间延伸的隔壁20的 一部分。另外,在第二半壳体部15上设置有成为隔壁20的一部分的第二直 立片22。另外,关于隔壁20将在以后详细叙述。
另外,在第一半壳体部14上一体地形成第一-j^止板17,其插入形成在 启动变压器3的树脂壳3a的一端侧的H状第一嵌入部3d的凹部;第二卡止 板18,其插入形成在树脂壳3a的另一端侧的H状第二嵌入部3e的凹部。另 外,在第一半壳体部14的侧壁14b及第二半壳体部15的侧壁15b形成有用 于使接插件部13露出到外部的切口部14c、 15d,通过一方切口部14c和另一 切口部15d的协作,形成矩形的接插件导出口 19。
如上构成的灯座1由启动变压器3、充放电电路部4、第一及第二半壳体 部14和15这四个部件构成,因此,在组装灯座l时,只需在第一及第二收 纳部Sl、 S2内装填启动变压器3及充放电电路部4即可,使得组装作业性变 得极为优良。
在此,对在壳体2中以主要包围中心端子7的形式配置的隔壁20进行详 细叙述。该隔壁20由自壳体2的第一半壳体部14的底壁14a直立的第一直 立片21、在与放电灯8安装在灯座1的方向正交方向以与第一直立片21相重 合的形式自壳体2的第二半壳体部15的底壁15a直立的第二直立片22构成。
第一直立片21的构成包括第一立壁21a,其以包围中心端子7的形式 大致呈C字形延伸;第二立壁21b,其以包围第一立壁21a的形式大致呈C 字形延伸;第三立壁21c,大致呈U字形,其从第二立壁21b的一端开始延 伸并包围启动变压器3的高压侧端部3f,同时以先朝着侧壁14b然后沿着侧 壁14b的形式延伸;第四立壁21d,大致呈U字形,其以包围第三立壁21c 的形式延伸;第五立壁21e,大致呈L字形,其从第一立壁21a的一端开始延 伸并以包围启动变压器3的高压侧端子3c的形式延伸;第六立壁21f,其以 包围第五立壁21e的形式从第二立壁21b的另一端沿大致L字形延伸。 第一立壁21a和第二立壁21b大致平行地延伸,第三立壁21c和第四立 壁21d大致平行地延伸,第五立壁21e和第六立壁21f大致平行地延伸。而且, 在第一立壁21a和第二立壁21b之间形成有大致C字形的第一槽部23a,在第 三立壁21c和第四立壁21d之间形成有大致U字形的第二槽部23b,在第五 立壁21e和第六立壁21f之间形成有与第一槽部23a连通的大致L字形的第 三槽部23c。另外,通过使第四立壁21d的端部远离第二立壁21b,而第二槽 部23b的一端开口。
相对于上述形状的第一直立片21,第二直立片22以与第一 第三槽部 23a ~ 23c的形状相对应的形式延伸,其由插入第 一槽部23a内的大致C字形 的第一部分22a、插入第二槽部23b内的大致U字形的第二部分22b和插入 第三槽部23c内的大致L字形的第三部分22c构成。另外,在第二直立片22 上设置有大致C字形的第四部分22d,该第四部分22d从第二部分22b的端 部开始延伸并贴紧在第二立壁21b的外壁面。另外,在第二直立片22上设置 有位于第一部分22a更内侧直立设置的棒状凸部15e,该凸部15e插入由第一 立壁21a形成的贯通孔部14d内。另外,在该贯通孔部14d内以通过凸部15e 固定的方式插入有中心端子7。
利用如上构成的隔壁20,可防止从固定于壳体2的启动变压器3的次级 绕组的高压侧端子3c及中心端子7向安装于充放电电路部4的电路基板9上 的》文电器SG、电容器IO、电阻ll、线圈12的端子露出部分的高压放电。另 外,由于该隔壁20是通过使形成于第一半壳体部14的第一直立片21和形成 于第二半壳体部15的第二直立片22重合而形成的,因此,在组装灯座l时, 只需将第一半壳体部14和第二外壳体半部15组装起来,就可在壳体2内简 单地制作出隔壁20。因此,作业性极高,具有简单的构成并可制作出可靠的 隔壁20,并可以不像现有技术那样进行树脂模制成形,因而可实现轻便化, 而且可通过组合结构的隔壁20来维持稳定的点亮性能。
另外,如图5所示,若在由第一直立片21形成的槽部23a 23c内插入 第二直立片22,并使第一直立片21和第二直立片22保持规定的间隙G重叠 时,则可利用U字形间隙G使隔壁20的表面路径变长,进而可将隔壁20做 成没有放电漏泄电阻的长度。由此,能够做出极其简单且有效的电绝缘壁。 例如,在中心端子7产生的启动电压达到22kV的情况下,优选将间隔G的 长度做到22mm以上。但是,第一直立片21和第二直立片22也可以不以规
定间隔贴合重叠。
另外,虽然利用上述的隔壁20可实现充分的放电绝缘,但是也可以在将
启动变压器3安装于第一收纳部S1内的状态下,将热固化树脂充填于第一收 纳部S1内。由此,可抑制启动变压器3的电暈放电的产生,进而可更有效地 产生高电压脉冲。而且,即使水分及潮气进入灯座1内,也能够消除对启动 变压器3的不利影响。
另外,也可以从形成于第一半壳体部14的底部14a并与第二收纳部S2 相连通的圆形树脂充填口(未图示)充填热固化树脂。由此,即使水分及潮 气进入灯座l内,也可以消除对充放电电路部4的不利影响。其中,作为Sl 及S2的热固化树脂充填的示例,优选为利用IO(TC左右的热从液体变化到凝 胶状的硅酮树脂。热固化树脂也可以是氨基曱酸乙酯树脂(尿烷树脂)、环氧 树脂。另外,也可以是充填后只需放置就可固化类型的树脂。
其次,对与具有用于插入接插件部13的插头的连接软线相连接的、作为 其它部件的点亮电路C2及启动电路Cl进行筒单说明。
