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导光板灯具组件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03301阅读:198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Led导光板灯具组件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灯具组件,尤其是一种LED导光板灯具组件。
背景技术
导光板可以将点、线光源转变为面光源,由于其超薄轻便、光线均勻、高效节能且 稳定耐用,目前已越来越多的投入显示屏及装置、照明灯具领域。导光板灯具组件,通常以 LED作为光源,由导光板引入光源的光线,在导光板内部传输,再最终透过高传导率的导光 点,将光线从导光板的发光面到处;而由于导光板的特点及灯具组件的结构特性,灯具组件 一般都很薄,且最终产生的光线都较为均勻并少暗区,通常能够满足大多数产品的日用要 求。然而,针对高端照明领域,尤其是对要求高精度、超薄、能量高效利用或是高光线 均勻度、无暗区的显示器、照明领域,目前的LED导光板灯具组件仍存在一系列不足,主要 体现在
对于高端照明领域,导光板及LED光源通常有着更为严格的要求,选择时不但需要考 虑LED色温及其它相关性能,需要分区块(bin),还需要考虑导光板本身的颜色、抗变形能 力、寿命等问题,为保证高精度,原材料将会有很大部分作为不良品淘汰,且工艺要求亦十 分严格,可见双重的选择将带来成本的激增。高端照明领域对于导光板灯具的色温、能量利用率都十分的关注,可以说任何一 个细微的能量损失都是不利的,然而实际的导光板灯具结构中,色温的控制通常需要通过 LED的混色来实现,这样在选择LED原材料时,对色温有着极高要求,成本及工艺不但较高, 而且由于衍射性能问题,最终成品的色彩饱和度也不够理想;此外在能量效率上,LED所发 出的光线从空气进入导光板,会存在这反射损失,如果降低这部分损失,将更有效的提升能 量利用率。目前对灯具色温的设置,是直接由LED与荧光粉一起封装,由LED光线激发荧光粉 进行混光来实现的,而在LED工作过程中,尤其是长时间使用后,升温对荧光粉影响会产生 色温偏移及亮度衰减,造成色温不稳定,这对于最终光线效果是极为不利的。LED为点光源,在导光板灯具组件中通常均勻排布于导光板的一侧,相互之间仍存 在暗带,而若为消除这部分暗带而缩小LED之间的距离,则相同长度需要采用更多LED,如 此势必会增加成本,且对于各种便携设备,将增加电池负担;而若通过在导光板正面增加易 吸收光线的黑色遮挡部分,将这部分暗带遮挡,则会造成光线能量的损失,这对于光线要求 高的产品,是得不偿失的。导光板为有效利用LED的能量,整体厚度需要做的比LED直径大很多,如此才能够 有效利用LED侧向发光能量,防止LED侧向光能量损失,而这样一来,将不利于导光板厚度 的控制,因此如何在将导光板做的较薄的同时,保证对LED的侧向光能量的有效利用,是一 个技术重点。在导光板内传导的光线能量是逐渐递减的,因此会造成导光板内光线不均勻,靠近光源部分较亮,远离光源部分较暗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亦是一个技术关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LED导光板灯具组件,以解决目前产品所存在的高成 本、能量损失、色温不稳定、色彩饱和度不足、厚度不能进一步减小、光线不够均勻等问题。本发明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LED导光板灯具组件,其中包括
一构架;
至少一任意颜色的光源,由所述构架固定; 一导光板,由所述构架固定;
