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乘型车辆用的灯光装置以及具备该灯光装置的骑乘型车辆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171901阅读:439来源:国知局
骑乘型车辆用的灯光装置以及具备该灯光装置的骑乘型车辆的制作方法

本发明涉及骑乘型车辆用的灯光装置以及具备该灯光装置的骑乘型车辆。



背景技术:

一直以来,在踏板型机动两轮车等骑乘型车辆中,在前罩具备灯光装置。与汽车不同,在骑乘型车辆中,强烈需求灯光装置的小型化。作为小型的灯光装置,已知一种在同一壳体中配置了示廓灯以及转向信号灯双方的灯光装置。另外,已知一种技术,在这样的灯光装置中为了谋求进一步的小型化,作为示廓灯使用细长的导光体、将该导光体配置成沿着外透镜的外边缘部(例如,参照日本特开2012-243452号公报)。

示廓灯与转向信号灯的作用不同,所以不希望示廓灯的光与转向信号灯的光干涉。希望能够明确地区别示廓灯的光与转向信号灯的光。但是,在上述以往的灯光装置中,导光体与转向信号灯用的反射镜近接,所以存在示廓灯的光与转向信号灯的光容易干涉的问题。



技术实现要素:

因此,本申请发明者研究了下述的配置:如图10所示,在壳体101的内部,使作为示廓灯的导光体102沿着外透镜103的外边缘部,并且使导光体102与转向信号灯104用的反射镜105尽可能离开。但是,得知了:在这样的配置中,尽管能够抑制导光体102的光与转向信号灯104的光的干涉,但在外透镜103的中央部附近产生变暗的部分(为由阴影线表示的部分)106。

本发明是鉴于这一情况而完成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能够抑制示 廓灯的光与转向信号灯的光的干涉、又能够确保中央部附近明亮的骑乘型车辆用的小型的灯光装置。

本发明所涉及的骑乘型车辆用的灯光装置,是安装于骑乘型车辆的前罩的灯光装置。该灯光装置具备:壳体;固定于所述壳体的转向信号灯;固定于所述壳体的示廓灯;和配置于所述转向信号灯以及所述示廓灯的前方、固定于所述壳体的透镜。所述转向信号灯具备:设置于所述壳体的反射镜,和配置于所述反射镜的前方的转向信号灯光源。所述示廓灯具备:第1光源,其配置于比所述转向信号灯光源靠车宽方向的内方且靠车辆上下方向的上方处;第2光源,其配置于比所述转向信号灯光源靠车宽方向的外方且靠车辆上下方向的下方处;配置于从所述反射镜离开的位置的放射状的导光体,其具有:具有与所述第1光源相对向的第1端面的第1棒状部,具有与所述第2光源相对向的第2端面的第2棒状部,以及与所述第1棒状部和所述第2棒状部一体化的第3棒状部。

