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灯散热片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956784阅读:177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Led灯散热片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散热装置,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LED舞台灯的散热片。
背景技术
随着LED技术的不断发展,高光效、低光衰、大功率的LED已广泛应用于路灯、工矿灯、隧道灯、射灯、舞台灯、日光灯等诸多照明装置中。但LED灯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如不能及时将这些热量排除,会使LED灯过热进而使LED灯的其他电子元件受损,降低LED灯的使用寿命。目前,常见LED灯大多是藉由铝制的散热座与外部空气之间进行热交换,具体地, 散热座上设置有一由LED发光体构成的发光单元,使发光单元的高温可通过散热座散发出去,常见散热座的散热效果不佳,且其整体结构复杂,笨重而成本高;另一种散热结构是在散热座的外围设置复数个散热片,以加快散热速度,但由于散热片的面积较小,仍达不到高效的散热效果。因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散热效果好且安装方便的散热片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实用新型内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散热效果好且安装方便的LED灯散热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提供一种LED灯散热片,其包括一本体、沿所述本体的侧壁呈放射状地设置有第一散热鳍片、第二散热鳍片及第三散热鳍片,且所述第一散热鳍片的端部设置有至少两呈片状结构的第一分叉部,所述第二散热鳍片的端部设置有至少两呈片状结构的第二分叉部,所述第三散热鳍片呈中空结构。较佳地,所述LED灯散热片包括四个所述第一散热鳍片及四个第三散热鳍片,四个所述第一散热鳍片及四个所述第三散热鳍片相间隔地设置于本体的侧壁上,多个所述第二散热鳍片均匀地设置于四个所述第一散热鳍片及四个所述第三散热鳍片之间。较佳地,所述第一散热鳍片还具有一呈片状结构的第一基部,所述第一基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本体的侧壁上,所述第一基部的另一端设置有至少两所述第一分叉部,且所述第一基部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分叉部与所述第一基部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安装孔。较佳地,所述第二散热鳍片还具有一呈片状结构的第二基部,所述第二基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本体的侧壁上,所述第二基部的另一端设置有至少两所述第二分叉部。较佳地,所述本体呈方形结构,所述本体上开设有圆形通孔,且所述本体的内壁上设置有若干第三安装孔,所述第三安装孔沿所述本体的长度方向设置。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本实用新型的LED灯散热片,其包括一本体、沿所述本体的侧壁呈放射状地设置有第一散热鳍片、第二散热鳍片及第三散热鳍片,且所述第一散热鳍片的端部设置有至少两呈片状结构的第一分叉部,所述第二散热鳍片的端部设置有至少两呈片状结构的第二分叉部,所述第三散热鳍片呈中空结构;具有第一分叉部的第一散热鳍片、具有第二分叉部的第二散热鳍片及中空结构的第三散热鳍片,增大了散热面积,大幅提高散热片的散热效果,且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图1是本实用新型LED灯散热片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标号代表类似的元件。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散热片1,适用于LED舞台灯,散热效果好,且安装方便。如图I、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LED灯散热片1,其包括一呈方形结构的本体10、沿所述本体10的外侧壁呈放射状地设置有第一散热鳍片20、第二散热鳍片30及第三散热鳍片40。所述本体10上开设有圆形通孔11,且所述本体10的内壁上具有若干向内凹陷形成的第三安装孔12,所述第三安装孔12沿所述本体10的长度方向设置;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设置有四个第三安装孔12,四个第三安装孔12分别对应于本体10的四个角设置;这样,一方面方便本体10与其他部件的连接,另一方便使光源产生的热量通过本体10快速地传至第一散热鳍片20、第二散热鳍片30及第三散热鳍片40,提高散热效率。所述本体10的外侧壁上,第一散热鳍片20、第二散热鳍片30、第三散热鳍片40呈放射状地设置,且第一散热鳍片20、第二散热鳍片30、第三散热鳍片40的端部位于同一圆周上。优选地,所述LED灯散热片I包括四个第一散热鳍片20,四个所述第一散热鳍片20均匀地设置本体10的侧壁上,本实施例中,四个第一散热鳍片20分别设置于本体10的四个侧壁的中部;当然,第一散热鳍片20的数量并不以此为限,其可根据需要任意设置,且第一散热鳍片20的连接位置也不以本实施例为限,亦可设置于本体10的外壁的任意位置。