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车灯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2400470阅读:723来源:国知局
LED车灯的制作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LED车灯。



背景技术:

LED是英文Light Emitting Diode(发光二极管)的缩写,其基本结构是一块电致发光的半导体材料芯片,用银胶或白胶固化在支架上,然后利用银线或金线连接芯片和电路板,最后用环氧树脂密封,起到保护内部芯线的作用。因此,LED的抗震性能好,运用领域涉及手机、台灯、家电等方面。

LED车灯包括具有聚光作用的光杯以及设于光杯内的LED灯珠,利用光杯的聚光作用,将LED灯珠散射的光源汇聚于光杯发光口处,从而实现照明的功能。但是,现有的LED车灯光源色温单一,抗疲劳性差,且无背景光源。



技术实现要素: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LED车灯,旨在解决现有LED车灯光源色温单一、且无背景光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LED车灯,包括外壳、设于外壳两侧的支架组件、设于所述外壳内的主控电路板以及照明灯组,所述照明灯组包括若干等间距焊接连接于所述主控电路板上的LED照明灯珠以及若干并排设于所述主控电路板上且分别罩设于各所述LED照明灯珠的照明光杯组件,还包括若干可独立亮/灭的背景灯,所述背景灯设于所述外壳内且与所述照明灯组并排设置,所述背景灯包括若干焊接连接于所述主控电路板上的第一LED背景灯珠以及设于所述主控电路板上且罩设于各所述第一LED背景灯珠的背景光杯。

具体地,所述背景光杯包括第一杯体,所述第一杯体具有安设于所述主控电路板上的第一杯口以及供所述第一LED背景灯珠光源透射的第二杯口,所述第一杯体的杯径沿所述第一杯口至所述第二杯口逐级递增,所述第一杯口罩设于所述第一LED背景灯珠。

具体地,所述照明光杯组件包括固定板以及呈矩阵排列于所述固定板内的若干第二杯体,所述第二杯体具有安设于所述主控电路板上的第三杯口以及供所述LED照明灯珠光源透射出的第四杯口,所述第三杯口罩设于所述LED照明灯珠。

进一步地,所述外壳包括具有容置所述照明灯组和所述背景灯的壳体、位于所述壳体上且设于各所述照明灯组和各所述背景灯上方的固定框架以及设于所述固定框架内的盖板,所述主控电路板设于所述壳体的底部内侧。

具体地,所述固定框架通过两固定件螺纹连接于所述壳体侧壁的顶端部,所述固定件包括本体,所述本体的侧缘部竖直向上伸出并朝下弯曲形成卡扣于所述固定框架的卡接部,所述壳体的两侧壁水平伸出架设所述固定框架的支撑部。

具体地,所述壳体侧壁的顶端部向内凹陷形成供螺钉旋拧入的凹槽,所述本体朝向所述凹槽一侧竖直向下凸伸形成与所述凹槽相配合的限位凸起。

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底部外侧竖直伸出若干相互平行的散热筋板。

进一步地,还包括若干第二LED背景灯珠,各所述第二LED背景灯珠等间距设于所述主控电路板上且位于所述照明光杯组件的背部外侧。

进一步地,所述支架组件包括固定连接于外壳两侧的连接件以及设于所述连接件外侧且相对所述连接件转动的支座。

进一步地,还包括一用于限制所述支座相对所述连接件转动的阻尼件,所述阻尼件设于所述支座与所述连接件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LED车灯,在外壳内增设若干与照明灯组并排设置的背景灯,LED照明灯珠和第一LED背景灯珠均电连接于主控电路板,这样,在照明灯组发射出强光下,还兼具由背景灯发射出柔和的背景光,使得该LED车灯光源色温丰富,可适用于各种环境,同时,背景灯可相对照明灯组独立点亮,这样,可作为警示灯或装饰使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LED车灯的爆炸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LED车灯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剖面图;

图4是图3中B处的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照明灯组和背景灯的爆炸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背景光杯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照明光杯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上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另一个元件或者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

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左、右、上、下、顶、底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请参考图1至图5,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LED车灯,包括外壳1、设于外壳1两侧的支架组件2、均设于外壳1内的主控电路板3以及照明灯组4,照明灯组4包括若干等间距焊接于主控电路板3上的LED照明灯珠41以及若干并排设置于主控电路板3上且分别罩设于各LED照明灯珠41的照明光杯组件42,在外壳1内还设有若干可独立亮/灭的背景灯5,背景灯5与照明灯组4并排设置,背景灯5包括若干焊接于主控电路板3上的第一LED背景灯珠51以及设于主控电路板3上且罩设于各第一LED背景灯珠51的背景光杯52。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LED车灯,在外壳1内增设若干与照明灯组4并排设置的背景灯5,LED照明灯珠41和第一LED背景灯珠51均电连接于主控电路板3,这样,在照明灯组4发射出强光下,还兼具由背景灯5发射出柔和的背景光,使得该LED车灯光源色温丰富,可适用于各种环境,同时,背景灯5可相对照明灯组4独立点亮,这样,可作为警示灯或装饰使用。

