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明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95069阅读:131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照明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照明装置,并且特别涉及一种具有固定结构外观以及弯折的热导 管而可包含不同数量及不同发光效率的发光二极管的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半导体发光元件的应用日益普及,由于发光二极管具有省电、耐震、反应快、 适合量产等等许多优点,使其成为一种新兴的光源。一般来说,以发光二极管作为光源的照 明装置多使用高功率的发光二极管,据以产生足够的光线强度。然而,高功率的发光二极管 虽能提供足够的照明,但也带来散热的问题。举例来说,发光二极管于运行中产生的热能若 未能及时散逸出去,将使发光二极管受到热冲击,进而影响发光效率并减少使用寿命。另一方面,高功率的发光二极管对应的散热构件的尺寸亦通常较大,因此使用其 作为光源的照明装置也具有较大尺寸。然而,为了将上述的照明装置制作成具有更轻、薄、 短、小的外观,其散热构件必然要更进一步的改良。传统的发光二极管的照明装置中,其散热构件通常具有多个鳍片用以散热,且上 述多个鳍片常常需要紧贴搭载发光二极管的载台,以求能达到较高的散热效率。然而,高功 率的发光二极管对应的多个鳍片常常占据较大空间,且若要求多个鳍片紧贴于搭载发光二 极管的载台,将对照明装置的空间利用造成限制。因此,如何充分利用照明装置的空间,使 多个鳍片可设置于适当的位置,不限于紧贴搭载发光二极管的载台,并且使多个鳍片能有 效进行发光二极管的散热,成为现在以高功率的发光二极管作为光源的照明装置的设计重 点ο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照明装置,其不仅能充分利用照明装置的空间,而且 能有效进行发光二极管的散热。本发明的一范畴在于一种照明装置,具有固定的结构外观,并且可包含不同数量 及不同发光效率的发光二极管以提供不同照度(illumination)。依据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本发明的照明装置的结构外观(form factor)包含 外壳以及多个发光二极管照明平台。所述外壳具有多个光学反射构件,且每一光学反射构 件具有底面,光学反射构件用以反射光能。其中每一发光二极管照明平台固定于底面,且发 光二极管照明平台包含能量转换构件、热导管以及散热构件。能量转换构件穿透出底面并 包含多个第一或第二发光二极管,用以产生光能。热导管包含平坦部、延伸部以及接触部, 其中平坦部接触能量转换构件,延伸部向能量转换构件外侧的第一方向延伸且具有弯折, 接触部连接弯折且向第二方向延伸。散热构件包含多个鳍片,其中所述多个鳍片分别接触 接触部。承接上述,其中每一该发光二极管照明平台包含多个第一发光二极管或多个第二 发光二极管,其中以一驱动电流驱动η个第一发光二极管产生X士 10%流明,以该驱动电流驱动η个第二发光二极管产生Y士 10%流明,以该驱动电流驱动m个第一发光二极管产生 Y士 10%流明,以该驱动电流驱动m个第二发光二极管产生Z± 10%流明;其中m大于n,Z 大于Y,Y大于X,该第二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率大于该第一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率。于实际应用中,每一发光二极管照明平台还包含电路容置构件,用以容置控制模 块电路,用以控制能量转换构件。此外,每一发光二极管照明平台中,电路容置构件还容 置连接器,与控制模块电路电性连接并提供控制模块电路以及能量转换构件运行所需的电 能。再者,于实际应用中,照明装置的结构外观还包含连接器,固定于外壳并分别电性 连接所述多个控制模块电路并提供所述多个控制模块电路以及所述多个能量转换构件运 行所需的电能。另外,于实际应用中,每一发光二极管照明平台中,第一方向近似垂直于第二方 向,且所述多个鳍片近似平行于第二方向。另一方面,所述多个鳍片同样可近似垂直于第二 方向,其中,所述多个鳍片互相层叠形成矩形立方体,并且每一鳍片皆具有通孔,接触部穿 过通孔,以固定元件锁固于所述多个鳍片。其中,固定元件套接固定于接触部。综上所述,本发明的照明装置具有固定结构外观而可包含不同数量及不同发光效 率的发光二极管,并可充分利用照明装置的空间,通过弯折热导管的设计,传递发光二极管 所散发的热能至多个鳍片以散热。特别的是,弯折热导管的设计使得多个鳍片可设置于适 当的位置,并且同样地可使多个鳍片能有效进行发光二极管的散热。关于本发明的优点与精神可以通过以下的发明详述及附图得到进一步的了解。