荧光粉,附着于导光板侧部对应光源的位置,该荧光粉能够接收来自光源的光线而跃 迁至激发态,以使所述导光板接收仅来自光源与荧光粉的混合光线;以及 一设置于所述导光板背侧的反光板,朝向导光板反射光线。作为一种改进方案,光源为蓝光LED,荧光粉为黄色荧光粉,灯具组件可产生白光。作为临一中改进方案,光源为紫光LED,荧光粉为红绿蓝三色荧光粉,灯具组件可 产生白光。上述导光板背面设置有由蚀刻、微沟切削、电铸、喷砂或丝印工艺所形成的网点。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网点的尺寸或密度与网点距所述光源之距离成正 比。导光板可由多块区块组成,距离所述光源较近的区块,其上所设置网点的尺寸或 密度较小,距离所述光源较远的区块,其上所设置网点的尺寸或密度较大。使得网点的尺寸 或密度根据与光源的距离递增,以抵消光线在导光板内传导造成的明暗不均。作为上述方案的另一种改进,网点的间距与网点距所述光源之距离成反比,同样 可达到均勻光线的目的。作为另一种改进方案,网点的尺寸或密度与网点距所述光源的向量大小成正比, 亦可达到均勻光线的目的。上述网点的结构,可呈锯齿状、圆柱面状或梯形条状依次排列或呈圆性、矩形或三 角形数组,可根据需要达到之发光效果而设置。进一步,导光板正面设有网点,可增加光线能量利用率。进一步,导光板贴附荧光粉的侧部位置设有网点,同样可增加光线能量利用率。最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导光板正面贴附有光学膜片,接收来自导光板的混 合光线并进行散射。光学膜片可采用较常见的扩散片光学膜(film optical diffuser sheet),达到 出光均勻的效果;还可以采用光学复合材料(Diffuser+BEF增光片),达到最优的增光与出 光均勻化。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着以下优势
由于在光源的光线进入导光板的部分设置荧光粉,光源的侧向光线,可用于激发荧光 粉,从而有效了用了侧向光线,并且不必考虑侧向光线是否进入导光板,如此可以尽量将导 光板做的很薄,甚至与LED的直径一样,可见本发明能明显减小导光板的厚度,节省了材料成本,并使得结构更为轻便;
本发明可有效利用光源的侧向光线和正向光线激发荧光粉,增加导光板的能量,且能 防止因侧向光线的照射角度过大及光线相互抵消而造成的光损;
由于最终色温决定于光源光线及导光板侧部的荧光粉所激发光线,在色温调整上,将 技术重点转移到了 LED本身颜色及荧光粉的选择上,因此一般只需要改变荧光粉颜色即 可,而不需要对光源进行设置或分bin挑选,如此可大大简化制造工艺,且可不需要在光源 封装荧光粉,降低了封装成本,甚至对导光板的选择,也可大大放宽要求,使得原材料及工 艺成本更为低廉;
光源不必与荧光粉一起封装,因此在工作过程中,热量对荧光粉的影响将减小到最低 程度,不会产生色温偏移及亮度衰减;而如果在光源再直接封装荧光粉,则很容易实现四色 甚至更多色的混光,光线衍射性好,且色彩饱和度更为出色;
直接将荧光粉涂敷在导光板入光处,光源的光线进入导光板的角度,将会因为荧光粉 的折射而扩大、反射或二次折射,且配合荧光粉的激发光线,使得最终进入导光板的混合光 线更为均勻,不会在导光板侧边出现暗带,更不需再利用暗色遮挡部来遮挡导光板侧边,减 小了能量损失,同时发光效果十分出色;
采用光源、荧光粉及导光板的不同颜色组合,如蓝色光源配合黄色荧光粉、配合偏红的 导光板,将很容易达到更高的显色性;
采用网点及其不同的形状、组合、排列方式,将很容易解决导光板发光不均勻的问题; 可见,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无论是成本上、技术难度上还是从实际使用效 果上看,都有着十分大的优势,在采用同样或是较低的材料,其技术性能都将大大超出现有 的同类产品,因此可以预见其应用前景将十分巨大。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
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光源的光线射入荧光粉激发光线的示意图; 图3为光源的光线射入荧光粉及导光板的示意图; 图4为导光板中网点大小与光线能量的线性关系图; 图5为导光板中网点密度与光线能量的线性关系图; 图6为导光板中网点距离与光线能量的线性关系图; 图7为一种实施例中导光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一种实施例中导光板的网点分布示意图; 图9为一种实施例中导光板的网点区域划分示意图; 图10为另一种实施例中导光板的网点区域划分示意图; 图11为一种实施例中网点的形状示意图; 图12为一种实施例中网点的形状示意图; 图13为一种实施例中网点的形状示意图; 图14为一种实施例中网点的形状示意图; 图15为一种实施例中网点的形状示意图;图16为一种实施例中网点的形状示意图; 图17为一种实施例中导光板的网点分布示意图; 图18为一种实施例中光板的网点分布示意图。
