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44883阅读:19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背光模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背光模块,且特别是涉及一种可使导光板的入光面邻接发光模块的背光模块。
背景技术
现有的液晶显示器皆需由背光模块提供面光源,背光模块又可区分为侧照式背光模块与直下式背光模块两种,而侧照式背光模块的成本较低,因此被广为使用。侧照式背光模块一般包括有前框和背板,前框和背板互相连接以形成容置空间,容置空间容置有光学膜片、导光板、反射片、发光模块与散热板。光学膜片与反射片分别配置于导光板的上方与下方,导光板的侧边则包括有相接的入光面与端面。发光模块固定在散热板上,散热板通常采用金属制,以利于发光模块的散热。散热板固定于背板上,且发光模块是以面对入光面的方向配置于导光板的侧边,因此发光模块所产生的光线得以进入导光板,再藉由导光板、光学膜片和反射片的光学作用使光线均匀混合,以产生面光源。在设计背光模块时,导光板的入光面和发光模块之间一般会留有间隙,此间隙是为了提供导光板热胀冷缩的空间,以避免导光板热膨胀时压迫到发光模块,使发光模块损坏或产生位移而影响运作。但间隙的存在会让光线漏出,从而降低发光效率。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 目的在提出一种背光模块,使导光板的入光面邻接发光模块,以致入光面与发光模块之间不具有间隙,但同时又可避免导光板热膨胀时压迫到发光模块。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一种背光模块,其包括有:背板、第一散热板、发光模块、定位组件与导光板。背板的侧边包括有背板定位部。第一散热板包括有相应于背板定位部的散热板定位部、第一定位部与侧板。散热板定位部配置于第一散热板的侧边,侧板配置于第一散热板的另一侧边,第一定位部配置于第一散热板的边角。第一散热板配置于背板上方,散热板定位部与背板定位部互相接合。发光模块固接于侧板。定位组件包括有相应于第一定位部的第二定位部与抵持部,抵持部配置于定位组件的侧边,第二定位部与第一定位部互相接合,定位组件与第一散热板迭合。导光板的侧面包括有入光面与端面,端面与入光面相接,端面包括有相应于背板定位部的导光板定位部与相应于抵持部的定位凸块。导光板配置于第一散热板上方,导光板定位部与背板定位部互相接合,抵持部抵持定位凸块,由此,入光面邻接发光模块。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背光模块还包括有固件,固件连接第二定位部与第一定位部,定位组件固接于第一散热板。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定位组件配置于导光板与第一散热板之间。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第一定位部与第二定位部为通孔,第一定位部为圆形孔,第二定位部为椭圆形孔、胶囊形孔、长方形孔或其它具有长形结构的孔。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固件为螺丝,第一定位部包括有相应于所述螺丝的内螺纹。固件通过第二定位部且锁接于第一定位部,固件与第一散热板夹持且固定定位组件。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定位组件具有相应于侧板与发光组件的缺口。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散热板定位部与导光板定位部分别具有相应于背板定位部的一第一让位空间与一第二让位空间。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背板定位部为柱体。抵持部为L字型的弯折片。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背光模块还包括有反射片、复数光学膜片与前框。反射片配置于导光板下方,光学膜片配置于导光板上方,前框与背板互相连接以形成容置空间,容置空间容置有光学膜片、导光板、反射片、第一散热板、定位组件与发光模块。本发明所提出的一种背光模块,使导光板的入光面邻接发光模块,以致入光面与发光模块之间不具有间隙,可避免发光模块所产生的光线从间隙漏出,因此可提高发光效率。同时,第一散热板与定位组件仅与导光板相接,并未固接于背板,因此当导光板产生热胀冷缩时,导光板、第一散热板与定位组件可同步位移,因此可避免导光板在热膨胀时压迫到发光模块以及在冷收缩时产生间隙的情况。为让本发明的目的、特征和优点能使该领域技术人员更易理解,下文举一优选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图1示出了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爆炸图。图2示出了本发明优选实施例的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的连接结构的剖视图。图3示出了本 发明优选实施例的入光面与发光模块的邻接结构的示意图。主要组件符号说明100:背光模块110:背板111:背板定位部120:第一散热板121:第一通孔122:散热板定位部1221:第一定位口123:侧板130:发光模块140:第二散热板141:第二通孔142:抵持部143:缺口150:固件160:反射片170:导光板171:入光面172:端面173:定位凸块174:导光板定位部1741:第一凸块1742:第二凸块1743:第二定位口180:光学膜片190:前框