根据上述灯光装置,转向信号灯以及示廓灯被固定于同一壳体。另外,在转向信号灯以及示廓灯的前方配置同一透镜。因此,与对于转向信号灯以及示廓灯分别设置专用的壳体以及透镜的灯光装置相比,能够将灯光装置小型化。在上述灯光装置中,导光体的第1棒状部接受从第1光源照射的光而发光。第2棒状部接受从第2光源照射的光而发光。第3棒状部接受通过了第1棒状部以及第2棒状部的光而发光。示廓灯的第1光源以及第2光源被配置于从转向信号灯光源离开的位置。另外,示廓灯的导光体被配置于从转向信号灯的反射镜离开的位置。因此,抑制了示廓灯的光与转向信号灯的光的干涉。另外,导光体形成为放射状。因此,导光体的中央部变亮,所以能够确保灯光装置的中央部附近明亮。如上可知,能够得到既能够抑制示廓灯的光与转向信号灯的光的干涉、又能够确保中央部附近明亮的小型的灯光装置。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的一技术方案,所述第1棒状部具有:具有所述第1端面的第1端部,和第2端部。所述第2棒状部具有:具有所述第2端面的第3端部,和第4端部。所述第3棒状部具有第5端部和第6端部。 所述第1棒状部的所述第2端部、所述第2棒状部的所述第4端部以及所述第3棒状部的所述第6端部相连。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能得到导光体的合适的一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的其他的一技术方案,所述导光体形成为Y字状。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能得到导光体的合适的一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的其他的一技术方案,所述第1棒状部与所述第2棒状部所成的角小于90度;所述第2棒状部与所述第3棒状部所成的角为90度以上且小于180度;所述第3棒状部与所述第1棒状部所成的角为90度以上且小于180度。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能够确保中央部明亮,并且能够均匀地照亮较大的范围。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的其他的一技术方案,所述第1棒状部的长度比所述第2棒状部的长度长;所述第2棒状部的长度比所述第3棒状部的长度长。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能得到导光体的合适的一技术方案。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的其他的一技术方案,从所述骑乘型车辆的车辆前方观察时,所述导光体被配置于从所述反射镜离开的位置。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能够进一步抑制示廓灯的光与转向信号灯的光的干涉。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的其他的一技术方案,所述第1光源以及所述第2光源分别为LED。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能够将第1光源以及第2光源小型化。所以,能够将灯光装置进一步小型化。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的其他的一技术方案,所述第1棒状部、所述第2棒状部以及所述第3棒状部,具有在轴向上排列多个在与轴向垂直的方向上延伸的线状的台阶差而成的滚花加工部。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能够通过第1棒状部、第2棒状部、以及第3棒状部的滚花加工部使来自第1光源以及第2光源的光扩散。所以,能够均 匀地照亮较大的范围。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的其他的一技术方案,所述第1棒状部和所述第2棒状部,分别具有在轴向上排列多个在与轴向垂直的方向上延伸的线状的台阶差而成的第1、第2滚花加工部。所述第1以及第2滚花加工部的横截面的轮廓形成为圆弧状。与连结所述第1滚花加工部的横截面的轮廓的一端与另一端的直线垂直的垂线、和与连结所述第2滚花加工部的横截面的轮廓的一端与另一端的直线垂直的垂线互相不平行。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两垂线互相不平行,所以能够抑制导光体的亮度由于观察方向而大幅不同。所以,能够使导光体的视认性提高。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的其他的一技术方案,所述第1棒状部和所述第2棒状部,分别具有在轴向上排列有多个在与轴向垂直的方向上延伸的线状的台阶差而成的第1、第2滚花加工部。所述第1以及第2滚花加工部的横截面的轮廓形成为圆弧状。所述第1滚花加工部的横截面的轮廓所成的角的角度与所述第2滚花加工部的横截面的轮廓所成的角的角度不同。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所述两轮廓的角度不同,所以能够抑制导光体的亮度由于观察方向而大幅不同。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的其他的一技术方案,所述示廓灯具备包含所述第1光源以及所述第2光源的多个光源。所述导光体具有包含所述第1棒状部、所述第2棒状部以及所述第3棒状部的多个棒状部。所述多个光源的数量比所述多个棒状部的数量少。

导光体形成为放射状,所以即使光源的数量比棒状部的数量少,也能够将光导入所有的棒状部。因此,能够使导光体的整体发光。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光源的数量少,所以能够将灯光装置进一步小型化。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的其他的一技术方案,在所述壳体形成有放射状的槽;所述导光体的一部分嵌入所述槽。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光不会从导光体中的嵌入所述槽的部分扩散。因此,能够使导光体中的位于所述槽的外部的部分明亮地发光。所以,能够提高导光体的视认性。另外,抑制了导光体向壳体的外方突出。所以,能 够将灯光装置进一步小型化。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的其他的一技术方案,所述壳体具有反射率比所述反射镜低的部分;所述导光体被固定于所述部分。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导光体的光难以反射,所以能够明确地视认导光体的形状。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示廓灯的光与转向信号灯的光的干涉。

根据本发明的优选的其他的一技术方案,所述壳体具有:配置于所述第1棒状部的延长线上且在所述第1端面的旁边的凸状的部分,和配置于所述第2棒状部的延长线上且在所述第2端面的旁边的凸状的部分。

根据上述技术方案,通过所述凸状的部分,能够防止来自第1端面以及第2端面的光的泄漏。由此,能够抑制示廓灯的光与转向信号灯的光的干涉。

本发明所涉及的骑乘型车辆,为具备所述灯光装置的骑乘型车辆。

由此,能够得到起到所述效果的骑乘型车辆。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既能够抑制示廓灯的光与转向信号灯的光的干涉又能够确保中央部附近明亮的骑乘型车辆用的小型的灯光装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所涉及的踏板型的机动两轮车的侧视图。

