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于拆卸与组装的平板式照明器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40966阅读:16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易于拆卸与组装的平板式照明器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照明器,特别是涉及一种能产生面光源照明,并且易于拆卸与组装的平板式照明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面上所使用的灯泡有传统的钨丝灯泡、CCFL灯泡、LED灯泡等等,其结构通常都是在一个透明灯壳内设置发光件,使发光件的光线穿过灯壳而朝外照明,但一般灯泡通常制作为球状或螺旋状,在没有任何导光设计的情况下,灯泡光源类似于点光源,其光线以辐射状朝外射出,不过随着不同的使用需求,对于照明装置的光照角度会有一些不同要求,传统的点光源灯泡必需加以改良。例如应用在阅读台灯上,具有面光源的照明装置可以提供较均匀、宽广、柔和的光源分布,但由于目前市面上少有面光源形式且方便更换的灯泡,因此有必要设计出一种结构创新的面光源照明装置,以提供消费大众更多的选择。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创新、面光源照明、光线均匀柔和,而且易于拆卸与组装的平板式照明器。本实用新型易于拆卸与组装的平板式照明器,包含一个安装座、一个光源单元、 一个电源输入接头,以及一个驱动转换器。该安装座具有一个组装面,以及一个凹设在该组装面上的卡沟;该易于拆卸与组装的平板式照明器还包含一个平板状的导光装置,该导光装置是可拆卸地嵌装在该安装座的卡沟,并具有一个入光侧以及一个出光侧。该光源单元位于该入光侧并具有至少一个发光件,该发光件的光线自该入光侧进入该导光装置后再由该出光侧射出。该电源输入接头固定在该安装座上相反于该导光装置的一侧。该驱动转换器设置在该安装座中,并且电连接该电源输入接头及该光源单元,以将该电源输入接头输送而来的电力转换成发光件所需形式后再传送给所述发光件。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易于拆卸与组装的平板式照明器,该导光装置包括一个具有该入光侧及该出光侧的导光单元,该导光单元包括一个平板状的导光板,以及一个位于该导光板的一侧,并将自该入光侧入射而来的光线朝该出光侧反射的反射片。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易于拆卸与组装的平板式照明器,该导光单元还包括一个位于该出光侧并将光线扩散雾化的扩散片。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易于拆卸与组装的平板式照明器,该导光单元还包括一个位于该出光侧的增亮片。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易于拆卸与组装的平板式照明器,该导光装置还包括一个结合在该导光单元外周的框体单元。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易于拆卸与组装的平板式照明器,该入光侧朝向该安装座,该光源单元位于该导光装置及该安装座之间。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易于拆卸与组装的平板式照明器,该安装座还具有一个环绕连接在该组装面周缘的围面,以及至少一个设置在该围面上并连通该卡沟的结合孔。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易于拆卸与组装的平板式照明器,该安装座包括一个固定设置的第一座体,以及一个可相对该第一座体转动地结合的第二座体,该第二座体具有该组装面及该卡沟;该导光装置是可随着该第二座体转动地嵌装在该卡沟;该电源输入接头固定在该第一座体上。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该平板状的导光装置,使本实用新型能提供明亮、柔和、均匀且护眼的面光源,而且因为该安装座的卡沟可供该导光装置组装,从而达到易于拆卸与组装该导光装置的目的。

图I是本实用新型一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易于拆卸与组装的平板式照明器与一灯座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图3是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局部组合剖视图;图4是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前视图,图中假想线显示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的一个导光装置转动一个角度值;图5是本实用新型一第二较佳实施例的易于拆卸与组装的平板式照明器的立体分解图;图6是该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组合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让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作详细说明。