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95798阅读:12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连接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用于液晶面板、显示器或类似装置中背光灯的连接器。
背景技术
例如,日本专利JP-A 2008-34330公开的这种类型的连接器,该专利的内容作为 参考被引入在此。在日本专利JP-A 2008-34330公开的连接器中,因为由该连接器保持的 冷阴极萤光灯CCFL(cold cathode flurescentlamp)或类似装置的热收缩或热膨胀,意外 的应力可能被施加到连接电路板的部分(如焊接部分)。同时,在日本专利JP-A 2007-95672公开的连接器中,即使冷阴极萤光灯 CCFL (cold cathode flurescent lamp)或类似装置发生热收缩或热膨胀,接触件的挠性使 得这样的热收缩或热膨胀被吸收。从而,不存在应力集中在焊接部分或类似部分的问题。然而,在日本专利JP-A 2007-95672公开的连接器中,接触件的接触部分(支承冷 阴极萤光灯CCFL或类似装置的部分)具有过于高的运动挠性。因此,连接器不能仅由接触 件构成,除接触件之外,还单独地需要外壳。假设外壳从日本专利JP-A 2007-95672公开的 连接器上移除,接触件的强度则太弱。换句话说,为了保持日本专利JP-A 2007-95672公开 的结构的强度,需要增加部件的数量。

发明内容
因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用不同于日本专利JP-A 2007-95672公开的技术, 提供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能够避免由冷阴极萤光灯CCFL或类似装置的热收缩或热膨胀 而导致的问题。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具有可连接至第一物的第一构件 以及可连接至第二物的第二构件。第二构件被被配置成限制第一构件在第一水平方向上的 运动。该连接器还具有连接构件,该连接构件被构造成将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相互连接起 来,从而第一构件相对第二构件在垂直于第一水平方向的第二水平方向上是可移动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可连接至第一物(冷阴极萤光灯CCFL等)的第一构件和 可连接至第二物(电路板)的第二构件壳彼此连接,从而,第一构件相对第二构件是可移动 的。第一构件与第二构件的相对移动能够吸收第一物(冷阴极萤光灯CCFL等)的热收缩。 因此,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所述的连接器不存在上述热收缩对产生的问题。通过学习下述对优选实施例的描述并参考附图,可以获得对本发明目的的理解以 及对其结构更全面的理解。


图1是显示根据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例所述的连接器的安装状态的立体示意图, 其中仅显示了部分的冷阴极萤光灯和电路板;图2是图1所示连接器的放大视图3是图2所示连接器从该连接器前侧上方看的立体示意图;图4是图2所示连接器从该连接器后侧上方看的立体示意图;图5是图4所示连接器从该连接器后侧上方看的另一幅立体示意图,其中,第二构件在图中省略;图6是图3所示连接器的剖面示意图,该连接器被经过直线VI-VI的YZ平面所剖 切;图7是根据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所述的底座的约束部分的一种变动形式的立体示 意图;图8是根据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所述的底座的约束部分的另一种变动形式的立体 示意图;图9是根据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所述的底座的约束部分的另一种变动形式的立体 示意图;图10是图2所示连接器从该连接器下方看的立体示意图;图11是显示根据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所述的弯曲部分的变动形式的放大立体示意 图;图12是显示根据本发明具体实施例所述的弯曲部分的另一个变动形式的放大立 体示意图。虽然本发明易于被不同的修改和替换形式所改变,该发明的特定实施例仍通过附 图中的示例被显示,并且在此详加描述。但是,应当理解,这些附图以及对这些附图详细的 描述并非用于将本发明限制在所公开的特定形式中,相反地,本发明将覆盖所有由随后的 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符合本发明的精神和保护范围的修改、等同方式以及替换形式。