图2是所述机动两轮车的正视图。

图3是灯光装置的分解立体图。

图4是拆卸了透镜的状态的灯光装置的正视图。

图5是拆卸了透镜、导光体以及第2壳体的状态的灯光装置的正视图。

图6是导光体的正视图。

图7是图6的VII-VII线剖视图。

图8是图4的VIII-VIII线剖视图。

图9是图4的IX-IX线剖视图。

图10是以往的灯光装置的说明图。

附图标记说明

1:机动两轮车

7:前罩

10:灯光装置

20:壳体

40:转向信号灯

41:转向信号灯光源

42:反射镜

60:示廓灯

61:第1光源

62:第2光源

70:导光体

71:第1棒状部

72:第2棒状部

73:第3棒状部

75:第1端面

76:第2端面

80:透镜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发明的一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骑乘型车辆用的灯光装置10设置于踏板型(scooter)的机动两轮车1。在这里所谓“骑乘型车辆”,意味着乘员跨骑乘车的车辆。踏板型的机动两轮车1为骑乘型车辆的一例,但骑乘型车辆并不限定于踏板型的机动两轮车1,也可以是其他的形式的机动两轮车。另外,骑乘型车辆也可以是机动两轮车以外的车辆。

在以下的说明中所谓前、后、左、右、上、下,分别意味着从就坐于机动两轮车1的车座2的乘员观察的前、后、左、右、上、下。上、下分别对应于机动两轮车1在水平面静止的状态下的铅直方向的上、下。附图 中的附图标记F、Re、L、R、U、D分别表示前、后、左、右、上、下。但是,上述的方向只不过是为了方便说明的方向,对本发明没有任何限定。

机动两轮车1具备车座2、前轮3、后轮4、车把5、动力单元6和地板面低的脚踏台8。动力单元6具有未图示的发动机和V式的无级变速器。动力单元6摆动自如地支撑于未图示的车身框架。机动两轮车1具备头罩9和前罩7。前罩7被配置于头罩9的下方。前罩7的至少一部分配置于前轮3的上方。在头罩9,安装有头灯9A。灯光装置10被安装于前罩7。

如图2所示,机动两轮车1具备左灯光装置10和右灯光装置10。左灯光装置10与右灯光装置10互相离开。左灯光装置10配置得比车辆中心线CL靠左方,右灯光装置10配置得比车辆中心线CL靠右方。左灯光装置10与右灯光装置10具有相对于车辆中心线CL左右对称的形状,配置于左右对称的位置。因此,以下对左灯光装置10的构成进行说明,省略右灯光装置10的构成的说明。再者,在图1以及图2中,在左灯光装置10,为了了解灯光装置10的内部构成,将后述的透镜80的图示省略。

灯光装置10被配置于形成于前罩7的开口7a的内方。灯光装置10,在正视观察车辆时,以越往车宽方向的外方越朝向上方的方式倾斜。再者,在这里所谓车宽方向,为车辆左右方向。左灯光装置10,在正视观察车辆时,具有:从下端10b向左斜上方延伸的左下边缘10a,从左下边缘10a的上端10c向左斜上方延伸的第1左边缘10d,从第1左边缘10d的上端10e向右斜上方延伸的第2左边缘10f,和从第2左边缘10f的上端10t向右斜下方延伸的右边缘10g。再者,第2左边缘10f的上端10t也是灯光装置10的上端。右边缘10g与左下边缘10a在下端10b相交。

第1左边缘10d比左下边缘10a更大地倾斜。即,第1左边缘10d相对于水平线的角度θ2比左下边缘10a相对于水平线的角度θ1大。左灯光装置10形成为,在正视观察车辆时,越往右斜下方则横宽变得越小,且越往左斜上方则横宽变得越小。在正视观察车辆时,右边缘10g的长度比第1左边缘10d长,第1左边缘10d的长度比左下边缘10a的长度长,左下边缘10a的长度比第2左边缘10f的长度长。但是,灯光装置10的正视观 察车辆时的上述形状只不过是一例,并不特别限定。