如图6所示,在点亮电路C2中,通过输入滤波器31去除包含于从车载 蓄电池供给的12V电压中的各种电干扰,通过DC-DC变换器32由12V升 压至规定电压(例如通常为45V,点亮前400V),再将升压后的电压经满负 荷电桥电路33转换为AC,提供给启动电路C1。另外,在点亮放电灯8时,
内的电力控制是通过控制电路部35来进行的。
器10,若电容器IO的端子间电压超过放电器SG的绝缘破坏阈值,则放电器 SG成为接通状态,瞬时电流流经启动变压器3的初级绕组3b,从而在启动变 压器3的次级绕组3g的端子间、即在高压侧端子3c感应高电压脉沖(启动 电压例如约22kV)。该高电压脉沖与经由由线圈12和电容器41构成的滤 波器输入的来自满负荷电桥电路33的输出电压相重叠,被供给放电灯8。放 电灯8因该高电压而引起绝缘破坏从而开始点亮。
若放电灯8开始点亮,则阻抗降低,因此,DC-DC变换器32的输出电 压降低,电容器10的端子间电压变成不超过放电器SG的绝缘破坏阈值,则 不会在启动变压器3的次级绕组3g的高压侧端子3c感应高电压脉冲。这样, 在点亮放电灯8时,在启动变压器3的次级绕组3d的高压侧端子3c感应高电压脉沖。
另外,电阻ll是用于在串联连接于蓄电池的开关为接通状态时,释放储 存于电容器10的电荷而设置的。
不言自明,本发明不限于上述的实施方式。
例如,为了堵塞形成于第一半壳体部14的底壁14a的树脂充填口 (未图 示),也可以用未图示的金属帽覆盖壳体2。这样的金属帽具有降低电磁放射 干扰发生的效果。
另外,为了形成多条平行的槽部,可以用三个以上的立壁来形成第一直 立片,也可以用两个以上的立壁来形成插入各槽部内的第二直立片。由此, 可形成蜿蜒的间隙,能够使隔壁的表面路径进一步变长。另外,第一半壳体 部14也可以由具有第一直立片21及第一直立片21的底壁部的第一部件和具 有侧壁14b的第二部件即多个部件构成。
另外,也可以不采用接插件部13,而是使一端直接安装于基板9的连接 软线从灯座1露出,在连接软线的另一端具有插口,将该插口连接于点亮电 路C2的接插件部。
权利要求
1.一种放电灯用灯座,将具有启动变压器的启动电路收纳于壳体内,其特征在于,具备中心端子,其与所述启动变压器的高压侧端子连接,并且以与所述放电灯的中心电极相接触的形式配置于所述壳体内;隔壁,其在所述壳体内被配置于所述中心端子的周围,所述隔壁的构成包括第一直立片,其自所述壳体的第一半壳体部直立;第二直立片,其以与所述第一直立片相重叠的形式自所述壳体的第二半壳体部直立。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放电灯用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壁由大致 平行地延伸的立壁构成的所述第一直立片、和插入到所述立壁之间形成的槽 部内的第二直立片形成。
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放电灯用灯座,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半 壳体部具备第一收纳部,其收纳所述启动变压器;第二收纳部,其收纳在 电路基板上安装了放电器及电容器的充放电电路部;所述第一直立片,其在 所述第一收纳部和所述第二收纳部之间延伸。
4、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放电灯用灯座,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收纳 部内安装有所述启动变压器的状态下,将热固化树脂充填于所述第 一 收纳部 内。
5、 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放电灯用灯座,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充放电电 路部的所述电路基板上一体地设置接插件部,所述接插件部的端部从所述壳 体突出。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实现轻量化并且维持稳定的点亮性能的放电灯用灯座。该放电灯用灯座(1)中,用隔壁(20)包围中心端子(7)的周围,以防止向配置于壳体(2)内的中心端子(7)和设置于启动电路C1的电子部件等的高压放电,从而在中心端子(7)产生所期望的高电压。该隔壁(20)通过将形成于第一半壳体部(14)的第一直立片(21)和形成于第二半壳体部(15)的第二直立片(22)重合而形成,因此,在组装灯座(1)时,只组装第一半壳体部(14)和第二半壳体部(15),就可在壳体(2)内形成隔壁。因此,作业性极高,具有简单的抗高压结构,并可形成可靠的隔壁(20)。
文档编号F21V23/06GK101368678SQ200810129830
公开日2009年2月18日 申请日期2008年8月7日 优先权日2007年8月13日
发明者梅原裕巳, 矢敷哲, 高桥哲也 申请人:株式会社小糸制作所;广濑电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