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光板及具有所述导光板的灯具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88893阅读:31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导光板及具有所述导光板的灯具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有关于一种导光板技术,尤指一种光线柔和及避免产生眩光的 导光板及具有所述导光板的灯具。
发光二极管使用于灯具以越来越普遍,因为发光二极管本身具有能提升照 明亮度、效率、使用效率以及稳定性等优点,所以绝大多数的灯具或照明设备 皆采用高功率的发光二极管。但由于发光二极管所产生的光束为单向性且不易 扩散,使光线无法朝各角度均匀的射出,而为了克服此一问题,即有业者设计 一种灯具使其设置有多个各具备不同角度的发光二极管,以期光线能够均匀的 散射。但以此种方式不仅结构复杂、制造困难且又会增加制造成本,所以并无
因此,为了使光线能够更均匀的扩散,即可将发光二极管搭配一导光板的 设置,使发光二极管的光束能够均匀的朝特定方向散射,以增加发光二极管的 照明区域。习知导光板的结构请参阅图1所示,为显示习知导光板的前视图, 该导光板1为透光材质所制成的长矩型的板状体,使该导光板1具有相对的顶 面11及底面12,并且于邻近该顶面11设有一反光片13,该反光片13的中央 向下弯折形成一 V型部131。在实施时,多个发光二极管14设置于该导光板1 的二侧边,使多个发光二极管14所产生的光线能直接照射于反光片13的V型 部131后,光线会受到V型部131的反射而均匀的朝向下方射出,以达到光线 均匀稳定的目的。
但是,此种习知技术中,发光二极管14所产生的光线照射到V型部131时, 一部份的光线会折射到原本投射的位置(即发光二极管的位置),造成部分光 线流失,并且当发光二极管所产生的光线又与折射回来的光线接触时,会产生 眩光,进而导致使用者的不舒适感。并且,光线流失将导致照明区域缩减及光 线不均匀等现象产生。
技术背景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发光二极管灯具易产生眩光,照明区域易 缩减及光线不均匀等技术问题。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导光板,应用于灯壳,所述导光板具 有相对的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其中所述导光板的第一表面设有反光面,所述 反光面的内表面设有朝向第二表面凸出的多个凸点。
在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导光板为长矩型片状体,而多个凸点为等距间隔 排列设于反光面的中央部位。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也提供一种具有所述导光板的灯具,包括一 灯壳,具有至少一容置槽;至少一导光板,具有相对的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 面,所述导光板的第一表面设有反光面,所述反光面的内表面设有朝向所述第 二表面凸出的多个凸点;所述导光板以第一表面设于所述容置槽的底部,所述 第二表面朝向外界;以及多个发光二极管,设置于所述容置槽的二侧内壁面且 相对所述导光板的二侧边。
于 一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导光板为长矩型片状体,而多个凸点为等距间隔 排列设于反光面的中央部位。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能使光线明显柔和,避免产生眩光,结构简 单,易于制作。相较于习知技术,本实用新型的导光板的反光面上设有多个凸 点,当发光二极管的光线照设于多个凸点上时,光线会雾化,而使光线变柔和 后在朝向第二表面射出,进而能避免眩光或刺眼的情形产生。
附图标记说明
1-导光板;11-顶面;12-底面;13-反光片;131-V型部;14-发光二极管; 2-导光板;21-第一表面;22-第二表面;23-反光面;23卜凸点;3-灯具;31-灯壳;311-容置槽;312-穿孔;32-导光板;321-第一表面;322-第二表面;32 3-


图1为习知导光板的前视图;反光面;324-凸点;33-发光二极管;34-供电装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所属技术领域中 具有通常知识者可由本说明书所揭示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 与功效。
请参阅图2及图3所示,为依本实用新型导光板的结构所绘制的示意图。 如图2及图3所示,导光板2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21及第二表面22,所述第一 表面21设有一反光面23,所述反光面2 3的内表面设有朝向第二表面凸出的多 个凸点231,且多个凸点231等距间隔排列的设于所述反光面23的中央部位。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导光板2为长矩型导光板2,而多个凸点231为圓形凸 点231,当然并不以此为限,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导光板2也可为方矩型导光 板2、圓片型导光板2、多边型导光板2或其他等效形状的导光板2,所述凸点 231也可为圆形凸点231、椭圆形凸点231、方形凸点231、三角形凸点231或 其他等效形状的凸点231。
在实际使用时,导光板2的二侧设有多个发光二极管(在本图中未示), 发光二极管所产生的光线照射到多个凸点231后,会将光线雾化使强烈的光线 转变为柔和的光线,而朝向第二表面射出到外界,所以能使光线更为柔和、不 刺眼,因而更能保护使用者的眼睛。
请参阅图4及图5所示,依本实用新型具有所述导光板的灯具所绘制的示 意图,在图4中将灯壳以底面朝上的方式绘制,而图5以由下往上的视角绘制。 如图4及图5所示,具有所述导光板的灯具3包括有一灯壳31、设于灯壳的至 少一导光板32以及多个发光二极管33。
灯壳31为片状的结构,且于所述灯壳31中央设有一形状对应所述导光板 32的容置槽311,所述容置槽311大于所述导光板32,并且所述容置槽311内 更设有多个穿孔312,以利于散热。