如图1所示在侧视观察车辆时,左灯光装置10的左下边缘10a、第1左边缘10d、第2左边缘10f、以及右边缘10g都以越往后方越朝向上方的方式倾斜。其中,相对于水平线的角度按照左下边缘10a、右边缘10g、第1左边缘10d、第2左边缘10f的顺序变大。侧视观察车辆时的长度按照第2左边缘10f、左下边缘10a、第1左边缘10d、右边缘10g的顺序变长。左灯光装置10,在侧视观察车辆时,形成为越往前斜下方则横宽变得越小,且越往后斜上方则横宽变得越小。但是,灯光装置10的侧视观察车辆时的上述形状只不过是一例,并不特别限定。

如图2所示,在左灯光装置10,下端10b为车宽方向的内端,第1左边缘10d的上端10e为车宽方向的外端。灯光装置10的车宽方向的内端10b位于比头灯9A的车宽方向的外端9b靠车宽方向的内方处。灯光装置10的车宽方向的外端10e位于比头灯9A的车宽方向的外端9b靠车宽方向的外方处。在左灯光装置10,右端10b位于比头灯9A的左端9b靠右方处,左端10e位于比头灯9A的左端9b靠左方处。

如图1所示,在左灯光装置10,下端10b为车辆前后方向的前端,上端10t为车辆前后方向的后端。灯光装置10的前端10b位于比前轮3的中心3c靠前方处,灯光装置10的后端10t位于比中心3c靠后方处。灯光装置10的后端10t位于比头灯9A的前端9a靠后方处。灯光装置10的下端10b位于比车座2的下端2b靠下方处,灯光装置10的上端10t位于比车座2的下端2b靠上方处。灯光装置10的上端10t位于比车座2的上端2t靠下方处。但是,灯光装置10、头灯9A、以及车座2的上述位置关系只不过是一例,并不特别限定。

如图3所示,灯光装置10具备:具有第1壳体21以及第2壳体22的壳体20,固定于壳体20的导光体70,和固定于壳体20的透镜80。壳体20被安装于前罩7。第2壳体22被固定于第1壳体21。第1壳体21、第2壳体22、导光体70、以及透镜80分体地形成,被组装起来。

如图4所示,灯光装置10具备:固定于壳体20的转向信号灯(flasher lamp,闪光转向信号灯)40,和固定于壳体20的示廓灯(position lamp)60。虽然在图4中未图示,但透镜80配置于转向信号灯40以及示廓灯60的前方,固定于壳体20。透镜80是转向信号灯40以及示廓灯60共用的。对于转向信号灯40以及示廓灯60,设有一个透镜80。透镜80由无色透明的合成树脂形成。但是,透镜80的材料没有特别限定。另外,透镜80也可以是有色透明的。

如图5所示,在第1壳体21,设有形成有孔27的托架26。在孔27,嵌入将托架26固定于前罩7的螺钉、螺栓等固定用具。在第1壳体21中的反射镜42的车宽方向的内方,形成有在车辆上下方向上延伸的纵壁23A。在第1壳体21中的反射镜42的下方,形成有在车辆左右方向上延伸的横壁23B。在纵壁23A,设有:向车宽方向的外方开口的孔24,和配置于该孔24的周围的筒部25。

如图4所示,转向信号灯40具备:设置于壳体20的反射镜42,和配置于反射镜42的前方的转向信号灯光源41。在本实施方式中,转向信号灯光源41由灯泡构成。但是,转向信号灯光源41没有特别限定,也可以是灯泡以外的其他的光源。转向信号灯光源41,被插入孔24、且由筒部25支撑,由此固定于壳体20。

示廓灯60具备:配置于比转向信号灯光源41靠车宽方向的内方且车辆上下方向的上方的第1光源61(参照图5),和配置于比转向信号灯光源41靠车宽方向的外方且车辆上下方向的下方的第2光源62。第1光源61被配置于比纵壁23A靠车宽方向的内方处。另外,第1光源61被配置于比横壁23B靠车辆上下方向的上方处。第2光源62被配置于比纵壁23A靠车宽方向的外方处。另外,第2光源62被配置于比横壁23B靠车辆上下方向的下方处。第1光源61以及第2光源62都由LED(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构成。另外,如图4所示,示廓灯60具备由这些第1光源61以及第2光源62照亮的导光体70。导光体70被配置于从反射镜42离开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中特别是,在从车辆前方观察时,导光体70被配置于从反射镜42离开的位置。在从车辆前方观察时,导光体70不与 反射镜42重叠。

