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有导光部件的照明显示装置,属于照明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的LED照明显示装置,通常都设置有相应的导光部件以起到照明和显示的作用,但导光部件无法有效固定在光源出光面上,尤其是当导光部件的体积较大时,导光部件无法有效固定,光源发出的光会存在光损失。
技术实现要素:
针对以上技术问题,本申请提出了一种带有导光部件的照明显示装置,所述照明显示装置包括:外固定框架(4),内固定框架(3),第一光源(30),第二光源(31),第一固定部件(300),第二固定部件(310),基板(33),第一导光部件(20)和第二导光部件(21);
其中,所述基板(33)上设置的两个凹部分别嵌入固定有第一光源(30)和第二光源(31),第一导光部件(20)和第二导光部件(21)的端部分别与第一光源(30)和第二光源(31)光耦合,所述第一导光部件(20)和第二导光部件(21)的端部的侧面外周分别固定有第一固定部件(300)和第二固定部件(310),所述第一固定部件(300)和第二固定部件(310)与基板(33)相互接触并且固定在所述基板(33)上,所述内固定框架(3)和所述外固定框架(4)分别从内侧第一位置处和外侧第二位置处对第一导光部件(20)和第二导光部件(21)进行固定。
其中,第一导光部件(20)和第二导光部件(21)的端部分别与第一光源(30)和第二光源(31)光耦合之处设置有光耦合胶。
其中,所述照明显示装置还包括由电源(32)对所述第一光源(30),第二光源(31)供电。
其中,所述第一导光部件(20)和第二导光部件(21)为板状或柱状。
其中,所述基板(33),第一光源(30)和第二光源(31)为一体成型。
其中,所述第一光源(30)和第二光源(31)的出光面和所述基板(33)的上表面齐平。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照明装置的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外固定框架(4),
内固定框架(3),
第一光源(30),
第二光源(31),
第一固定部件(300),
第二固定部件(310),
基板(33),
第一导光部件(20),
第二导光部件(21),
电源(3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所示。所述带有导光部件的照明显示装置,其包括:外固定框架(4),内固定框架(3),第一光源(30),第二光源(31),第一固定部件(300),第二固定部件(310),基板(33),第一导光部件(20)和第二导光部件(21);
其中,所述基板(33)上设置的两个凹部分别嵌入固定有第一光源(30) 和第二光源(31),第一导光部件(20)和第二导光部件(21)的端部分别与第一光源(30)和第二光源(31)光耦合,所述第一导光部件(20)和第二导光部件(21)的端部的侧面外周分别固定有第一固定部件(300)和第二固定部件(310),所述第一固定部件(300)和第二固定部件(310)与基板(33)相互接触并且固定在所述基板(33)上,所述内固定框架(3)和所述外固定框架(4)分别从内侧第一位置处和外侧第二位置处对第一导光部件(20)和第二导光部件(21)进行固定。
为了实现光源发出的光能够没有光损失的进入导光部件,在第一导光部件(20)和第二导光部件(21)的端部分别与第一光源(30)和第二光源(31)光耦合之处设置有光耦合胶。
其中,所述照明显示装置还包括由电源(32)对所述第一光源(30),第二光源(31)供电,图1中仅仅示意性的表示,省去了电源和光源之间的电连接线和/或电路。
其中,所述第一导光部件(20)和第二导光部件(21)为板状或柱状。
其中,所述基板(33),第一光源(30)和第二光源(31)为一体成型。
其中,所述第一光源(30)和第二光源(31)的出光面和所述基板(33)的上表面齐平。
本申请通过第一固定部件和第二固定部件与以及内固定框架和外固定框架分别对第一导光部件和第二导光部件进行固定,实现了导光部件有效固定于光源出光面以及基板上,光源发出的光能够尽可能无损失的导入导光部件,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技术问题。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变型,比如光源和对应导光部件的数目有多个时,这些改进和变型也应该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