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光源的制作方法

文档序号:11403232阅读:626来源:国知局
LED光源的制造方法与工艺

本实用新型涉及灯具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LED光源。



背景技术:

传统的LED光源中,LED光源各部件通常是通过螺栓和通孔固定连接,且大部分通孔所设的位置相似,在工厂装配或维修拆装过程中,容易使得操作人员混淆装配的正反位置,装配时易装反,造成不良品,人工检查也不能保证百分百检出;若装反,只能拆散后重新组装,降低了装配效率,且容易造成滑丝,影响LED光源整体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要素:

基于此,本实用新型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LED光源。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LED光源,包括:灯头、散热器、驱动器、LED灯板、反光杯和灯盖;所述散热器为中空结构,所述散热器的中空结构内设有依次连接设置的驱动器、LED灯板和反光杯,所述散热器的第一端覆盖灯盖,所述第一端为与反光杯靠近的一端,所述散热器的第二端设有灯头,所述灯头与驱动器连接;所述散热器上与LED灯板上设有互相匹配的防呆装置。所述驱动器驱动LED灯板发光,光线经过反光杯达到所需的光学效果后从所述灯盖透出。所述防呆装置提高散热器与LED灯板配合安装的准确率,和装配效率,防止了不良品的发生,保证LED光源整体的稳定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散热器的中空结构内设有承台,所述承台内设有腔体,所述驱动器设于承台内的腔体中。所述腔体的形状与驱动器的外廓相匹配,使得驱动器位于腔体内不会任意晃动,保证了驱动器内部零件的稳定性,增加产品的使用寿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承台的腔体内壁设有容纳电线的线槽。驱动器的电线位于线槽内,保证各电线有条不紊,方便维修拆装。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呆装置包括防呆柱和防呆孔;所述防呆柱设于承台上,所述防呆孔设于LED灯板上,所述LED灯板置于所述承台上方。所述承台的表面为导热面,LED灯板的热量传递至承台后,承台将热量从散热器上散出。防呆柱和防呆孔的配合保证承台与LED灯板的装配准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防呆装置包括防呆柱和防呆孔;所述防呆柱设于LED灯板上,所述防呆孔设于承台上,所述LED灯板置于所述承台上方。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散热器为中空的圆台结构,所述圆台结构的侧面设有均匀分布的散热筋,所述散热器的第二端为圆台结构直径较小的一端,所述散热器的第一端为圆台结构直径较大的一端,散热筋从第二端呈放射状均匀排布在散热器的侧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灯盖的底面设有卡扣,所述散热器的第一端设有与所述卡扣配合的卡槽。通过卡扣与卡槽配合,降低了装配难度,且无需螺栓,降低了生产成本,在后期的维护拆装过程中,也可徒手拆装无需借助专门的拆装工具。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灯盖的底面设有防呆凸台,所述散热器的第一端设有与所述防呆凸台配合的防呆凹槽。为了避免装配过程中灯盖与散热器装反的情况发生,可在灯盖底部边缘上设置防呆凸台以及在散热器第一端的边缘对应设置防呆凹槽。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灯盖为透明灯盖,光线经过反光杯后从灯盖透出。所述灯盖顶面的边缘设有一圈磨砂层。所述磨砂层为与光学有关的磨砂层,光线经过磨砂层后,达到所需的光学效果。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灯头为铜粒灯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所述防呆装置提高散热器与LED灯板配合安装的准确率,和装配效率,防止了不良品的发生,保证LED光源整体的稳定性。

所述腔体的形状与驱动器的外廓相匹配,使得驱动器位于腔体内不会任意晃动,保证了驱动器内部零件的稳定性,增加产品的使用寿命。所述承台的表面为导热面,LED灯板的热量传递至承台后,承台将热量从散热器上散出。防呆柱和防呆孔的配合保证承台与LED灯板的装配准确。所述磨砂层为与光学有关的磨砂层,光线经过磨砂层后,达到所需的光学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LED光源的装配爆炸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LED光源的散热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LED光源的灯盖底面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LED光源的灯盖顶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LED光源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灯头;20、散热器;21、第一端;211、卡槽;212、防呆凹槽;22、第二端;23、承台;231、防呆柱;232、第一安装孔;24、腔体;25、线槽;26、散热筋;30、驱动器;31、电线;32、跳线;40、LED灯板;41、防呆孔;42、第二安装孔;50、反光杯;60、灯盖;61、卡扣;62、防呆凸台;63、磨砂层;70、自攻螺丝。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如图1所示的一种LED光源,包括:灯头10、散热器20、驱动器30、LED灯板40、反光杯50和灯盖60;所述散热器20为中空结构,所述散热器20的中空结构内设有依次连接设置的驱动器30、LED灯板40和反光杯50,所述散热器20的第一端21覆盖灯盖60,所述第一端21为与反光杯50靠近的一端,所述散热器20的第二端22设有灯头10,所述灯头10与驱动器30连接;所述散热器20上与LED灯板40上设有互相匹配的防呆装置。所述LED灯板40上设有均匀分布的LED灯泡,所述驱动器30驱动LED灯板40发光,光线经过反光杯50达到所需的光学效果后从所述灯盖60透出。所述防呆装置提高散热器20与LED灯板40配合安装的准确率和装配效率,防止了不良品的发生,保证LED光源整体的稳定性。