图IA为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的照明装置的俯视图。图IB为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的照明装置的立体视图。图2为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照明平台的侧视图。图3A为发光二极管照明平台的能量转换构件及载台的俯视图。图;3B为能量转换构件、载台及部分热导管沿图3A中线Z-Z的剖面图。图4为根据一具体实施例的能量转换构件、载台及部分热导管的剖面图。图5为根据另一具体实施例的能量转换构件、载台及部分热导管的剖面图。图6为根据再一具体实施例的能量转换构件、载台及部分热导管的剖面图。图7为根据再一具体实施例的能量转换构件、载台及部分热导管的剖面图。图8为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例的照明装置的俯视图。图9为本发明的再一具体实施例的照明装置的立体视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 照明装置 10 外壳12a、12b、12c、12d :发光二极管照明平台120a、120b、120c、120d 电路容置构件14 :均光器2 发光二极管照明平台20:能量转换构件 202:发光半导体结构
204 基板 20 基板的底面206,206'基座 206a 第一凹陷部206b:第二凹陷部 206c:外电极206d 通孔 206e 基座的底面206f:凹陷 208 封装材料22 光学反射构件 M 热导管240 平坦部 242 延伸部244 接触部 沈散热构件洸0:鳍片 洸2:固定元件28:载台 观2:载台固定片沘4:载台的通孔290 透镜 292 金属线
具体实施例方式请一并参见图IA与图1B,图IA为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的照明装置的俯视图。图 IB为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的照明装置的立体视图。如图所示,照明装置1具有一种结构 外观,此结构外观包含外壳10以及多个发光二极管照明平台,如发光二极管照明平台12a、 发光二极管照明平台12b、发光二极管照明平台12c以及发光二极管照明平台12d,其中每 个发光二极管照明平台皆固定于外壳10。所述多个发光二极管照明平台其中之一,如发光二极管照明平台12a,包含多个 第一发光二极管或多个第二发光二极管,其中以一驱动电流驱动η个第一发光二极管产 生X士 10%流明,以该驱动电流驱动η个第二发光二极管产生Υ±10%流明,以该驱动电流 驱动m个第一发光二极管产生Υ± 10%流明,以该驱动电流驱动m个第二发光二极管产生 Z士 10%流明;其中m大于n,Z大于Y,Y大于X,所述第二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率大于所述 第一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率。亦即,发光二极管照明平台1 可包含某一数量的发光二极管以所述的驱动电流 驱动发光,若发光二极管照明平台1 包含更多数量的发光二极管,发光二极管照明平台 12a以同样的驱动电流驱动则可发出更高照度。同样地,发光二极管照明平台1 亦可包含 具有更高发光效率的发光二极管。以此,本发明的发光二极管照明平台1 具有固定结构 尺寸但可配备不同发光效率或不同数量的发光二极管以提供不同照度的特点。于不同的使用环境中,前述各变量X、Y、Z、m、n可为,例如,m = 6、n = 4、X = 350,
