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分子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2866639阅读:231来源:国知局
准分子灯的制作方法
【专利摘要】本发明提供一种准分子灯,由发光管(1)、外部电极(4)和内部电极(5)构成,发光管由在内部封入有发光气体的发光部(2)和在发光部的两端部形成的密封部(3)构成,外部电极配置在上述发光部的外表面上,内部电极配置在该发光部的内部,上述准分子灯的特征在于,上述外部电极的端部延伸并卷绕在上述发光部的密封部侧的根部上。由此,灯的启动性大幅改善,即使在灯电压低的情况下也能使灯可靠地启动。
【专利说明】准分子灯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一种准分子灯,尤其涉及一种在发光管的外表面配置外部电极且在发光管内配置内部电极而成的准分子灯。

【背景技术】
[0002]例如在日本特开2006-024382号公报(专利文献I)中公开了一种在发光管的外表面配置外侧电极且在发光管的内部配置内侧电极的、利用了电介质势垒放电的准分子灯。
[0003]图4中示出了其结构,由紫外线透过性的石英玻璃管构成的发光管I由在内部封入有发光气体的发光部2及在该发光部2的两端部将玻璃管压扁而形成的密封部3、3构成。
[0004]在上述发光管I的发光部2的外表面以包围该发光部2的方式设有网状的外部电极4,在内部在管轴方向上设置内部电极5,该内部电极5与气密地埋设在密封部3内的金属箔6的一端连接。并且,在金属箔6的另一端连接外部引线7,该外部引线7从密封部3的立而部向外部关出。
[0005]这样的形态的准分子灯在灯启动时在内外电极间被施加高频高电压,外部电极4和内部电极5以与由电介质构成的发光管I的管壁夹持发光气体层的方式发生放电,发光气体受激发光。
[0006]在这种在发光部内具有一个电极的准分子灯中,存在必须施加较高的电压才能良好地开始点亮的问题,例如在专利文献2中公开了设计在灯启动时施加的脉冲电压的波形的例子。
[0007]但是,即使能够改善启动性并全面地将灯电压抑制得低,也存在由于灯各自的特性而使启动特性不稳定的情况。在这样的灯中,需要将启动电压设定为比通常施加的电压高的电压来维持启动特性,但是,近年来随着电源装置的小型化,启动时能够施加的电压的最大值也受到限制,存在无法施加要将灯点亮所需的足够大的电压的情况。
[0008]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6-024382号公报
[0009]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04-186068号公报


【发明内容】

[0010]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准分子灯的结构,该准分子灯由发光管、外部电极和内部电极构成,上述发光管由在内部封入有发光气体的发光部和在上述发光部的两端部形成的密封部构成,外部电极配置在上述发光部的外表面,内部电极配置在该发光部的内部,能够大幅改善启动性,即使全面地将灯电压抑制得低,也能够可靠地启动灯。
[0011]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在本发明的准分子灯中,其特征在于,上述外部电极的端部延伸并卷绕在上述发光管的发光部的密封部侧的根部上。
[0012]另外,其特征在于,上述密封部是埋设有金属箔的压紧密封结构。
[0013]发明效果
[0014]根据本发明的准分子灯,由于配置在发光管的发光部的外表面的外部电极的端部延伸并卷绕在该发光部的密封部侧的根部上,所以在从发光部到密封部的外径逐渐变小的缩径部的表面上存在外部电极,该外部电极和发光部内的内部电极物理上靠近,电位变得接近,因此在该内部电极和外部电极之间经由电介质(发光管)而容易发生放电,由此灯的启动性大幅改善,即使将灯电压抑制得低也能够得到良好的启动性。

