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螺口式led光源模块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39809阅读:223来源:国知局
专利名称:一种螺口式led光源模块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一种螺口式LED光源模块技术领域[0001]本实用新型涉及半导体照明技术,具体的说,是一种螺口式LED光源模块。
背景技术
[0002]在半导体照明技术领域中,LED照明器件具有光效高、耗电少,寿命长等特点,如今,随着半导体照明技术愈发成熟,其在国家政策的带动下,已广泛的运用到了各种市政项目、大小工程中,而高效、节能、环保也成了 LED灯具的代名词,但在高效、节能的背后,LED 灯具也存在很多缺陷,例如现有市面上有售的一体化LED灯,其组装配件为一体结构,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虽然可大幅提高热传导性能和散热面积,但是,其维修成本较高、价格昂贵、结构也相对复杂;而采用传统光源结构制作而成的LED灯具,则存在体积小,散热差,光通量难以做大等缺陷。[0003]因此,为克服上述LED光源的封装形式,使其更广泛的应用于各种场合,如今,随着科研工作的推进, 近年来光源模块化已逐步得到行业的认可,但是,由于光源模块化也有着一些自身的瓶颈需要突破,如散热效果不佳、工艺复杂、通用型比较差等,因此,现有的应用于LED的光源模块也始终未能满足人们的要求,而本实用新型正是针对以上LED灯具、 光源模块存在的一些不足,提供出了一种安装灵活、维修方便、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的LED 光源模块,满足LED照明产业快速发展的需求。实用新型内容[0004]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螺口式LED光源模块,它通过设于LED光源以及模块基座之间的活动模块,能有效的解决LED光源的散热问题,起到保护光源寿命的作用, 较现有的LED整体灯具或光源模块而言,其结构也更加简单。[0005]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螺口式LED光源模块,包括设于灯具上的模块基座以及设于基座上的LED光源,所述的LED光源连接在电源上,在LED光源的工作过程中,良好的散热是影响其使用寿命的主要因素,而对于传统的LED灯或LED光源而言, 由于其封装材料的老化,往往会造成使用寿命的缩短,因此,为延长LED光源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在所述的LED光源与模块基座之间设有活动模块,所述的活动模块分别与LED 光源以及模块基座相连接,且结构简单。[0006]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活动模块为设于模块基座内的柱形结构,包括由内而外依次设置的正极电芯、绝缘护套以及负极导电环,在所述的负极导电环的外侧设有与模块基座相连接的螺纹,其中,柱形表面给LED光源的散热处理提供了支持;而负极导电环与模块基座之间螺口式的连接关系更节约了制作的成本。[0007]为更好的实现上述结构,所述的正极电芯为柱形结构,且在其外壁设有一个以上沿轴向设置的凹槽;而所述的绝缘护套以及负极导电环则包裹于正极电芯的侧壁外围,进一步加大了柱形结构的表面积,扩大了 LED光源的散热效果,更为其可靠接触提供了支持。[0008]本实用新型所述的LED光源包括设于电路板上的发光体、正电极以及负电极,所述的正电极与正极电芯相连接;而所述的负电极则与负极导电环相连接。[0009]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模块基座包括与负极导电环外侧相连接的环状负电极以及连接在正极电芯底部的片状正电极,且所述的环状负电极和片状正电极分别通过导线与外接电源相连,在正极电芯与负极导电环通电后,即可接通电路板的电路,当然,LED光源在通电情况下正常发光,并开始工作。[0010]所述的模块基座还包括包覆于环状负电极以及片状正电极外侧且呈凹形结构的基座支架,在所述的基座支架底部设有固定于灯具上的安装孔,安装孔的使用保证了模块基座的准确定位,并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整个装置。[0011]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活动模块以及模块基座均为一体结构,在组装本实用新型时,只需将LED光源、活动模块以及模块基座依次连接即可,且各组成单元间的连接方式也较为简单。[0012]各组成单元间的连接方式如下正电极与正极电芯、负电极与负极导电环通过焊接或压接的方式相连接,而所述的负极导电环与环状负电极则通过螺纹相连接,连接方式简单,能为大规模的生产和维护带来便利;所述正极电芯的底部与片状正电极的中心相连接,在实际的制作过程中,可将正极电芯底部与片状正电极设计成中间段接触,两端留有缝隙,这种特殊的设计也有助于增大电连接和热接触平缓过渡的可靠性,有助 于延长LED光源的工作稳定性,在装置中正极电芯起到了电极、散热器和支撑体的作用。[0013]对于活动模块和模块基座而言,所述的正极电芯、负极导电环、环状负电极以及片状正电极均为金属材料制作而成的导体,例如合金材料或铜等金属材料,均为高导热材料;所述的绝缘护套以及基座支架为由导热塑料或陶瓷制作而成的绝缘体。当本实用新型应用到灯具上的时候,导热塑料或陶瓷制作而成的基座支架能与灯具外壳起到绝缘的作用,同时高导热材料制作而成的活动模块还有助于散热,将其工作时产生的热量释放到空气中。[0014]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0015](I)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主要由LED光源、活动模块、模块基座三部分组成,各部分的连接关系简单,其中,LED光源与活动模块通过焊接或压接的方式相连接;活动模块与模块基座则通过螺口式的结构实现电气连接和机械连接,其简易的连接结构为大规模的生产和维护带来的便利,而螺口式的结构更节约了制作的成本。