Y= 500,Z = 700 ;m = 6、n = 4、X = 500,Y = 700,Z = 1000 ;m = 6、n = 4、X = 700,Y = 1000、Z = 1400 ;m = 8、η = 6、X = 700、Y = 1000、Z = 1400 ;或 m = 8、η = 6、X = 1000、
Y= 1400、Z = 2000,其中所述的驱动电流为530mA。于实际应用上,驱动电流原则上应配 合所使用的发光二极管的规范,但本发明可适用的组合不以此为限。显见地,本发明的发光 二极管照明平台1 纵于日后需使用不同发光效率的发光二极管仍可在相同的结构尺寸 下实施,无需为提供不同照度的发光二极管照明平台另行开发不同结构的照明平台。以下将特别就照明装置1的结构外观中,多个发光二极管照明平台其中之一的细 部构件搭配图式说明。值得注意的是,后述的实施例虽仅以一个发光二极管照明平台为例,于实务中可一并适用于照明装置中其它的发光二极管照明平台,不应仅以一个发光二极管 照明平台为限。请一并参见图IA与图2,图2为本发明的一具体实施例的发光二极管照明平台的 侧视图。如图所示,图2中的发光二极管平台2可为图1中的发光二极管照明平台12a、发 光二极管照明平台12b、发光二极管照明平台12c或发光二极管照明平台12d。发光二极管 照明平台2包含能量转换构件20、热导管24、散热构件沈以及载台观。光学反射构件22 可固设于外壳10上。其中,为了方便说明内部结构,光学反射构件22只示出了其框线,使 于此技术领域具通常知识者能更清楚了解能量转换构件20、热导管24、以及载台观等相关 的位置。光学反射构件22具有一底面,且光学反射构件22可由所述底面通过载台固定片 282与载台观互相锁固。光学反射构件22用以反射能量转换构件20所产生的光能。于实 务中,由于能量转换构件20所产生的光能向四面八方传递,为了增进光能利用效率,光学 反射构件22可设置于能量转换构件20的周围,尽可能将光能导向同一方向,使得光能可被 有效使用。举例来说,光学反射构件22的可为设置于能量转换构件20周围的一种镜面结 构,其可为金属、玻璃或者其它可用以反射光能的适当材料,在此不加以限制,所属技术领 域具有通常知识的人员应可作适当变化。热导管M包含平坦部M0、延伸部M2以及接触部M4,其中平坦部240接触能量 转换构件20,延伸部M2向能量转换构件20外侧的第一方向延伸且具有弯折,接触部244 连接弯折且向第二方向延伸。于实务中,热导管M为一种中空结构的设计,所述中空结构 可为圆筒形状且其中可填入高导热率的物质,以此加快导热效率。另一方面,由于散热构件沈包含多个鳍片沈0,其中每一鳍片260分别接触热导管 24的接触部M4,延伸部242所具有的弯折可改变原本延伸部242的延伸方向,使其与接触 部对4的延伸方向不同,进而用以改变散热构件沈于照明装置1的位置。也就是说,散热 构件沈可设置于照明装置1中任一适当位置,再通过具有弯折的热导管M将热能导引至 散热构件26,使其更适合应用于薄型的照明装置1。于实务中,散热构件沈中的多个鳍片260可平行或垂直接触部M4的延伸方向, 且所述多个鳍片260可互相层叠形成一种矩形立方体。此外,每一鳍片沈0皆可具有通孔, 接触部244穿过通孔以接触每个鳍片沈0。另外,接触部244可以一固定元件262锁固于所 述多个鳍片260。能量转换构件20穿透光学反射构件22的底部,适于透出光线,并可包含多个不同 发光效率的发光二极管。于实务中,能量转换构件20主要功能在于提供多个发光二极管, 但不限于何种方式搭载所述多个发光二极管。举例来说,能量转换构件20可包含基板及基 座,所述多个发光二极管可位于基板上,基板与基座连接以露出等所述多个发光二极管。其 中,所述多个发光二极管形成于基板上;或者,所述的发光二极管可为一种以半导体工艺制 作的发光二极管芯片,固晶于基板上;或者,能量转换构件20的基座包含第一凹陷部以及 与第一凹陷部连通的第二凹陷部,基板接触热导管M的平坦部240并与第二凹陷部连接, 所述多个发光二极管露出于第一凹陷部。在此,由图2所示,能量转换构件20设置于载台观上且通过载台观接触热导管 对,光学反射构件22可通过载台固定片282固定于载台28。于实务中,载台观可包含光学调制构件,用以调变能量转换构件20所产生的光能,举例来说,光学调制构件可为一种透 镜结构,正对能量转换构件20。其中,载台观的侧边可包含螺纹结构,使光学调制构件经由 螺纹结构以旋转固定于载台观。此外,光学调制构件还可经由一种卡勾结构以卡持于载台 28。