如图4所示,第2壳体22被配置于第1光源61以及第2光源62的前方。另一方面,在反射镜42的前方没有配置第2壳体22。第2壳体22是不透明的。第2壳体22覆盖第1光源61以及第2光源62。第2壳体22成为反射率比反射镜42低的部分。在本实施方式中,第2壳体22由着色为黑色的合成树脂形成。但是,第2壳体22的颜色以及材料没有特别限定。导光体70被固定于第2壳体22。在第2壳体22,形成有供导光体70嵌入的槽31。导光体70通过被嵌入槽31而固定于第2壳体22。第2壳体在槽31的端部分别具有向前方鼓出的第1凸状部分33a、第2凸状部分33b、以及第3凸状部分33c。

如图6所示,导光体70具有:具有与第1光源61相对向的第1端面75的第1棒状部71,具有与第2光源62相对向的第2端面76的第2棒状部72,和与第1棒状部71以及第2棒状部72一体化的第3棒状部73。在示廓灯60,光源的数量为2个,导光体70的棒状部的数量为3根。光源的数量比棒状部的根数少。

第1棒状部71具有:具有第1端面75的第1端部81,和第2端部82。第2棒状部72具有:具有第2端面76的第3端部83,和第4端部84。第3棒状部73具有:具有第3端面74的第5端部85,和第6端部86。第2端部82、第4端部84和第6端部86相连。如果将第2端部82、第4端部84和第6端部86相连的部分称为中央部88,则导光体70以中央部88为中心形成为放射状。另外,导光体70形成为Y字状。棒状部71~73彼此所成的角的大小没有特别限定,但在本实施方式中,第1棒状部71与第2棒状部72所成的角α1小于90度,第2棒状部72与第3棒状部73所成的角α2为90度以上且小于180度,第3棒状部73与第1棒状部71所成的角α3为90度以上且小于180度。再者,棒状部彼此所成的角是指棒状部的轴心彼此所成的角。第1棒状部71的长度比第2棒状部72的长度长。第2棒状部72的长度比第3棒状部73的长度长。但是,棒状部71~73的长度的大小没有特别限定。

如图8所示,第1棒状部71的一部分被配置于槽31内,其他部分被配置于槽31之外。同样,第2棒状部72的一部分被配置于槽31内,其他部分被配置于槽31之外。如图9所示,第3棒状部73的一部分被配置于槽31内,其他部分被配置于槽31之外。即,第1棒状部71、第2棒状部72以及第3棒状部73,在各自的横截面,具有位于槽31内的部分和位于槽31外的部分。再者,在图8中,省略了第1棒状部71以及第2棒状部72的阴影线,在图9中,省略了第3棒状部73的阴影线。

如图4所示,第2壳体22的第1凸状部分33a,被配置于第1棒状部71的延长线上且在第1端面75(参照图6)的旁边。第1凸状部分33a越往与第1棒状部71相反侧变得越细。如图8所示,第1棒状部71的径向长度为第1凸状部分33a的径向长度以下。第1凸状部分33a向比第1棒状部71靠外方突出,或者,第1凸状部分33a的突出长度与第1棒状部71的突出长度相等。由此,第1棒状部71的第1端面75被第1凸状部分33a隐藏。另外,将第1棒状部71的第1端部81与第2壳体22之间的台阶差抑制得小。由此,能够使发光时的第1棒状部71的视认性提高。

如图4所示,第2壳体22的第2凸状部分33b,被配置于第2棒状部72的延长线上且在第2端面76(参照图6)的旁边。第2凸状部分33b越往与第2棒状部72相反侧变得越细。如图8所示,第2棒状部72的径向长度为第2凸状部分33b的径向长度以下。如图4所示,第2壳体22的第3凸状部分33c,被配置于第3棒状部73的延长线上且在第3端面74(参照图6)的旁边。第3凸状部分33c越往与第3棒状部73相反侧变得越细。如图9所示,第3棒状部73的径向长度为第3凸状部分33c的径向长度以下。由此,与第1棒状部71同样,能够使发光时的第2棒状部72以及第3棒状部73的视认性提高。