[0016](2)本实用新型的活动模块为柱形结构,其柱形结构的表面给散热处理和可靠接触提供了有利的支撑;活动模块为导电性能良好的高导热材料制作而成,更有助于散热,将其工作时产生的热量释放到空气中;同时,导热塑料或陶瓷制作而成的基座支架还能与灯具外壳起到绝缘的作用。[0017](3)本实用新型的各组成部件的导电性能良好,各部分之间的连接均为电气连接, 在接入外接电源后,LED光源发光,LED模块开始正常工作,同时,LED光源模块通过活动模块以及模块基座还可将LED光源产生的热量释放到空气中,有效的解决了散热问题,起到保护光源寿命的作用。[0018](4)本实用新型在模块基座上还设有安装孔,可保证模块基座与灯具的准确定位, 在安装过程中,还可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整个装置。[0019](5)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环状负电极和片状正电极分别通过导线与外接电源相连,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导线还可实现多个LED光源模块并联或者串联应用,扩大其应用范围, 实现大规模的照明,具有极大的市场价值。


[0020]图I为本实用新型的外部结构示意图。[0021]图2为组成本实用新型的各组成部件的结构示意图。[0022]图3为本实用新型活动模块的结构示意图。[0023]图4为本实用新型模块基座的结构示意图。[0024]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0025]其中I一正极电芯,2—绝缘护套,3—负极导电环,4一电路板,5—发光体,6—正电极,7—负电极,8—环状负电极,9一片状正电极,10—基座支架,11一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0027]实施例[0028]—种螺口式LED光源模块,包括设于灯具上的模块基座以及设于模块基座上的 LED光源,所述的LED光源连接在电源上,图I为其外部结构示意图,由图I可知,其结构较传统的LED灯具有所区别,差异在于在传统的LED灯具中,通常设有连接LED发光元件的灯座,但是,本实用新·型则是通过LED光源模块化来实现LED光源与灯具的电气连接。在使用过程中,LED光源会产生大量的热,对于现有的光源模块而言,还存在散热效果差、工艺复杂、通用型差等缺陷,因此,应用于LED的光源模块也始终未能满足人们的要求,而对上述缺陷的改进也正是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通过在LED光源与模块基座之间设有活动模块,来提高LED光源的散热效率,活动模块分别与LED光源以及模块基座相连接,安装结构简单,安装过程也较为安全、可靠。[0029]由图2、图3可知,活动模块为设于模块基座内的柱形结构,包括由内而外依次设置的正极电芯I、绝缘护套2以及负极导电环3,在负极导电环3的外侧设有与模块基座相连接的螺纹,其中,正极电芯I呈柱形结构;而绝缘护套2以及负极导电环3则包裹于正极电芯I的外壁,在应用过程中,正极电芯I、绝缘护套2以及负极导电环3均通过柱形结构的表面进行散热,为加大散热效率,如图3所示,在正极电芯I的外壁设有一个以上沿轴向设置的凹槽,而绝缘护套2、负极导电环3的结构中均设有与凹槽对应的凹凸结构,用于加大柱形结构的表面积,进一步的扩大了 LED光源的散热效果,更为其可靠接触提供了支持,同时,负极导电环3与模块基座之间螺口式的连接关系更节约了制作的成本。[0030]如图2所示,LED光源的结构如下包括设于电路板4上的发光体5、正电极6以及负电极7,其中,正电极6与正极电芯I相连接;负电极7则与负极导电环3相连接,如图5 所示。模块基座包括环状负电极8、片状正电极9以及基座支架10,其结构如下如图4所示,环状负电极8的内侧设有螺纹,并与负极导电环3外侧的螺纹紧密配合;片状正电极9 连接在正极电芯I的底部;基座支架10则包裹于环状负电极8以及片状正电极9的外侧, 并呈凹形结构,为实现LED光源与外接电源的连接,在环状负电极8和片状正电极9上还分别设有与外界电源相连的导线,在正极电芯I与负极导电环3通电后,即可接通电路板4的电路,当然,LED光源在通电情况下正常发光,并开始工作。为确保模块基座与灯具的正确连接,在基座支架10底部还设有安装孔11,安装孔11的使用保证了模块基座的准确定位, 并通过螺栓连接的方式固定整个装置。[0031]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活动模块以及模块基座均为一体结构,在组装时,只需将LED 光源、活动模块以及模块基座依次连接即可,且各组成单元间的连接方式也较为简单,当然,除了上述优点外,组成各组成单元间的正极电芯I、负极导电环3等的连接方式也较为简单,具体连接方式如下正电极6与正极电芯I、负电极7与负极导电环3通过焊接或压接的方式相连接;负极导电环3与环状负电极8则通过螺纹相连接,连接方式简单,能为大规模的生产和维护带来便利;所述正极电芯I的底部与片状正电极9的中心相连接,如图5 所示,在图5中,阴影部分所示即为片状正电极9。在实际的制作过程中,可如图5中所示的结构设置,即将正极电芯I底部与片状正电极9设计成中间段接触,两端留有缝隙,这种特殊的设计也有助于增大电连接和热接触平缓过渡的可靠性,有助于延长LED光源的工作稳定性,在装置中正极电芯I起到了电极、散热器和支撑体的作用。[0032]对于活动模块和模块基座而言,所述的正极电芯I、负极导电环3、环状负电极8以及片状正电极9均为金属材料制作而成的导体,例如合金材料或铜等金属材料,均为高导热材料;所述的绝缘护套2以及基座支架10为导热塑料或陶瓷制作而成绝缘体。当本实用·新型应用到灯具上的时候,导热塑料或陶瓷制作而成的基座支架10能与灯具外壳起到绝缘的作用,同时高导热材料制作而成的活动模块还有助于散热,将其工作时产生的热量释放到空气中。