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并不限于下述具体实施方式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从下述实施方式所体现的精神来理解本实用新型,各技术术语可以基于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来作最宽泛的理解。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构件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参阅图1、2、3、4,本实用新型第一较佳实施例的易于拆卸与组装的平板式照明器, 可应用于一台灯1,并与该台灯I的一个灯座11组装,但实施时不限于此,也可以用在其它场合的照明。该平板式照明器包含一个安装座2、一个导光装置3、一个光源单元4、一个电源输入接头5,以及一个驱动转换器6。该安装座2包括一个固定设置的第一座体21,以及一个可绕一根通过该安装座2 的水平轴线而相对该第一座体21转动地结合的第二座体22,该第二座体22包括一个朝前的组装面221、一个自该组装面221朝该第一座体21的方向凹陷的卡沟222、一个环绕连接在该组装面221周缘的围面223,以及至少一个设置在该围面223上并连通该卡沟222的结合孔224。该导光装置3为平板状,并且可拆卸地嵌装在该安装座2的卡沟222中。该导光装置3包括一个导光单元31,以及一个结合在该导光单元31外周的框体单元32。该导光单元31包括一个平板状的导光板311、一个位于该导光板311上方的反射片312、一个位于该导光板311下方并用于将光线扩散雾化的扩散片313、一个位于该扩散片313下方并能提高射出光线的辉度的增亮片314,以及一个位于该增亮片314下方且可透光的保护片 315。其中,该导光板311为整个导光单元31的主要厚度所在,其材料例如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olymethyl methacrylate,简称PMMA),但不限于此,也可以使用其它具有导光效果的材料。当该导光板311及各膜片共同结合构成该导光单元31后,该导光单元31还包括一个入光侧316、一个连接在该入光侧316底缘的出光侧317、一个连接在该入光侧316顶缘并与该出光侧317上下间隔对应的反射侧318,以及一个连接该入光侧316、该出光侧317 及该反射侧318且三面围绕的围绕侧319。具体而言,该入光侧316位于该长方体的导光单元31的短边上,并朝向该安装座2所在的方向。该反射侧318都是该反射片312所在的一侧。该出光侧317为该扩散片313、增亮片314、保护片315所在的一侧,而且该出光侧317 进一步还可以形成萤光粉或量子点,可受到光源单元4的光线激发而发光,进而达到混光、 调控光线颜色的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各个膜片、萤光粉及量子点,可以利用贴附、涂布或喷墨方式形成。此外,在该围绕侧319上也可设置反射片,加强将光线朝该出光侧317反射的效果。该框体单元32包括一个结合在该导光单元31上方的第一框体321,以及一个结合在该导光单元31下方的第二框体322,该第二框体322具有一个镂空窗口 323,可供光线往下穿过照射。该光源单元4位于该导光单元31的入光侧316,进而位于该导光单元31及该安装座2之间,该光源单元4与该导光单元31之间的配置关系为一种侧光式的光源设计。该光源单元4包括一个直立长板片状的电路板41,以及数个位于该电路板41上并朝向该入光侧 316的发光件42,本实施例的发光件42都是发光二极管(LED),但不限于此,例如也可以使用激光光源,光源颜色可以为蓝光、白光或其它色光。该电源输入接头5固定在该安装座2的相反于该导光装置3的一侧上,具体而言是固定在该第一座体21上,并且可拆卸地与该台灯I的灯座11螺锁固定,该电源输入接头 5的规格为一般普遍存在于市面的灯具的接头规格,本实施例是以E27为例,实施时也可以是 E26、MR11,或 MR16 等等。该驱动转换器6固定设置在该安装座2的第一座体21中,并且通过导线(图未示)电连接该电源输入接头5及该光源单元4,用于将该电源输入接头5输送而来的电力传送给所述发光件42,以驱动发光件42发光。该驱动转换器6设有降压电路,用于将外部输入的电力降压及转换成发光件42所需形式,例如,若外部电源为交流市电,可以被转换成电压较小的直流电再提供给LED。该驱动转换器6还设有调光电路,可配合一个设置在该灯座11上的调整件(图未示)来控制发光件42的发光亮度。本实用新型组装时,先将该导光装置3的各构件及该光源单元4组装结合,再将结合后的导光装置3的第一、二框体321、322的一侧嵌装在该安装座2的卡沟222中,利用紧迫卡固的方式使该导光装置3固定在该安装座2上。另一方面,还可以自该安装座2的结合孔224锁入螺丝,并且使螺丝同时螺锁固定第一、二框体321、322,借此加强固定该安装座2及该导光装置3。但本实用新型不以螺丝固定为必要,因此该安装座2不一定要设置该结合孔224。使用时,该光源单元4的光线自该导光单元31的入光侧316进入,光线受到该反射片312朝下反射,并且因为该导光板311的导光作用,使光线成为均匀的面光源光线后再朝该出光侧317射出,光线射出时还会受到该扩散片313的光扩散雾化作用,进而形成均匀、大面积、柔和的面光源照明,同时还因为该增亮片314的集光作用而能产生足够的光线辉度。