承接上述,以下再就上述发光二极管平台2中,列举多个能量转换构件20与载台 28的具体实施例,以详细说明能量转换构件20与载台观的结构以及相对关系。请参阅图3A及图;3B。图3A为发光二极管照明平台2的能量转换构件20及载台 28的俯视图。图:3B为能量转换构件20、载台观及部分热导管M沿图3A中线Z-Z的剖面 图。根据一较佳具体实施例,能量转换构件20包含发光半导体结构202、基板204及基座 206。发光半导体结构202即前述多个第一发光二极管或多个第二发光二极管。发光半导 体结构202位于基板204上。基座206包含第一凹陷部206a以及与第一凹陷部206a连通 的第二凹陷部206b,基板204接触平坦部240并与第二凹陷部206b连接,发光半导体结构 202则露出于第一凹陷部206a。载台观亦形成有通孔观2,以供电线通过,所述电线可用以 提供能量转换构件20的电能。发光半导体结构202为独立的芯片,再固晶于基板204上。发光半导体结构202 并以金属线292拉线至基座206的内电极上,再通过与基座206上与内电极连接的外电极 206c焊接的电线以与控制模块电路电性连接。基板204上再以封装材料208固定或密封发 光半导体结构202及金属线四2。基座206再利用螺丝经由通孔206d锁固于载台28上。 封装材料208亦具有光学调制功能,例如当封装材料208的轮廓形成如图:3B所示的突出状 时,封装材料208则具有聚光的效果。根据一较佳具体实施例,能量转换构件20并且包含一透镜四0,设置于基座206 上。此透镜290亦具聚光的效果,但本发明不以此为限。经由适当地设计透镜290两侧的 曲率而可呈现出汇聚光线或是发散光线的效果,以满足不同的光学调制的需求。于实际应 用上,发光二极管照明平台2的光学调制效果尚需一并考虑光学调制构件的透镜结构的光 学特性。值得一提的是,本发明的光学调制构件的透镜结构并不限一般的凸透镜。举例来 说,若透镜结构于中间处具有一凹陷,因此透镜结构可大致聚焦成环状。请参阅图3A及图;3B。补充说明的是,基座206可利用先埋入金属材质的导线架 至模具中,再射出液晶塑料(Liquid Crystal Plastic, LCP)的方式制造,致使该导线架于 第一凹陷206a内露出该内电极,并于基座206上露出外电极206c。另外,发光半导体结构 202亦得以串接方式拉线,如图:3B的虚线所示。此时,图:3B中的发光半导体结构202仅保 留一条金属线四2与基座206电性连接。若基板204具有线路,例如于工艺中形成线路的 半导体基板或具有金属披覆线路的电路板,则发光半导体结构202可先拉线至基板204上, 再通过基板204与基座206电性连接。若基板204设计上不需担负电性连接媒介,则基板 204可采用金属或其它高导热率的材质,以增加由发光半导体结构202产生的热传导至平 坦部MO的热传导效率。请参阅图4。图4为根据一具体实施例的能量转换构件20、载台观及部分热导管 24的剖面图。与图3A与图;3B不同的是,图4的基板204完全容置于第二凹陷206b,因此 基座206的底面206e略突出于基板204的底面204a(用以与平坦部240接触)。对应地, 平坦部240则突出于载台28。平坦部240突出的高度略大于基板204的底面20 凹入的深度,以确保基板204紧贴平坦部M0。基于相同的设计理由,平坦部240可仅略微突出于载台28,而基座206的底面 206e则与基板204的底面20 大致共平面,同样可达到上述确保紧贴的目的。而于图 所示的结构中,若基座206与平坦部240间有空隙存在时,可事先将导热胶涂于基座206底 面或平坦部240上,以使导热胶可充满空隙。当然,于图4所示的结构中,导热胶亦可事先 涂于基座206的底面206e或平坦部240上,以充满因底面206e或平坦部MO的表面粗糙 所形成的空隙。请参阅图:3B及图5。图5为根据另一具体实施例的能量转换构件20、载台观及部 分热导管M的剖面图。与图3B不同的处在于,图5的发光半导体结构202直接形成于基 板204上,例如基板204本身即为半导体基板(例如硅基板)。因此,发光半导体结构202 可整合地于半导体工艺,轻易地形成于基板204上。并且,直接形成于半导体基板204的发 光半导体结构202的电极可事先整合于基板204上,使得整个能量转换构件20仅需两个拉 线作业,大幅提升工艺的稳定性。请参阅图:3B及图6。图6所示为根据再一具体实施例的能量转换构件20、载台观 及部分热导管M的剖面图。与图3B不同之处在于,图6的发光半导体结构202并非设置 于如图:3B的基板204上,而是直接设置于具有一凹陷206f的底座206'。