具体实施例方式请同时参阅图1、图2与图3,图1示出了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的背光模块的爆炸图,图2示出了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的第一通孔与第二通孔的连接结构的剖视图,图3示出了本发明一优选实施例的入光面与发光模块的邻接结构的示意图。背光模块100包括有背板110、第一散热板120、发光模块130、定位组件、固件150、反射片160、导光板170、复数光学膜片180与前框190。前框190与背板110互相连接以形成容置空间,光学膜片180、导光板170、反射片160、第一散热板120、定位组件、发光模块130与固件150则容置于此容置空间内。在本实施例中,定位组件为第二散热板140。背板110包括有背板定位部111,背板定位部111为背板110侧边的内侧表面往上方凸伸的柱体。第一散热板120包括有相应于背板定位部111的散热板定位部122、第一定位部与侧板123,第一散热板120配置于背板110上方。散热板定位部122配置于第一散热板120的侧边,侧板123配置于第一散热板120的另一侧边,第一定位部配置于第一散热板120的边角,散热板定位部122包括有第一定位口 1221,第一散热板120置放于背板110上时,背板定位部111会对准并通过第一定位口 1221,第一定位口 1221与背板定位部111互相定位且互相接合,更具体而言,第一定位口 1221具有相应于背板定位部111的第一让位空间,使第一散热板120定位于背板110上,且容许第一散热板120沿X轴与y轴作有限度的位移。侧板123是由第一散热板120的另一侧边往上方延伸,因此侧板123与第一散热板120大体上为互相垂直,发光模块130则固接于侧板123上且其朝向y方向发光。需注意的是,发光模块130是与第一散热板120相接,而非与第二散热板140相接,因第二散热片140是用以抵持导光板170使其邻接发光摸组130,具体说明将详述于后。第二散热板140包括有相应于第一定位部的第二定位部与抵持部142,抵持部142为L字型的弯折片。抵持部142配置于第二散热板140的侧边。第二散热板140配置于第一散热板120上方 ,且第二定位部与第一定位部互相定位且互相接合,且第一散热板120与第二散热板140迭合。第二散热板140还具有相应于侧板123与发光组件130的缺口 143,使组装后的侧板123与发光组件130可配置于缺口 143。第一散热板120、第二散热板140与背板110为金属材质,以利于散热。导光板170下方贴合有反射片160,且其配置于第一散热板120上方,且导光板170与第一散热板120之间夹有第二散热板140,光学膜片180则配置于导光板170上方。导光板170的材质为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其侧面包括有入光面171与端面172,入光面朝向负y方向,端面朝向X方向,且端面172与入光面171相接。端面172包括有相应于背板定位部111的导光板定位部174与相应于抵持部142的定位凸块173。导光板定位部174包括有从端面172凸伸的第一凸块1741与第二凸块1742,第一凸块1741与第二凸块1742之间形成有第二定位口 1743。组装时,背板定位部111会对准并通过第二定位口 1743,第二定位口 1743与背板定位部111互相定位且互相接合,更具体而言,第二定位口 1743具有相应于背板定位部111的第二让位空间,使导光板170定位于背板110上方,且容许导光板170于X轴作有限度的位移。抵持部142用以抵持定位凸块173,使导光板170的入光面171邻接发光模块130。在本实施例中,固件150为螺丝,第一定位部为第一通孔121,第二定位部为第二通孔141。固件150用以通过并连接第二通孔141与第一通孔121使之相互固接,以使第二散热板140固接于第一散热板120。第一通孔121为圆形孔,且其内表面上具有相应于固件150的内螺纹(图中未示出),而第二通孔141为胶囊形孔。组装时,固件150由上往下先通过第二通孔141,再锁接于第一通孔121,固件150的底端锁接于第一通孔121的同时,固件150的顶端会压迫第二散热板140,迫使第二散热板140紧贴于第一散热板120,相当于固件150与第一散热板120夹持第二散热板140,因而固件150、第一散热板120与第二散热板140互相固接。需注意的是,第二通孔141的开口截面为胶囊形状,其可定义有长轴与短轴,此长轴与I轴平行,此短轴则与X轴平行,而第一通孔121的开口截面为圆形,其直径等于或略小于所述短轴。因此在组装过程中且尚未以固件150固接第一通孔121与第二通孔141之前,可沿着y轴且在不超出所述长轴的范围内,朝向y方向或负7方向有限度改变第一通孔121与第二通孔141之间的相对位置,换言之,第二散热板140与第一散热板120之间的相对位置可以藉由上述方式进行调整,使导光板170的入光面171与发光模块130之间保持无间隙,其详细方式将叙述于后。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二通孔亦可为椭圆形孔或长方形孔,或其它可达成相同目的的具有长形结构的孔。在其它实施例中,第二散热板亦可配置于第一散热板的下方,在此配置下的相关组件于结构上的更动,本领域技术人员可利用现有技艺变化,于此不再赘述。承上所述,导光板170、第一散热板120与第二散热板140的详细组装方式为:先将第一散热板120、第二散热板140与导光板170依序迭放至背板110上方,且背板定位部111依序通过第一定位口 1221与第二定位口 1743。接着,将第一散热板120往y方向推,直到使侧板123上的发光模块130邻接导光板170的入光面171,此时,发光模块130与入光面171之间呈现无间隙的状态。