需要说明的,背景灯5的数量和位置不受限制,与照明灯组4并排设置于外壳1内即可,例如,并排设于照明灯组4两侧等,同时,背景灯5和照明灯组4均可独立照明,不相互干扰。

具体地,请参考图5和图6,在实施例中,背景光杯52包括第一杯体521,第一杯体521具有安设于主控电路板3上的第一杯口522以及供第一LED背景灯珠51光源透射的第二杯口523,第一杯口522和第第二杯口523均呈矩形,第一杯体521的杯径沿第一杯口522至第第二杯口523逐级递增,并且,第一杯口522罩设于第一LED背景灯珠51。由于第一杯体521的杯壁平直无曲率弧度,位于第一杯口522处的第一LED背景灯珠51在第一杯体521内无法聚焦而是通过其杯壁散射出第第二杯口523,因此,背景灯5光源柔和,具有良好的抗疲劳性。优选地,第一杯体521外侧竖直朝向主控电路板3方向伸出若干定位柱(图中未示),利用该定位柱实现第一杯体521与主控电路板3的定位连接。

具体地,请参考图5和图7,在本实施例中,照明光杯组件42包括固定板421以及呈矩阵排列于固定板421内的若干第二杯体422,第二杯体422具有安设于主控电路板3上的第三杯口423以及供LED照明灯珠41光源透射的第四杯口424,第三杯口423和第四杯口424均呈圆形,第二杯体422沿轴径方向的截面呈圆弧性,并且,第三杯口423罩设于LED照明灯珠41。优选地,固定板421内设有四个矩阵排列的第二杯体422,每一个第二杯体422的第三杯口423均对应一LED照明灯珠41,在第二杯体422杯壁的聚光作用下,照明灯组4光源强,穿透性好,并且固定板421的内侧朝主控电路板3方向延伸形成安装柱(图中未示),通过螺钉旋拧入安装柱内实现照明光杯组件42与主控电路板3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1至图4,在本实施例中,外壳1包括具有容置照明灯组4和背景灯5的壳体11、位于壳体11上且设于各照明灯组4和各背景灯5上方的固定框架12以及设于固定框架12内的盖板13,其中盖板13可为具有透光性的PC板,主控电路板3设于壳体11的底部内侧。具体地,固定框架12通过两固定件6螺纹连接于壳体11侧壁的顶端部,固定件6包括本体61,本体61的侧缘部竖直向上伸出并朝向弯曲形成卡扣于固定框架12的卡接部62,壳体11的两侧壁水平伸出架设固定框架12的支撑部111。这样,先将固定框架12放置于支撑部111上,在利用固定件6的卡接部62卡接于固定框架12,确定固定位置。具体地,壳体11侧壁的顶端部向内凹陷形成供螺钉旋拧入的凹槽112,本体61朝向凹槽112一侧竖直向下凸伸形成与凹槽112相配合的限位凸起113。将限位凸起113卡入凹槽112内,确定固定件6的安装位置,再通过螺钉紧固,使得固定件6的卡接部62卡紧固定框架12。

进一步地,图中未示,盖板13对应背景灯5的外侧设有图案。在背景灯5点亮时,光源光线透过盖板13上图案,产生不同的投影效果,这样,实现该LED车灯功能上的多样化。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1和图4,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1安设有主控电路板3的底部外侧竖直伸出若干相互平行的散热筋板113。主控电路板3是整个照明系统中主要发热元件,主控电路板3紧贴于壳体11底部,产生的热源则通过壳体11底部外侧的散热筋板113快速散热,从而确保主控电路板3的正常工作温度。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5,在本实施例中,还包括若干第二LED背景灯珠53,各第二LED背景灯珠53等间距设于主控电路板3上且位于照明光杯组件42的背部外侧。第二LED背景灯珠53可独立照明,当与第一LED背景灯珠51同时点亮时,第二LED背景灯珠53的光源从照明光杯组件42的背部射出,使得背景光源的光色更加柔和。

进一步地,请参考图1,在本实施例中,支架组件2包括固定连接于外壳1两侧的连接件21以及设于连接件21外侧且相对连接件21转动的支座62。具体地,连接件21的外形与壳体11的侧部的外形相同,通过螺钉固定于壳体11的两侧。还包括一用于限制支座62相对连接件21转动的阻尼件7,阻尼件7设于支座62与连接件21之间。这样,连接件21在相对支座62转动后,能够稳定悬停,保持需要的转动角度。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