此外,于实际运 用中,底座206'亦可直接为一平板,发光半导体结构202直接设置于其上。其它关于图:3B 的能量转换构件20的说明,于此亦有适用,不再赘述。请参阅图6及图7。图7所示为根据又一具体实施例的能量转换构件20、载台观 及部分热导管M的剖面图。与图3B不同之处在于,图7的发光半导体结构202是直接形 成于基座206'上。当然,于实际运用中,底座206'亦可直接为一平板。前述关于图5的 能量转换构件20的说明,于此亦有适用,不再赘述。一般来说,照明装置可由控制模块电路加以控制,且所述的控制模块电路可容置 于一电路容置构件的中。其中,上述的控制模块电路可用以控制能量转换构件,调整其发光 功率或者其它的功能。以下特举多个具体实施例以说明电路容置构件的变化型。请参见图6,图6为本发明的另一具体实施例的照明装置的俯视图。如图6所示, 照明装置1具有一种结构外观,此结构外观包含外壳10以及多个发光二极管照明平台,如 发光二极管照明平台12a、发光二极管照明平台12b、发光二极管照明平台12c以及发光二 极管照明平台12d,其中每个发光二极管照明平台皆固定于外壳10。此外,发光二极管照 明平台12a、发光二极管照明平台12b、发光二极管照明平台12c以及发光二极管照明平台 12d分别包含电路容置构件120a、电路容置构件120b、电路容置构件120c以及电路容置构 件120d,且每一电路容置构件固定于对应的发光二极管照明平台上。其中每一电路容置构件可用以容置一控制模块电路(未示于图6),用以控制能量 转换构件。此外,每一电路容置构件还可容置一连接器(未示于图6),与控制模块电路电性 连接,提供控制模块电路以及能量转换构件运行所需的电能。值得一提的是,于每一电路容 置构件中不必需容置连接器,所述的连接器还可以固定于外壳10并分别电性连接至每一 发光二极管照明平台的控制模块电路。在此,并不限定连接器的位置,只要是能提供控制模 块电路以及能量转换构件运行所需的电能,在不影响其它构件的运行的情况下,连接器可 设置于照明装置1的任一适当的位置。同样的,控制模块电路不必需容置于电路容置构件中,只要是能控制能量转换构件,在不影响其它构件的运行的情况下,控制模块电路可设置 于照明装置1的任一适当的位置。补充说明的是,控制模块电路可包含电路板及相关电子元件。控制模块电路通过 与连接器电性连接的电线以与能量转换构件电性连接。每一发光二极管照明平台的载台亦 可形成有通孔,以供所述的电线通过。此外,控制模块电路另通过与连接器电性连接的电线 以与连接器电性连接。接着,连接器连接至一外部电源,以获取控制模块电路用以控制能量 转换构件运行所需的电能,并提供能量转换构件将电能转换成光能所需的电能。例如,发光 二极管的能量转换所需的电能。此外,于再一具体实施例中,本发明的照明装置还可包含多个均光器(diffuser), 使能量转换构件产生的光能得以均勻地投射出来。请参见图7,图7为本发明的再一具体实 施例的照明装置的立体视图。如图7所示,照明装置1于其外壳10上,可固定多个均光器 14,每一均光器14对应固定于所述多个光学反射构件其中之一。于实务中,均光器14用以 柔和光线,并且每个光学反射构件皆可设计成适于搭配均光器14或者其它可产生不同视 效果的构件。在此虽示出了多个平板型的均光器14,但于本发明所属领域具有通常知识人 员应明了,使用一大面积的均光器使其足以涵盖所有所述的均光器14为一种显而易见的 作法。此外,均光器14亦不限于平板的形状,还可以具有曲面或其它适当的设计。综上所述,本发明的照明装置具有固定结构外观而可包含不同数量及不同发光效 率的发光二极管,并可充分利用照明装置的空间,通过弯折热导管的设计,传递发光二极管 所散发的热能至多个鳍片以散热。特别的是,弯折热导管的设计使得多个鳍片可设置于适 当的位置,并且同样地可使多个鳍片能有效进行发光二极管的散热。另一方面,本发明通过 弯折热导管的设计,可搭配高效率的散热构件,使得本发明的照明装置的散热效率可大幅 提升。也就是说,通过本发明的热导管的设计,使得发光二极管于运行中产生的热能可及时 散逸出去,减少发光二极管受到热冲击,进而提升发光效率并增加使用寿命。通过以上较佳具体实施例的详述,希望能更加清楚描述本发明的特征与精神,而 并非以上述所揭露的较佳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发明的范畴加以限制。相反地,其目的是希望 能涵盖各种改变及具相等性的安排于本发明所欲申请的专利范围的范畴内。
