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LED灯,尤其涉及一种具有设电源驱动器的导热型光源板的LED灯泡。
背景技术:
由于LED具有体积小、耗电量低、使用寿命长、高亮度、环保和坚固耐用等优点,在照明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LED应用于照明时的方法为将LED制作成由基板和设置在基板上的LED构成的光源板,然后通过电源驱动器驱动光源板进行发光。在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24200350344、公开号为CN203775877U、名称为“一种反射型LED照明灯”的专利文件中即公开了一种现有的LED灯。该专利中的灯泡的灯壳(即灯泡外壳)包括依次连接在一起的灯头、塑料管和泡壳,泡壳内设有光源板。该LED灯泡是通过在泡壳内设置玻璃结构的灯柱,灯柱和泡壳围成密封腔体,在密封腔体内填充气体进行散热,塑料管位于密封腔体外部,对塑料管没有进行充分利用。现有的LED灯中的电源驱动器和LED光源板是分开安装的,然后通过导线连接在一起而实现电源驱动器对LED光源板的驱动,因此存在连接和断开电源驱动器和LED光源板时不便且结构紧凑性差的不足。现有的光源板中的基板的一种结构形式为基板采用PCB线路板、包括绝缘板和印刷在基板上的铜箔。该结构的光源板存在以下不足:安装过程中,由于灯壳支撑基板的部位的平整度差,所以基板同灯壳之间为若干支撑点进行支撑,从而导致发光板上的LED产生的热量不能够良好地经基板传递给外壳而散失掉、从而导致散热效果差;基板是通过螺栓同外壳进行固定的,安装拆卸发光板时麻烦。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能够良好地将热量传递给灯泡外壳、布局紧凑、分开连接上电源驱动器和LED光源板时方便的具有设电源驱动器的导热型光源板的LED灯泡,解决了发光板不能够将热量良好地传递给外壳、电源驱动器与光源板通过电源线进行连接所存在的布局紧凑性差、连接断开电源驱动器与LED光源板时不便的问题。
以上技术问题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解决的:一种具有设电源驱动器的导热型光源板的LED灯泡,包括灯壳,灯壳内设有LED光源板和电源驱动器,所述电源驱动器设有两个输出端子, LED光源板包括基板和设置在基板上的LED,所述LED光源板设有两个输入端子,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的边缘以平置的方式贴合有导热片,所述灯壳设有支撑凸台,所述基板通过所述导热片支撑在所述支撑凸台上,所述基板设有避让孔,所述输入端子设置在所述避让孔内,所述电源驱动器位于所述避让孔内,所述电源驱动器的周面上设有两个卡接孔,所述两个输出端子一一对应地设置在所述两个卡接孔内,所述电源驱动器通过所述两个输入端子一一对应地卡接在所述两个卡接孔中同所述基板卡接在一起,所述两个输入端子一一对应地同所述两个输出端子导电性抵接在一起。本实用新型通过导热片支撑在灯壳的支撑凸台上同灯壳连接在一起。由于导热片以平置的方式贴合在基板上,所以电源驱动器产生的热量能够良好地传递给导热片,此时虽然导热片同灯壳的支撑凸台之间的接触方式同现有的一样,但由于导热片的导热效果好,所以能够提高热量传递给灯壳的效果、从而起到提高散热效果的作用。基板设置避让孔,使电源驱动器容置在避让孔中,结构紧凑性好。电源驱动器和LED光源板通过输入端子配合卡接孔卡接在一起、且输入端子位于卡接孔内,这样将电源驱动器和LED光源板卡接在一起后则电源驱动器和LED光源板也就实现了电接通,故组装拆卸电源驱动器和LED光源板时和将二者电连接在一起时的方便性好。
作为优选,所述支撑凸台上设有卡接片,所述基板的边缘设有连接缺口,所述卡接片卡接在所述连接缺口内将所述基板同所述灯壳固定在一起。通过连接缺口卡接在卡接片上而实现反光板同灯壳的固定,固定时方便。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缺口有两个,所述卡接片有两片,所述两个连接缺口对称分布在基板的两侧,所述两片卡接片一一对应地卡接在所述两个连接缺口内。能够进一步通过固定效果和连接时的平稳性。
作为优选,所述导热片和所述连接缺口之间断开。能够防止多次安装拆卸发光板而导致导热板产生翘起的现象,使得多次安装拆卸后导热片仍旧能够同基板可靠地连接在一起。
作为优选,所述导热片有两块,所述连接缺口位于所述两块导热片之间。结构紧凑性好。
作为优选,所述导热片为条状结构。进行布局时方便。
作为优选,所述基板为圆形,所述导热片为条状结构,所述导热片沿基板周向延伸。能够方便地安装在球形灯泡内。
作为优选,所述输入端子和输出端子弹性抵接在一起。多次组装拆卸后仍旧能够保持良好的电气接触。
作为优选,所述输入端子设有弹片结构的抵接部,所述输入端子和输出端子通过所述抵接部弹性抵接在一起。结构简单,但产生磨损后会产生电气接触不良。
作为另一优选,所述输入端子包括同LED光源板固接在一起的底座和可伸缩地插接在所述底座内的抵接头,所述底座和抵接头之间设有驱动抵接头伸出所述底座的顶紧弹簧,所述底座和抵接头导电性连接在一起。不会产生因为按照拆卸磨损而导致的电气接触不良现象。
作为优选,所述底座和抵接头通过所述顶紧弹簧导电性连接在一起。
