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效更高的陶瓷金属卤化物灯电弧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96035阅读:109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光效更高的陶瓷金属卤化物灯电弧管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陶瓷金属卤化物灯电弧管,特别涉及一种光效更高的陶瓷金属卤 化物灯电弧管。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陶瓷金属卤化物灯电弧管均采用两端结构对称的方式。在垂直或按 一定角度倾斜燃点的大多数使用场合下,位于上方的一端因对流效应而具有比下端更高的温 度,因此由冷端温度决定的金属卤化物气体分子数主要分布在电弧管的下端,扩散到上端电 弧中心区域分解而发光的金属原子数相应减少,不利于光效和显色指数的提高。采用电弧管 上下端温差更小的几何结构,可明显提高发光效率和显色指数,同时减少了发光的分层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光效更高的陶瓷金属卤化物灯电弧管,使 管壁温度分布合理,发光效率更高,发光更均勻。本发明解决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光效更高的陶瓷金属卤化物灯电弧管, 包括半透明氧化铝陶瓷放电腔及一对电极,所述半透明氧化铝陶瓷放电腔由直管型陶瓷胚 体和陶瓷帽组成,所述陶瓷胚体与其尾管之间采用圆弧过渡衔接,所述陶瓷帽包括陶瓷塞、 陶瓷帽沿及直型尾管,所述的一对电极分别伸入两端的尾管至陶瓷放电腔内,所述的这对 电极分别由导电引线引出,并气密封接。本发明的半透明氧化铝陶瓷放电腔的几何参数与灯的功率相对应,其内填充有起 动气体、汞和作为发光物质的金属卤化物,至少两种。本发明可适用于20W 2000W各种功 率陶瓷金属卤化物灯的制造;本发明用于气密封接的材料为玻璃焊料,其组份配比由所用 封接区的材料性质决定。本发明的显色指数、光效和使用寿命相对于使用现有常规陶瓷金属卤化物灯电 弧管的灯泡有显著提高,经测试得出以下数据使用常规陶瓷金属卤化物灯电弧管的35W、 70W、150W和400W灯泡的显色指数分别为60、62、65、68,光效分别为77、85、85、85,使用寿命 分别为9000、9000、9000、8000,而使用本发明的35W、70W、150W和400灯泡的显色指数分别 为 68、68、72、72,光效分别为 85、90、115、130,使用寿命分别为 10000、12000、12000、12000。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将半透明氧化铝陶瓷放电腔的一端设置为圆弧状,另一端 设置为直型管状,将本发明具有圆弧状的一端放置在燃点位置的下方,既可起到提高灯的 冷端温度的作用,又可明显减少两端管壁的温度差,有利于更多的金属卤化物气体分子向 整个电弧对应区域扩散,从而提高了发光效率和显色指数,使整个发光区向外部辐射的光 色接近一致,同时减少了发光的分层现象。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直管型陶瓷胚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发明陶瓷帽的结构示意图。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图1、图2、图3所示,一种150W的陶瓷金属卤化物灯电弧管,包括半透明氧 化铝陶瓷放电腔及一对电极,该半透明氧化铝陶瓷放电腔由直管型陶瓷胚体1和陶瓷帽2 烧结而成,其内腔直径5.5士0. 1mm,壁厚0. 75士0. 05mm,陶瓷胚体1与其尾管3之间采用 圆弧过渡衔接,其两个圆弧半径分别为3. 7mm和1. 5mm ;陶瓷帽2包括陶瓷塞4、陶瓷帽沿 5及直型尾管6,陶瓷塞4的厚度为2.5士0. 2mm,帽沿6的厚度为0. 3士0. 1mm,放电间隙 为23 士0. 5mm,两端的尾管3和尾管6的外径均为2. 5 士0. 05mm,壁厚0. 75 士0. 05mm,长为 15士0. 05mm,将一对电极分别伸入两端的尾管至陶瓷放电腔内,这对电极分别由导电引线 7引出,并采用玻璃焊料8气密封接。在陶瓷放电腔内充Dy、Na、Tm、Pr和Cs等的卤化物 13士0. 5mg和少量调节管压的液汞和混合启动气体。经测试,该灯的色温为2800士 100K,显 色指数为72,光效为1151m/w,使用寿命达到12000小时。
权利要求
一种光效更高的陶瓷金属卤化物灯电弧管,包括半透明氧化铝陶瓷放电腔及一对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半透明氧化铝陶瓷放电腔由直管型陶瓷胚体(1)和陶瓷帽(2)组成,所述陶瓷胚体(1)与其尾管(3)之间采用圆弧过渡衔接,所述陶瓷帽(2)包括陶瓷塞(4)、陶瓷帽沿(5)及直型尾管(6),所述的一对电极分别伸入两端的尾管至陶瓷放电腔内,所述的这对电极分别由导电引线(7)引出,并气密封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效更高的陶瓷金属卤化物灯电弧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半透 明氧化铝陶瓷放电腔的几何参数与灯的功率相对应。
全文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效更高的陶瓷金属卤化物灯电弧管,包括半透明氧化铝陶瓷放电腔及一对电极,所述半透明氧化铝陶瓷放电腔由直管型陶瓷坯体和陶瓷帽组成,所述陶瓷坯体与其尾管之间采用圆弧过渡衔接,所述陶瓷帽包括陶瓷塞、陶瓷帽沿及直型尾管,所述的一对电极分别伸入两端的尾管至陶瓷放电腔内,所述的这对电极分别由导电引线引出,并气密封接。本发明使管壁温度分布合理,发光效率更高,发光更均匀。
文档编号H01J61/30GK101859684SQ20101016831
公开日2010年10月13日 申请日期2010年5月8日 优先权日2010年5月8日
发明者翟建跃, 诸定昌 申请人:海宁新光阳光电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