具体实施例方式如图1所示,本发明所提供的LED导光板灯具组件,结构主要由一构架1、光源2、 导光板3、荧光粉4组成,构架1作为整体的定位结构,光源2可采用LED,通过线路板或支 架固定在构架1内的侧部,导光板3通过构架1夹持固定,导光板3可以为平板或楔型板, 根据实际使用不同,可进行调整,例如应用于装饰、照明灯具,可采用平板结构,而应用于笔 记本计算机、手机的背光模块,则可采用楔型板结构;在导光板3—侧或多侧的入光部,则 附着荧光粉4,以保证光源2朝向导光板3发射的光线,首先照射到荧光粉4,如此在荧光粉 4接收来自光源2的光线后,将受激发跃迁至激发态,发出激发光线,并与光源2的光线混 合,形成混合光线,而由于导光板3与光源2件隔有荧光粉4,使得导光板3最终仅会接收到 混合光线;本发明中,还在导光板3的背侧设置反光板6,可由构架1固定或贴附于导光板3 背侧,可用于反射灯具组件内部光线,提高效率。在本发明出光的光学设计方案中,可采用以下选择(1)在导光板3正面设置光学 膜片5,导光板3接收的混合光线,将通过光学膜片5扩散,光学膜片5可采用Diffuse!·光 学film材,可使出光均勻化;(2)还可以采用Diffuser与BEF增光片的光学复合材,达到 增光与光线均勻化的最优效果;(3)当然还可不需要任何光学film材,节省成本,并且由本 发明结构同样可达到光线均勻化。本发明的实施例中,可尽量缩减光源2距离荧光粉4的距离,以减小光线能量的损 失,以得到最好的光线效果。并且如图2所示,采用光源2激发设置于导光板3侧边的荧光 粉4的方式,可有效利用光源2的侧向光来照射荧光粉4,不必考虑侧向光是否进入导光板 3,即可达到侧向光线能量的有效利用,以增加导光板的能量,如此可以尽量将导光板3做 的很薄,甚至与LED的直径一样,可见,本发明的技术有利于解决导光板厚度问题,适合于 应用在对尺寸、光线能量有高精度要求的领域。此外如图3所示,对于入射角度大于导光板 3全反射角的侧向光线,在反射回荧光粉4后,在荧光粉4内可进行二次反射或更多次反射, 可用于激发荧光粉4,且能够再射入导光板3,因此有利于减小光损,且防止了因相邻两LED 之间距离所产生的暗带,使得光线更为均勻的同时,减小了能量的损失。本发明的光源2可采用各种颜色的LED,由于其不必与荧光粉封装,在光源2工作 时产生的热量,不容易影响到荧光4,因此荧光粉4不会因发热而产生色温偏移或亮度衰 减。而其本发明对照射出来光线的色温控制,从原来的由光源2中LED的色温调控,改为了 光源2及荧光粉4的共同调控,这相当于将色温设置的技术重点,从光源2的细微、高精工 艺上,转移到了光源2配合荧光粉4的简易工艺上,可见,采用本发明的技术,要达到需要的 色温,基本只需要控制荧光粉4的技术参数即可,不论是从技术成本上看,还是从工艺难度 上看,都十分有优势。而其,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对导光板3的原材料选择,也进一步降低了标准,因 为在导光板技术中,最终光线的色温、能量,很大一部分将取决于导光板本身的质量,通常 不能选择偏黄的质量较低的导光板,否则会影响最终光线效果,如此成本将居高不下;而本发明的技术,可将在混光效果中,很容易将导光板3的色温考虑在内,因此可采用比较便宜 的导光板,如此可有利于节省成本。本发明光线的良好性能,可以通过几种实施例体现,例如在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 中,光源2为蓝光LED或紫光(UV)LED,荧光粉4为黄色可合成白光,另外为改善显色性能, 还可以结合少量的红色系,因此导光板3可选择偏红颜色,如此基本可达到显色指数高于 90的高显色性光线。