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焦红外光源装置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38318阅读:105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变焦红外光源装置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安防监控领域,具体涉及的是一种变焦红外光源装置。
背景技术
在安防监控领域,尽管低照度CCD摄像机技术与器件都去的了长足的进步,但在低照度环境下,所有的视频监控装置接收到的依然是高噪声、低分辨率、清晰度不高的图像。目前在低照度的场合下都基本采用多灯光源或激光等进行近红外补光照明,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黑夜拍摄效果,但在照明距离、光斑大小等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尤其是发光源的发散角度固定,不能根据需要进行调节,照明范围受到限制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可根据需要改变投射角度的变焦红外光源装置。为实现该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方案是变焦红外光源装置,包括壳体,红外灯模组以及红外灯板,所述红外灯模组安装在红外灯板上,在所述壳体的前端还紧固连接透镜架,透镜组紧固在所述透镜架上,所述红外灯模组装设在可前后移动的所述红外灯板上。作为优选,所述红外灯板固定装置在滑板上,所述滑板通过两侧两根导杆安装在壳体的底板上。作为优选,在所述滑板上方安装一带有电机轴的电机,所述电机轴的下端与齿轮相连接,所述齿轮与壳体的底板上的齿条相啮合。作为优选,在所述红外灯板的背部安装散热块。作为优选,所述透镜组可由一组也可由多组组成,所述红外灯模组可由一组也可由多组组成。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多灯工作模式,热量均匀,有利于降低灯芯温度,增大投射功率,同时还采用透镜组与红外灯模组对应固定在红外灯板上以及电机的驱动,可达到实现红外光源与镜头间距变化的作用,可实现光线投影角度的改变,有利于减少装置的体积。

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主视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俯视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如图I所示,本实用新型的最佳具体实施例的变焦红外光源装置,透镜组11安装在透镜架I上,红外灯模组4与透镜组11对应安装在红外灯板3上,红外灯板3固定连接在滑板6上,滑板6通过两侧两根导杆10 (如图2所示)安装在底板7上,滑块6上方安装一电机5,该电机5通过电机轴9安装在齿轮8上,齿轮8与底板7上的齿条相啮合,红外灯板3上设置有散热块2。当电机工作时,电机5通过电机轴9驱动齿轮8转动,由于啮合的齿条固定不动,在反作用力的驱动下,滑块6与红外灯板3沿导杆10作直线运动,红外灯板3与透镜组11相对距离变化时,实现了红外投射光投射角度的变化。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多灯工作模式,热量均匀,有利于降低灯芯温度,增大投射功率,同时还采用透镜组与红外灯模组对应固定在红外灯板上以及电机的驱动,可达到红外光源与镜头间距变化的作用,可实现光线投影角度的改变,有利于减少装置的体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细微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之内。
权利要求1.变焦红外光源装置,包括壳体,红外灯模组以及红外灯板,所述红外灯模组安装在红外灯板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壳体的前端还紧固连接透镜架,透镜组紧固在所述透镜架上,所述红外灯模组装设在可前后移动的所述红外灯板上。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变焦红外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灯板固定装置在滑板上,所述滑板通过两侧两根导杆安装在壳体的底板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焦红外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滑板上方安装一带有电机轴的电机,所述电机轴的下端与齿轮相连接,所述齿轮与壳体的底板上的齿条相啮口 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变焦红外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红外灯板的背部安装散热块。
5.根据权利要求I至4任一项所述的变焦红外光源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透镜组可由一组也可由多组组成,所述红外灯模组可由一组也可由多组组成。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变焦红外光源装置,包括壳体,红外灯模组以及红外灯板,所述红外灯模组安装在红外灯板上,在所述壳体的前端还紧固连接透镜架,透镜组紧固在所述透镜架上,所述红外灯模组装设在可前后移动的所述红外灯板上。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多灯工作模式,热量均匀,有利于降低灯芯温度,增大投射功率,同时还采用透镜组与红外灯模组对应固定在红外灯板上以及电机的驱动,可达到红外光源与镜头间距变化的作用,可实现光线投影角度的改变,扩大了照明范围。
文档编号F21V29/00GK202710892SQ20122032119
公开日2013年1月30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4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4日
发明者贾殿友 申请人:深圳紫光积阳科技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