此外,该导光装置3嵌装在该第二座体22上,且该第二座体22可相对该第一座体21 转动,进而能带动该导光装置3转动(例如图4假想线所示),改变照明角度,方便使用。值得一提的是,该导光单元31设计为扁平板状,以利用其导光作用将光线传导成为面光源,较佳地,该导光单元31为长方体,使本实用新型整体大小与一般市面常用的台灯I灯泡或灯管的大小类似。此外,该导光装置3与该安装座2之间为嵌卡固定,使该导光装置3可以通过简单的插拔方式而组装在该安装座2上,或自该安装座2上卸下,组装与拆卸都相当方便,对于制造商而言,可以设置单一规格的安装座2来供各种不同尺寸的导光装置3组装。当然,因为该光源单元4组装在该导光装置3上,因此该光源单元4也随着该导光装置3—起安装或卸下。综上所述,通过该扁平板状的导光装置3,使本实用新型能提供明亮、柔和、均匀且护眼的面光源,而且因为该安装座2的卡沟222设计,达到易于拆卸与组装该导光装置3的目的,使本实用新型成为一种方便更换光源的平面光源照明器。参阅图5、6,本实用新型易于拆卸与组装的平板式照明器的第二较佳实施例,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不同的地方在于本实施例的导光单元31的入光侧316位于该长方体的长边上,因此该入光侧316不再如第一较佳实施例朝向该安装座2。当然,本实施例的光源单元4同样必须设置在该入光侧316,进而位于该导光单元31的长边上,当光线进入该导光单元31内部后,同样可借助该反射片312将光线朝下反射而照明。本实施例的安装方式、使用方式及功效都与该第一较佳实施例相同,因此不再说明。以上已详细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但应理解到,在阅读了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讲授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易于拆卸与组装的平板式照明器,包含一个安装座、一个光源单元、一个电源输入接头,以及一个驱动转换器;其特征在于该安装座具有一个组装面,以及一个凹设在该组装面上的卡沟;该易于拆卸与组装的平板式照明器还包含一个平板状的导光装置,该导光装置可拆卸地嵌装在该安装座的卡沟,并具有一个入光侧以及一个出光侧;该光源单元位于该入光侧并具有至少一个发光件,该发光件的光线自该入光侧进入该导光装置后再由该出光侧射出;该电源输入接头固定在该安装座上相反于该导光装置的一侧;该驱动转换器设置在该安装座中,并且电连接该电源输入接头及该光源单元,以将该电源输入接头输送来的电力转换成发光件所需形式后再传送给所述发光件。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易于拆卸与组装的平板式照明器,其特征在于该导光装置包括一个具有该入光侧及该出光侧的导光单元,该导光单元包括一个平板状的导光板,以及一个位于该导光板的一侧,并将自该入光侧入射来的光线朝该出光侧反射的反射片。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易于拆卸与组装的平板式照明器,其特征在于该导光单元还包括一个位于该出光侧并将光线扩散雾化的扩散片。
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易于拆卸与组装的平板式照明器,其特征在于该导光单元还包括一个位于该出光侧的增亮片。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易于拆卸与组装的平板式照明器,其特征在于该导光装置还包括一个结合在该导光单元外周的框体单元。
6.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易于拆卸与组装的平板式照明器,其特征在于该入光侧朝向该安装座,该光源单元位于该导光装置及该安装座之间。
7.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易于拆卸与组装的平板式照明器,其特征在于该安装座还具有一个环绕连接在该组装面周缘的围面,以及至少一个设置在该围面上并连通该卡沟的结合孔。
8.如权利要求I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易于拆卸与组装的平板式照明器,其特征在于 该安装座包括一个固定设置的第一座体,以及一个可相对该第一座体转动地结合的第二座体,该第二座体具有该组装面及该卡沟;该导光装置是可随着该第二座体转动地嵌装在该卡沟;该电源输入接头固定在该第一座体上。
专利摘要一种易于拆卸与组装的平板式照明器,包含一安装座、一个平板状的导光装置、一个光源单元、一个电源输入接头,以及一个驱动转换器。该安装座具有一个组装面,以及一个凹设在该组装面上的卡沟。该导光装置可拆卸地嵌装在该安装座的卡沟中,并具有一个入光侧以及一个出光侧。该光源单元位于该导光装置的入光侧并具有至少一个发光件,该发光件的光线自该入光侧进入该导光装置后再由该出光侧射出。通过该扁平板状的导光装置,使本实用新型能提供明亮、柔和、均匀且护眼的面光源,而且因为该安装座的卡沟设计,达到易于拆卸与组装该导光装置的目的。
文档编号F21V13/12GK202349674SQ20112048606
公开日2012年7月25日 申请日期2011年11月29日 优先权日2011年9月14日
发明者刘介中, 刘慧玲, 曾怡彰, 洪吉永, 萧至凯, 蔡玉婷, 郭佩亭 申请人:吉永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