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根据本发明一个具体实施例所述的连接器10用于将冷阴极荧 光灯20 (cold cathode flurescent lamp 20)和电路板30相互连接。图1仅显示了冷阴 极荧光灯20和电路板30它们与连接器10相连接的部分。如图2至4以及图10所示,根据本发明实施例所述的连接器10具有第一构件(第 一零件)100,第二构件(第二零件)200,以及连接构件(连接零件)300。第一构件100连 接至冷阴极荧光灯20,而第二构件200连接至电路板30。连接构件300将第一构件100和 第二构件200相互连接起来。本具体实施例中的第一构件100、第二构件200以及连接构件 300通过挤压或类似方式一体地成型。第一构件100包括用于夹持冷阴极荧光灯20的末端22的夹持部110,用于限定冷 阴极荧光灯20的下死点(冷阴极荧光灯20在Z方向上的最低位置)的支撑部120,以及将 夹持部110和支撑120相互连接的底座130。夹持部110由一对在X方向上彼此部分地接触的簧部分Illa和Illb形成。簧部 分11 Ia和11 Ib包括顶端部分112a和112b,通过先将簧部分Illa和Illb的部分切割并再 将该切割部分在Z方向上向下弯曲而形成的分离阻止部分113a和113b,突出进而在X方向 上相互分离的突起部115a和115b,以及弯曲的部分116a和116b。簧部分11 Ia和11 Ib施加有预载,从而,在图3和4所示的正常情况下,簧部分Illa和111b在X方向上相互挤压。在本具体实施例中,冷阴极荧光灯20的末端22从分离阻止 部分113a和113b之间在Z方向上向下穿过,然后被夹持部110夹持。顶端部分112a和112b被弯曲以沿Z方向向上延伸并在X方向上相互分离。顶端 部分112a和112b用作引导冷阴极荧光灯20的末端22。分离阻止部分113a和113b从簧部分11 la和11 lb接触部位在Z方向上向下延伸, 并相互间无隙接触。这样,即使被夹持部110夹持的冷阴极荧光灯20的末端22在Z方向 上向上运动,该末端22将撞击分离阻止部分113a和113b的下端。因此,阻止末端22从夹 持部110在Z方向上向上脱离。弯曲的部分116a和116b通过先将簧部分11 la和11 lb在Z方向上向下弯曲接着 再将簧部分111a和111b在Z方向上向上弯曲而形成。从而,弯曲的部分116a和116b的 每一个都具有如图5所示在XZ平面上具有呈S形的横截面。如图5和图6所示,突起部115a和115b的每一个都在X方向上向外突出。这种 配置可减少如图2所示的簧部分111a和111b与冷阴极荧光灯20的末端22之间的接触面 积,并可从而阻止因末端22的运动而产生的磨损。如图3和图4所示,支撑120具有U型边缘122,该U型边缘122成型用于支撑冷 阴极荧光灯20的末端22。该U型边缘122限定了末端22的下死点。在Z方向上向下看,底座130具有大致为矩形的形状。夹持部110的弯曲的部分 116a和116b从底座130的在X方向上相对的侧表面延伸出,,该表面在下文中称为X侧表 面。支撑部120在Y方向上从底座130的前侧表面向上延伸出。如图5所示,底座130具 有分别在各X侧表面内形成的引导部分132。在本具体实施例中,每一个引导部分132形 成为在Y方向上延伸的狭槽。突起部134形成在靠近每一个引导部分132在Y方向上的相 对末端处。每一个突起部134从侧表面沿X方向突出。第一构件100通过底座130的下缘 140连接至连接构件300,连接构件300将在下文描述。如图3和图4所示,第二构件200包括外框架210以及从外框架210延伸出的固 定部分220。外框架210成型以围绕第一构件100的底座130的三个侧面,除了底座130在 Y方向上的前表面。固定部分220从底座130的各X侧表面的下部延伸出并在X方向上彼 此分离。固定部分220电连接至电路板30(见图2)的电路(未显示)。