权利要求
1.一种照明装置,具有一结构外观,该结构外观包含一外壳,具有多个光学反射构件,且每一光学反射构件具有一底面,所述多个光学反射 构件用以反射光能;以及多个发光二极管照明平台,其中每一发光二极管照明平台固定于所述多个光学反射构 件其中之一的底面,且每一发光二极管照明平台包含一能量转换构件,穿透出该底面,包含多个第一发光二极管或第二发光二极管,用以产 生光能;一热导管,包含一平坦部、一延伸部以及一接触部,其中该平坦部接触该能量转换构 件,该延伸部向该能量转换构件外侧的一第一方向延伸且具有一弯折,该接触部连接该弯 折且向一第二方向延伸;以及一散热构件,包含多个鳍片,其中所述多个鳍片分别接触该接触部,其中每一该发光二极管照明平台包含多个第一发光二极管或多个第二发光二极管,其 中以一驱动电流驱动η个第一发光二极管产生X士 10%流明,以该驱动电流驱动η个第二发 光二极管产生Υ±10%流明,以该驱动电流驱动m个第一发光二极管产生Y士 10%流明,以 该驱动电流驱动m个第二发光二极管产生Z士 10%流明;其中m大于n,Z大于Y,Y大于X,该第二发光二极管的发光效率大于该第一发光二极 管的发光效率。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每一发光二极管照明平台中,该能量转换构件 包含一基板及一基座,所述多个第一发光二极管或所述多个第二发光二极管位于该基板 上,该基板与该基座连接以露出所述多个第一发光二极管或所述多个第二发光二极管。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所述多个第一发光二极管或所述多个第二发光 二极管形成于该基板上。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每一第一发光二极管或每一第二发光二极管为 一固晶于该基板上的芯片。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该基座包含一第一凹陷部以及与该第一凹陷部 连通的一第二凹陷部,该基板接触该平坦部并与该第二凹陷部连接,所述多个第一发光二 极管或所述多个第二发光二极管露出于该第一凹陷部。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该能量转换构件包含一基座,所述多个第一发 光二极管或所述多个第二发光二极管位于该基座上。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该基座包含一凹陷,所述多个第一发光二极管 或所述多个第二发光二极管位于该凹陷。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所述多个第一发光二极管或所述多个第二发光 二极管形成于该基座上。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每一第一发光二极管或每一第二发光二极管为 一固晶于该基座上的芯片。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每一发光二极管照明平台中,该结构外观还包 含一载台,该载台与该热导管连接,该能量转换构件固定于该载台上以使该能量转换构件 与该平坦部接触。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该载台通过一载台固定片固定于该光学反射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每一发光二极管照明平台还包含一光学调制 构件,该光学调制构件与该载台连接,用以调变该能量转换构件所产生的光能。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该载台的侧边包含一螺纹结构,使该光学调 制构件经由该螺纹结构以旋转固定于该载台。
14.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该光学调制构件经由一卡勾结构以卡持于该 载台。
15.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该光学调制构件包含一正对该能量转换构件 的透镜结构。