接着,将第二散热板140往负y方向推,使第二散热板140的抵持部142抵持于导光板170的定位凸块173,接着以固件150连接第二通孔141与第一通孔121,使得导光板170、第一散热板120与第二散热板140固接为一体。由此,入光面171与发光模块130将保持邻接且无间隙的状态。值得注意的是,第一散热板120与第二散热板140并未与背板110连接,因此当导光板170产生热膨胀时,第一散热板120与第二散热板140会随着导光板170的膨胀而同步位移;当导光板170因降温而收缩时,第一散热板120与第二散热板140亦会随着导光板170的收缩而同步位移,无论导光板170膨胀或收缩,入光面171和发光模块130之间都维持着稳定的邻接关系。 综上所述,本发明所提出的一种背光模块,使导光板的入光面邻接发光模块,以致入光面与发光模块之间不具有间隙,可避免发光模块所产生的光线从间隙漏出,因此可提高发光效率。同时,第一散热板与第二散热板仅与导光板固接,且第一散热板的第一定位口仅与背板定位部互相配合以限制第一散热板于X轴与y轴的位移量,实质上第一散热板与第二散热板并未固接于背板,因此当导光板产生热胀冷缩时,导光板、第一散热板与第二散热板可沿y轴同步位移,因此可避免导光板在热膨胀时压迫到发光模块以及在冷收缩时产生间隙的情况。此外,透过导光板定位部、散热板定位部与背板定位部的互相配合,于X轴也提供有导光板热胀冷缩的空间。虽然本发明已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然其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当可作些许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当视后附的权利要求书所界定者为准。
权利要求
1.一种背光模块,其包括有 一背板,该背板的侧边包括有一背板定位部; 一第一散热板,该第一散热板包括有一相应于该背板定位部的散热板定位部、一第一定位部与一侧板,该散热板定位部配置于该第一散热板的侧边,该侧板配置于该第一散热板的另一侧边,该第一定位部配置于该第一散热板的边角,该第一散热板配置于该背板上方,该散热板定位部与该背板定位部互相接合; 一发光模块,固接于该侧板; 一定位组件,该定位组件包括有一相应于该第一定位部的第二定位部与一抵持部,该抵持部配置于该定位组件的侧边,该第二定位部与该第一定位部互相接合,该定位组件与该第一散热板迭合;以及 一导光板,该导光板的侧面包括有一入光面与一端面,该端面与该入光面相接,该端面包括有一相应于该背板定位部的导光板定位部与一相应于该抵持部的定位凸块,该导光板配置于该第一散热板上方,该导光板定位部与该背板定位部互相接合,该抵持部抵持该定位凸块,由此,该入光面邻接该发光模块。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背光模块,还包括有一固件,该固件连接该第二定位部与该第一定位部,该定位组件固接于该第一散热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背光模块,其中,该定位组件配置于该导光板与该第一散热板之间。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背光模块,其中,该第一定位部与该第二定位部为通孔,该第一定位部为圆形孔,该第二定位部为椭圆形孔、胶囊形孔、长方形孔或其它具有长形结构的孔。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背光模块,其中,该固件为螺丝,该第一定位部包括有相应于所述螺丝的内螺纹,该固件通过该第二定位部且锁接于该第一定位部,该固件与该第一散热板夹持且固定该定位组件。
6.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背光模块,其中,该定位组件具有相应于该侧板与该发光组件的一缺口。
7.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背光模块,其中,该散热板定位部与该导光板定位部分别具有相应于该背板定位部的一第一让位空间与一第二让位空间。
8.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背光模块,其中,该背板定位部为柱体。
9.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背光模块,其中,该抵持部为L字型的弯折片。
10.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背光模块,还包括有一反射片、复数光学膜片与一前框,该反射片配置于该导光板下方,该些光学膜片配置于该导光板上方,该前框与该背板互相连接以形成一容置空间,该容置空间容置有该些光学膜片、该导光板、该反射片、该第一散热板、该定位组件与该发光模块。
全文摘要
本发明涉及一种背光模块,其中第一散热板、第二散热板与导光板依序置放于背板上方,发光模块固接于第一散热板的侧板。第一散热板的散热板定位部与背板的背板定位部互相定位,导光板的导光板定位部与背板定位部互相定位。固件用以连接第二散热板的第二通孔与第一散热板的第一通孔,使第二散热板固接于第一散热板,同时,第二散热板的抵持部抵持导光板的定位凸块,使导光板的入光面邻接发光模块。导光板产生热胀冷缩时,第一散热板、第二散热板与导光板同步位移以保持入光面与发光模块间没有间隙。
文档编号F21V8/00GK103256518SQ201210034409
公开日2013年8月21日 申请日期2012年2月16日 优先权日2012年2月16日
发明者林轩宇, 郑川河, 周圣尉, 苏志杰 申请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