四个第三散热鳍片40均匀设置于本体10的外壁上,且四个第三散热鳍片40间隔地设置于四个第一散热鳍片20之间;而多个所述第二散热鳍片30则均匀地设置于第一散热鳍片20、第三散热鳍片40之间的间隙内。继续结合图I、图2所示,所述第一散热鳍片20具有一呈片状结构的第一基部21,所述第一基部21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本体10的侧壁上,所述第一基部21的另一端设置有至少两呈片状结构的第一分叉部22,优选地,所述第一分叉部22为两个,当然,亦可设置更多个;所述第一基部21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23,两第一分叉部22与第一基部21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安装孔24,第一安装孔23、第二安装孔24均沿本体10的长度方向设置,第一安装孔23、第二安装孔24的设置使散热片I的安装连接更加方便。所述第二散热鳍片30具有一呈片状结构的第二基部31,所述第二基部31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本体10的侧壁上,所述第二基部31的另一端设置有至少两呈片状结构的第二分叉部32,本实施例中,第二分叉部32也设置为两个,当然,并不以此为限。第三散热鳍片40具有两呈长片状结构的片状部41、.42,两片状部41、42的一端连接于本体10的侧壁上,两片状部41、42的另一端相连接,且两片状部41、42之间呈中空结构。[0018]由于本实用新型的LED灯散热片1,其包括一本体10、沿所述本体10的侧壁呈放射状地设置有第一散热鳍片20、第二散热鳍片30及第三散热鳍片40,且所述第一散热鳍片20的端部设置有至少两呈片状结构的第一分叉部22,所述第二散热鳍片30的端部设置有至少两呈片状结构的第二分叉部32,第三散热鳍片40呈中空结构;具有第一分叉部22的第一散热鳍片20、具有第二分叉部32的第二散热鳍片30及呈中空结构的第三散热鳍片40,增大了散热面积,大幅提高散热片I的散热效果,且散热片I的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本实用新型散热片I与LED舞台灯的其他部件的连接等均为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所熟知,在此不再做详细的说明。以上所揭露的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当然不能以此来限定本实用新型之权利范围,因此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所作的等同变化,仍属本实用新型所涵盖 的范围。
权利要求1.一种LED灯散热片,其特征在于包括一本体、沿所述本体的侧壁呈放射状地设置有第一散热鳍片、第二散热鳍片及第三散热鳍片,且所述第一散热鳍片的端部设置有至少两呈片状结构的第一分叉部,所述第二散热鳍片的端部设置有至少两呈片状结构的第二分叉部,所述第三散热鳍片呈中空结构。
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LED灯散热片,其特征在于包括四个所述第一散热鳍片及四个第三散热鳍片,四个所述第一散热鳍片及四个所述第三散热鳍片相间隔地设置于本体的侧壁上,多个所述第二散热鳍片均匀地设置于四个所述第一散热鳍片及四个所述第三散热鳍片之间。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LED灯散热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散热鳍片还具有一呈片状结构的第一基部,所述第一基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本体的侧壁上,所述第一基部的另一端设置有至少两所述第一分叉部,且所述第一基部上设置有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一分叉部与所述第一基部的连接处设置有第二安装孔。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LED灯散热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散热鳍片还具有一呈片状结构的第二基部,所述第二基部的一端连接于所述本体的侧壁上,所述第二基部的另一端设置有至少两所述第二分叉部。
5.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LED灯散热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呈方形结构,所述本体上开设有圆形通孔,且所述本体的内壁上设置有若干第三安装孔,所述第三安装孔沿所述本体的长度方向设置。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LED灯散热片,其包括一本体、沿所述本体的侧壁呈放射状地设置有第一散热鳍片、第二散热鳍片及第三散热鳍片,且所述第一散热鳍片的端部设置有至少两呈片状结构的第一分叉部,所述第二散热鳍片的端部设置有至少两呈片状结构的第二分叉部,所述第三散热鳍片呈中空结构沿;具有第一分叉部的第一散热鳍片、具有第二分叉部的第二散热鳍片及中空结构的第三散热鳍片,增大了散热面积,大幅提高散热片的散热效果,且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
文档编号F21V29/00GK202691971SQ20122025838
公开日2013年1月23日 申请日期2012年6月1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1日
发明者余巨攀, 余达锋 申请人:东莞市华昌铝业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