如图2所示,所述散热器20的中空结构内设有承台23,所述承台23内设有腔体24,所述驱动器30设于承台23内的腔体24中。所述腔体24的尺寸与驱动器30的外廓相匹配,使得驱动器30位于腔体24内不会任意晃动,保证了驱动器30内部零件的稳定性,增加产品的使用寿命。所述承台23的腔体24与散热器20的第二端22贯通,使得驱动器30的跳线32与灯头10连接。

所述承台23的腔体24内壁设有容纳电线的线槽25。驱动器30的电线31位于线槽25内,保证各电线31有条不紊,方便维修拆装。所述电线31与LED灯板40焊接使驱动器30与LED灯板40连接。

如图1结合图2所示,所述防呆装置包括防呆柱231和防呆孔41;所述防呆柱231设于承台23上,所述防呆孔41设于LED灯板40上,所述LED灯板40置于所述承台23上方。本实施例中,所述防呆柱231和防呆孔41的数量均为2。所述承台23的表面为导热面,LED灯板40的热量传递至承台23后,承台23将热量从散热器20上散出。防呆柱231和防呆孔41的配合保证承台23与LED灯板40的装配准确。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将所述防呆柱设于LED灯板40上,所述防呆孔设于承台23上,达到同样的防呆效果。

所述承台23上还设有第一安装孔232,所述LED灯板40上设有与所述第一安装孔232匹配的第二安装孔42。自攻螺丝70穿过第一安装孔232与第二安装孔42将LED灯板40与承台23固定。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安装孔232和第二安装孔42的数量均为2。

所述散热器20为中空的圆台结构,所述圆台结构的侧面设有均匀分布的散热筋26,所述散热器20的第二端22为圆台结构直径较小的一端,所述散热器20的第一端21为圆台结构直径较大的一端,散热筋26从第二端22呈放射状均匀排布在散热器20的侧面。

如图3所示,所述灯盖60的底面设有卡扣61,所述卡扣61设于灯盖底面的边缘处,所述散热器20的第一端21设有与所述卡扣61配合的卡槽211,所述卡槽211设于散热器20的内壁边缘。本实施例中,所述卡扣61和卡槽211的数量均为3,通过卡扣61与卡槽211配合,将灯盖60与散热器20固定配合,同时将反光杯50压紧固定,降低了装配难度,且无需螺栓,降低了生产成本,在后期的维护拆装过程中,也可徒手拆装无需借助专门的拆装工具。

一实施例中,所述灯盖60的底面还设有防呆凸台62,所述散热器20的第一端21设有与所述防呆凸台62配合的防呆凹槽212。为了避免装配过程中灯盖60与散热器20装反的情况发生,可在灯盖20底部边缘上设置防呆凸台62以及在散热器20第一端21的边缘对应设置防呆凹槽212。

所述灯盖60为透明灯盖,光线经过反光杯50后从灯盖60透出。

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灯盖60顶面的边缘设有一圈磨砂层63。由于灯盖60为圆形,因此所述磨砂层63为环状设于灯盖60顶面的边缘,所述灯盖60的中间部分为透明层。所述磨砂层63为与光学有关的磨砂层63,光线经过磨砂层63后,达到所需的光学效果。

本实施例中,所述灯头10为两粒GU10铜粒灯头,穿插于散热器20的第一端21上的通孔内并与驱动器30的跳线32连接,具体地,所述跳线32穿过GU10铜粒内部。在其他实施例中,灯头10还可采用其他种类的灯头。

本实用新型装配好后的LED光源如图5所示。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当前第1页1 2 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留言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精彩留言会获得点赞!
1