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LED灯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LED灯丝条定位机构。
背景技术:
以往LED光源要达到一定的光照度和光照面积,需加装透镜之类的光学器件,影响光照效果,会降低LED应有的节能功效,LED灯丝条实现360°全角度发光,大角度发光且不需加透镜,采用LED灯丝条的照明设备具有良好的照明效果。现时,LED灯丝条在照明设备领域上的应用一般是将其制作为LED灯泡,其灯芯是通过将LED灯丝条焊接在芯柱上而制成,在焊接时需要先将LED灯丝条定位至芯柱上的焊接点中。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紧凑,自动化程度高,能自动将两个灯丝条旋转至所需角度的LED灯丝条定位机构。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LED灯丝条定位机构,包括一对用于承托两根灯丝条的托架、一对转臂、一对滑块、用于驱动该对滑块相相往返平移的滑块平移机构、以及固定座;该对所述托架的上表面均预留有用于放置灯丝条的灯丝条放置槽,该对托架分别固定连接在一对所述转臂上,该对转臂分别转动连接于一对所述滑块上,该对滑块沿固定座两侧方向滑动,并且在固定座两侧分别设有一对向内延伸的撑杆,当两滑块相向滑动时,该对所述撑杆分别顶压两转臂以带动转臂旋转。
进一步,所述的滑块平移机构包括前部呈近似V形的推块以及用于推动所述推块前后平移的驱动气缸,所述推块对准两个所述滑块之间的空隙。
进一步,两所述滑块的后侧均设有侧导轮,当所述推块向前推动时所述侧导轮与推块的侧面接触。
进一步,所述固定座两侧均设有侧板,所述两侧板之间连接有贯穿两滑块的导杆以引导该两个滑块平移;两个所述转臂均连接有往外侧延伸的限位杆。
进一步,所述撑杆为调节螺杆并螺纹连接于所述侧板上,通过旋转撑杆调节撑杆在侧板内侧的伸出长度。
进一步,两所述滑块之间连接有滑块拉簧,两所述转臂之间连接有转臂拉簧。
进一步,所述限位杆为调节螺杆,通过旋转限位杆调节限位杆在转臂外侧的伸出长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LED灯丝条定位机构,其用于承托两根灯丝条的托架固定安装在转臂上,通过旋转转臂调节两根灯丝条之间的角度使其与待生产的LED灯泡的灯丝条角度匹配。两转臂分别转动连接在两滑块上随滑块滑动,最终被撑杆分别顶压旋转从而改变两根灯丝条之间的角度,此外在两滑块相向滑动的过程中两根灯丝条之间的间距也会改变。通过滑块平移机构最终实现了对两根灯丝条之间的角度以及间距调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为图1中区域A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侧视图。
其中,1-托架,11-灯丝条放置槽,2-转臂,21-限位杆,22-转臂拉簧,3-滑块,31-侧导轮,32-滑块拉簧,33-导杆,41-推块,42-驱动气缸,5-固定座,51-撑杆,52-侧板。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见附图1至附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一种LED灯丝条定位机构,包括一对用于承托两根灯丝条的托架1、一对转臂2、一对滑块3、用于驱动该对滑块3相相往返平移的滑块平移机构、以及固定座5。
该对所述托架1的上表面均预留有用于放置灯丝条的灯丝条放置槽11,该对托架1分别固定连接在一对所述转臂2上,该对转臂2分别转动连接于一对所述滑块3上,该对滑块3沿固定座5两侧方向滑动,并且在固定座5两侧分别设有一对向内延伸的撑杆51,当两滑块3相向滑动时,该对所述撑杆51分别顶压两转臂2以带动转臂2旋转。
在本实施例中,滑块平移机构包括前部呈近似V形的推块41以及用于推动所述推块41前后平移的驱动气缸42,推块41对准两个所述滑块3之间的空隙,此外在两滑块3的后侧均设有侧导轮31,当推块41向前推动时侧导轮31与推块41的侧面接触,从而引导两个滑块3相向滑动。
在本实施例中,固定座5两侧均设有侧板52,两侧板52之间连接有贯穿两滑块3的导杆33以引导该两个滑块3平移;两个转臂2均连接有往外侧延伸的限位杆21,当两个转臂2在待机状态下时,限位杆21使两个转臂保持平行。撑杆51为调节螺杆并螺纹连接于所述侧板52上,通过旋转撑杆51调节撑杆51在侧板52内侧的伸出长度。限位杆21为调节螺杆,通过旋转限位杆21调节限位杆21在转臂2外侧的伸出长度。通过调节撑杆51的伸出长度,可调节两转臂2最终的旋转角度,从而调节两根灯丝条之间的角度。在本实施例中两滑块3之间还连接有用于复位的滑块拉簧32,两转臂2之间连接有用于复位的转臂拉簧22。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过程如下:先根据待生产芯柱上两根LED灯丝条之间的角度调整撑杆51和限位杆21的长度。两滑块3在滑块平移机构的驱动下相向平移,随着两滑块3进一步滑动,撑杆51会与转臂2接触从而使转臂2转动从而调节两根LED灯丝条之间的角度,最终转臂2上的限位杆21与侧板52抵触,使两根LED灯丝条之间的角度固定在当前状态,实现了对两根灯丝条之间的角度以及间距调节。
以上所述之实施例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对本实用新型做任何形式上的限制。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出更多可能的变动和润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故凡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之思路所作的等同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