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灯条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45668阅读:259来源:国知局
一种新型灯条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照明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灯条。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存在很多装饰用灯条,灯条具有能够剪切和延接,易于制作文字、图形等优点,除此之外灯条还有作为灯的本质优点:发光颜色多变,可调光,可控制颜色变化,带给环境多彩缤纷的视觉效果。但是现有技术中的灯条,灯条亮度不均,存在较亮或较暗的区域,影响整体的装饰效果。

鉴于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创作者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和实践终于获得了本实用新型。



技术实现要素:

为解决上述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灯条,包括灯条主体,所述灯条还包括:

一胶层,所述胶层封装于所述灯条主体外表面;

所述胶层包括颗粒物,所述颗粒物位于所述胶层内部,用于增加所述灯条主体所发出的光线的散射和反射作用。

较佳的,所述颗粒物形状为多面体形、片状、条状、具有海绵状孔结构的球形中的一种或几种。

较佳的,所述颗粒物粒径为0.1微米~1.8微米。

较佳的,所述颗粒物为硅微粉、气相二氧化硅或扩散粉的一种或几种。

较佳的,所述灯条主体包括线路板以及装在所述线路板上的LED发光体。

较佳的,所述LED发光体之间的所述胶层内掺杂的颗粒物粒径为0.1微米~0.75微米。

较佳的,所述LED发光体外侧的所述胶层内掺杂的颗粒物粒径为0.75微米~1.8微米。

较佳的,所述颗粒物在所述胶层中的重量百分比为0.03%-0.7%。

较佳的,所述胶层为PU胶、AB胶或透明硅胶。

与现有技术比较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所述胶层中添加颗粒物,所述颗粒物对所述LED发光体发出的光线会进行散射和反射作用,改变所述光线原来较为单一的路径,通过改变不同位置处的所述胶层内的所述颗粒物的粒径,使得所述光线入射到所述胶层的各个方向,使得所述胶层处的亮度与所述LED发光体处的亮度之间过渡缓和,避免出现过亮或过暗的区域,使得所述灯条光效更好,提高整体的装饰效果。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灯条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的剖视图;

图中数字表示:

1-线路板;2-LED发光体;3-胶层;31-颗粒物。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上述的和另外的技术特征和优点作更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一

参见附图1和附图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新型灯条,所述灯条包括线路板1、装在所述线路板1上的LED发光体2,所述线路板1和所述LED发光体2通过胶层3进行封装和固定,所述胶层3内掺杂有颗粒物31。所述颗粒物31为具有海绵状孔的球形、多面体、片状或条状。

这样使用所述掺杂有颗粒物31的胶层3对所述线路板1和所述LED发光体2的封装固定时,所述胶层3中的颗粒物31对所述LED发光体2发出的光线会进行散射和反射作用,改变了所述光线原来较为单一的路径,使得所述光线入射到所述胶层3的各个方向,使得所述灯条各处的亮度之间过渡缓和,亮度均一,整体光效更好,提高整体的装饰效果。

所述颗粒物31为片状或条状时,所述颗粒物31在所述胶层中的重量百分比为0.7%。所述LED发光体2发出的光线遇到所述颗粒物31时,所述光线会在各个所述颗粒物31之间发生一系列散射和反射作用,增加横向导光作用,使得所述LED发光体2发出的光更加柔和、不刺眼,同时使相邻的所述LED发光体2之间的所述胶层3达到的亮度增加,避免出现过亮或过暗的区域。

所述颗粒物31为多面体形状时,所述颗粒物31在所述胶层中的重量百分比为0.3%。所述光线在遇到所述颗粒物31时,所述光线的散射和反射方向更加多向化,相较于所述片状或者条状颗粒物31,只需要较少的掺杂量就可以增加所述灯条亮度的均一性,使整体光效更好。