导光体70的材料没有特别限定,但在本实施方式中由无色透明的树脂形成。如图7所示,导光体70具有在轴向上排列有多个在与轴向垂直的方向上延伸的线状的台阶差而成的滚花加工部77。滚花加工部77起到使照射于导光体70的光扩散的作用。再者,在图6中,省略了滚花加工部77 的图示。如图8所示,第1棒状部71具有第1滚花加工部77a,第2棒状部72具有第2滚花加工部77b。第1滚花加工部77a的横截面的轮廓78以及第2滚花加工部77b的横截面的轮廓79形成为圆弧状。与连结第1滚花加工部77a的横截面的轮廓78的一端78a与另一端78b的直线78c垂直的垂线78d、和与连结第2滚花加工部77b的横截面的轮廓79的一端79a与另一端79b的直线79c垂直的垂线79d互相不平行。即,垂线78d与垂线79d不平行。另外,第1滚花加工部77a的横截面的轮廓78所成的角的角度β1与第2滚花加工部77b的横截面的轮廓79所成的角的角度β2不同。

第3棒状部73具有第3滚花加工部77c。如图9所示,第3滚花加工部77c的横截面的轮廓89形成为圆弧状。与连结第2滚花加工部77b的横截面的轮廓79的一端79a与另一端79b的直线79c垂直的垂线79d、和与连结第3滚花加工部77c的横截面的轮廓89的一端89a与另一端89b的直线89c垂直的垂线89d可以互相不平行。与连结第3滚花加工部77c的横截面的轮廓89的一端89a与另一端89b的直线89c垂直的垂线89d、和与连结第1滚花加工部77a的横截面的轮廓78的一端78a与另一端78b的直线78c垂直的垂线78d可以互相不平行。另外,第2滚花加工部77b的横截面的轮廓79所成的角的角度β2与第3滚花加工部77c的横截面的轮廓89所成的角的角度β3可以不同。第3滚花加工部77c的横截面的轮廓89所成的角的角度β3与第1滚花加工部77a的横截面的轮廓78所成的角的角度β1可以不同。

如图2以及图4所示,在正视观察车辆时,导光体70的中央部88配置于比转向信号灯40的反射镜42靠车宽方向的内方处。另外,在正视观察车辆时,导光体70的中央部88配置于比反射镜42靠下方处。在正视观察车辆时,导光体70的第1棒状部71配置于比反射镜42靠车宽方向的内方处。在正视观察车辆时,第1棒状部71配置于比反射镜42的上端靠下方处。在正视观察车辆时,第1棒状部71的一部分配置于比反射镜42的下端靠上方处。在正视观察车辆时,第2棒状部72配置于比反射镜42靠 下方处。在正视观察车辆时,第2棒状部72配置于比反射镜42的车宽方向的外端靠内方处。在正视观察车辆时,第2棒状部72的一部分配置于比反射镜42的车宽方向的内端靠外方处。在正视观察车辆时,第3棒状部73配置于比反射镜42靠车宽方向的内方处,且比反射镜42靠下方处。在正视观察车辆时,第1棒状部71的一部分位于比转向信号灯40的光源41的上端靠下方且比光源41的下端靠上方处。即,第1棒状部71的一部分配置于与光源41相同高度。第2棒状部72的一部分位于比光源41的车宽方向的内端靠外方且比光源41的车宽方向的外端靠内方处。即,第2棒状部72的一部分在车宽方向上配置于与光源41相同位置。

如以上那样,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灯光装置10,转向信号灯40以及示廓灯60被固定于同一壳体20。另外,在转向信号灯40以及示廓灯60的前方配置同一透镜80。因此,与对转向信号灯40以及示廓灯60分别设置专用的壳体以及透镜的灯光装置相比,能够小型化。另外,在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灯光装置10中,示廓灯60的第1光源61以及第2光源62被配置于从转向信号灯光源41离开的位置。另外,示廓灯60的导光体70被配置于从转向信号灯40的反射镜42离开的位置。因此,抑制了示廓灯60的光与转向信号灯40的光的干涉。另外,导光体70形成为放射状。因此,导光体70的中央部88变亮,所以能够确保灯光装置10的中央部附近明亮。如上可知,根据本实施方式,能够得到能够抑制示廓灯60的光与转向信号灯40的光的干涉、并且确保中央部附近明亮的小型的灯光装置10。