进一步地,外框架 210具有下缘240,该下缘240具有部分在Z方向上凹陷的凹陷部分240a。第二构件200通 过凹陷部分240a连接至连接构件300,连接构件300将在下文中描述。第一构件100的下 缘140和第二构件200的凹陷部分240a位于Z方向上相同高度处。如图4和图5所示,在第一构件100的底座130上形成的突起部134用于减少底 座130和第二构件200的外框架210之间在X方向上的间隙。从而,突起部134邻接第二 构件200。上述构造限制了第一构件100相对于第二构件在X方向上的运动。在本具体实施例中,第二构件具有在X方向的两个侧表面上形成的约束部分214。 每一个约束部分214包括向上延伸的部分和向第一构件100延伸的部分。如图6所示,每 一个约束部分214都具有容纳于相应的引导部分132中的端部216。在本具体实施例中, 每一个约束部分214的端部216在Y方向上的宽度小于相应的引导部分132在Y方向上的 宽度。通过这种配置,端部216可沿Y方向在引导部分132的Y方向上的宽度范围内运动。 同时,每一个约束部分214的端部216在Z方向上厚度略小于相应的引导部分132在Z方向上的高度。从而,端部216几乎不能在引导部分132内在Z方向上运动。通过上述配置, 第一构件100能够相对于第二构件200在一定的范围内在Y方向上运动,但在Z方向上则 几乎不能运动。引导部分132和约束部分214并不仅限于上述的结构。例如,如图7所示,约束部 分214a可被构造成将图4所示的约束部分214上下倒转。具体地说,每一个约束部分214a 可形成为具有向下延伸的部分以及向第一构件100延伸的部分。进一步的,如图8所示,外 框架210上缘的部分可延伸从而形成约束部分214b。或者,如图9所示,每一个约束部分 214c可形成具有在Y方向上向前延伸的部分以及向第一构件100延伸的部分。在图7至图 9的任一种情况中,第一构件100被配置成能够相对于第二构件200在一定的范围内在Y方 向上运动,但在Z方向则几乎不能运动。引导部分和约束部分的结构不限于上述的结构,只 要其能够如上文所述般约束第一构件100的运动即可。如图3和图10所示,连接构件300包括连接至第一构件100的第一连接端310,连 接至第二构件200的第二连接端320,以及将第一连接端310和第二连接端320相互连接的 弯曲部分330。弯曲部分330形成为在Y方向是可扩展和可收缩的。从而,如图2所示,第 一构件100被固定至电路板30的第二构件200通过连接构件300支撑在浮动状态。考虑 到连接构件300的这个结构,对引导部分132和约束部分214 (见图6)的上述操作,以及突 起部134的作用(图5)而言,冷阴极荧光灯20所连接的第一构件100可在一定的范围内 在Y方向上(冷阴极荧光灯20膨胀或收缩的方向上)相对于连接并固定至电路板30的第 二构件200是可移动的。同时,第一构件100在X方向和Z方向上相对于第二构件200的 运动被限制,从而第一构件100几乎不能在X方向和Z方向上运动。这种配置能够吸收冷 阴极荧光灯20在Y方向上的热膨胀和热收缩。因此,根据本具体实施例所述的连接器10 不会因为冷阴极荧光灯20热膨胀和热收缩引起的任何问题而遭至损坏。在本具体实施例中,第一连接端310和第二连接端320在如图10所示的两个位置 分别连接至第一构件100的下缘140和第二构件200的下缘240。通过上述构造,在挤压过 程中,可以提高抵抗施加到第一连接端310和第二连接端320的应力的强度。此外,第一构 件100、第二构件200、以及连接构件300能够稳定而不被两处的连接所扭曲。进一步地,提 供一个弯曲部分330在第一连接端310和第二连接端320之间进行连接。这种构造增加了 弯曲部分330的簧长度,从而提供了高弹出特性。为了增强连接构件300的强度和弹出特性,本具体实施例中的连接构件300是如 上述般配置的。然而,该连接构件300可被构造成仅增强其强度和弹出特性中的一项。例 如,如图11所示,一个第一连接端310a和一个第二连接端320a可分别连接至第一构件100 的下缘140以及第二构件200的下缘240。这种构造能够增强弯曲部分330a的弹簧长度。 然而,第一构件100可能相对于第二构件200在XZ平面上扭曲。可替换地,如图12所示,各 包括第一连接端310b和第二连接端320a的两个弯曲部分330b可用来形成两个弹簧。通 过这种构造,第一构件100和第二构件200在两个位置处连接至连接构件300。因此,可如 同图10中所示的弯曲部分330那样增强稳定性。但是,因为使用了两个弹簧,每个弹簧的 弹簧长度不能如同图10中所示的弯曲部分330那样增加。因此,优选使用如图10所示的 弯曲部分330来同时实现稳定性和高弹出特性的增强。