导光板32 —样具有相对的第一表面321及第二表面322,所述第一表面321 设有一反光面323,所述反光面32 3的内表面设有朝向第二表面322凸出的多个 凸点324 ,且多个凸点324等距间隔排列的设于所述反光面32 3的中央部位。所 述导光板32以第一表面321设于容置槽311的底部,使第二表面322朝向外界。
在实际使用时,灯壳31可以设有多个容置槽311,并设有多个导光板32。多个发光二极管33设于所述容置槽311内的二侧内壁面且相对所述导光板 32的二侧边,在本实施例中,多个发光二极管33等距间隔排列的设于一长条型 板片上,在设于所述容置槽311内的二侧边,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多个发光 二极管也可直接设于容置槽311内的二侧边,并且,多个发光二极管33皆朝向 导光板32而设置。
再者,所述灯壳31的一侧可进一步设置一供电装置34,以电性连接多个发 光二极管33,由于所述供电装置34为一般常见使用于灯具的技术,所以在此将 不再赘述。另外,所述容置槽311的上方可进一步设置一盖板34,以将导光板 32及多个发光二极管33固定于容置槽311内部。
具有所述导光板的灯具3进一步设有一灯架(图中未示出),所述灯架枢 接于所述灯壳31。
在实际使用时,以导光板32的第二表面322朝向下方的方式设置,而位于 容置槽311内二侧的发光二极管33所产生的光线会朝向导光板2内部设入,使 发光二极管33所产生的光线照射到导光板2内部的多个凸点324后,光线将雾 化而使强烈的光线转变为柔和的光线,再朝向第二表面322射出到外界,所以, 能使照设于外界的光线更为柔和、不刺眼,因此,更能保护使用者的眼睛。
相较于习知技术,本实用新型利用导光板内部的反光面上多个凸点的设置, 使光线照设于多个凸点上时,光线会雾化成柔和、不刺眼的光线,并能更均匀 的朝向第二表面射出到外界,所以能避免产生眩光或光源再折射回到发光二极 管的位置而造成光线流失等问题。所以能提供使用者更柔和、更均匀的光线, 以保护使用者的眼睛,并能提升使用者的舒适感。
以上具体实施方式
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其对本实用新型而言是 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超出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 的情况下,对之进行变换、修改甚至等效,这些变动均会落入本实用新型的权 利要求保护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导光板,应用于灯壳,所述导光板具有相对的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的第一表面设有一反光面,所述反光面的内表面设有朝向所述第二表面凸出的多个凸点。
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为长矩型片状体。
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凸点为等距间隔的
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光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点为圆形凸点、椭圓 形凸点、方形凸点或三角形凸点。
5. —种具有导光板的灯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灯壳,具有至少一容置槽;至少一导光板,具有相对的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所述导光板的第一 表面设有一反光面,所述反光面的内表面设有朝向所述第二表面凸出的多个凸 点;所述导光板以第一表面设于所述容置槽的底部,所述第二表面朝向外界;以及多个发光二极管,设置于所述容置槽的二侧内壁面且相对所述导光板的二侧边。
6.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导光板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具设有一 灯架,所述灯架枢接于所述灯壳。
7.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导光板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光板为长 矩型片状体。
8.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导光板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凸点为
9.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导光板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凸点为圆形 凸点、椭圆形凸点、方形凸点或三角形凸点。
10. 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具有导光板的灯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灯具包括 一电性连接所述多个发光二极管的供电装置。
专利摘要一种导光板及具有所述导光板的灯具,所述导光板具有相对的一第一表面及一第二表面,在所述第一表面设有一反光面,所述反光面的内表面设有朝向透光层凸出的多个凸点;所述灯具包括一灯壳、至少一导光板以及多个发光二极管,所述灯壳具有至少一容置槽;所述导光板以第一表面设于所述容置槽的底部,所述第二表面朝向外界;所述多个发光二极管,设置于所述容置槽的二侧内壁面且相对所述导光板的二侧边。所述导光板结构简单,易于制作,可以使光线柔和不刺眼及避免产生眩光。
文档编号F21Y101/02GK201425263SQ20092015061
公开日2010年3月17日 申请日期2009年4月28日 优先权日2009年4月28日
发明者吴文良 申请人:吴文良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