导光体70的具体的形状没有特别限定,但根据本实施方式所涉及的灯光装置10,如图6所示,导光体70的第1棒状部71与第2棒状部72所成的角α1小于90度,第2棒状部72与第3棒状部73所成的角α2为90度以上且小于180度,第3棒状部73与第1棒状部71所成的角α3为90度以上且小于180度。由此,能够确保灯光装置10的中央部明亮,并且能够均匀地照亮较大的范围。

根据本实施方式,在从机动两轮车1的车辆前方观察时,导光体70被配置于从反射镜42离开的位置。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示廓灯60的光 与转向信号灯40的光的干涉。

第1光源61以及第2光源62的种类没有任何限定,但在本实施方式中,分别为LED。由此,能够将第1光源61以及第2光源62小型化。因此,能够将灯光装置10进一步小型化。

在本实施方式中,导光体70的第1棒状部71、第2棒状部72、第3棒状部73分别具有滚花加工部77a、77b、77c。由此,能够通过滚花加工部77a、77b、77c使来自第1光源61以及第2光源62的光扩散。因此,能够均匀地照亮较大的范围。

如图8所示,在本实施方式中,滚花加工部77a的横截面的轮廓78以及滚花加工部77b的横截面的轮廓79形成为圆弧状。与连结滚花加工部77a的横截面的轮廓78的一端78a与另一端78b的直线78c垂直的垂线78d、和与连结滚花加工部77b的横截面的轮廓79的一端79a与另一端79b的直线79c垂直的垂线79d互相不平行。垂线78d、79d分别被认为是滚花加工部77a、77b的主要的照射方向。这些垂线78d以及79d不平行,由此即使观察方向变化也能够毫无遗漏地确保光量。即,能够抑制导光体70的亮度由于观察方向而大幅不同。所以,能够使导光体70的视认性提高。

另外,根据本实施方式,滚花加工部77a的横截面的轮廓78所成的角的角度β1与滚花加工部77b的横截面的轮廓79所成的角的角度β2不同。由此,也能够抑制导光体70的亮度由于观察方向而大幅不同。所以,能够使导光体70的视认性提高。

根据本实施方式,示廓灯60的光源的数量比导光体70的棒状部的数量少。导光体70形成为放射状,所以即使光源的数量比棒状部的数量少,也能够将光导入所有的棒状部。因此,能够使导光体70的整体发光。根据本实施方式,光源的数量少,所以能够将灯光装置10进一步小型化。

根据本实施方式,如图8以及图9所示,导光体70的一部分被嵌入壳体20的槽31。光不会从导光体70中的嵌入槽31的部分扩散。因此,能够使导光体70中的位于槽31的外部的部分明亮地发光。所以,能够提高 导光体70的视认性。另外,导光体70的一部分被嵌入槽31,所以抑制了导光体70向壳体20的外方突出。所以,能够将灯光装置10进一步小型化。

根据本实施方式,壳体20具有作为反射率比反射镜42低的部分的第2壳体22,导光体70被固定于第2壳体22。导光体70的光难以由第2壳体22反射,所以能够明确地视认导光体70的形状。由此,能够进一步抑制示廓灯60的光与转向信号灯40的光的干涉。

根据本实施方式,壳体20具有第1凸状部分33a以及第2凸状部分33b,通过这些第1凸状部分33a以及第2凸状部分33b,能够防止来自导光体70的第1端面75以及第2端面76的光的泄漏。由此,能够抑制示廓灯60的光与转向信号灯40的光的干涉。

再者,在本实施方式中,动力单元6具有发动机,但是动力单元也可以具有马达来取代发动机。本发明的骑乘型车辆也可以是电动车。

这里使用的用语及表达是为了说明而使用的,不是为了限定地解释而使用的。必须认识到,不排除这里示出且叙述的特征事项的任何的等同物,也允许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内的各种变形。本发明能够通过很多不同的方式而具体实现。本公开应该被视为提供本发明的原理的实施方式。这些实施方式并不意图将本发明限定于这里记载和/或图示的优选的实施方式,基于该认识,将实施方式记载于此。并不限定于这里记载的实施方式。本发明也包含如下实施方式:包括由本领域技术人员基于本公开能够认识的、等同的要素、修正、删除、组合、改良和/或变更的所有的实施方式。权利要求的限定事项应该基于在该权利要求中使用的用语而宽泛地解释,不应该限定于本说明书或者本申请的进程(prosecution)期间所记载的实施方式。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