在另一种实施例中,光源2为蓝光LED或紫光(UV) LED,荧光粉4可采用红绿蓝 (RGB)三色,两者发出光线合成白光,该实施例的显色性十分出色,并且应用在本发明中,密 封固定在构架1内可解决紫光LED的光效率问题,且达到与上一实施例同样的亮度,本实施 例仅需要更低的耗电量。当然,除了上述实施例外,还可以延伸出更多的实施方案,例如在不考虑光源2本 身的封装成本的情况下,可采用封装荧光粉材料的LED,配合荧光粉4,实现四色混光或更 多颜色的混光,显色性能将十分突出。作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案,导光板3背面设置网点31,网点31可由蚀刻、微沟切 削、电铸、喷砂或丝印工艺制备,目前以效果最好的丝印工艺制程的网点31进行说明。导光板所传输的光线,能量会随着传输距离的递增而损失,这是无法避免的,这对 于导光板3的发光均勻度极为不利,而由于导光板3的网点31的各种参数对导光板所传输 光线的能量,会具有一定的关系,针对该问题,本发明进行了几种方案改进如图4及图5所 示,在理想状态下,网点的尺寸或密度将会与光线能量成线性的正比关系,且如图6所示, 网点之间的距离与光线能量成线性的反比关系。基于该原理,本发明相应可通过以下方案 实现光线的均勻布置
第一种方案导光板3上网点31的尺寸,与该网点距光源2的距离成正比,如图7所示, 为便于制造可以设计多块区块30,各块区块30上之网点31大小、密度或距离互不相同,多 块区块30依次拼接可组成导光板3,因为在制作导光板,尤其是对于较大块的导光板时,如 果某一区块30上的网点制作失败,则仅需要对这一区块30重新制作即可,这样有利于节省 成本;其中,网点31的尺寸或密度越小、或是距离越大的区块30,越靠近光源2,网点31的 尺寸或密度最小、或是距离最大的区块30,则位于整个导光板31最边处,离光源2最近,其 侧边为贴附荧光粉4的区域;网点31的尺寸或密度越大、或是距离越小的区块30,则越远 离光源2 ;如此根据合理的设计,可基本均勻导光板3的光线,使得整个导光板3看上去亮 度均勻。当然,也可以如图8所示,采用一整块导光板3,适合于较小面积的导光板,而在导 光板3上大致呈递减或递增规律设置尺寸、密度或距离不同的网点,以获取均勻的光线效
果第二种方案根据向量来设计网点的分布,使得网点31的尺寸或密度与网点31距 光源2的向量大小成正比,或是网点距离与网点31距光源2的向量大小成反比。该方案的 实现方式,可如图9所示,例如光源2可位于导光板3的一个角落侧部,则以该光源2为中 心,在导光板3上距光源不同距离为半径可分出若干区域,根据该区域距离光源2的远近, 按照上述的规律设置网点31即可;此外,考虑到光源2的正向光线能量要大于其侧向光线, 在导光板3距光源2的相同距离处,正向光线处的亮度将大于侧向光线的亮度,因此可如图 10所示,根据导光板3上与光源2的角度区域不同,将正向光线集中的中线部位分为以一个区域,向两周依次对称分区,其中中线部位的网点31之尺寸或密度最小、或者距离最大,依 次朝两侧的区域递增或递减。根据上述的方案,本发明能够很方便的解决导光板光线不均勻的问题,效果十分
王困相对于应用在高端领域的导光板灯具组件,对光源2的能量利用率是评定技术好坏 的关键,因此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提供了几种较佳的实施方案,有利于尽量增加 能量利用率。例如,网点31的形状设计,可以采用如图11所示的锯齿状(V-⑶T)呈条排列,或是 如图12所示的圆柱面状(cylinder)呈条排列,亦或是如图13所示的梯形条状呈条排列,也 可以采用如图14所示的类圆形的微透镜整列,或是如图15所示的类矩形微透镜数组,亦或 是如图16所示的类三角形或菱形微透镜数组。上述几种方案,都有利于能量的有效利用, 当然网点31形状并不局限于以上几种较为常见的形状。在本发明的一种优选方案中,可在导光板3背面设有网点31,其结构如图17 所示,其背面的网点31,可起到光线的反射及折射作用,实现二次或多次折射,将光线由导 光板3正面射出,而配合光学膜片5,有利于光线的均勻扩散,且同类条件下可增加7 8%的 能量利用率。