所述颗粒物31为具有海绵状孔结构的球形时,所述颗粒物31在所述胶层3中的重量百分比为0.03%。所述海绵状孔的球形颗粒物31具有极大的比表面积,所述LED发光体2发出的光线遇到所述海绵状孔的球形颗粒物31时,所述光线会被海绵状孔散射和反射到各个方向。所述海绵状孔的球形颗粒物31的多孔结构及其极大的比表面积能够强烈的增加所述光线的散射和反射作用,相较于其他形状的所述颗粒物31,只需要极小的掺杂量就可以避免所述灯条出现过亮或过暗的区域,使整体光效更好。

所述颗粒物31为硅微粉、气相二氧化硅或扩散粉,所述扩散粉即乙撑双硬脂酰胺。

现有技术中的灯条亮度不均,存在较亮或较暗的区域,影响整体的装饰效果。而本实用新型通过改变所述胶层3的结构,在所述胶层3内掺杂不同形状的所述颗粒物31,使得所述胶层3的粗糙度增加,所述LED发光体2发出的光线在经过所述胶层3的所述颗粒物31时,会发生一系列散射和反射作用,使得所述LED发光体2发出的光更加柔和、不刺眼,同时使相邻的所述LED发光体2之间的所述胶层3的亮度提高,使得所述灯条各处的亮度之间过渡缓和,亮度均一,整体光效更好,提高整体的装饰效果。所述胶层3结构的改变简单易行,只需将不同形状的所述颗粒物31掺杂到所述胶层3中,节约资源,更具有经济效益。而且所述颗粒物31的掺杂量较少,不会影响到所述胶层3的基本的粘合封装作用。

实施例二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胶层3为PU胶。所述PU胶分A组分与B组分,所述A组分为异氰酸酯,由多种异氰酸酯和丁二醇扩链聚合反应而成,所述B组分由多种聚醚多元醇加莫卡硫化扩链聚合反应,加入消泡剂,紫外线光稳定剂而成。所述颗粒物31加入所述A组分或者B组分中,使用时将所述A组分和B组分合并混和均匀后,自然常温固化即得到掺杂有颗粒物31的所述胶层3。

所述胶层3也可以是AB胶、透明硅胶或者其他常用灯条封装用胶。

对于单一组分的胶水,在使用前将所述颗粒物31掺入,混合均匀即可使用。对于含有多组分的胶水,将所述颗粒物31掺入任一组分即可,使用时将多组分混合均匀即可使用。

实施例三

在上述实施方式的基础上,所述颗粒物31在所述胶层中的重量百分比为0.03%-0.7%,所述颗粒物31粒径为0.1微米~1.8微米。所述颗粒物31在该重量百分比以及粒径范围内,能够与所述胶层3均匀混合,不会影响所述胶层3的粘合封装的基本特性。当所述颗粒物31粒径在0.1微米~0.75微米时,所述颗粒物31更有利于对所述LED发光体2发出的光线进行光的散射作用,因此所述LED发光体2之间的所述胶层3内掺杂的所述颗粒物31粒径设置为0.1微米~0.75微米,更有利于对所述LED发光体2发出的光线进行散射作用,使得所述光线入射到各个方向,从而增加相邻所述LED发光体2之间的所述胶层3的亮度。当所述颗粒物31粒径在0.75微米~1.8微米时,更有利于对所述LED发光体2发出的光线进行光的反射作用,增加横向导光作用,因此所述LED发光体2外侧的所述胶层3内掺杂的所述颗粒物31粒径设置为0.75微米~1.8微米,增加横向导光作用,使得入射到所述LED发光体2之间的所述胶层3的光线增加。通过改变不同位置处的所述胶层3内的所述颗粒物31的粒径,能够有效的调节所述灯条的亮度,避免出现过亮或过暗的区域,使得所述灯条光效更好,提高整体的装饰效果。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而言仅仅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专业技术人员理解,在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可对其进行许多改变,修改,甚至等效,但都将落入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