1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每一发光二极管照明平台中还包含一电路容 置构件,用以容置一控制模块电路,用以控制该能量转换构件。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每一发光二极管照明平台中,该电路容置构 件还容置一连接器,该连接器与该控制模块电路电性连接,提供该控制模块电路以及该能 量转换构件运行所需的电能。
18.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该结构外观还包含一连接器,该连接器固定 于该外壳并分别电性连接所述多个控制模块电路,提供所述多个控制模块电路以及所述多 个能量转换构件运行所需的电能。
1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每一发光二极管照明平台中,该第一方向近似 垂直于该第二方向。
20.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每一发光二极管照明平台中,所述多个鳍片 近似平行于该第二方向。
21.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每一发光二极管照明平台中,所述多个鳍片 近似垂直于该第二方向。
22.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每一发光二极管照明平台中,所述多个鳍片 互相层叠形成一矩形立方体。
23.如权利要求2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每一发光二极管照明平台中,每一鳍片皆具 有一通孔,该接触部穿过该通孔,且该接触部以一固定元件锁固于所述多个鳍片。
24.如权利要求23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该固定元件套接固定于该接触部。
2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该照明装置还包含多个均光器,每一均光器对 应固定于所述多个光学反射构件其中之一。
2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m =6,η=4,X=350,Y =500,Z =700。
2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m =6,η=4,X=500,Y =700,Z =1000。
2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m =6,η=4,Χ=700,Y =1000,Z =1400。
2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m =8,η=6,Χ=700,Y =1000,Z =1400。
3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m =8,η :=6,Χ ==1000,,Y =1400,Z =2000。
3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照明装置,其中该驱动电流为530mA。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揭露一种照明装置,其结构外观包含外壳以及多个发光二极管照明平台。所述外壳具有多个光学反射构件,且每一光学反射构件具有底面,光学反射构件用以反射光能。其中每一发光二极管照明平台固定于底面,且发光二极管照明平台包含能量转换构件、热导管以及散热构件。能量转换构件穿透出底面,并包含多个第一或第二发光二极管,用以产生光能。热导管包含平坦部、延伸部以及接触部,其中平坦部接触能量转换构件,延伸部向能量转换构件外侧的第一方向延伸且具有弯折,接触部连接弯折且向第二方向延伸。散热构件包含多个鳍片,其中所述多个鳍片分别接触接触部。
文档编号F21V19/00GK102141207SQ20101011336
公开日2011年8月3日 申请日期2010年2月3日 优先权日2010年2月3日
发明者林俊仁, 温纬业, 陈振贤 申请人:新灯源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