此外,如图18所示,在一种优选方案中,导光板3贴附荧光粉4的侧部位置可设有 网点31,这部分网点31,可对进入导光板3时反射回的光线产生二次折射或多次折射,并避 免了正射入导光板3的光线,因部分反射回而沿原路遇到方向相反的光线,相互抵消造成 光损,因此在同类条件下,亦可增加能量利用率。当然,上述仅仅只是公开了本发明最为常见的实施方案,应注意的是,上述只是阐 述了本发明较优的实施方式,因此并不视为本发明唯一的保护范围,惟应了解的是在不脱 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而言,仍得有许多变 化及修改。本发明并不限制于所揭露的实施例,而是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记载为准,即不 偏离本发明申请专利范围所为之均等变化与修饰,应仍属本发明之涵盖范围。
权利要求
1.LED导光板灯具组件,其中包括一构架;至少一任意颜色的光源,由所述构架固定;一导光板,由所述构架固定;荧光粉,附着于导光板侧部对应光源的位置,该荧光粉能够接收来自光源的光线而跃 迁至激发态,以使所述导光板接收仅来自光源与荧光粉的混合光线;以及一设置于所述导光板背侧的反光板,朝向导光板反射光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导光板灯具组件,其中所述光源为蓝光LED或紫光LED。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LED导光板灯具组件,其中所述荧光粉为红绿蓝三色荧 光粉或黄色荧光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LED导光板灯具组件,其中所述导光板背面设置有网点。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LED导光板灯具组件,其中所述网点的尺寸或密度与网点距 所述光源之距离成正比,距离所述光源较近的区块,其上所设置网点的尺寸或密度较小,距 离所述光源较远的区块,其上所设置网点的尺寸或密度较大。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LED导光板灯具组件,其中所述网点的间距与网点距所述光 源之距离成反比。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LED导光板灯具组件,其中所述网点的尺寸或密度与网点距 所述光源的向量大小成正比。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LED导光板灯具组件,其中所述导光板正面设有网点。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LED导光板灯具组件,其中所述导光板贴附荧光粉的侧部位 置设有网点。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LED导光板灯具组件,其中所述导光板正面贴附有光学膜 片,该光学膜片为扩散片光学膜。
11.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LED导光板灯具组件,其中所述导光板正面贴附有光学膜 片,该光学膜片为扩散片与增光片的光学复合材料。
全文摘要
LED导光板灯具组件,包括构架,至少一任意颜色并由构架固定的光源,一由构架固定的导光板,附着于导光板侧部对应光源的位置的荧光粉,接收来自光源的光线而跃迁至激发态,以使所述导光板接收仅来自光源与荧光粉的混合光线,以及设置于所述导光板背侧的反光板,朝向导光板反射光线。本发明的技术方案相比现有技术,无论是成本上、技术难度上还是从实际使用效果上看,都有着十分大的优势,在采用同样或是较低的材料,其技术性能都将大大超出现有的同类产品,因此可以预见其应用前景将十分巨大。
文档编号F21S2/00GK102128377SQ20111006774
公开日2011年7月20日 申请日期2011年3月21日 优先权日2011年3月21日
发明者李克勤, 许书诚 申请人:中山伟强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