【专利附图】

【附图说明】
[0015]图1是本发明的准分子灯的侧视图。
[0016]图2是本发明的准分子灯的侧向剖视图。
[0017]图3是图2的端部的放大剖视图。
[0018]图4是现有技术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9]图1、图2示出了本发明的准分子灯中的外部电极的形态。
[0020]石英玻璃制的发光管I由发光部2和密封部3、3构成,在发光部2内封入有例如20kPa到200kPa的氙气(Xe)作为受激发光气体。并且,密封部3由将构成发光管I的石英玻璃管的端部加热并压扁而形成的压紧密封部构成。
[0021]在上述发光部2的外表面配置网状的外部电极4,在内部配置内部电极5。
[0022]该内部电极5由在发光管I的内部沿管轴中心配置的杆状的金属棒构成,该内部电极5的两端与埋设在密封部3内部的金属箔6连接,并且由密封部3的玻璃支撑。在金属箔6的另一端连接外部引线7,从密封部3的端部向外部突出。
[0023]上述外部电极4由金属细线构成,覆盖在发光管I的周围而沿周向和轴向延伸。在图1所示的形态中,该外部电极4是将金属线编织成筒状而形成的无缝电极,从发光管I发出的光能够透过金属线之间。
[0024]并且,该外部电极4的端部4a从发光部2延伸并卷绕在该发光部2的密封部3侧的根部上。
[0025]通过该结构,如作为图2的端部放大图的图3所示,外部电极4的端部4a至少延及外径从发光部2朝着密封部3逐渐变小的缩径部8地存在。
[0026]通过形成这样的结构,在上述缩径部8中,外部电极4与内部电极5之间的距离比其它部分接近,并且与在该缩径部8的内部形成的微小间隙S相当的部分是电介质接近内部电极5的部位,外部电极4与内部电极5之间的电位差变得极小,所以容易经由电介质发生放电,使准分子灯良好地启动。
[0027]另外,在图1、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说明了在发光管I的两端部形成密封部3、3且具有外部引线7、7的准分子灯,但是没有必要一定在两端设置密封部3,也可以仅在一端部形成密封部3,在该情况下,只要形成使外部引线7从该一端部的密封部3突出的结构即可。
[0028]另外,即使在两端部设置密封部3、3的结构中,也可以仅在任一密封部3的根部上卷绕外部电极4的端部4a。
[0029]并且,虽然将密封部3的结构作为压紧密封结构进行了说明,但是并不限于此,也可以采用从发光管I的外周的整个圆周方向缩小直径进行密封的收缩密封结构。由于在该情况下在缩径部中在内部电极5和发光部3内表面之间形成微小的间隙,因此也可以得到同样的效果。
[0030]如以上所说明的那样,本发明的准分子灯中,由于在发光管的发光部的外表面配置的外部电极的端部延伸并卷绕在该发光部的密封部侧的根部上,所以在从发光部到密封部的外径逐渐变小的缩径部的表面上存在外部电极,该外部电极与发光部内的内部电极物理性地接近,电位变得接近,所以在该内部电极与外部电极之间经由电介质(发光管)容易发生放电,由此灯的启动性大幅改善,即使将灯电压抑制得较低也能得到良好的启动性。
[0031]附图标记说明
[0032]I发光管
[0033]2发光部
[0034]3密封部
[0035]4外部电极
[0036]4a外部电极的端部
[0037]5内部电极
[0038]6金属箔
[0039]7外部引线
[0040]8缩径部
[0041]S微小间隙
【权利要求】
1.一种准分子灯,由发光管、夕卜部电极和内部电极构成,所述发光管由在内部封入有发光气体的发光部和在所述发光部的两端部形成的密封部构成,所述外部电极配置在所述发光部的外表面上,所述内部电极配置在所述发光部的内部,所述准分子灯的特征在于, 所述外部电极的端部延伸并卷绕在所述发光部的密封部侧的根部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准分子灯,其特征在于, 所述密封部是埋设有金属箔的压紧密封结构。
【文档编号】H01J61/36GK104303261SQ201380025232
【公开日】2015年1月21日 申请日期:2013年5月22日 优先权日:2012年6月12日
【发明者】田川幸治, 菱沼宣是, 朝山淳哉, 小川义正 申请人:优志旺电机株式会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