[0033]在图5中,位于环状负电极8以及片状正电极9的底端的导线均与外接电源相连接,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导线也是可以拆卸,并进行维护的,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螺口式的连接方式设计合理,有效的解决了散热问题,更有利于对LED光源使用寿命的保护。[0034]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是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作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均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螺口式LED光源模块,包括设于灯具上的模块基座以及设于基座上的LED光源, 所述的LED光源连接在电源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LED光源与模块基座之间设有活动模块,所述的活动模块分别与LED光源以及模块基座相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螺口式LED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动模块为设于模块基座内的柱形结构,包括由内而外依次设置的正极电芯(I)、绝缘护套(2)以及负极导电环(3 ),在所述的负极导电环(3 )的外侧设有与模块基座相连接的螺纹。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螺口式LED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正极电芯(I) 为柱形结构,且在其外壁设有一个以上沿轴向设置的凹槽;而所述的绝缘护套(2)以及负极导电环(3)则包裹于正极电芯(I)的侧壁外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螺口式LED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LED光源包括设于电路板(4)上的发光体(5)、正电极(6)以及负电极(7),所述的正电极(6)与正极电芯(I)相连接;而所述的负电极(7)则与负极导电环(3)相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螺口式LED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模块基座包括与负极导电环(3)外侧相连接的环状负电极(8)以及连接在正极电芯(I)底部的片状正电极(9),且所述的环状负电极(8)和片状正电极(9)分别通过导线与外接电源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螺口式LED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模块基座还包括包覆于环状负电极(8)以及片状正电极(9)外侧且呈凹形结构的基座支架(10),在所述的基座支架(10)底端设有固定于灯具上的安装孔(1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螺口式LED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活动模块以及模块基座均为一体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螺口式LED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正电极(6)与正极电芯(I)、负电极(7)与负极导电环(3)通过焊接或压接的方式相连接;而所述的负极导电环(3)与环状负电极(8)则通过螺纹相连接;所述正极电芯(I)的底部与片状正电极(9)的中心相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螺口式LED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正极电芯(1)、负极导电环(3)、环状负电极(8)以及片状正电极(9)均为金属材料制作而成的导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螺口式LED光源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绝缘护套(2)以及基座支架(10)为由导热塑料或陶瓷制作而成的绝缘体。
专利摘要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螺口式LED光源模块,包括设于灯具上的模块基座以及设于基座上的LED光源,所述的LED光源连接在电源上,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LED光源与模块基座之间设有活动模块,所述的活动模块分别与LED光源以及模块基座相连接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螺口式的连接方式设计合理,有效的解决了散热问题,更有利于对LED光源使用寿命的保护。
文档编号F21V29/00GK202733550SQ201220375280
公开日2013年2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31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31日
发明者罗文正, 郭建芳, 李刚, 张明 申请人:四川新力光源股份有限公司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