作为优选,所述底座和抵接头之间设有弹性内管和套设在弹性内管外的弹性外管,弹性内管和弹性外管之间形成密封腔,所述密封腔内填充有导电液,所述底座和抵接头通过所述导电液导电性连接在一起。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散热板,所述灯壳包括连接管、灯头和泡壳,所述灯头通过所述连接管同所述泡壳连接在一起,所述连接管包括注塑外管和位于注塑外管内的金属内管,所述注塑外管与金属内管是分体结构,所述散热板同所述金属内管连接在一起,所述基板平置在所述散热板上,所述注塑外管内设有支撑台阶,所述金属内管设有内翻边,所述内翻边通过螺丝连接在所述支撑台阶上。使用过程中,光源板所产生的热量还通过散热板传递给金属内管而散失掉。在注塑外管内设置金属内管构成连接管,光源板还连接于散热板、散热板同金属内管相连接,从而起到提高散热效果的作用。连接管的该结构形式结构强度好,还兼做散热器用,从而使得塑料管得到了充分利用。注塑外管与金属内管是分体结构,制作方便。从而解决了现有的设有塑料管的LED灯泡散热效果差、塑料管利用不充分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具有下述优点:使用时热量能够良好地传递给外壳,故散热效果好;结构紧凑;进行组装拆卸时方便;将电源驱动器和LED光源板电连接在一起和断开时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的且将灯壳当作透明结构时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的局部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三的局部示意图。
图中:连接管1、注塑外管11、支撑台阶111、避让间隙112、散热孔113、金属内管12、内翻边121、外连接环122、螺丝123、LED光源板2、避让孔21、输入端子22、底座221、抵接头222、顶紧弹簧223、弹性内管224、弹性外管225、密封腔226、导电液227、抵接部228、基板24、断开部241、连接缺口242、导热片25、泡壳3、散热板4、内连接环41、电源驱动器5、卡接孔51、输出端子52、灯头6、灯壳7、支撑台阶71、卡接片7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实施例一,参见图1,一种具有设电源驱动器的导热型光源板的LED灯泡,包括灯壳7。灯壳7内设有光源板2和电源驱动器5。
灯壳7内设有支撑凸台71。支撑凸台71上设有两个卡接片72。
LED光源板2包括基板24和设置在基板上的LED(LED在图中没有画出)。基板24为圆形。基板24的边缘以平置的方式贴合有导热片25。导热片25有两段。导热片25为条状结构。导热片为条状结构。导热片25沿基板周向延伸的。两段导热片25的两端之间形成两个断开部241。基板24的外周缘设有连接缺口242。连接缺口242有两个。两个连接缺口242对称分布在基板24的两侧。两个连接缺口242一一对应地位于两个断开部241上。导热片25和连接缺口242之间断开。
基板24通过导热片25支撑在灯壳7的支撑凸台71上。两个连接缺口242一一对应地卡接在两个卡接片72上而将基板14同灯壳7固定在一起。
基板24设有避让孔21。避让孔21为圆孔。LED光源板2设有两个输入端子22。输入端子22设置在避让孔21内。输入端子22突出于避让孔21。
电源驱动器5为圆形。电源驱动器5的周面上设有两个卡接孔51。每一个卡接孔51内各设有一个输出端子52。电源驱动器5位于避让孔21内。电源驱动器5通过两个输入端子22一一对应地卡接在两个卡接孔51中同LED光源板2卡接在一起。两个输入端子22一一对应地同两个输出端子52导电性抵接在一起。
通过按压的方式即能够将电源驱动器5从基板24内取出。电源驱动器5通过输出端子52配合输入端子22输入电给LED光源板2而驱动LED光源板2。
参见图2,灯壳7包括灯头6、连接管1和泡壳3。灯壳内还设有散热板4。
连接管1包括注塑外管11和金属内管12。注塑外管11与金属内管12是分体结构。注塑外管11的一端同泡壳3连接在一起、另一端同灯头6连接在一起。支撑凸台71设置在注塑外管11的内周面上。注塑外管11内设有支撑台阶111。注塑外管11设有散热孔113。金属内管12穿设在注塑外管11内且周面抵接在一起。金属内管12设有内翻边121和外连接环122。内翻边121通过螺丝123连接在支撑台阶111上而将注塑外管11和金属内管12固接在一起。外连接环122同注塑外管之间设有避让间隙112。
泡壳3为玻璃制作而成。
散热板4为金属结构。散热板4设有内连接环41。内连接环41弹性卡接在外连接环122内而将散热板4和金属内管12连接在一起。
基板24平置在散热板4上。
实施例二,同实施例一的不同之处为:
参见图3,输入端子22包括底座221和抵接头222。底座221同LED光源板2固接在一起。抵接头222可伸缩地插接在底座221内。底座221和抵接头222之间设有驱动抵接头伸出底座的顶紧弹簧223。底座221和抵接头222通过顶紧弹簧223导电性连接在一起。在顶紧弹簧223的作用下抵接头222同输出端子52抵接在一起而实现电接通。底座221和抵接头222之间设有弹性内管224和套设在弹性内管外的弹性外管225。弹性内管224和弹性外管225之间形成密封腔226。密封腔226内填充有导电液227。底座221和抵接头222还通过导电液227导电性连接在一起。
实施例三,同实施例二的不同之处为:
参见图4,输入端子22设有弹片结构的抵接部228。输入端子22和输出端子52通过抵接部228弹性抵接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