根据本发明,两个构件以如下的方式相互连接连接至一个连接对象(例如冷阴极荧光灯)的构件相对于连接和固定至另一个连接对象(例如电路板)的构件是可移动 的。因此,冷阴极荧光灯的热收缩可通过两构件间的相对运动被吸收。相应地,根据本发明 所述的连接器不会因为热收缩引起的任何问题而遭至损坏。本申请以之前于2009年4月7日提交至日本专利局的日本专利申请 JP2009-093204为基础,该申请的内容并入此文中作为参考。以上描述的内容只被认为是本发明优选的具体实施例,同时,本领域技术人员应 认识到,在不偏离本发明的精神的基础上,可以对本发明作其它以及进一步的修改,希望声 明所有这样的具体实施例均落入本发明的实际保护范围内。
权利要求
一种连接器,包括第一构件,所述第一构件可连接至第一物;第二构件,所述第二构件可连接至第二物,所述第二构件被配置成限制第一构件在第一水平方向上的运动;以及连接构件,所述连接构件被构造成将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相互连接,从而第一构件在垂直于第一水平方向的第二水平方向上相对于第二构件是可移动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二构件被构造成沿垂直于第一水平方 向和第二水平方向的垂直方向看围绕所述第一构件的三个侧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一构件、第二构件、以及连接构件是一 体成型的。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连接构件包括至少一个弯曲部分,所述至 少一个弯曲部分具有基于其弯曲形状的弹出特性,所述至少一个弯曲部分连接至第一构件 的下端部分以及第二构件的下端部分。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连接构件进一步地包括至少两个第一连接端,所述至少两个第一连接端连接至第一构件的下端部分,以及至少两个第二连接端,所述至少两个第二连接端连接至第二构件的下端部分,所述至 少一个弯曲部分将所述至少两个第一连接端以及所述至少两个第二连接端相互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二构件包括约束部分,以及所述第一构件包括引导部分,所述引导部分被构造为引导约束部分,从而约束第一构 件相对于第二构件在两个方向上的运动,所述两个方向为第一水平方向以及与第一水平方 向和第二水平方向相垂直的垂直方向。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引导部分是形成在第一构件上的狭槽,以 便沿第二水平方向延伸,以及所述约束部分通过将第二构件的部分弯曲而形成,并且所述约束部分具有容纳于所述 狭槽中的端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中的至少一个包括突起 部,所述突起部被形成以提供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之间的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一物和所述第二物中的一个是冷阴极 荧光灯,而所述第一物和所述第二物中的另一个是电路板。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连接器,其中,所述第一构件和所述第二构件中的一个固定 至所述电路板,而所述第一构件和所述第二构件中的另一个被所述第一构件和所述第二构 件中的所述一个经连接构件支承在浮动状态。
全文摘要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连接器。该连接器具有可连接至第一物的第一构件以及可连接至第二物的第二构件。该第二构件被配置成限制第一构件在第一水平方向上的运动。该连接器还具有连接构件,该连接构件被构造成将第一构件和第二构件相互连接,从而第一构件相对于第二构件在垂直于第一水平方向的第二水平方向上是可移动的。
文档编号H01J61/02GK101859680SQ201010156830
公开日2010年10月13日 申请日期2010年4月6日 优先权日2009年4月7日
发明者浦野哲 申请人:日本航空电子工业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