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混合光学的LED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00472阅读:291来源:国知局
一种应用混合光学的LED灯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LED灯,特别是一种应用混合光学的LED灯。



背景技术:

现有的汽车前灯通常包括光源、反射件和透镜,光源发出的光束经过反射件反射后聚焦,并通过透镜发散出光亮。车前灯通常用于照明或向其他车辆发出灯光信号。

随着LED技术的发展和推广,且LED灯具有亮度高、低功耗、寿命长、启动快、功率小、无频闪、不容易产生视觉疲劳等优点,卤素灯和白炽灯渐渐被LED灯替代。但是LED光源发出的光束和卤素灯和白炽灯的光源发出的光束有很大的不同,LED光源发出的光束相对更为集中。常见的做法是通过反射和折射作用后,使LED光源的光束平行地发射出去,如授权公告号为CN205227123U,授权公告日为2016年5月11日,名称为“激光车前灯”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中,公开了一种车前灯,包括一反射杯,具有一含有一开孔的顶点和与所述顶点相对的一开放前端,和一耦合于所述反射杯开放前端的前端透镜,所述前端透镜与所述反射杯界定一腔室,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前灯还包括:一与所述反射杯在所述顶点与所述开孔耦合的激光光源组件,设定为发射一激光束至所述腔室;及一位于所述腔室中所述激光光束路上的反射镜,设定为反射所述激光束,以产生一向后传播光束,其中所述反射杯设定为发射所述向后传播光束,以产生一向前传播光束投射穿过所述前端透镜。

该技术方案中,反射镜和反射杯的安装复杂、成本高,而且这种结构下不能保证光源发出的所有光束均平行发射出来,因此不能保证发光效果。

常见的车前灯还会包括一些可选组件,用于分散LED光源的光束,这些可选组件通常被当做侧发光二极管。但是这些侧发光二极管在配置上收到了较大限制,因为这些侧发光二极管都被固定到了LED灯上,从而很难设计成能够符合大多数车辆的车前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够得到平行光束、适用于所有车辆的应用混合光学的LED灯。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应用混合光学的LED灯,包括LED光源、电路板、反射组件、透镜和折射件,反射组件包括第一反射件和第二反射件,第一反射件、折射件和电路板之间形成第一反射腔室,LED光源安装在电路板上,第一反射件呈顶点朝向LED光源的圆锥状,折射件设置在LED光源周围,第二反射件、折射件和透镜之间形成第二反射腔,折射件的折射面为球面,第二反射件的反射面为球面。

本实用新型通过反射组件和折射件的配合,使得LED光源发出的光束经过一系列的反射和折射之后,通过透镜为用户提供平行且光亮的光束。

作为优选,折射件的折射面为由两个曲率半径不同的球面组成。其优点在于,由于LED发射出来的光束角度不确定,不同曲率半径的球面能够将LED发散出来的光束一部分经过反射与折射两个操作,另一部分经过折射一个操作,从而使得所有光束再经过第二反射件的反射作用后得到相互平行的光束。

作为优选,第一反射件与第二反射件的反射面上分别设有金属涂层。其优点在于,金属涂层能够增强反射面的反射效果,也能够保证本实用新型的光亮程度。

作为优选,第一反射件的顶点与折射件靠近第一反射件的球面球心重合。其优点在于,经试验,在这种结构下,能够最大程度地将LED光源发出的光束全部转化成平行的光束。

第一反射件球心角为90至120度,所述的第一反射件的顶点与LED光源的直线距离为1至2cm。其优点在于,经试验,在这样的结构下,能够将更多LED光源发出的光束转化成平行光束。

作为优选,还包括用于安装LED灯的外壳,电路板、折射件、第二反射件和透镜分别固定在外壳上。其优点在于,通过外壳可以将LED灯安装在任何车辆上,从而扩大了本实用新型的应用范围,降低了更换车辆前灯的成本。

本实用新型同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效果:

1、由于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小巧,适合批量生产;且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可移植性强,能够安装到大多数的车辆上作为车灯使用。

2、由于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反射件和第二反射件的配合,将LED光源集中的光束分散成平行的光束,从而扩大了照明范围。

3、由于本实用新型中第一反射件的结构及位置与折射件、LED光源相互配合,从而能够最大程度地将LED光源发射出来的光束转化成平行的光束,用于照明或者警示,并获得良好的效果。

4、由于本实用新型还设有外壳,一方面外壳可用于保护LED光源及反射件和折射件的安全、完整,另一方面又使得本实用新型更加便于安装和拆卸。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1、LED光源 2、电路板

31、第一反射件 32、第二反射件

4、透镜 5、折射件

51、第一球面 52、第二球面

61、第一反射腔室 62、第二反射腔

7、外壳 8、平行光束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至2所示,本实施例由LED光源1、电路板2、反射组件、透镜4、折射件5和外壳7组成。

外壳7用于安装LED灯,电路板2、折射件5、第二反射件32和透镜4分别固定在外壳7上。

LED光源1安装在电路板2上。

第一反射件31呈顶点朝向LED光源1的圆锥状,折射件5设置在LED光源1周围,

反射组件包括第一反射件31和第二反射件32,第一反射件31、折射件5和电路板2之间形成第一反射腔室61,第二反射件32、折射件5和透镜4之间形成第二反射腔62。LED光源1发出的光束先第一反射腔61中发生第一次反射,在第二反射腔62中发生第二次反射。

折射件5的折射面为球面,第二反射件32的反射面为球面。

折射件5的折射面为由曲率半径不同的第一球面51和第二球面52组成。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球面51比第二球面52的曲率半径大。

第一反射件31与第二反射件32的反射面上分别设有金属涂层。

LED光源1发出的光束先在第一反射件31上经过反射作用,然后折射件5,并经过折射作用后,最终在第二反射件32上反射形成平行光束8。有部分LED光源1发出的光束不经过第一反射件31,直接在折射件5上经过折射后朝向第二反射件32,并经过发射后形成平行光束8。最终将LED光源1发出的光束全部转换成平行光束8。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相似,其不同之处仅在于:

1、第一反射件31的顶点与折射件5的第一球面51的球心重合。

2、第一反射件31的球心角为90至120度,第一反射件31的顶点与LED光源1的直线距离为1至2cm。

经试验,在这种结构下,能够最大程度地将LED光源1发出的光束全部转化成平行光束8。

本实施例中未作具体说明的技术特征参照实施例1。

此外,需要说明的是,本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其零、部件的形状、所取名称等可以不同。凡依本实用新型专利构思所述的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或简单变化,均包括于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内。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只要不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结构或者超越本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均应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